資源簡介 第6課全球航路的開辟 教學設計【課標要求】 通過了解新航路開辟所引發的全球性流動、人類認識世界的視野和能力的改變,以及對世界各區域文明的不同影響,理解新航路開辟是人類歷史從分散走向整體過程中的重要節點。【核心素養目標】1、唯物史觀:深度挖掘新航路開辟的經濟根源,認識新航路開辟的必然性。2、時空觀念:通過地圖以及動畫展示航海家航行的位置與路線,呈現其航線的動態過程,培養時空觀念的核心素養。3、歷史解釋:概念解釋:新航路、舊航路等。4、史料實證:通過對地圖史料,文字史料,圖片史料等多種史料的解讀,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史料價值的能力。5、家國情懷:通過學習航海家對海洋的艱辛探索,提升學生的家國情懷,成為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新時代接班人。【學情分析:】本課教學對象為高一學生,在初中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對新航路開辟的原因以及主要航海家有一定的了解,但對新航路主要路線的空間認識不夠清晰,尤其對其他國家新航路的開啟活動缺乏了解,導致對新航路開辟活動認識的狹隘性。學生對各航海家的遠航探險活動的興趣較高,也具有一定的史料研習的能力,但是對如何準確全面描述新航路開辟的歷程,如何獲取、辨別史料和如何運用史料解釋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影響等方面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史料創設情境,開展活動,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教學重難點】 重點: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難點:新航路開辟的動因【教具】 一體機【教學過程】導入:帶領學生觀看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中關于本課的講解導入視頻(設計意圖:平臺精品中由郵票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的興趣,自然切入正題。)用多媒體多課件打出課題:第6課 全球航路的開辟一、新航路開辟的背景(東方的誘惑)【課件展示】 材料一 :西歐商人清點錢幣(14、15世紀) 材料二 :15世紀末期的歐洲,社會分工不斷擴大,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城鎮迅速增多,商品經濟日益發展,貨幣的需要量大大增加。于是,西歐的國王、貴族和商人到處追求黃金白銀,形成一股貴金屬熱。 —王斯德《世界通史》問題:材料中圖片反映了十四五世紀西歐一種怎樣的社會現象?引發該現象的根源何在?(層層設問,引導學生分析材料,回答上述問題,得出原因)原因: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經濟萌芽凸顯了貨幣的重要性【課件展示】材料三:日本國據有黃金,其數無限,其所屬島嶼有金,金多無量……秦海(中國南海)中“共有7459座島…其中一切富源,或為黃金寶石,或為一切種類香料,多至不可思議。” ——《馬可·波羅行紀》問題:《馬可·波羅行紀》對歐洲產生了什么影響?(層層設問,引導學生分析材料,回答上述問題,得出原因)原因:《馬可·波羅行紀》在西歐社會掀起一股向東方尋找黃金的熱潮【課件展示】材料四:15世紀中葉以后,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控制了亞歐傳統商路的樞紐,土耳其的橫征暴斂加之長期的戰爭使正常的商業秩序被破壞,從此東方運到歐洲的商品數量急劇減少,價格猛漲。 —王斯德《世界通史》 問題:傳統東西方商路出現什么問題?導致歐洲商業出現什么情況?(層層設問,引導學生分析材料,回答上述問題,得出原因)原因:商路不暢引起的商業危機是促使歐洲人開辟新航路的直接原因。【課件展示】材料五:葡萄牙和西班牙瀕臨海洋,統治者積極支持海外探險活動,希望獲得海外富,以加強在歐洲的地位。同時基督教與歐亞其他廣泛傳播的宗教相比,更多地滲透著普救主義……教會鼓勵人們傳播基督福音于全世界。問題:新航路開辟的原因還有什么呢?原因:傳播天主教的需要【課件展示】(列出要點,提問學生開辟新航路的原因,既必要性,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1.經濟根源: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2.社會根源:歐洲社會掀起尋金熱潮3.直接原因: 奧斯曼土耳其阻斷了東西方傳統的商路4.宗教動力:傳播天主教的需要情景創設:如果你要進行遠洋航行,還需要哪些條件?【課件展示】 1、客觀條件:a、造船技術的發展 b、航海技術的提高(教師表明羅盤針為中國人的重大發明,進行愛國主義教育)c、地理知識提高2、主觀條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二、新航路開辟的過程【課件展示】動態航海地圖展示(教師帶領學生親身體驗新航路開辟的歷程,多媒體播放幾位航海家遠洋航行的視頻,學生觀看后分三組討論,分別代表三個船隊,討論后由每組學生代表發言講述所代表船隊的航海歷程,而后教師補充點評,親身體驗完航海歷程后完成下面表格)教師示范:你們好,我是迪亞士。1487年,我率領船隊沿著非洲西海岸南下,1488年進入印度洋,歸途中發現風暴角,后來葡萄牙國王將其改為好望角。而后由三個小組的代表概述三條航線,可添加可行的情節。時間 姓名 國籍 支持國家 方向 開辟航線1487-1488年 迪亞士 葡萄牙 葡萄牙 東 歐洲-非洲好望角1492年 哥倫布 意大利 西班牙 西 歐洲-美洲1497年 達·伽馬 葡萄牙 葡萄牙 東 歐洲-好望角-印度1519-1522年 麥哲倫 葡萄牙 西班牙 西 歐洲-美洲-亞洲-歐洲規律總結:一個中心,兩個方向,兩條航線,四個人物回歸新航路的概念:時間?(15-16世紀之交) ,中心?(西歐)各國經過一系列航海探險活動,開辟了通往 到達地?(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歐洲人把這個過程稱為“地理大發現”。想一想:航海家們在航行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學生回答食物、水、自然災害課件展示材料讓學生深刻了解遠洋航行的艱辛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們越過海峽,進入太平洋。在3個月20天里,我們沒有吃過任何新鮮的食物。我們吃的餅干已不是餅干,而是爬滿蟲子、發出老鼠尿味的粉渣。我們喝的是早已腐臭的黃水。我們也把蓋在大桅頂端以免它損壞帆纜索具的幾張牛皮取下來吃了。但是它們經過風吹日曬和雨淋,已經十分堅硬,我們只好把它們放在海水里泡上四五天,然后再放在火上烤,這樣才能吃下去。我們還常常吃木屑。有人賣老鼠……然而,即使這樣也找不到老鼠了。 ---引自與麥哲倫一道作環球航行的皮加費塔在航海日記中的描述引導學生回答,能從四位西方航海家身上學到哪些優秀品質?勇于開拓、創新進取、不怕犧牲、克服困難、團結合作提示他們這些精神品質受到當時主流社會思潮的影響,人文主義倡導冒險精神,使得人們熱衷于探險。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課件展示】簡單的連線鞏固當堂知識最早開辟新航線 達·伽馬歐亞新航線 迪亞士歐非新航線 歐美新航線 麥哲倫環球新航線 哥倫布三、開辟新航路的影響(走向會合的世界)【課件展示】材料一:材料二:“哥倫布發現美洲以及接踵而來……給歐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東西兩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匯合,加速了人類從傳統農耕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轉變的過程。”黃邦和《通向現代世界的500年:哥倫布以來東西兩半球匯合的世界影響》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材料,回答問題,得出影響1.使世界日益連成一個整體,各地文明開始會合交融。材料三:材料四:在世界歷史上,首次出現了“南北美洲和東歐(包括西伯利亞)生產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亞洲提供各種奢侈品,西歐則指揮這些全球性活動”的現象。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分析材料,回答問題,得出影響2.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材料五:此后,歐洲同非洲、亞洲之間貿易擴大并同美洲開始有了聯系。各地許多新商品在歐洲市場上涌現。…… 新航路開辟后,商路和貿易中心發生了巨大的變動。主要的商路從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國際貿易的發展,促使新的信貸金融機構,以及股份公司、交易所等相繼出現。 ——《世界通史·中世紀卷》材料六:16世紀,歐洲的黃金從55萬公斤增加到119萬多公斤,…… 物價上漲使靠工資為生的工人實際工資下降,日趨貧困。按傳統方式征收定額貨幣地租的封建主,收入減少了。新興的資產階級靠使用廉價的勞動力和高價出售產品而得到好處。 ——孔祥民主編《世界中古史》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材料,回答問題,材料表明引發“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得出影響3.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課堂小結:帶領學生觀看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小結視頻,升華主題,提出中國智慧: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體現對學生家國情懷素養的引導【板書設計】開辟新航路一. 開辟新航路的背景原因:(經濟根源、社會根源、直接原因、宗教動力)(具體原因由學生補充)條件(客觀條件、主觀條件)(具體原因由學生補充)二. 開辟新航路的過程一個中心,兩個方向,兩條航線,四個人物(由學生補充)三.開辟新航路的影響走向一體世界市場雛形促進資本主義發展(由學生補充)【課后作業】1、比較鄭和的航行同迪亞士、哥倫布的航行,并做出評價(注意:提示學生從目的,性質,影響等三個方面比較,評價要一分為二)2、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精品課作業,要求學生自行設計郵票【教后反思】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比較全面,重難點突出,將“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融入到了教學實踐中,也體現了新課改下學生對課堂的參與,以學生主導課堂,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可是由于時間以及其他原因,教案中設計的一些環節在課堂實錄中沒有很好的落實。以后應做好教學設計在課堂中的落實,合理利用有限的時間以及靈活采用多種方式進一步增強課堂的有效性,加強對“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的學習和應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