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章 地球第一節 地球的形狀與大小一 地球的形狀1.形狀:球體2.認識過程(1)臆想:“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2)推測:亞里士多德格局月食現象推測地球是球體或近似球體(3)驗證:麥哲倫環球航行證實地球是球體(4)目睹:加加林目睹地球是球體二 地球的大小1. 平均半徑:6371千米2. 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3. 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第二節 地球儀和經緯網一 經線與經度1. 經線:連接南北兩極半圓形的弧線,經線是等長的。2. 經度: 國際上規定,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舊址的經線為0゜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從0゜經線向東、向西分別作180゜,分別屬于東經合西經。二 緯線與緯度1. 緯線: 與赤道平行的的圓圈。緯線是不等長的,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2. 緯度:赤道是劃分緯度的起始線,定為0゜,從赤道到南極和北極各分作90゜,稱南緯和北緯。3.經線與緯線比較項目 緯線 經線形狀特征 圓 半圓指示方向 東西方向 南北方向長度特點 不等長 赤道最長,向南北兩極逐漸縮短 等長 所有經線的長度都相等度數范圍 0°~90° 0°~180°度數變化規律 從赤道向南北兩極逐漸增大至90° 從本初子午線向東西逐漸增大至180°度數表示方法 南緯用S 北緯用N 東經用E 西經用W半球劃分 道以北為北半球以南為南半球 20°W和160°E劃分東西半球4.經緯網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構成經緯網。在經緯網上讀出某點的為緯度與經度并能夠正確的書寫地理坐標,判斷其所處的半球位置。第三節 地球的自轉→ 導致晝夜更替與時間的差異一 晝夜更替1.晝夜之分是由于地球是個不透明的球體,晝夜更替是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轉造成的。2.自轉的方向與周期(1)自轉方向:自西向東 從南極上空看是順時針,從北極上空看是逆時針,“南順北逆”(2)自轉周期:一天(24小時)3.時間差異 → 東早西晚(1)地方時:東西方向上由于經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時刻(2)規律:經度每相差15°,時間相差1小時。經度每相差1°,時間相差4分鐘。(3)國際日期變更線:自東向西越過日界線,日期要減去一天;自西向東越過日界線,日期要加上一天。第四節 地球的公轉→ 導致四季變化與五帶劃分一 公轉的方向和周期1.公轉方向:自西向東2.公轉周期:一年二 四季變化(以北半球為例,南北半球季節相反)1.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陽直射在赤道上)2.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北極出現極晝現象,南極出現極夜現象)3.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陽直射在赤道上)4.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上,北極出現極夜現象,南極出現極晝現象)三 五帶的劃分 中國主要位于北溫帶項目 范圍 氣候特征 天文現象北寒帶 北極圈以內 終年嚴寒 極晝、極夜北溫帶 北回歸線與北極圈之間 四季分明熱帶 南、北回歸線之間 終年炎熱 太陽直射南溫帶 南回歸線與南極圈之間 四季分明南寒帶 南極權以內 終年嚴寒 極晝、極夜第二章 地圖第一節 地圖的基本要素一 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與注記二 比例尺類型:線段比例尺、數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三 比例尺大小的判斷: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四 在圖幅內容大小相同的情況下:大比例尺,表示范圍小,表示內容詳(如合肥市地圖)小比例尺,表示范圍大,表示內容略(如安徽省地圖)比例尺大小 范圍大小 內容詳略大 小 詳細 (如合肥市地圖)小 大 簡單 (如安徽省地圖)五 地圖上判斷方向的方法1.一般地圖: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2.有指向標的地圖:根據指向標確定方向3.有經緯網的地圖:根據經緯網確定方向第二節 地形圖判讀一 海拔和相對高度海拔:一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一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二 地形類型: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三 等高線:將海拔高度相等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用等高線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四 等深線:把水域中深度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的線。五 能夠在地形圖上認識山峰、山谷、山脊、鞍部、陡崖、陡坡、緩坡和盆地地形部位等高線示意圖第三章 海洋與陸地第一節 海陸的分布一 “七分海洋,三分陸地” 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陸地。二 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1.面積最大的大洲是亞洲,面積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跨經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極洲。三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面積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面積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四 大洲的分界:1.亞、歐的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和土耳其海峽;2.亞、非分界線:蘇伊士運河;3.亞洲、北美洲分界線:白令海峽;4.南、北美洲界線:巴拿馬運河第二節 海陸的變遷一 海陸變遷:地殼運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也能引起海陸的變化。二 大陸漂移學說1.提出者:德國 魏格納2.內容:2-3億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塊大陸;以后大陸解體、分裂,逐漸漂移到現在的位置,形成了目前海陸分布的格局。3.證據:(1)大陸輪廓的吻合(2)大西洋兩岸古生物相似(3)拼合大陸幾種古老地層的相似性三 板塊構造學說1.內容(1)巖石圈由七大板塊和若干小板塊組成(2)板塊處于不斷運動之中(3)板塊內部相對穩定,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比較活躍2.板塊運動表現:(1)張裂:張裂的地方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2)擠壓:擠壓的地方形成高山、島鏈或海溝3.七大板塊: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南美板塊,北美板塊,非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是唯一一個海洋板塊。4.主要火山和地震帶:(1)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2)地中海--馬拉雅火山地震帶第四章 天氣與氣候第一節 天氣一 天氣:天氣反映一個地方短時間里的大氣狀況,它是多變的。二 看圖識天氣:在衛星云圖上,白色代表云區。白色的程度越濃,表示的云層越厚。云層厚的地方一般是陰雨區。三 常用的天氣預報符號。特別是冰雹,霧,霜凍與沙塵暴的符號。四 關注空氣質量第二節 氣溫的變化與差異一 氣溫的變化1.氣溫的日變化:以一天為周期的氣溫變化。一天中氣溫最高值與最低值之差為氣溫日較差。2.氣溫的年變化:以一年為周期的氣溫變化。一年中月平均氣溫最高值與月平均氣溫最低值之差為氣溫年較差(1)一天中的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后2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2)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一年中,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低,1月最高。二 學會根據某地氣溫的年變化曲線判斷其所處的溫度帶和南北半球。三 等溫線圖圖判讀:1.等溫線閉合,中心氣溫低,是低溫中心。等溫線閉合,中心氣溫高,是低溫中心。2.等溫線密集的地方,氣溫差別大。等溫線稀疏的地方,氣溫差別小。四 世界氣溫分布的基本規律1.等溫線大致沿緯線延伸,說明氣溫分布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逐漸降低。2.同緯度地帶,等溫線在海洋和彎曲程度不同,表明同緯度地帶陸地與海洋的氣溫并不一樣。3.受海陸分布的影響,北半球等溫線比較曲折,南半球等溫線比較平直。第三節 降水的變化與差異一 降水的形式: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降水既有季節上的變化,又有空間上的差異。二 降水變化1.季節變化2.空間變化三 等降水量線:降水量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的線。四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規律1.赤道地區降水量多,極地地區降水少。2.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的東岸降水較多,西岸降水較少。3.中緯度地區,大陸內部降水少,沿海地區降水較多。4.世界“雨極”——印度 乞拉朋齊;5.世界“干極”——智利 阿塔卡馬沙漠。第四節 世界的氣候一 世界主要的氣候類型(P76 圖4-4-3)氣溫和降水是氣候的兩個主要組成要素。人們根據氣溫和降水的不同,把世界的氣候劃分成多種類型。二 氣候類型熱帶氣候類型 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沙漠氣候溫帶主要氣候類型 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海洋氣候地中海氣候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寒帶氣候和 高原山地氣候 寒帶(極地)氣候高原山地氣候三 氣溫年變化曲線和降水柱狀圖1.根據氣溫年變化曲線和降水的柱狀圖說出氣候的類型、特點及分布2.根據某地氣溫年變化曲線和降水的柱狀圖判斷該地所處的南北半球。第五節 形成氣候的主要因素一 形成氣候的因素1.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因素是主要因素;人類活動對局部氣候會產生影響。二 緯度因素:受地球形狀的影響,不同緯度地帶接收太陽熱量的多少不同,導致高低緯度之間氣溫和降水存在明顯的不同。三 海陸因素:陸地上的水汽主要來自海洋,因此,離海洋較近且能受到海洋濕潤氣流影響的沿海地區,一般降水多;遠離海洋的內陸地區,一般降水少。海洋和陸地的性質不同,陸地吸熱快,散熱也快;海洋則相反。因此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于海洋;冬季則相反。四 地形因素:一個地區的海拔、地面起伏狀況和山脈走向等都會對當地氣候產生很大影響。一般情況下,海拔每上升1000米,氣溫下降低6°C。五 人類活動: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一方面,人類活動可以改善局地氣候。如植樹造林,退根還林、還草等。另一方面,人類的某些活動,會導致氣候惡化,如亂砍亂伐,毀林開荒;大量燃燒煤炭、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第五章 世界的居民第一節 世界的人口一 人口的增長1.人口的自然增長率人口的自然增長率等于人口出生率減去死亡率。2.人口增長的快慢是由出生率與死亡率決定的。人口增長的快慢通常用人口的自然增長率來度量。3.世界人口數量不斷增長。目前,歐洲、北美洲人口增長緩慢;非洲,南美洲和亞洲人口增長較快。二 人口的分布:一般用人口密度來表示1.人口稠密區: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南北美洲東部等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2.人口稀疏區:極端干旱的沙漠地區、過于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和地勢高峻的高原地區。3.無人定居區:南極洲三 人口問題:1.發達國家人口增長緩慢,甚至出現負增長,導致勞動力短缺、老年人口增多等問題;2.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過快,出現了勞動力過剩、就業困難、交通擁擠和環境污染等問題第二節 世界的人種、語言和宗教一 三大人種: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二 多樣的語言:聯合國確定為工作語言: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英語是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三 三大宗教宗教 發源地 創始人 宗教場所基督教 巴勒斯坦地區 耶穌 教堂伊斯蘭教 阿拉伯半島 默罕默德 清真寺佛教 古印度 釋迦牟尼 寺廟第三節 聚落——人類的聚居地一 鄉村與城市:聚落:人類集中聚居地的地方。一般分為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二 聚落與自然環境:1.地形平坦2.氣候適宜3.水源豐富(河流與湖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