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2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核心價值目標:了解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所面臨的情況,理解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明確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與總任務,知道中共八大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貢獻,了解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正確看待艱辛探索中的嚴重曲折,感悟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增強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感。2.學科素養目標:政治認同:通過對社會主義建設歷程的了解,認同社會主義改造的必要性,增強對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認同。進而擁護黨的領導,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科學精神:辯證的看待中國在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初期探索道路的成就和曲折,能分析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培養學生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的能力。公共參與:使學生能夠關心社會發展進程,樹立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信念,勇于擔當社會責任,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當中。【教材內容及重難點】教材內容:“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是上一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的歷史延續。本框講述了我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闡述了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教學重點:過渡時期的總路線與總任務,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和正確性,中共八大的歷史成就。教學難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三大改造完成后的社會主要矛盾及歷史任務。【教學對象】通過課前調查,了解到學生在初中的歷史課上對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革命有一定的了解,對“一化三改”有了一定認識,但仍沒有形成政治認同,科學素養也有待提高。但是,高中階段學生的理性思維和思辨能力有所提升,能夠透視歷史事件背后的深刻意義。通過課堂的深度學習和辯證思考,高中學生可以理解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必然抉擇,涵育科學精神,增強政治認同。【教學策略與教學方法】讓學生課前收集材料,課堂教學中通過課堂導入——情境創設---議題探討——總結歸納----情感升華的教學方式解決問題。教學方法主要有議題式教學、討論法、情景探究法、講授法。【教學手段】PPT為主【教學過程】總議題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探索子議題一:中國為什么要走社會主義道路子議題二:中國為什么能確立社會主義制度子議題三: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從八大說起【導入新課】教師: 2021年7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深刻指出:“我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消滅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剝削壓迫制度,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中國人民不但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也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內容。【設計意圖】通過引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片段,激發學生對于社會主義制度進行探究的好奇心與興趣。子議題一:中國為什么要走社會主義道路(多媒體展示)材料:新中國成立時的基本情況和2021年的情況對比:項目 時間 人口總量 人均口糧 GDP 工業基礎 外匯儲備 產業工人 工程師 人民文化程度新中國成立時 5.41億 200公斤/年 200億美元 薄弱 30多萬美元 400萬 10萬 80%的人口為文盲2021年 14.13億 483公斤/年 114.37萬億 工業大國 31072億美元 技能人才總量超2億 7千多萬 2.67%的文盲探究情境一:(1)簡要概括新中國剛成立時的基本狀況。(2)面對當時的情況,中國人民最迫切的任務是什么?我們又該走什么道路?(資本主義道路/社會主義道路)學生討論回答,老師總結: ①一窮二白的新中國,快速提高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要求很迫切。 ②近代以來的實踐證明,農民階級領導的革命運動和民族資產階級領導的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只能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社會主義道路。【設計意圖】①通過材料,使學生充分了解當時中國社會的基本情況,豐富相關的知識。②讓學生在當下與過往的強烈對比中,在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中自覺地認同中國的今天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取得的偉大成就,認同只有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夠救中國③設問內容能使學生回顧上一框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的相關內容,還能順理成章引出下一個子議題“中國為什么能確立社會主義制度”。教師:但是社會主義的建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個過渡期,需要各項成熟的條件。1953年12月,中共中央批準并轉發了經毛澤東兩次修改過的中央宣傳部編寫的《為動員一切力量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斗爭——關于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學習和宣傳提綱》。這個提綱對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內容表述如下:“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多媒體展示)一、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一)過渡時期:1、時間:新中國成立—社會主義改造完成(1949—1956年)2.總路線、總任務:要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即“一化三改”。三大改造的性質和方法項目 農業和手工業 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前性質 個體所有制 資本主義工商業方法 合作社 公私合營(和平贖買)改造后性質 集體所有制 國營經濟【設計意圖】使學生能夠知道過渡時期的總路線與總任務,了解社會主義改造的過程,理解一化三改。子議題二:中國為什么能確立社會主義制度(多媒體展示)材料一: 1952 年,在全國工業(不包括手工業)總產值中,國營工業所占比重達到52.8%。在全國社會商品批發總額中,國營商業控制了很大部分社會商品的流通過程。材料二: 國營商業也逐步擴大批發范圍,主要經營糧食、棉布等人民生活必需品,其他商品的零售業務讓給私營商業或小商小販經營。材料三: 個體農戶經營規模小、生產工具不足、資金短缺。材料四:1950年2月14日,《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正式簽字,中蘇之間在政治、經濟、文化諸多方面開始了密切的合作。探究情境二:請結合材料,分析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學生討論,教師評論總結:(多媒體展示)3. 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①經濟機構的顯著改善,國營工業產值和國營商業的比重增加,說明了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性因素;②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營工商業的經驗,不同程度地開始了對它們初步的社會主義改造;③個體農業經濟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④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社會主義陣營的轉變。【設計意圖】通過討論探究,使學生理解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從而懂得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從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同時培養了學生剖析材料,分析問題,提煉觀點的能力。教師:1956年底,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社會主義改造的偉大勝利,極大地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社會生產力有了比較迅速的發展,社會秩序更加穩定,人民民主專政更加鞏固,從而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堅實基礎。那么,新中國如何推進偉大的社會主義事業?這個過程中我們有收獲,也經歷了曲折。子議題三: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從八大說起(多媒體展示)二、在艱難探索中前進(一)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1.歷史課題: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2.道路探索:馬列主義指導+鑒戒蘇聯經驗教訓+中國具體實際多媒體進行視頻播放:《紅色血脈--黨史軍史上的今天之中共八大》探究情境三:從視頻當中,你把握到什么關鍵信息?教師總結:(二)黨的八大(1956年9月15至27日)1.地位: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2.最重要貢獻:對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作出了規定,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3.主要矛盾: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4.主要任務: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設計意圖】使學生通過對視頻內容的探討,了解到黨的八大對于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的理論貢獻,知道八大制定的路線是正確的,提出了許多方針和設想都是富有創造精神的。教師:根據課前收集的材料,請你擔任我國的新聞評論員,評論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之后取得的成就、意義以及社會主義探索過程中的曲折。(學生活動)教師總結:(多媒體展示)(三)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之后取得的重要成就:1.工業: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2.農業:初步滿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3.基礎設施:建筑、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獲得較快發展4.教育醫療:教育醫療事業得到長足進步5.精神面貌:人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極大的改變6.科學技術:科技發展取得重要突破,成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四)歷史結論和意義1.歷史結論: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2.歷史意義:①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②雖然經歷“文化大革命”的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設計意圖】使學生能夠了解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重要成就,能夠體會到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增強對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感。但同時也要正確看待艱辛探索中的曲折,學會一分為二辯證地看問題,樹立辯證思維。教師: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是具有決定意義的,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為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奠定了堅實基礎。我黨在艱辛探索下帶領我們走上了社會主義的道路,我們更自信今后在黨的領導下,這條路越走越寬,越走越廣,越走越好!【板書設計】新民主主義革命 起止時間過渡時期總路線、總任務:一化三改社會主義改造:內容、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必然性歷史課題社會主義革命 主要任務中共八大艱難探索主要矛盾建設成就曲折前進【課堂練習】青年強,則中國強。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作為青少年的你,如何盡自己的一份力量來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蓬勃向上發展?請寫下你的青春誓言。(100字左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