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9課 對外開放教學目標1.唯物史觀:通過認識閉關鎖國導致封閉落后,對外開放促進繁榮富強的歷史規律,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素養。2.時空觀念:通過比較近代中國被迫開放和當今中國主動對外開放,以及梳理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史實,并研讀“沿海地區對外開放示意圖”,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素養。3.史料實證:通過對比“改革開放前的深圳”“現在的深圳”等圖片史料,并查閱據相關文獻檔案,搜集深圳的GDP數據,論證鄧小平“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這一觀點,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4.歷史解釋:通過分析我國實行對外開放的原因和意義,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5.家國情懷:通過分析對外開放的重要性,培養學生面向世界的意識。教學重難點1.重點:經濟特區的建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難點:對外開放格局初步形成的過程、特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意義。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用“40年巨變,這就是深圳速度!”的視頻導入,介紹深圳在建立經濟特區以后的發展變化。并進一步過渡:為什么深圳能從一個不起眼的小漁村發展為現在的大城市?視頻中有提道,深圳在20世紀八十年代有一個發展機遇,這個機遇是什么呢?帶著這兩個問題,我們一起來學習本課內容。二、新課講授目標導學一:經濟特區的建立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多媒體出示歌詞:歌詞: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跡般地聚起座座金山……2.提出問題:歌詞中“畫了一個圈”是指什么?學生回答:1980年,中央決定在廣東、福建兩省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4.引導學生回答:國家對這個“圈”采取了怎樣的特殊政策和靈活的措施?學生回答: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允許外國企業或個人以及華僑、港澳同胞進行投資活動,并在進出口、減免稅等方面提供優惠條件。4.史料展示:材料 任何一個國家要發展……不加強國際交往,不引進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先進科學技術和資金是不可能的。——鄧小平5.教師提問:結合上述材料,思考對外開放的必要性。學生回答:世界經濟正在向全球化方向發展,任何國家孤立于世界經濟之外,都不可能獲得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長期處于停滯和落后狀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閉關自守。對外開放是時代的潮流,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6.教師提問:經濟特區的建立產生了哪些影響?學生回答:對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國內的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目標導學二: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1.展示圖片:2.教師講述:對外開放擴大的基本情況。1984年,中國開放14個沿海城市。1985年,中國又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地區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隨后又把經濟開放區擴展到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及其他沿海地區的一些市縣。3.教師提問:在此之后,我國對外開放的腳步還沒有停歇,后面還有哪些措施?學生回答:1988年,海南島被劃為經濟特區;1990年,上海浦東開發區建立起來;1992年,對外開放的地域向縱深推進,包括沿江城市、陸地邊境城市、內地省會和自治區首府。4.請學生介紹我國對外開放的基本格局。(按時間順序)學生回答: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5.拓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偉大成就。一是對外貿易增長迅速。1978年到2007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從206.4億美元增長到2.17萬億美元,年均增長17.4%。1982年到2007年,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從43.4億美元增長到2509.1億美元,年均增長17.6%。二是利用外資的規模、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吸收外資總量還比較少。2001年中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截至2007年底,實際吸收外資金額累計超過8000億美元。目前,世界500強中已有480多家來華投資,外商投資設立研發中心約1100家,跨國公司在華設立地區總部已超過40家。三是“走出去”步伐加快。幾十年來,我國累計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凈額達1106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和對外設計咨詢三項合計年營業額,從1978年的0.3億美元提高到2007年的463億美元,增長了1543倍。目標導學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教師提問:中國于何時加入WTO?學生回答:2001年12月。2.引導學生思考:我國加入WTO帶來的影響。學生回答: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徑,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拓了新空間。3.教師提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給中國帶來了哪些挑戰?面對這些挑戰,中國該如何應對?學生回答:①挑戰:加入世貿組織對我國的弱勢產業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如果不加快改革的步伐,將面臨被淘汰的危險。隨著市場的進一步擴大,關稅的大幅度減讓,外國產品、服務和投資更多地進入中國市場,國內一些產品面臨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②應對: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引進先進技術,學習先進管理經驗;進行技術升級,提高我國產品競爭力;堅持可持續發展。三、課堂總結通過對外開放,我們吸收了國外的資金、先進的技術和企業管理經驗,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注入新的活力。我們要堅持這一政策不動搖,加快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四、板書設計五、教學反思國家對外開放領域的擴大,從點線面到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局面,學生理解起來可能存在難度,可以從地理圖示的角度出發,在教給學生一定的歷史史實外,還要培養學生結合其他學科的創新思維、融會貫通理念。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總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實現其全面發展,才是教育的根本之所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