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名稱 1.2 認識技術與人、社會、自然的關系科 目 通用技術 課 型 新授課年 級 高一 課 時 1課時教材安排 粵教版高中通用技術必修一技術與設計1學情分析 本節是第一章第二節,主要讓學生在完成上一節課的技術概念、技術性質和技術的巨大作用的學后,從人、社會、自然三面出發,讓學生學會更加辯證地理解技術。教學目標 1.認識技術與人、社會、自然之間的相互關系,且能舉例出實例; 2.感受設計與技術的關系,明白發明和改進是技術的源泉。教學重點 認識技術與人、社會、自然的關系。教學難點 探索設計與技術的關系的時候,概念較多較為抽象,需要老師通過教學實例和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教法學法 案例分析法、小組討論法教學手段 講授法,演示法教學過程 師生活動一、復習舊知 教師帶學生復習上節課的知識,引入新知識。二、新課教學 一、認識技術與人的關系 教師: 通過chatGPT引入人工智能的概念; 帶學生一起思考討論人工智能的作用,以及是否會取代人類。 學生: 根據ChatGPT思考自己對人工智能的看法; 然后通過視頻學習人工智能的發展史,及我們應如何正確看待人工智能。 嘗試闡述技術與人的關系。 教師:總結技術與人的關系。 二、認識技術與社會的關系 教師:我們經歷了三年的新冠疫情,這期間,技術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學們回憶一下有哪些新冠期間出現的新技術呢? 學生:思考并回答新冠期間出現的新技術,跟著老師的思路學習。 教師:我已經聽到了同學們的回答,新冠期間,我們出行需要檢查健康碼和行程卡,這兩個小程序幫助工作人員更快確認我們的健康狀態,以及判斷哪些人是時空伴隨者。做到精準隔離,防止了新冠的大面積感染。 除了新冠疫情,技術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所體現,技術的進步不斷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學習方式。比如我們的遠程辦公軟件,同學們知道或使用過哪些?短視頻軟件有哪些?以及各種各樣的游戲軟件和其他APP。這些五花八門的軟件推動著社會的發展,讓我們的生活更便捷。 學生:回答教師的問答。 教師:總結技術與社會的關系。 三、認識技術與自然的關系 教師:大家聽過青藏鐵路嗎?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鐵路。它經過了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自然濕地,我們知道,許多動物是需要遷徙的,但我們鐵路是修在地上的,就阻擋了動物的遷徙。大家思考一下,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 學生:思考提問。 教師:看來這個問題把大家難住了,我們看看當時的鐵路工人是如何解決的。為了盡量減少對自然的干擾,鐵路共設了33處野生動物通道;通過保護區、濕地時以橋代路。盡量減少施工、運營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教師:我們再來看去年的重慶火災,當時大火燒了幾天幾夜,重慶人民團結一心,最終成功滅掉了大火。常見的撲滅山火方式有人工撲打、用水滅火和用土滅火。在重慶火災這次,消防員用到了一個不常見的方法滅火,當時還引來了許多人的疑惑,大家知道是什么方法嗎?沒錯,就是以火攻火。 學生:回答問題。 教師:我們知道燃燒的條件是需要可燃物和助燃物和溫度,以火攻火原理就是我們在火的另一邊點燃火頭,使中間部分缺氧失去燃燒條件,然后我們提前撤去可燃物,兩火熄滅后沒有足夠的燃燒條件,火就熄滅了。這樣講可能大家還有一點懵,接下來我們通過一個動畫進行更生動的理解。 學生:聽老師講,看動畫學習了解原理。 教師:通過這兩個案例,大家知道了技術與自然應該如何相處嗎? 學生:回答問題。 教師:沒錯,同學們已經知道了,我們使用技術的同時需要保護自然。除此自外,我們通過技術更加深入的認識自然,技術也可以是我們按照自己的需求合理利用自然。 聯系到上節課學過的技術具有兩面性,如果我們使用技術不加以控制,就會帶來不可控制的負面作用。所以,我們在使用技術的同時,不能忘記將技術與人類、與社會、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樣才能有長遠的發展。三、總結回顧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技術與人、與社會、與自然的關系,大家可以根據思維導圖進行回顧。觀看兩 分鐘。四、作業布置 做兩個選擇題檢測學習效果。板書設計 1.2 技術與人、社會、自然的關系 一、人 二、社會 三、自然教學反思 復習回顧之后再板書本節課標題,在展示教學目標 目錄改為教學目標 改進引入的方法,使引入更吸引人 視頻播放過后需要簡單總結 總結關系之后需要讓同學們進行思考,可以舉例生活中的事情作業反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