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1生物學是探索生命的科學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說出什么是生物學。2.列舉生物學研究的對象和研究意義。過程與方法:能閱讀教材,說出科學家和他們的主要貢獻。情感態度價值觀:樹立科學是不斷發展的意識。二、教學重點生物學及其發展歷程。三、教學難點生物學是不斷發展和探索的科學。四、教學準備1.收集生物學發展歷程中重要事件相關科學家的生平事跡,學生課前預習本節內容,教學過程中分小組講述每個事件的發展歷程,包括:代表人物、科學活動、主要貢獻等方面。2.制作教學授課課件。五、教學方法和過程(一)知識回顧,導入新課1.生態因素有哪些?2.生物因素包括哪些方面?3.非生物因素包括哪些方面?4.生物怎樣適應環境?(二)新課學習1.生物學家的科學活動①在實驗室內進行顯微觀察:【圖片展示】:在實驗室進行研究的科學家【介紹】:第一次在實驗室中接觸到的實驗儀器應該會是顯微鏡,隨著研究的深入和對技術的需求與要求,發展過程中會使用到更加精密的儀器,例如:電泳儀、紫外分光光度計、離心機、高效液相色譜儀、PCR擴增儀、高壓滅菌鍋……(此處介紹一些儀器主要是為下一章顯微鏡的使用做鋪墊,同時讓學生明白生物學在發展過程中離不開技術和儀器的支撐。)②在野外考察:【圖片展示】:水上考察【提問】:野外考察是否只能在水上進行?還能在哪些地方進行?(例如:沙漠中、森林中、草原上、裂谷中……)③進行人工授粉:【圖片展示】:人工授粉【簡介】: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很多生物的繁衍、改良不再僅僅依靠自然界的選擇了,可以輔以人工的方式幫助其進行。例如:無籽西瓜、物資番茄(注意:此處若學生的基礎比較好,可以簡單介紹一些,為學習高中教材必修二中的“染色體變異”做鋪墊。)【過渡】:是否就意味著自然科學的活動只包括我給大家列舉的這些呢?除此之外,還應該有哪些呢?④自然科學活動包括:【觀察】:細察事物的現象、動向;考察或調查。【調查】:為了了解情況而進行考察。【實驗】:根據科學研究的目的,盡可能排除外界的影響,突出主要因素并利用一些專門的儀器設備,而人為地變革,控制或模擬研究對象,使某一些事物(或過程)發生或再現,從而去認識自然現象、自然性質、自然規律。【查閱文獻資料】:通過查閱資料了解、證明所要研究對象的方法。【相互交流】:思維的碰撞才容易迸發出火花。2.生物學及其發展歷程①遠古時代先民獲取食物的方式:采集植物和漁獵動物。【引】:為什么生活在如今的我們能夠知道遠古時代先民如何獲取事物呢?②流傳和積累動植物基本知識。【方式】:在巖石上進行刻畫到現在的記錄,正因為有記載,才有歷史的由來,才有據可依,才有中華五千年的沉淀!③19世紀初拉馬克提出“生物學”。拉馬克認為:生物學不僅要收集各種生物標本進行分類、命名,而且更重要的是研究生物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生命發生、發展的規律。從拉馬克開始,人們才將植物學和動物學統稱為“生物學”。④生物學發展歷程上的幾個重要事件。備注:此部分打算采用由學生閱讀教材,分小組安排任務,閱讀后進行分組的展示,說出自己小組閱讀的事件的代表人物,進行的科學活動,以及做出的主要貢獻,我從中進行指導和補充,以表格的形式進行總結:科學家 科學活動 主要貢獻林奈 觀察、描述 分類學之父。二名法。分類階元:界、門、綱、目、科、屬、種。達爾文 考察、調查、分類、比較 生物進化理論的創始人。創立了自然選擇學說來解釋生命世界的現象及其變化規律哈維 實驗法 發現了血液循環的規律。沃森和克里克 觀察、實驗 發現了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生物學的研究進入到分子生物學階段。關于人類基因組計劃:主要介紹參與的國家以及獲得的成就。【小結】:大家覺得我們生物學在以后的發展中還會有所突破嗎?所以說生物學是在不斷的探索和發展中的科學。3.生物學的研究對象是生命現象生物學是自然科學中 的一門基礎科學,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態、結構、分類、生理、遺傳和變異、進化、生態的科學。(三)課堂小結著重強調幾位科學家與其主要貢獻之間的對應關系。(四)課堂練習六、板書設計2.1生物學是探索生命的科學一、生物學家的科學活動二、生物學及其發展歷程拉馬克、林奈、達爾文、哈維、沃森和克里克三、生物學的研究對象是生命現象形態、結構、分類、生理、遺傳和變異、進化、生態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