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必修二《經濟與社會》必備知識點第一單元 生產資料所有制與經濟體制第一課 我國的生產資料所有制1.1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一、公有制主體地位及其體現知識點1 生產資料所有制1.物質資料生產——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1)原因:人類要生存和發展,就要滿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就必須進行物質資料生產。(2)要素:物質資料的生產離不開人的勞動和生產資料。①勞動是物質財富的源泉,也是價值的唯一源泉。②生產資料是創造物質財富和價值的條件。2.生產資料所有制(1)地位:生產資料所有制在生產關系中起著決定性作用,是生產關系的核心,是經濟制度的基礎。(2)作用:不同社會的生產資料所有制不同,同一個社會可以有不同形式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其中,占支配地位的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著一個社會的基本性質和發展方向。3.我國的生產資料所有制(1)是什么: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2)地位: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3)要求:中國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科學指引,在堅持社會主義各項基本經濟制度的基礎上,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知識點2 公有制經濟1.地位: 主體地位。以公有制為主體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制度的根本特征。2.范圍(形式):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3.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原因(1)重要性:公有制經濟,為國家建設、國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突出貢獻,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離不開公有制經濟。(2)以公有制為主體是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根本要求。生產資料公有制適應社會化大生產要求,是社會主義國家對社會生產和經濟發展進行宏觀調控的根本制度基礎,有利于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3)以公有制為主體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生產決定分配,不同的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不同的分配制度。生產資料公有制決定了社會主義國家必須采取按勞分配制度,體現了人們在生產資料占有上的平等關系,能防止兩極分化,有利于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4.公有制主體地位的體現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 這是就全國而言,有的地方、有的行業可以有所差別。公有資產占優勢,要有量的優勢,更要注重質的提高。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國有經濟起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對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領域,可以通過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以加強重點,提高公有資產的整體質量。國有企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國有企業是國有經濟最主要的實現形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推進國家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知識拓展】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1)了解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范圍,如:金融、通信、交通、能源、化工、冶金等。(2)國有經濟的控制力既體現在數量上,又體現在質量上,但主要體現在質量上。因此要不斷增強其競爭力,競爭力越強、控制力越強。(3)當前對國有企業進行戰略改組(有進有退、抓大放小),國有企業數量減少,但國有資產相對集中到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因此不但不會削弱其主導作用,反而可以增強其主導作用。二、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知識點3 非公有制經濟1.范圍(形式):在我國現階段,非公有制經濟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港澳臺投資經濟、外商投資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非國有成分和非集體成分。個體經濟 由勞動者個人或家庭占有生產資料,從事個體勞動和經營的經濟私營經濟 以生產資料私有和雇傭勞動為基礎的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非國有成分和非集體成分外資經濟 外國投資者根據我國法律法規在我國境內設立的獨資企業以及中外共同設立企業的外商投資部分。港澳臺地區在內地(大陸)的投資參照外商投資2.地位: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3.作用:非公有制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成為穩定經濟增長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創業就業的主要領域、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政府職能轉變、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國際市場開拓等發揮了重要作用。知識點4 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1.原因: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的,而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共同發展,統一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之中。2.態度:現階段,我們不能實行單一公有制,更不能搞私有化。3.意義: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有利于發揮各種所有制的長處,調動不同經濟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資源,取長補短,激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活力,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溫馨提示】1.區分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國有經濟的主導地位 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或公有制公有資產≠國有資產 社會主義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有經濟≠公有制經濟 外資≠外國的投資2.城市的土地屬于國家所有。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于國家所有的以外,屬于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于集體所有。1.2 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一、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知識點5 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1.必須發展壯大國有經濟①發展壯大國有經濟,要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為標準,以提高國有資本效率、增強國有企業活力為中心,全面推進依法治企,加強和改進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②發展壯大國有經濟,要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經濟進一步聚焦戰略安全、產業引領、國計民生、公共服務等功能,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建設和公益性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③發展壯大國有經濟,要探索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積極穩妥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2.必須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①制度安排: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要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②創新經營: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要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集體經濟運行機制。二、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知識點6 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1.原因: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和作用(見知識點3的2+3)2.措施:方面 措施政策方面 要培育更多充滿活力的市場主體,營造支持非公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制度環境;營造各種所有制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市場環境;要健全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法治環境,貫徹落實包括市場準入、企業融資等在內的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形成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和社會氛圍企業管理方面 要支持和幫助非公有制企業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完善管理體制機制,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和研發能力,不斷提高企業的效率和市場競爭力非公有制人士方面 要促進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推動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做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要堅持愛國敬業,堅持守法經營、誠信經營,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堅持回報社會、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樹立企業的良好社會形象知識點7 企業成功經營的因素(措施):①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②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依靠科技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③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④守法經營,公平競爭,承擔社會責任,講求社會效益。【溫馨提示】1.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關系⑴在功能定位上,非公有制經濟和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⑵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上,非公有制經濟和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等的,公有制占主體地位。⑶在政策待遇上,國家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依法監管各種所有制經濟。2.股份合作制是集體經濟第二課 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1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知識點1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1.市場調節(1)配置資源的必要性資源是有限的,為了滿足人類的多方面需要,社會必須對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投入生產盡可能多的產品、獲得盡可能大的效益。(2)資源配置的兩種基本手段——計劃和市場計劃經濟體制 計劃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市場經濟體制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方式(三大市場機制):價格、供求、競爭2.市場調節的優點及其局限性(1)優點:市場通過價格、供求、競爭機制引導和調節著資源在全社會的配置。市場價格及其波動,能夠反映供求狀況及其變化,市場供求的變化也會影響市場價格;市場競爭能夠引導資源流向效率高的領域和企業,推動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的進步,實現優勝劣汰(2)局限性:①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國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給,槍支、彈藥、爆炸物等特殊物品的制造和流通,都不能由市場調節;教育、醫療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重要服務不能完全由市場調節。②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固有弊端。(3)單純市場調節后果:影響資源配置效率,導致資源浪費;會導致經濟運行大起大落,社會經濟不穩定;會產生不正當競爭、壟斷,損害社會公平;會導致收入差距拉大。【易錯分析】如何區分市場調節的自發性、滯后性和盲目性自發性:價值規律自發調節→市場主體自發追逐利益→可能導致盲目競爭、不當行為和兩極分化。(自發性主要側重于逐利心態導致的不正當行為,為了掙錢,不擇手段,制假售假,坑蒙拐騙,損人利己)盲目性:分散經營→盲目決策→一哄而上(退)→供求失衡→經濟波動、資源浪費。(盲目性主要指決策的作出與市場供求形勢不符,決策失誤,多賠少賺,損己)滯后性:市場變化(供求變動)→價格變動→聞價而調(增產或減產)→事后調節(時間差)→供求失衡→經濟波動、資源浪費。(滯后性指決策的調整落后于市場供求變化,馬后炮,浪費時間,耗費資源)3.市場體系(1)市場體系的形成:商品和服務市場、生產要素市場相互作用,形成有機聯系的市場體系。(2)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的必要性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加快形成現代市場體系,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3)建設現代市場體系的措施①要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要完善公平競爭制度,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加強和改進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要建立健全社會征信體系,褒揚誠信,懲戒失信;要健全優勝劣汰市場化退出機制,實現市場準入暢通、市場開放有序、市場競爭充分、市場秩序規范。②要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政府不進行不當干預。2.2 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知識點2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征與優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基本特征:1.堅持黨的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2.把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既能發揮市場經濟的長處,又能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3.促進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本目標。4.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優勢:①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②我國的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制度有機結合起來,既能發揮市場經濟的長處,又能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③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使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能調動勞動者和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效率提高,又能避免兩極分化,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能夠通過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把人民的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結合起來,發揮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知識點3 我國政府的經濟職能(“一制度、四政策、三監管、一服務”)我國政府的經濟職能和作用職能 作用(目標)實施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制度 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實施宏觀經濟政策 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實施產業政策 促進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增強國民經濟競爭力實施區域政策和環境政策 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加強市場監管、質量監管、安全監管 規范市場秩序,保障公平競爭,彌補市場缺陷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 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2.宏觀調控(1)地位:科學的宏觀調控是政府的主要經濟職能之一。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2)含義:國家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對經濟總量進行調節和控制。(3)主要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4)主要任務:保持經濟總量平衡,促進重大經濟結構協調和生產力布局優化,減緩經濟周期波動影響,防范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穩定市場預期,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5)最常用的經濟手段: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①手段: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宏觀調控最常用的經濟手段。②目標:調節社會總需求,實現國民經濟平穩運行。③類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按照政策力度的不同,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④選擇:在不同的經濟形勢下,政府可選擇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不同組合,實現宏觀調控目標。【知識拓展】: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是政府用于調控宏觀經濟的經濟手段。財政政策是指政府通過對財政收入和支出總量的調節來影響總需求,使之與總供給相適應的經濟政策。它包括財政收入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貨幣政策是指一國中央銀行(貨幣當局)為實現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而對貨幣供應量和信貸量進行調節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導方針及其相應的政策措施。其特點是通過利息率的中介,間接對宏觀經濟發生作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區分(1)內容不同。凡是有關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政策,如稅收的變動,發行國庫券,國家規定按較高的保護價收購糧食,政府的公共工程或商品與勞務的投資的多少等都屬于財政政策;而和銀行有關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調整則屬于貨幣政策。(2)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財政政策是由國家制定的,必須經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通過;而貨幣政策是由中央銀行直接制定的。3.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要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體制保障。【拓展提升】1.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類型 內容 實施條件財政政策 擴張性(積極)財政政策 增加財政支出減少稅收增發國債 經濟衰退緊縮性財政政策 減少財政支出增加稅收減發國債 經濟過熱貨幣政策 擴張性(寬松)貨幣政策 擴大信貸規模降低利率 經濟衰退緊縮性貨幣政策 減小信貸規模提高三率 經濟過熱2.通貨膨脹、經濟過熱、總供給<總需求政府:緊縮性財政政策:減少支出,增加稅收,抑制總需求,增加失業率。央行:緊縮性貨幣政策:提高三率(存款利率、貸款利率、存款準備金率),減少貨幣供應量。通貨緊縮、經濟滯緩、總供給>總需求政府:擴張性(積極)財政政策:增加支出,減少稅收,刺激總需求,減少失業率。央行:擴張性(寬松)貨幣政策:降低三率(存款利率、貸款利率、存款準備金率),增加貨幣供應量。第二單元 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第三課 我國的經濟發展一、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1.含義:把實現人民幸福作為發展的目的和歸宿,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內容:(1)發展為了人民,就是要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2)發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把人民作為發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3)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逐步實現共同富裕。3. 意義: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反映了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內在要求,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確立了新發展理念必須始終堅持的基本原則。二、貫徹新發展理念1. 原因:(1)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發展實踐是由一定的發展理念來引領的。新時代需要新發展理念。(2)要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2. 內容:理念 目標 重要性 措施創新發展 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 發展動力決定發展速度、效能、可持續性,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 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 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協調發展 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 協調發展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是發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統一 要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 重點促進城鄉區城協調發展, 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不斷增強發展的整體性。綠色發展 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 綠色發展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 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開放發展 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 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 要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 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 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享發展 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 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共享發展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 要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 堅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 使全體人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3.五大新發展理念之間的關系:①新發展理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②五大新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具有內在聯系的集合體。③要統一貫徹,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要把新發展理念完整、準確、全面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溫馨提示】1、新發展理念必須始終堅持的基本原則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2、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三、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1.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要性(原因):①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的迫切要求。②只有形成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更好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為其他領域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堅實而強大的物質基礎。③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建設好現代化經濟體系。2.含義: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系和內在聯系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3.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容:(六“體系”一“體制”)①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②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③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 ④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⑤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 ⑥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⑦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4.建設現代經濟體系的做法:①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②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③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④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⑤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⑥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⑦建設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⑧建設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總體要求:要一體建設、一體推進。要借鑒發達國家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知識延伸】轉變經濟發展方式1、含義:經濟發展方式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實現總量增長、質量提高的途徑和方法,是落實發展理念、實現發展進步的具體路徑。2、要求:我國正處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①三駕馬車:要促進經濟發展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②三大產業: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③兩大依靠: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轉變。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措施(要求)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建設好現代化經濟體系。(1)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實現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使科技創新在實體經濟發展中的貢獻份額不斷提高,現代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不斷增強,人力資源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不斷優化。(2)必須大力發展實體經濟。①原因: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根基。②措施:A、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根基;必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C、要營造腳踏實地、勤勞勇敢、實業致富的發展環境和社會氛圍。(3)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實現區域良性互動、城鄉融合發展、陸海統籌整體優化,培育和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加強區域優勢互補,塑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具體要求:①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地位: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措施: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②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率先發展,支持特殊類型地區加快發展,在發展中促進相對平衡。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①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②A、著力發展開放型經濟,提高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國際競爭力,B、更好利用全球資源和市場,C、繼續積極推進“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國際交流合作,D、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E、共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5)總要求:要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推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知識拓展】: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實體經濟,是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生產、銷售及提供相關服務的經濟活動。包括農業、工業、交通通訊業、商業、建筑業等物質生產和服務部門。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識、信息、藝術、體育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部門。虛擬經濟,簡單的說就是以錢生錢的經濟活動,不直接創造新的價值,最終不能脫離實體經濟而存在。虛擬經濟主要集中在“金融業”、“房地產業”、“博彩業”、“收藏業”等。虛擬經濟是現代經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發展過度會帶來經濟泡沫。【知識整合】: 如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重點)①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②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③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⑤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⑥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實現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使科技創新在實體經濟發展中的貢獻份額不斷提高;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堅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更好利用全球資源和市場,積極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⑦完善分配激勵機制和社會保障制度,促進社會進步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第四課 我國的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一、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國的分配制度1.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1)制度內容: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原因:我國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決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的發展。2.按勞分配(分配方式之一)(1)形式:公有制經濟中,工資+獎金+津貼;農村集體經濟中,農民承包土地經營所得。(2)為什么實行:意義: ①實行按勞分配,有助于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促進生產的發展。②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原因:實行按勞分配,是由一定的經濟條件決定的。①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②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③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3.按生產要素分配(1)參與分配的生產要素: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七大要素)(2)積極意義:有利于讓一切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動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發展。拓展:消極作用:會導致收入差距的逐漸拉大。如不加以調節,會出現收入不公平問題。【溫馨提示】:按勞分配≠按勞動要素分配按勞分配是在公有制經濟中,勞動者的工資、獎金、津貼。而按勞動要素是在非公有制經濟中,勞動者的工資、獎金等。【名師點撥】:這是黨中央首次提出將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結合經濟與社會的知識,分析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現實意義。提示:①有利于完善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②有利于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是對數據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能激發人們開發和利用數據參與經濟活動的積極性,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③有利于堅持創新發展理念,有利于推動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新興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助力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④有利于拓展人們的收入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4.個人收入的來源勞動性收入 是指通過勞動所獲得的收入,包括工資、獎金、津貼等。財產性收入 是指通過自己所擁有的各類財產獲得收入,包括銀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經營性收入 指通過生產經營活動所獲得的收入。轉移性收入 指國家、單位、社會團體對住戶各種經常性轉移支付和住戶之間的經常性收入轉移,包括養老金、社會救濟和補助、政策性生產補貼、政策性生活補貼、救災款等。5、崇尚勞動(1)原因:勞動是財富的源泉,我們獲取的任何收入歸根結底都來自勞動創造。(2)要求:要弘揚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社會風尚,樹立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的勞動觀。要鼓勵全體勞動者通過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致富。二、完善個人收入分配(1)原因: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2)如何完善個人收入分配(措施)——重點①大力發展生產力。(根本措施)②堅持并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理順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的收入分配關系,健全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制度保證)③要堅持居民收人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兩個同步)④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堅持多勞多得,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健全各類生產要素由市場決定報酬的機制。⑤在再分配方面,要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強化稅收調節。⑥要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⑦要規范收入分配秩序,保護合法收人,增加低收入者收人,擴大中等收人群體,調節過高收入,清理規范隱性收入,取締非法收入。⑧必須堅持消除貧困。要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各項工作,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拓展】: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初次分配 再分配范圍 物質生產部門內部。主要為工業企業 全社會主體 主要是企業 國家、政府手段 市場機制決定 政府調控機制(稅收、政策、法律)目的 提高效率,體現公平 主要是更加體現公平舉例 按勞分配收入、按生產要素分配所得、完善最低工資保障制度,健全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等。 個人所得稅、財產稅;社會保障制度等轉移支付第三次分配:是建立在志愿性的基礎上,以募集,自愿捐贈和自主等慈善公益方式對社會資源和社會財富進行的分派,它依靠"精神力量",奉行"道德原則"。第三次分配主要是對前兩種分配的補充,對縮小社會差距,實現更合理的收入分配和公平有重要意義。4.2 我國的社會保障三、我國的社會保障1. 社會保障的含義:國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會承擔主要責任,通過再分配,對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權利提供安全保障,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2. 社會保障制度的形式和內容(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類型 對象 地位 內容 方式社會保險 公民 核心(最普遍的社會保障形式) 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險 政府、單位、個人三方共同承擔社會救助 無法維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 最先形成、歷史最悠久;最后一道防線 保障最低生活水平 政府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社會福利 “老殘婦兒”和其他社會成員 最高層次的社會保障 社會化服務、實物供給、福利津貼 政府和社會提供社會優撫 軍人及軍烈屬 特殊的社會保障 物質照顧、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撫慰 國家和社會提供補充性的社會保障形式:企業年金、社區服務、慈善活動等。3. 社會保障的作用:①社會保障通過防范和化解社會成員的生存危機,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權利,能夠有效維護社會生活秩序的穩定。②社會保障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能夠調節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和沖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③社會保障通過風險分攤與責任共擔,充分發揮社會互助功能,同時通過社會成員的自助與他助,推動社會持續健康發展。4. 如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措施)——重點①要公平對待每個公民并確保其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建立起覆蓋全民、城鄉統籌的社會保障體系,形成沒有漏洞的“安全網”。同時,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好弱勢群體的利益,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和諧發展。②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要堅持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③要做到權責清晰。必須明確各方的權利與責任,嚴格依法監管。④要堅持應保盡保原則。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知識拓展】:1、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兜底線:就是要發揮社會政策的托底功能,切實保障群眾基本生活需求,兜住民生保障底線,堅守社會穩定底線。織密網:就是要實現制度最廣泛的覆蓋,讓人人都能享受基本社會保障。建機制:就是要結合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和百姓新訴求,持續深化改革,建立健全體制機制,不斷提高社會保障法治化、制度化水平。覆蓋全民:就是要把所有符合條件的人員都納入到社會保障體系中來,不分城鄉,不分年齡,不分職業,一個都不能少。統籌城鄉:就是要穩步推進保障制度和管理服務的一體化建設。公平統一: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群體之間的收入關系均衡、平等、公正和透明,基礎養老金實行全國統籌,城鄉醫保制度與管理的整合等可持續:則是強調制度要著眼長遠,安全,可持續。2、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的比較社會保險 商業保險性質 具有強制性和福利性質 被保險人自愿的市場行為經營目標 保障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維護社會穩定 追求利潤經營方式 由國家經辦 保險公司經營費用來源 由國家單位和個人分攤 全部由個人承擔保障對象 法律規定有權利享受社會保險的人 簽訂保險合同并按照約定繳費的人保障水平 保障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需求 滿足被保險人的較高層次的保險需求必修二《經濟與社會》必備知識提綱第一單元 生產資料所有制與經濟體制第一課 我國的生產資料所有制1.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有哪些?****2.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地位3.決定著一個社會的基本性質和發展方向是什么4.我國的生產資料所有制是什么?其地位是什么?5.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形式?6.為什么要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7.公有制主體地位的體現?***8.國有企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9.國有經濟的地位、作用?***10.非公有制經濟的形式?11.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和作用?*****12.為什么要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原因+意義)*****13.怎樣毫不動搖的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14.怎樣發展壯大國有經濟?*****15.怎樣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16.怎樣毫不動搖的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17.企業成功經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第二課 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資源配置的兩種基本手段是什么?2.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方式(機制)有哪些?3.市場調節的優點有哪些****4.市場調節的缺陷有哪些?****5.為什么要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6.怎樣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7.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征與優勢?******8.我國政府的經濟職能和作用有哪些?********9.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主要任務分別是什么?***10.宏觀調控最常用的經濟手段是什么?***11.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分別有幾種類型?具體表現?分別適用于什么樣的經濟形勢?綜合探究一怎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怎樣激發企業的活力?****怎樣加強社會誠信建設?****第二單元 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第三課 我國的經濟發展1、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含義、內容、意義****2、新發展理念的內容有哪些?******創新、協調、綠色、共享、開放五大發展理念分別注重解決的問題;重要性;及其措施(見圖表)4、五大新發展理念之間的關系?5、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容有哪些?*****6、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做法?7、如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8、怎樣大力發展實體經濟?*******9、如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10、怎樣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第四課 我國的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1、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是什么2、為什么實行按勞分配?(原因+意義)3、按生產要素分配包括哪些要素?實行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意義是什么?******4、個人收入的來源有哪些?注意區分***5、如何完善個人收入分配?**********6、社會保障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各自的地位?***7、社會保障的作用有哪些?******8、如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9、比較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