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學教設計課程標準了解科舉制度創建、大運河開通、文成公主入藏、鑒真東渡、玄奘西行等史事,從制度、經濟、文學藝術、民族交往、中外交流等方面認識隨唐王朝在世界歷史上的重要地位。二、教材分析本課是第一單元“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的第四課,本單元通過五課內容,在第1、第2、第5課三課按照時間順序講述了隋朝的興衰,唐代的興盛發展與衰落滅亡,第3課與第4課則通過經濟、文學、社會、民族交往、中外交流等方面闡釋了盛唐的氣象。本課對應課程標準的一部分內容,重點在于鑒真東渡與玄奘西行的相關內容,教材補充了遣唐使及唐朝與新羅的關系,課后題設計到了阿拉伯、東羅馬與非洲黑人等相關內容,可在教材內容基礎上進行擴充講授。三、學情分析通過一個學期的歷史學習,學生已初步掌握歷史學科學習方法,對于歷史知識學習具有一定的思考和理解能力。由于學生年齡較小,對于新鮮事物還有較大興趣,因此通過圖片、視頻等呈現,通過生動語言進行陳述,有助于學生的認識和理解。四、學教目標1.閱讀教材并觀看視頻,提取歸納信息,了解玄奘西行、鑒真東渡及遣唐使的相關史實,感受玄奘與鑒真的精神品質。(時空觀念)2.閱讀并分析史料,總結歸納唐朝對外交流繁榮的原因。(史料實證)(歷史解釋)3.感悟玄奘、鑒真身上不畏艱險,堅持不懈,勇于開拓的民族精神。(家國情懷)五、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鑒真東渡、玄奘西行【教學難點】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發展的原因六、教學過程【新課導入】師:在我國漫長的歷史時期,提起盛世,你會想到哪一個朝代?(預設回答:唐朝)對于這一時期,史學家們把它視為一個繁榮與開放的時代。那么,在大唐盛世,它的繁榮表現在哪里呢?開放又表現在哪里呢?呈現材料:視頻(盛唐氣象的展現)師:從視頻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王維詩中所描繪的“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盛唐氣象,長安就像一輪紅日,噴薄而出,輻射四方,有萬國賓客紛紛走來,又有無數唐人走向世界。他們為何而來?又因何而去?這一路又發生了什么呢?今天,我們就從開放的角度,來看一看大唐盛世的表現。設計意圖:借用視頻開門見山地導入新課,增強學生對盛世直觀感受,同時明確本課認識大唐盛世的視角為“開放”。【第一篇章:彼來·路至長安】師:“萬國賓客紛紛走來”,這其中,有哪些國家呢?生:通讀課本內容,明確唐朝時期與中國往來的國家。設計意圖: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淺層知識入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呈現材料一:大唐國者,法式備定,珍國也,常須達。——《日本書紀》師:在《日本書紀》中有這樣一段記載,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設計意圖:通過呈現他國相關材料的記載,使學生對當時唐朝的繁盛有更直觀、確切的認識,理解唐朝吸引“萬國賓客紛紛走來”的原因。呈現材料二:遣唐使代表阿倍仲麻呂的照片、阿倍仲麻呂紀念碑照片以及對其生平的簡介。設計意圖:選取遣唐使的典型代表人物阿倍仲麻呂,并通過對其生平的簡單介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以阿倍仲麻呂為代表的遣唐使對日本社會帶來的影響奠定認知基礎。呈現材料三:分別從服飾、建筑、文字、貨幣四個方面的中日照片對比圖。師:從這組圖中你發現了什么?這是為什么?綜合上述圖片,這說明了什么?設計意圖:通過從“是什么”到“為什么”的問題鏈設計,引導學生的思考逐步從低階思維向高階思維轉變,從而認識遣唐使的歷史影響。【第二篇章:吾往·行向西東】師:遣唐使、留學生是萬國來朝的縮影,與此同時,在開放的大唐,也有無數唐人走向世界,這其中又有誰呢?我們先來看“行向東方”的代表人物——鑒真呈現材料四:鑒真東渡的視頻資料和文字資料,以及日本《醫心方》收錄鑒真醫方的圖片、被日本視為國寶的鑒真手跡《請經書帖》圖片、唐招提寺圖片。師:鑒真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請你結合視頻和下列材料,論證此觀點。設計意圖:呼應中考試題的命制特點,通過在課堂中設計以史證論的問題,引導學生在課堂中就逐步養成結合材料,用史實論證觀點的習慣,促進學生分析能力、表達能力的提高。師:除了鑒真,還有一位西行的使者——玄奘。對于玄奘,你了解多少呢?《西游記》終歸只是一部小說,里面的唐僧也只是以玄奘為原型的一位小說人物,那歷史上的玄奘他真實的西行是怎樣的呢?我們來看這樣兩幅圖。呈現材料五:玄奘西行與回國路線圖、玄奘西行求法郵票圖。師:閱讀課本第21頁,對比《西游記》里的唐僧和歷史上的玄奘的異同。設計意圖:通過對比《西游記》中的唐僧和歷史上的玄奘的異同,以熟悉的人物激發學生的興趣,并通過該活動使學生正確認識文學記載中的人物與真實歷史中的人物的區別,落實史料實證素養培養。呈現材料六:墓志銘概念的介紹、鑒真像、玄奘像。師:綜合所學知識,從以下兩位人物中,任選一位,為其撰寫墓志銘并派代表展示。要求:敘事概要,語言溫和,文字簡約,具有概括性、獨創性。評價標準設計:等級 評價內容A等 能夠圍繞選定的人物,凝練其生平事跡,深刻彰顯其歷史貢獻及精神品質并對其進行評價,具有客觀性、概括性、創新性、文學性。B等 能夠圍繞選定的人物,結合其生平事跡進行簡單概括,體現該人物的歷史貢獻和精神品質,語言凝練。C等 能夠圍繞選定的人物,對其生平事跡進行羅列介紹。設計意圖:將綜合性、開放性試題,分層評價法應用于課堂教學之中,發揮考試命題對課堂教學的指導作用。通過該活動進一步鍛煉學生的高階思維,提高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調動歷史學科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核心素養,與語文學科實現跨學科融合,從而幫助教師進一步了解學生的思維水平、能力素養。【課堂小結】師:以鑒真、玄奘為代表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扛起歷史賦予的文化交流的使命,其開拓探索文化交流的底氣和勇氣,推動并見證著中外文化交流的魅力與活力。唐朝文化,因開放交融而雍容大氣,因包容并蓄而成就泱泱盛唐。設計意圖:總結升華,加深學生對以鑒真、玄奘為代表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的認識,感受他們的意志品質,從而進一步理解盛唐的繁榮離不開開放交流,開放交流對盛世的促進作用。七、板書設計八、課后反思作為一節教研課,本課在各個環節設計上突出了教學重難點所在,在問題設計上結合了溫州卷分析帶給歷史課堂教學的啟示,由淺入深,從“是什么”問題入手,循序漸進地提高問題的開放性、綜合性,并運用分層評價法,以達成學教目標。但鑒于七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與思維水平,其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論述能力尚處在初級階段,因此在課堂中需要教師補充更具體的問題來引導。同時,在材料的提供上還可以更加豐富,增加一些文字史料使學生對鑒真、玄奘等人在東渡、西行的過程中所面對的困難有更具體的認識,從而對他們的意志品質、精神力量有更深刻的感受,為撰寫墓志銘活動的開展奠定認知與情感基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