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二 年級 政治 教案主 題 5.3 社會歷史的主體 課時 1 課型 新授課 主備 教師 二次備課對應課標知識點 (考點)梳理 人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2、我們要堅持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教材分析 《社會歷史的主體》是統編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學與文化》第五課的第三課時,是歷史唯物主義歷史觀的重要組成部分。課文包括兩目,第一目是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包括人民群眾的地位、作用;第二目是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包括堅持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的意義及表現。本章節內容理論性一般,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引導學生分析,找到現象背后的本質。 《哲學與文化》不能將哲學教學與文化熏陶分割開來。教學要聯系學生實際,兼顧家國情懷與理論學習,將哲學與文化相結合,以提升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培養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教學對象及特點 學生對社會生活中的情境材料感興趣,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情境相結合,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本課中“全面小康”的實現學生有一定基礎,但是關于“共同富裕”的內容了解的相對要少一些。在議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讓學生關注人民群眾在實現共同富裕過程中的重要性。設計意圖(思路) 本課內容是必修4《哲學與文化》第二單元“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中的第五課“尋覓社會的真諦”第三框的內容。本框共安排兩目的內容: 第一目“人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通過相關鏈接、閱讀與思考和相關探究活動,介紹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第二目“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通過相關鏈接、閱讀與思考和相關探究,介紹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觀點的基本內容和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教學目標 (1)理解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2)理解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學習 重點 理解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教法與學法簡述 教法:創設教學情境,綜合探究法,分組討論法。 學法:探究式學習,合作交流式學習,自主學習法。學習 難點 理解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學習準備 (所選技術及目的) PPT制作、教案、導學案 通過ppt的使用,使情景材料更加生動直觀,同時增加學生的興趣。學習內容設計 二次備課修改教學過程 學習內容 (概括) 教師組織教學流程 學生學習活動及流程一、導入(3分鐘) 活動一: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斷為美好生活而奮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思考:為什么說“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竟誰是歷史的創造者? ——因為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 學生認真思考并回答老師提問。 將教材翻到65頁二、新課學習(35分鐘)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學生閱讀教材,整理以下知識點: 為什么說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 為什么要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 如何讓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活動二:觀看視頻:萬眾一心,攜手共“晉” 思考:哪些人在抗洪中發揮著作用?抗洪救災的主體是誰?什么是人民群眾?其地位怎樣?每個人所起的作用一樣嗎? 有解放軍戰士、消防人員、醫務人員、志愿者、學生、普通群眾,這些人都是人民群眾。不同人所起的作用不同。 人民群眾的地位: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社會歷史是由人的實踐活動構成的,每個人都歷史活動的參與者,但人們在歷史發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質和大小是不同的。唯物史觀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生產方式決定社會發展的基本觀點出發,強調社會歷史首先是物質資料生產的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歷史。 人民群眾的含義:人民群眾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推動作用的人們,既包括普通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勞動群眾是人民群眾的主體部分。 (3)人民群眾的范圍:在我國現階段,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都屬于人民群眾的范圍。 活動三:看人間, 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開, 哪一片莊稼不是人民栽, 哪一間房屋不是人民蓋, 哪一部機器不是由人民制造的, 哪一種商品不是由人民生產的…… 思考:1.誰是物質生產的主體? 2.人民群眾的生產活動對社會存在和發展起著什么作用? (1)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除了物質財富外,生活中我們一直弘揚著各種精神,如抗疫精神、女排精神、雷鋒精神和長征精神。這些相對于物質財富來說,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同樣也是由人民創造出來的。 (2)人民群眾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活動四:材料一:聶耳同他的朋友在黃浦江畔散步閑談,突然聽到了碼頭工人勞動的號子聲,他不禁贊嘆說:“這有節奏的勞動呼聲,是多么壯美啊,旋律是多么有力啊!”聶耳由此受到啟發,譜寫出著名的《碼頭工人歌》,成功地塑造了中國工人階級的藝術形象。 材料二:魯迅說:“陶淵明如果沒有勞動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沒有酒喝,而且也沒有飯吃,只能餓死在東籬旁邊,哪里還能吟出什么‘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呢?” 材料三:陜北是民歌之鄉,最能代表陜北民歌風韻的是信天游,它是陜北人民在山峁、溝壑、趕腳、耕地、放牧、撿柴時即興而編,它是隨天漫游,抒發感情 ,表達心聲的表現方式。集中展示了陜北高原的自然景觀、社會風貌和陜北人的精神世界。 思考:分別體現了創造精神財富的哪些方面? 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實踐是精神財富形成和發展的源泉;人民群眾的實踐為精神財富的創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勞動群眾還直接創造了豐碩的社會精神財富。 活動五:材料一:斯巴達克奴隸起義,導致古羅馬帝國的加速滅亡。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農民運動。 材料二:在我國解放戰爭的遼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戰役中,支前民工就有490多萬,支前糧食就有40多萬噸,從而有力的保證了戰役的勝利。陳毅同志曾深情地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老區人民用獨輪小車推出來的。 材料三:小崗村實行的大包干。 結合以上論述,查閱相關資料,說明人民群眾在推進改革開放中的作用。 人民群眾的作用: (1)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2)人民群眾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3)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變革的決定力量 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原理和方法論 原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歷史(實踐)的主體。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方法論: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68頁的內容,完成下列要求: (1)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及其各自的地位? (2)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原因? 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1.基本內容: 群眾觀點的基本內容: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 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2.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原因(意義):(三個重要保證) ①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奪取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 ②是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并成功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 ③是推動改革開放不斷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 3.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要求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必須發揮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權益,更好地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內容,完成自學問題。 2. 學生展示 3. 做好知識點的勾畫和筆記 學生自主閱讀材料結合教材內容,完成探究問題 小組討論,完善答案 學生展示 學生自主閱讀材料結合教材內容,完成探究問題 小組合作討學生展示三、課堂小結,布置作業(用時:5分鐘) 1.總結本節課的相關哲學原理(人民群眾的作用、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2.布置作業:完成優佳學案配套卷的相關練習。 1.做好筆記,有問題及時提問。 2.課后認真完成作業。課外作 業布置 (體現分層作業) 基礎練習 (復習作業) 1、“看人間,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開,哪一片莊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間房屋不是人民蓋,哪一部機器不是人民造,哪一種商品不是人民產……”這說明( ) A.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B.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C.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D.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 2、 受傳統年畫、灶畫、剪紙、刺繡濡染,浙江秀洲農民拿起了畫筆。30多年來,秀洲的農民有800多幅畫作入選全國各種展覽,獲獎200多幅次。目前僅在秀洲,農民畫的創作者就有120多人。這表明( ) A.人民群眾創造的精神財富來源于傳統文化藝術 B.人民群眾可以直接創造豐碩的精神財富 C.人民群眾具有的無限創造力,是精神財富產生的源泉 D.人民群眾的實踐為精神財富的創造提供了物質基礎 3、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一思想貫穿報告始終,成為我們黨最重要的發展理念。這是因為( ) A.人民群眾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B.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 C.群眾路線是政黨的根本領導方法 D.群主觀點是我們黨的生命線 4、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以下做法符合這一要求的是( ) ①就公交車票價調整舉行聽證會 ②實行政務公開,打造“陽光政府” ③開展“萬人評議機關”活動,讓老百姓當“考官” ④為實現“村村通公路”,鎮政府要求每個村民捐款300元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參考答案:B B B A拓展練習 作業相關練習板書設計審 核 簽 名 教研組長 備課組長 學校領導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