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種植箱的雙重身份 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掌握利用廚余垃圾與種植箱結合的方法,制作堆肥箱種植植物的技能。 2、與同學一起合作利用種植箱培育養護一種植物。 3、繼承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感受到勞動可以創造美、創造財富的快樂。教學重難點掌握利用廚余垃圾與種植箱結合的方法,制作堆肥箱種植植物的技能。 與同學一起合作利用種植箱培育養護一種植物。教學過程一、創設問題,引入點題 1、老師帶領學生觀察之前利用化肥種植過的土地 師提問:這是之前我們多次種植過蔬菜的土地,你們能發現它有什么變化嗎?可以動手摸一摸感受一下。 學生回答。 師提問: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有什么辦法可以規避這種現象呢? 學生共同討論如何規避土地板結并回答。 師提問:我們能自己做出有機肥料嗎?結合之前垃圾分類的內容思考。 師:你們知道為什么廚余垃圾能變成有機肥料嗎 學生小組討論并回答 師總結:廚余垃圾可以在微生物的不斷作用下,將有機物質分解腐化成腐殖質,增加土壤中的養分,提高土壤微生物數量和質量并最終促進植物根系生長。 師總結:所以,當廚余垃圾與我們熟悉的種植箱結合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個最簡單的堆肥種植箱,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個神奇的箱子吧。 引出課題《種植箱的雙重身份》 (設計意圖:以學生熟悉的種植土地為切入點,引發學生興趣,讓學生自主發現土地出現變硬變干的板結現象,并提出可行的解決辦法,從而引出課題) (二)講解說明,淬煉操作 1、師:接下來我們來學習簡易的種植箱堆肥方法。 播放微課,提醒學生觀看視頻的同時,將主要步驟進行記錄。 學生觀看視頻后,根據記錄小組討論,歸納總結流程。并討論還可以如何改進? 2、師:看了剛剛的制作視頻,你們獲得了哪些信息 同學發言,總結制作步驟與改進方法。 根據學生回答,師生共同完善步驟。教師板書并粘貼“操作步驟”的詞卡。 (設計意圖:教師錄制微課課上播放,可以節省課堂教學時間,也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視頻中添加文字說明,更好地講授操作步驟,先由學生總結,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教師之后再進行總結,既肯定了學生的自主學習,也突出了重點操作步驟。) 師提問:你們能說說本次勞動過程中有哪些安全隱患?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嗎? 學生回答。 師總結:水果刀刀是最危險的,我們要學習正確的使用方法。 Ppt展示正確用刀圖片與文字,教師親自示范。(右手持刀,食指放在刀的一側,其余四指自然握住刀柄。左手穩住菜葉,除大拇指外,其余四指微微彎曲,指尖往內扣,拇指彎曲至四指內側,切的時候,刀面貼著手指第二個關節下都刀,抬起時不要太高,一點點往外退。手指頭跟刀保持半個指甲蓋的距離。 教師根據回答板書并粘貼“注意事項”的詞卡。 (設計意圖:安全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總結工具的使用方法是必需的。在講解時,教師還要加上親自示范,讓安全使用工具的觀念深深地印在學生腦海中。) (三)動手實踐,身體力行 1、教師確定任務內容,給每一組分發種植箱與任務單(任務單包括制作流程和課堂實操要求:①分工合作②互幫互助③分享感想 ) 2、學生按“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進行實際操作。 3、教師巡視,給予指導,關注學生工具使用情況,注意安全。 (四)總結反思,情感提升 1、展示小組堆肥種植箱,由小組代表談談對自己小組作品的看法、講一講自己小組在制作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后續對種植植物長勢的期待。 2、學生對自己和同學的勞動過程和勞動成果進行評價,并完成評價表。 3、教師總結:這些在我們看來毫無用處的廚余垃圾,在勞動者手下變成了化腐朽為神奇的養料。想要發現大自然更多的神奇之處,就需要在勞動過程中的仔細觀察和思考,把勞動中得到的經驗智慧進行總結。 (設計意圖:現在的學生生活條件好,很多同學都不愿意做一些臟活累活,但中華民族不怕臟不怕累的優良傳統是十分值得學習的,及時地引導和教育,能讓學生動起手來,積極參與到勞動中來。在勞動后進行積極地思考總結和評價,總結勞動智慧,讓勞動的意義提升一個臺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