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5月份獨立作業一、選擇題(請選出一個最符合題意的答案。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1.(2023八下·臨平月考)20世紀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農民說:“過去頭頂地主的天,腳踏地主的地,現在都是我們的了……分了地,出了氣,見了天。”這表明這次改革 ( ?。?br/>①得到了農民的擁護 ②使農民獲得了解放③廢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④廢除了土地私有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識點】土地改革【解析】【分析】①正確,土地改革,農民得到了土地,政策受到擁護②正確,土地改革使農民翻了身,獲得了解放③正確,土地改革廢除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④錯誤,土地改革是地主私有改成農民土地私有制故答案為:A【點評】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廢除了我國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翻身,得到了土地,成了土地的主人。2.(2023八下·臨平月考)對以下材料理解正確的是 ( ?。?br/>A.①屬于歷史結論B.①標志著我國已經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C.②屬于歷史史實D.②肯定了新中國成立的重要世界歷史意義【答案】D【知識點】土地改革【解析】【分析】A錯誤, ① 材料屬于史實,不是史論B錯誤,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之后C錯誤, ② 屬于史論,不是史實D正確,新中國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力量故答案為:D【點評】史實和史論要區別,史實是歷史事實,史論是后人的歷史結論,本題還考查了新中國成立的意義: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力量。3.(2023八下·臨平月考)下列論斷均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將它們按提出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A.④②③① B.④①②③ C.④②①③ D.②④③①【答案】C【知識點】改革新階段【解析】【分析】 ① 科學發展觀是2007年十七大提出的;② 2002年是十六大提出的;③ 主要矛盾的轉化是2017年十九大提出;④ 鄧小平南方談話是1992年;所以答案排序應是④②①③故答案為:C【點評】該題考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豐富和發展。4.(2023八下·臨平月考)下列選項中對右圖所反映的歷史主題概括最準確的是 ( ?。?br/>A.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B.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革命偉大的轉折點C.辛亥革命開啟了中國革命新模式D.中國人民在探索中一步步走向民族獨立和復興【答案】D【知識點】辛亥革命;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A答案只說明了共產黨的作用,不符題意。B答案強調了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作用,不符題意;C答案只說明了辛亥革命的意義,也不符題意;D正確,完整的說明了圖片的內涵。故答案為:D。【點評】該題考查的是辛亥革命、新中國成立、十一屆三中全會在中國歷史進程中的共同意義5.(2023八下·臨平月考)以下從左至右所列四個城市體現了我國對外開放的格局。這格局是 ( )A.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經濟特區——內地B.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C.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放區——沿海開放城市——內地D.沿海經濟開放區——經濟特區——內地——沿海開放城市【答案】B【知識點】改革開放【解析】【分析】深圳屬于4個經濟特區之一;青島屬于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鎮江屬于長江三角洲沿海經濟開放區之一,蘭州屬于內地故答案為: B【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過程,點-線-面-內地全方位的過程。6.(2023八下·臨平月考)1953年12月,中國進行了全國規模的基層選舉,全國各地共選出500多萬名基層人大代表,選舉產生了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這一史實應納入的學習主題是 ( ?。?br/>A.人民政權的鞏固 B.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建設C.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答案】B【知識點】第一屆全國人大【解析】【分析】A人民政權的鞏固包含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鎮壓反革命運動。與材料不符,A錯誤B材料反映了民主選舉,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產生,答案與材料相符,B正確C社會主義探索的時間段是1956--1976期間我們的失誤和成就。C錯誤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開創的。D錯誤故答案為: B【點評】材料反映的歷史情況是為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做準備,該題考查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建設,以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2023八下·臨平月考)下表為我國北緯 45°附近某山地東、西側兩地區氣候和地形資料。據此,完成小題。1月均溫(℃) 7月均溫(℃) 年降水量(毫米) 平均海拔(米)甲 -15.5 23.5 446 130-266乙 -19.8 19.6 356.5 800-11007.該山地最有可能是 ( ?。?br/>A.小興安嶺 B.長白山脈 C.大興安嶺 D.天山山脈8.從地形和氣候看,乙地區經濟發展的特點是 ( ?。?br/>①草原廣闊,放牧牛羊②開辟梯田,種植小麥③封山育林,森林旅游④商品基地,擴種水稻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7.C8.C【知識點】地勢和地形;氣候多樣,季風顯著;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解析】【點評】大興安嶺位于內蒙古東北部,地理位置在43'N-53'N,116'E-124'E,是我國東北平原與內蒙古高原的分界線,是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是我國內流區和外流區的分界線,是我國400毫米等降水線分界線,是我國地勢的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是東北季風區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區的分界線。7.本題考查的是大興安嶺東、西側氣候和地形的不同,首先排除A、D,因為小興安嶺和天山山脈的走向基本是東西走向,不存在東西側的說法。而長白山是中朝分界線,也排除。表格里最能突破點是平均海拔這一明顯差異,大興安嶺東部是東北平原,西部是內蒙古高原。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8.根據上題得知,乙地是內蒙古高原,根據因地制宜的發展原則,內蒙古高原適宜發展畜牧業,在內蒙古高原靠近大興安嶺處則發展林業和旅游業。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2023八下·臨平月考)下圖為我國某區域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回答問題。9.該區域的地形單元是 ( ?。?br/>A.內蒙古高原 B.四川盆地 C.喜馬拉雅山 D.華北平原10.當地的發展與自然環境聯系密切,主要表現在 ( )①利用優越的水熱條件發展水稻種植②借助地勢落差修建坎兒井灌溉工程③憑借地上“懸河”的景觀發展旅游業④依托豐富的煤和天然氣發展采礦業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9.B10.C【知識點】地勢和地形;四川盆地【解析】【點評】該題考查四川盆地的地形特點以及自然資源特點9.根據圖中的等高線可以判斷,該地是四周高、中間低,屬于盆地地形;另外盆地內部有岷江,該地只能選擇B:四川盆地。10.根據上題得知該地是四川盆地,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四川盆地的氣候類型和特點是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適宜種植水稻;另外四川盆地自然資源豐富,適宜發展采礦業。坎兒井屬于新疆的灌溉工程、懸河是黃河下游的特點,所以 ②、③都予以排除故答案是C11.(2023八下·臨平月考)讀鱉蝦稻種養模式圖。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 )A.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體現綠色發展理念B.會引起食物鏈的破壞,不利于可持續發展C.全面推廣種養模式,能徹底解決環境問題D.可提高經濟效益,但不利于發展循環經濟【答案】A【知識點】水資源【解析】【分析】該圖體現了南方地區類似于?;~塘的發展模式。A、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有利于可持續發展,屬于綠色發展理念。 A正確B、這樣的生產模式,食物鏈處于良性循環的狀態,有利于可持續發展。B錯誤C、生產模式應該因地制宜,不能盲目跟風。并且該模式也不能徹底解決環境問題。C錯誤D、這樣的模式有利于發展循環經濟 D錯誤故答案為: A【點評】該題考查綠色經濟、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些理念。12.(2023八下·臨平月考)2023年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在全市建成“無廢城市”,讓杭州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這表明杭州 ( ?。?br/>①堅持新發展理念,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處②依靠新興科學技術,改變資源分布不平衡③把生態文明擺在突出位置,建設美麗杭州④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走可持續發展道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不足;土地資源;水資源【解析】【分析】該題考查可持續發展的一些理念和做法① 、③、④的做法和理念都是屬于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是正確的做法② 的做法明顯不科學,因為資源分布不平衡,屬于自然原因,依靠科學手段也很難解決這一問題。故答案為: C【點評】該題考查可持續發展的一些理念和做法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26分)13.(2023八下·臨平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根據圖1,概括陜西省地勢的總體特征。(2)描述黃河陜西段的主要水文特征,并歸納此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3)玉米、馬鈴薯是延安的主要糧食作物,水稻是漢中的主要糧食作物。據圖2分析影響延安與漢中兩地農業生產不同的主要因素。【答案】(1)總體上南北高,中間低(或西高東低)。(2)水文特征:河水含沙量大。主要原因:流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3)漢中位于秦嶺以南,年降水量1100mm左右,年均溫15℃左右,氣候溫暖濕潤,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延安位于秦嶺以北,年降水量400mm左右,年均溫7℃左右,冬季寒冷干燥,屬于大陸性氣候。【知識點】黃土高原【解析】【分析】(1)通過分層設色地形圖可以得知,看顏色南北顏色深,地勢高。中間顏色淺,地勢低。所以陜西省南北地勢高,中間低。(2)黃河陜西段主要水文特征:河水含沙量大。形成原因:流經黃土高原,植被稀疏;土質疏松;過度開發等因素(3)漢中處于秦嶺以南,屬于南方地區,氣候類型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年降水量1100mm左右,年均溫15度左右,有利于水稻的生長。延安位于秦嶺以北,年降水量只有400mm左右,年均溫7℃左右,適宜發展旱作,以馬鈴薯和玉米為主。【點評】本題考查分層設色地形圖的知識,能讀懂分層設色地形圖;掌握黃河中游的水文特點以及形成的原因;掌握秦嶺南北氣候差異,以及作物差異14.(2023八下·臨平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部分。——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材料二:由于惡劣的交通狀況,直至20世紀初,地處“世界屋脊”的西藏仍是難以進入之地。20世紀50年代中國修通了公路,結束了西藏沒有公路的歷史。——《西藏發展道路的歷史選擇》材料三:2023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8周年,下表是2018和2022年新疆社會經濟狀況資料。年份 GDP (億元) 農牧民收入(元) 城鎮居民收入(元) 進出口總額(億美元)2018 9630.8 10183 28463 200.002022 13597.1 13122 34664 366.84——節選自《新疆發展簡史》(1)材料一反映了我國實行怎樣的政治制度?(2)20世紀50年代我國修通進藏公路與哪一重大事件有關?進入21世紀,哪一鐵路全線通車結束了西藏沒有鐵路的歷史?該鐵路的建成有何重大歷史意義?(3)依據材料三,概括新疆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喜”與“憂”。針對存在的“憂”,國家實行怎樣的政策予以解決?【答案】(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2)“一五”計劃的成功實施。青藏鐵路;意義:大大加強了祖國內地與邊疆地區的聯系,促進了青海、西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3)喜:新疆地區經濟迅速發展;城鄉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外貿易不斷擴大。(答出兩點)憂:經濟發展水平與浙江省相比差距較大,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政策: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知識點】民族區域自治和民族團結【解析】【分析】(1)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2)一五計劃在交通運輸業方面的成就有三條入藏公路,青藏公路是其中一條。青藏鐵路的建設結束了西藏沒有鐵路的歷史。青藏鐵路全線開通意義:改變了青藏高原貧困落后的面貌,增進了民族團結和共同繁榮;大大加強了祖國內地與邊疆的聯系。(3)表格題的答法,通過表格項目的比較,直觀的寫出不同年份的情況對比即可。比如第一列:新疆地區GDP增長了。依次寫出對比情況:農牧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城鎮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對外貿易增長了。以上是“喜”?!皯n”也是通過對比來體現,農牧民和城鎮居民的收入存在明顯的差距;收入的整體水平不高。如何解決:實行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等【點評】該題考查同學們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認識;一五計劃的成就、青藏鐵路的建設;對于表格題的應用能力,以及我國相關的民族政策。15.(2023八下·臨平月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黨在走了彎路后不斷探索、反思中找到的。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激情歲月釀失誤】材料一:【艱苦創業鑄輝煌】材料二:鄧小平及其同僚同樣依賴改變組織方式……來提高農業生產率。如果我們追溯新中國融入世界的歷史,那1980年打開的第一扇“窗”則需永遠銘記……最鮮明的特點是……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從東部到中西部,……大門毅然決然地打開了。——費正清《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大道行思行愈遠】材料三: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分為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無數事實表明,改革開放前的奮斗探索,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積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質、制度條件,積累了正反兩方面經驗。這兩個歷史時期,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摘編自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1)任選兩圖,分別指出其反映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哪些失誤?(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寫出材料二反映的一個歷史事件并說明其影響。(3)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論證“這兩個歷史時期,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觀點的正確性。【答案】(1)圖1:大躍進;圖2:“文化大革命”;圖3:人民公社化運動。(任寫兩個,要求一一對應)(2)材料中“改變組織方式、提高農業生產率”,表明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導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推開,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了農村生產力的解放。 或材料中“1980年打開第一扇窗”,表明經濟特區的設立,對推動國內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3)答案示例:新中國歷史分為改革開放前后兩個階段,它們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相互聯系:1949年后的一五計劃的超額完成,改變了中國工業落后的局面;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的召開,確立了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的建立,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積累了重要的物質、制度條件。 而1958年后開始的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等,雖然使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出現了曲折和失誤,但也為改革開放后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思想條件。重大區別:但是改革開放后采取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開放經濟特區等措施,更是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使得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這與改革開放前的建設道路的探索有著重大的區別。綜上所述,“這兩個歷史時期,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是正確的。【知識點】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文革十年;改革開放;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析】【分析】(1)圖1“好大的南瓜呀!”符合大躍進時期的浮夸風,與大躍進運動有關。圖2中“一九七O年”“批斗胡厚民、任愛生大會”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時期的階級斗爭,與“文化大革命”有關。圖3“食堂辦得好,生產勁頭高”反映了人民公社化運動時期大辦公社食堂,與人民公社化運動有關。"(2)材料中“改變組織方式、提高農業生產率”,表明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導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推開,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了農村生產力的解放;材料中“1980年打開第一扇窗”,表明經濟特區的設立,對推動國內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3)材料“這兩個歷史時期"要以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界。關于相互聯系,可分別就一五計劃、1954年第一屆人大、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失誤,認識到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在曲折中前進,都為改革開放后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思想條件。關于重大區別,改革開放以來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開放階級特區與改革開放前的建設道路不同。最后得出“這兩個歷史時期,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是正確的結論。故答案為:(1)圖1:大躍進;圖2:“文化大革命”;圖3:人民公社化運動。(任寫兩個,要求一一對應)(2)材料中“改變組織方式、提高農業生產率”,表明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導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推開,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了農村生產力的解放。 或材料中“1980年打開第一扇窗”,表明經濟特區的設立,對推動國內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3)答案示例:新中國歷史分為改革開放前后兩個階段,它們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相互聯系:1949年后的一五計劃的超額完成,改變了中國工業落后的局面;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的召開,確立了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的建立,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積累了重要的物質、制度條件。 而1958年后開始的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等,雖然使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出現了曲折和失誤,但也為改革開放后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思想條件。重大區別:但是改革開放后采取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開放經濟特區等措施,更是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使得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這與改革開放前的建設道路的探索有著重大的區別。綜上所述,“這兩個歷史時期,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是正確的。【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5月份獨立作業一、選擇題(請選出一個最符合題意的答案。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1.(2023八下·臨平月考)20世紀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農民說:“過去頭頂地主的天,腳踏地主的地,現在都是我們的了……分了地,出了氣,見了天?!边@表明這次改革 ( ?。?br/>①得到了農民的擁護 ②使農民獲得了解放③廢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④廢除了土地私有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2023八下·臨平月考)對以下材料理解正確的是 ( )A.①屬于歷史結論B.①標志著我國已經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C.②屬于歷史史實D.②肯定了新中國成立的重要世界歷史意義3.(2023八下·臨平月考)下列論斷均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將它們按提出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br/>A.④②③① B.④①②③ C.④②①③ D.②④③①4.(2023八下·臨平月考)下列選項中對右圖所反映的歷史主題概括最準確的是 ( )A.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B.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革命偉大的轉折點C.辛亥革命開啟了中國革命新模式D.中國人民在探索中一步步走向民族獨立和復興5.(2023八下·臨平月考)以下從左至右所列四個城市體現了我國對外開放的格局。這格局是 ( ?。?br/>A.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經濟特區——內地B.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C.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放區——沿海開放城市——內地D.沿海經濟開放區——經濟特區——內地——沿海開放城市6.(2023八下·臨平月考)1953年12月,中國進行了全國規模的基層選舉,全國各地共選出500多萬名基層人大代表,選舉產生了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這一史實應納入的學習主題是 ( ?。?br/>A.人民政權的鞏固 B.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建設C.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2023八下·臨平月考)下表為我國北緯 45°附近某山地東、西側兩地區氣候和地形資料。據此,完成小題。1月均溫(℃) 7月均溫(℃) 年降水量(毫米) 平均海拔(米)甲 -15.5 23.5 446 130-266乙 -19.8 19.6 356.5 800-11007.該山地最有可能是 ( ?。?br/>A.小興安嶺 B.長白山脈 C.大興安嶺 D.天山山脈8.從地形和氣候看,乙地區經濟發展的特點是 ( ?。?br/>①草原廣闊,放牧牛羊②開辟梯田,種植小麥③封山育林,森林旅游④商品基地,擴種水稻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023八下·臨平月考)下圖為我國某區域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回答問題。9.該區域的地形單元是 ( )A.內蒙古高原 B.四川盆地 C.喜馬拉雅山 D.華北平原10.當地的發展與自然環境聯系密切,主要表現在 ( ?。?br/>①利用優越的水熱條件發展水稻種植②借助地勢落差修建坎兒井灌溉工程③憑借地上“懸河”的景觀發展旅游業④依托豐富的煤和天然氣發展采礦業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1.(2023八下·臨平月考)讀鱉蝦稻種養模式圖。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 ?。?br/>A.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體現綠色發展理念B.會引起食物鏈的破壞,不利于可持續發展C.全面推廣種養模式,能徹底解決環境問題D.可提高經濟效益,但不利于發展循環經濟12.(2023八下·臨平月考)2023年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在全市建成“無廢城市”,讓杭州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這表明杭州 ( ?。?br/>①堅持新發展理念,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處②依靠新興科學技術,改變資源分布不平衡③把生態文明擺在突出位置,建設美麗杭州④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走可持續發展道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26分)13.(2023八下·臨平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根據圖1,概括陜西省地勢的總體特征。(2)描述黃河陜西段的主要水文特征,并歸納此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3)玉米、馬鈴薯是延安的主要糧食作物,水稻是漢中的主要糧食作物。據圖2分析影響延安與漢中兩地農業生產不同的主要因素。14.(2023八下·臨平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部分。——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材料二:由于惡劣的交通狀況,直至20世紀初,地處“世界屋脊”的西藏仍是難以進入之地。20世紀50年代中國修通了公路,結束了西藏沒有公路的歷史。——《西藏發展道路的歷史選擇》材料三:2023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8周年,下表是2018和2022年新疆社會經濟狀況資料。年份 GDP (億元) 農牧民收入(元) 城鎮居民收入(元) 進出口總額(億美元)2018 9630.8 10183 28463 200.002022 13597.1 13122 34664 366.84——節選自《新疆發展簡史》(1)材料一反映了我國實行怎樣的政治制度?(2)20世紀50年代我國修通進藏公路與哪一重大事件有關?進入21世紀,哪一鐵路全線通車結束了西藏沒有鐵路的歷史?該鐵路的建成有何重大歷史意義?(3)依據材料三,概括新疆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喜”與“憂”。針對存在的“憂”,國家實行怎樣的政策予以解決?15.(2023八下·臨平月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黨在走了彎路后不斷探索、反思中找到的。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激情歲月釀失誤】材料一:【艱苦創業鑄輝煌】材料二:鄧小平及其同僚同樣依賴改變組織方式……來提高農業生產率。如果我們追溯新中國融入世界的歷史,那1980年打開的第一扇“窗”則需永遠銘記……最鮮明的特點是……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從東部到中西部,……大門毅然決然地打開了。——費正清《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大道行思行愈遠】材料三: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分為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無數事實表明,改革開放前的奮斗探索,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積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質、制度條件,積累了正反兩方面經驗。這兩個歷史時期,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摘編自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1)任選兩圖,分別指出其反映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哪些失誤?(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寫出材料二反映的一個歷史事件并說明其影響。(3)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論證“這兩個歷史時期,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觀點的正確性。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土地改革【解析】【分析】①正確,土地改革,農民得到了土地,政策受到擁護②正確,土地改革使農民翻了身,獲得了解放③正確,土地改革廢除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④錯誤,土地改革是地主私有改成農民土地私有制故答案為:A【點評】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廢除了我國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翻身,得到了土地,成了土地的主人。2.【答案】D【知識點】土地改革【解析】【分析】A錯誤, ① 材料屬于史實,不是史論B錯誤,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之后C錯誤, ② 屬于史論,不是史實D正確,新中國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力量故答案為:D【點評】史實和史論要區別,史實是歷史事實,史論是后人的歷史結論,本題還考查了新中國成立的意義: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力量。3.【答案】C【知識點】改革新階段【解析】【分析】 ① 科學發展觀是2007年十七大提出的;② 2002年是十六大提出的;③ 主要矛盾的轉化是2017年十九大提出;④ 鄧小平南方談話是1992年;所以答案排序應是④②①③故答案為:C【點評】該題考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豐富和發展。4.【答案】D【知識點】辛亥革命;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A答案只說明了共產黨的作用,不符題意。B答案強調了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作用,不符題意;C答案只說明了辛亥革命的意義,也不符題意;D正確,完整的說明了圖片的內涵。故答案為:D。【點評】該題考查的是辛亥革命、新中國成立、十一屆三中全會在中國歷史進程中的共同意義5.【答案】B【知識點】改革開放【解析】【分析】深圳屬于4個經濟特區之一;青島屬于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鎮江屬于長江三角洲沿海經濟開放區之一,蘭州屬于內地故答案為: B【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過程,點-線-面-內地全方位的過程。6.【答案】B【知識點】第一屆全國人大【解析】【分析】A人民政權的鞏固包含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鎮壓反革命運動。與材料不符,A錯誤B材料反映了民主選舉,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產生,答案與材料相符,B正確C社會主義探索的時間段是1956--1976期間我們的失誤和成就。C錯誤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開創的。D錯誤故答案為: B【點評】材料反映的歷史情況是為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做準備,該題考查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建設,以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答案】7.C8.C【知識點】地勢和地形;氣候多樣,季風顯著;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解析】【點評】大興安嶺位于內蒙古東北部,地理位置在43'N-53'N,116'E-124'E,是我國東北平原與內蒙古高原的分界線,是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是我國內流區和外流區的分界線,是我國400毫米等降水線分界線,是我國地勢的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是東北季風區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區的分界線。7.本題考查的是大興安嶺東、西側氣候和地形的不同,首先排除A、D,因為小興安嶺和天山山脈的走向基本是東西走向,不存在東西側的說法。而長白山是中朝分界線,也排除。表格里最能突破點是平均海拔這一明顯差異,大興安嶺東部是東北平原,西部是內蒙古高原。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8.根據上題得知,乙地是內蒙古高原,根據因地制宜的發展原則,內蒙古高原適宜發展畜牧業,在內蒙古高原靠近大興安嶺處則發展林業和旅游業。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答案】9.B10.C【知識點】地勢和地形;四川盆地【解析】【點評】該題考查四川盆地的地形特點以及自然資源特點9.根據圖中的等高線可以判斷,該地是四周高、中間低,屬于盆地地形;另外盆地內部有岷江,該地只能選擇B:四川盆地。10.根據上題得知該地是四川盆地,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四川盆地的氣候類型和特點是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適宜種植水稻;另外四川盆地自然資源豐富,適宜發展采礦業。坎兒井屬于新疆的灌溉工程、懸河是黃河下游的特點,所以 ②、③都予以排除故答案是C11.【答案】A【知識點】水資源【解析】【分析】該圖體現了南方地區類似于?;~塘的發展模式。A、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有利于可持續發展,屬于綠色發展理念。 A正確B、這樣的生產模式,食物鏈處于良性循環的狀態,有利于可持續發展。B錯誤C、生產模式應該因地制宜,不能盲目跟風。并且該模式也不能徹底解決環境問題。C錯誤D、這樣的模式有利于發展循環經濟 D錯誤故答案為: A【點評】該題考查綠色經濟、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些理念。12.【答案】C【知識點】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不足;土地資源;水資源【解析】【分析】該題考查可持續發展的一些理念和做法① 、③、④的做法和理念都是屬于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是正確的做法② 的做法明顯不科學,因為資源分布不平衡,屬于自然原因,依靠科學手段也很難解決這一問題。故答案為: C【點評】該題考查可持續發展的一些理念和做法13.【答案】(1)總體上南北高,中間低(或西高東低)。(2)水文特征:河水含沙量大。主要原因:流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3)漢中位于秦嶺以南,年降水量1100mm左右,年均溫15℃左右,氣候溫暖濕潤,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延安位于秦嶺以北,年降水量400mm左右,年均溫7℃左右,冬季寒冷干燥,屬于大陸性氣候。【知識點】黃土高原【解析】【分析】(1)通過分層設色地形圖可以得知,看顏色南北顏色深,地勢高。中間顏色淺,地勢低。所以陜西省南北地勢高,中間低。(2)黃河陜西段主要水文特征:河水含沙量大。形成原因:流經黃土高原,植被稀疏;土質疏松;過度開發等因素(3)漢中處于秦嶺以南,屬于南方地區,氣候類型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年降水量1100mm左右,年均溫15度左右,有利于水稻的生長。延安位于秦嶺以北,年降水量只有400mm左右,年均溫7℃左右,適宜發展旱作,以馬鈴薯和玉米為主。【點評】本題考查分層設色地形圖的知識,能讀懂分層設色地形圖;掌握黃河中游的水文特點以及形成的原因;掌握秦嶺南北氣候差異,以及作物差異14.【答案】(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2)“一五”計劃的成功實施。青藏鐵路;意義:大大加強了祖國內地與邊疆地區的聯系,促進了青海、西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3)喜:新疆地區經濟迅速發展;城鄉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外貿易不斷擴大。(答出兩點)憂:經濟發展水平與浙江省相比差距較大,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政策: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知識點】民族區域自治和民族團結【解析】【分析】(1)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2)一五計劃在交通運輸業方面的成就有三條入藏公路,青藏公路是其中一條。青藏鐵路的建設結束了西藏沒有鐵路的歷史。青藏鐵路全線開通意義:改變了青藏高原貧困落后的面貌,增進了民族團結和共同繁榮;大大加強了祖國內地與邊疆的聯系。(3)表格題的答法,通過表格項目的比較,直觀的寫出不同年份的情況對比即可。比如第一列:新疆地區GDP增長了。依次寫出對比情況:農牧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城鎮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對外貿易增長了。以上是“喜”?!皯n”也是通過對比來體現,農牧民和城鎮居民的收入存在明顯的差距;收入的整體水平不高。如何解決:實行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等【點評】該題考查同學們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認識;一五計劃的成就、青藏鐵路的建設;對于表格題的應用能力,以及我國相關的民族政策。15.【答案】(1)圖1:大躍進;圖2:“文化大革命”;圖3:人民公社化運動。(任寫兩個,要求一一對應)(2)材料中“改變組織方式、提高農業生產率”,表明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導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推開,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了農村生產力的解放。 或材料中“1980年打開第一扇窗”,表明經濟特區的設立,對推動國內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3)答案示例:新中國歷史分為改革開放前后兩個階段,它們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相互聯系:1949年后的一五計劃的超額完成,改變了中國工業落后的局面;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的召開,確立了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的建立,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積累了重要的物質、制度條件。 而1958年后開始的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等,雖然使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出現了曲折和失誤,但也為改革開放后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思想條件。重大區別:但是改革開放后采取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開放經濟特區等措施,更是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使得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這與改革開放前的建設道路的探索有著重大的區別。綜上所述,“這兩個歷史時期,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是正確的。【知識點】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文革十年;改革開放;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析】【分析】(1)圖1“好大的南瓜呀!”符合大躍進時期的浮夸風,與大躍進運動有關。圖2中“一九七O年”“批斗胡厚民、任愛生大會”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時期的階級斗爭,與“文化大革命”有關。圖3“食堂辦得好,生產勁頭高”反映了人民公社化運動時期大辦公社食堂,與人民公社化運動有關。"(2)材料中“改變組織方式、提高農業生產率”,表明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導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推開,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了農村生產力的解放;材料中“1980年打開第一扇窗”,表明經濟特區的設立,對推動國內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3)材料“這兩個歷史時期"要以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界。關于相互聯系,可分別就一五計劃、1954年第一屆人大、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失誤,認識到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在曲折中前進,都為改革開放后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思想條件。關于重大區別,改革開放以來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開放階級特區與改革開放前的建設道路不同。最后得出“這兩個歷史時期,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是正確的結論。故答案為:(1)圖1:大躍進;圖2:“文化大革命”;圖3:人民公社化運動。(任寫兩個,要求一一對應)(2)材料中“改變組織方式、提高農業生產率”,表明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導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推開,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了農村生產力的解放。 或材料中“1980年打開第一扇窗”,表明經濟特區的設立,對推動國內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3)答案示例:新中國歷史分為改革開放前后兩個階段,它們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相互聯系:1949年后的一五計劃的超額完成,改變了中國工業落后的局面;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的召開,確立了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的建立,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積累了重要的物質、制度條件。 而1958年后開始的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等,雖然使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出現了曲折和失誤,但也為改革開放后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思想條件。重大區別:但是改革開放后采取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開放經濟特區等措施,更是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使得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這與改革開放前的建設道路的探索有著重大的區別。綜上所述,“這兩個歷史時期,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是正確的。【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5月份獨立作業(學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5月份獨立作業(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