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質量監測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本大題有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請你選出各題中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2022年11月29日23時08分,搭載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12月4號神州十四的航天員完成任務,返回東風著陸場。讀圖完成問題。1.東風著陸場所在省區的簡稱是( )A.川 B.甘 C.內蒙古 D.晉2.圖中衛星發射中心年平均降水量由多到少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A.酒泉、文昌、西昌、太原B.酒泉、太原、文昌、西昌C.文昌、太原、西昌、酒泉D.文昌、西昌、太原、酒泉3.選擇酒泉發射場發射,從地理角度分析,是因為( )①地廣人稀 ②地勢平坦③熱帶氣候,氣溫適宜 ④晴天多,能見度高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答案】1.C2.D3.A【知識點】地勢和地形;氣候多樣,季風顯著【解析】【點評】理想的衛星發射基地為 緯度條件:緯度低,線速度大,航天器的初始速度大,節省燃料,降低成本 2.氣候條件:氣候干燥,降水少,多晴朗天氣,空氣能見度高 3.地形條件:開闊平坦,相對周圍地區地勢較高;1.C根據判斷可看出東風著陸場在內蒙古位置,內蒙古簡稱為內蒙古,C正確;A四川的簡稱為川或者蜀 A錯誤;B甘肅的簡稱為甘,B錯誤;D山西的簡稱為晉,D錯誤;2.D文昌位于我國的海南島,受季風影響較強,周圍四面環海,氣候海洋性較強,降水豐富;西昌位于四川南部,屬于我國南方地區,氣候溫和,降水比海南少,但總體豐富;太原離海較近,但位于秦嶺淮河以北,屬于北方地區,降水相對較少;酒泉深居內陸,位于我國干旱地區,氣候干旱,降水少,屬于四地中最干旱的地區,D正確;3.①西北干旱,環境承受力較弱。地廣人稀;②我國北部由盆地和平原為主,地形平坦開闊;③熱帶位于赤道~南北回歸線之間,酒泉緯度為38°以上,酒泉不可能是熱帶氣候,③錯誤;④酒泉位于西北地區,西北干旱少雨。多晴天,④正確;綜合上述,排除③,A正確;我國在阿里地區建設北半球首個海拔超過5000米的天文觀測站。讀圖,完成問題。4.圖中山脈①是( )A.長白山脈 B.阿爾泰山脈C.昆侖山脈 D.秦嶺5.阿里觀測站位于( )A.青藏地區 B.北方地區C.西北地區 D.南方地區【答案】4.C5.A【知識點】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解析】【點評】阿里在紫外波段和亞毫米波段探測具有明顯優勢。阿里地處理想的中緯度區域,水汽含量低、大氣透明度高,是北半球觀測條件絕佳的臺址,未來可建成世界一流天文臺。阿里觀測基地已初具規模,仍在加緊基礎保障建設,通過國際合作將對所選定的天體目標實施全天候不間斷觀測。得益于良好的觀測條件,阿里正日漸成為推動國內外天文學界合作的平臺。4.阿里觀測站位于的阿里地區隸屬于中國西藏自治區,A正確;同時排除B/C/D6.導致右圖1843年英國制造品輸華數量變化的原因是( )A.割占土地 B.開設工廠C.五口通商 D.巨額賠款【答案】C【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據圖表可知,1843~1847年,英國輸入中國的制造品增長幅度較大,原因是《南京條約》簽訂后,清政府開放了五個通商口岸,便利了英國對中國的商品輸出。AD兩項都不是導致題干圖中1843年英國制造品輸華數量變化的原因,不符合題意;B項開設工廠是在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后,不符合題意;C項五口通商是導致題干圖中1843年英國制造品輸華數量變化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京條約》中的五口通商,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圖表信息。7.下面的漫畫形象地解釋了近代一部歷史文獻的核心內容。這部文獻是( )A.《天朝田畝制度》B.《中華民國臨時約法》C.《中華民國約法》D.《中國土地法大綱》【答案】A【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出自《天朝田畝制度》。《天朝田畝制度》規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農民對土地的要求,但在小生產基礎上廢除私有制和平均分配社會財富,不可能實現。A項《天朝田畝制度》是題干漫畫提及的文獻,符合題意;B項《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華民國成立后頒布的,不符合題意;C項《中華民國約法》是袁世凱公布的一個取代《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臨時憲法”,不符合題意;D項《中國土地法大綱》頒布于解放戰爭時期,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太平天國運動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理解并識記太平天國運動。8.據載,軍機大臣們在為光緒帝草擬批復新政建議的上諭中,往往偷梁換柱,變換其內容。還有些守舊官僚,對于新政上諭經常找借口,拒不執行。由此可見戊戌變法( )A.維護了封建統治者的利益 B.確立了君主立憲的政體C.受到了封建舊勢力的阻撓 D.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答案】C【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由材料“軍機大臣們在為光緒帝草擬批復新政建議的上諭中,往往偷梁換柱,變換其內容。還有些守舊官僚,對于新政上諭或者說‘看不懂’,或者說‘沒辦過’,拒不執行”可知,這反映了戊戌變法受到了封建頑固勢力的阻撓,這是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之一。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受到了封建舊勢力的阻撓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重在對材料的解讀,識記戊戌變法的主要內容及影響。9.“北洋軍閥統治前期,在中國滿布陰霾的天空中,響起一聲春雷,爆發了一場文化啟蒙運動。”這句話反映的是這場運動的( )A.背景 B.目的 C.內容 D.作用【答案】A【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據“北洋軍閥統治前期,在中國滿布陰霾的天空中,響起一聲春雷,爆發了一場文化啟蒙運動。”可知,這句話反映這場文化啟蒙運動是新文化運動,這是新文化運動爆發的背景。A項背景是題干反映的內容,符合題意;BCD三項目的、內容和作用在題干中均未體現,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及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新文化運動的目的的相關史實。10.某公告寫到:“民眾自動武裝起來,打倒投降帝國主義的國民黨!建立民眾自己的蘇維埃政權!創造民眾自己的武裝力量!”這份文告最可能出現于( )A.辛亥革命時期 B.北伐戰爭時期C.土地革命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答案】C【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關鍵信息“打倒投降帝國主義的國民黨”“蘇維埃政權”“創造民眾自己的武裝力量”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份文告最可能出現于土地革命時期。蘇維埃政權最早出現在土地革命時期、國共兩黨此時處于對峙時期。AB兩項時期還沒有蘇維埃政權,不符合題意;C項土地革命時期最可能出現題干文告,符合題意;D項解放戰爭時期和“蘇維埃政權”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土地革命時期的文告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理解并識記土地革命時期的文告的相關史實。11.周恩來說:“我們紅軍像經過了一場暴風雨的大樹一樣,雖然失去了一些枝葉,但保存了樹身和樹根。”這反映了( )A.工農武裝的割據,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B.北伐的勝利進軍,促進了工農革命的蓬勃發展C.紅軍長征的勝利,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D.國共合作的實現,促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答案】C【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由“我們紅軍像經過了一場暴風雨的大樹一樣,雖然失去了一些枝葉,但保存了樹身和樹根”,結合所學,紅軍長征勝利,粉碎了國民黨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紅軍長征的勝利,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和識記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12.“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這是毛澤東同志為慶祝一次重要戰役勝利而作,這次戰役是( )A.遼沈戰役 B.平津戰役 C.淮海戰役 D.渡江戰役【答案】D【知識點】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解析】【分析】詩中“鐘山”指南京,“百萬雄師過大江”中“大江”指長江,由此可知這次戰役是渡江戰役。聯系所學,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和朱德向中國人民解放軍下達進軍命令,國民黨的長江防線頃刻崩塌。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了。南京解放后,人民解放軍在各個戰場上以秋風掃落葉之勢,繼續追殲國民黨殘余軍隊。毛澤東在渡江戰役勝利后豪情萬丈寫下了這首七律詩。ABC三項和題干詩句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渡江戰役是題干詩句描述的戰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渡江戰役的識記及對毛澤東詩詞的理解能力。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13.提出“中國須興實業,其責任須士大夫先之”,并帶動了很多中國人走上“實業救國”道路的狀元實業家是( )A.張之洞 B.詹天佑 C.張謇 D.左宗棠【答案】C【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馬關條約》簽訂后,帝國主義在中國開礦設廠,利用中國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直接剝削中國人民。清末狀元張謇深感要挽回中國的利益,必須發展本國的工商業,于是他提出了“實業救國”的口號,主動放棄高官厚祿,回鄉創辦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AB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張謇提出“中國須興實業,其責任須士大夫先之”,并帶動了很多中國人走上“實業救國”道路,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張謇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狀元實業家張謇創辦大生紗廠。14.下表中學校和學生數據變化的總體趨勢表明( )1912-1923年全國各級學校及學生數量簡表時間 1913.7 1914.7 1915.7 1916.7 1923.7學校 87272 108448 122286 119739 178981學生 290萬 360萬 400萬 430萬 680萬A.科舉制度發揚光大 B.民族資本主義發展C.近代教育快速發展 D.全國人口不斷增長【答案】C【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解析】【分析】據“1912-1923年全國各級學校及學生數量簡表”可知,表中學校和學生數據變化的總體趨勢表明近代教育不斷發展。ABD三項和題干表格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近代教育快速發展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9世紀六七十年代資產階級統治的鞏固與擴大的相關史實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學校和學生數據變化的總體趨勢的相關史實。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題,共30分)15.灣區經濟是一種重要的濱海經濟形態,粵港澳大灣區和杭州灣地區是我國“十四五期間”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二:近年來,國家大力支持大灣區建設,從中央到地方,動作頻頻。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等標志性工程建成通車,從香港駕車到珠海、澳門僅需30分鐘,“1小時生活圈”基本形成。浙江省政府更是提出要將環杭州灣大灣區建成為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國際科技創新中心。(1)讀圖,描述兩大灣區內城市的主要分布特點。(2)從緯度位置和相對位置比較兩大灣區的差異。(3)綜合以上材料,分析兩大灣區建設的主要優勢條件。【答案】(1)①沿鐵路分布;②沿海分布。(2)①緯度位置:粵港澳位于低緯度(熱帶),杭州灣大部分位于中緯度(亞熱帶);②相對位置:粵港澳地處中國大陸南部,南臨南海;杭州灣位于中國大陸東部,東臨東海。(3)①交通便利;②地理位置優越;③政策支持;④城市密集(市場廣闊)。(【知識點】地勢和地形【解析】【分析】(1)沿海是因為靠近海洋位置地勢低平,土地平坦,而且交通便利,可以發展航運,有利于城市的發展,沿鐵路分布是因為,交通便利。有利于工業、服務也得發展;(2) 粵港澳大灣區以香港、廣州、澳門形成三個頂點,杭州灣區也以上海、杭州、寧波作為三個頂點,從各個城市的相對位置來看,杭州和廣州分別是區域內老牌的中心城市,上海同香港、深圳都是灣區內最耀眼的區域,寧波與珠海、澳門類似均在灣區左下角。區域內大體上都存在三個核心區和兩個介于三大核心區之間的走廊地帶,把杭州灣地圖順時針旋轉90度,大致就是粵港澳。杭州灣區城市包括:上海、杭州、寧波、嘉興、紹興和舟山。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包括:廣州、深圳、珠海、東莞、惠州、肇慶、佛山、中山、江門以及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3)政策支持:江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要謀劃實施“大灣區”建設行動綱要,重點建設杭州灣經濟區,加強全省重點灣區互聯互通,推進沿海大平臺深度開發,大力發展灣區經濟。地理位置優越;粵港澳大灣區以香港、廣州、澳門形成三個頂點,杭州灣區也以上海、杭州、寧波作為三個頂點, 交通便利:水路和陸路交通發達。城市密集經濟發達;【點評】 灣區是由一個海灣或相連若干個海灣、港灣及鄰近島嶼共同組成的區域。而這一由灣區地理位置所衍生出的經濟效應被稱為灣區經濟。灣區經濟是一種區域經濟高級發展形態。16.近代,從世界看中國,從屈辱到平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他們的對策是所謂的“自強”運動。這一詞語本身出自儒家經典著作,在19世紀60年代,用來指通過移植西方的機械制造來保護中國的文明。——【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中兩幅圖片分別與中國近代史上哪一次戰爭有關?(2)材料二中“自強”運動指什么事件?并指出該運動的根本目的。(3)兩則材料所反映的歷史事件之間有何聯系?【答案】(1)圖1:第二次鴉片戰爭;圖2:甲午中日戰爭(2)事件:洋務運動。根本目的:維護清朝統治。(3)①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為了維護清朝統治,清政府開展了洋務運動;②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戰爭中的慘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圖1與中國近代史上第二次鴉片戰爭有關;材料一中圖2與中國近代史上甲午中日戰爭有關。(2)為了維護清朝統治,19世紀60-90年代,以李鴻章為首的洋務派興起了“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3)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內外交困,為了維護清朝封建統治,地主階級洋務派領導了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洋務運動;1895年,北洋艦隊在甲午中日戰爭威海衛戰役中全軍覆沒,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戰爭中的慘敗,宣告了標榜“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的破產。故答案為:(1)圖1:第二次鴉片戰爭;圖2:甲午中日戰爭。(2)事件:洋務運動。根本目的:維護清朝統治。(3)①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為了維護清朝統治,清政府開展了洋務運動;②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戰爭中的慘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洋務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洋務運動的相關史實。17.國共兩黨關系深刻影響著中國近代史的發展進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 軍閥之專橫,列強之侵蝕,日益加厲……此全國人民所為疾首蹙額,而有識者所以彷徨日夜,急欲為全國人民求一生路者也。——摘編自1924《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材料二:抗戰老照片選登冀中回民支隊 平型關伏擊日軍 紐約華僑捐贈救護車 臺兒莊保衛戰材料三:(1)材料一反映當時國共兩黨有著怎樣的共同奮斗目標?(2)根據材料二,概括抗戰勝利的原因有哪些?(3)根據材料三中的圖表,說明內戰給中國帶來的影響。(4)綜上所述,你得到什么啟示?【答案】(1)反帝反封建。(或:對內打倒軍閥,對外推翻帝國主義壓迫,實現民族獨立,把中國統一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國。)(2)主要原因:①建立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②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③海外華僑的援助;④國民黨正面戰場積極抗日。(3)全國工農業產量大幅下降,國民經濟遭到嚴重破壞。(4)國共雙方只有團結合作,才能共同發展;打內戰,會損害中華民族的利益等。【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內戰的爆發【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 軍閥之專橫,列強之侵蝕,日益加厲……此全國人民所為疾首蹙額,而有識者所以彷徨日夜,急欲為全國人民求一生路者也”,聯系所學,當時軍閥混戰,帝國主義勢力猖獗,中共二大中就明確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對內打倒軍閥,對外推翻帝國主義壓迫,實現民族獨立,把中國統一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國是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綱領目標,也是國共兩黨的共同奮斗目標,即反帝反封建。(2)根據材料二中的“冀中回民支隊”可知,抗戰勝利的原因是建立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根據材料二中的“平型關伏擊日軍”可知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抗戰勝利的原因是;根據材料二中的“紐約華僑捐贈救護車”可知,抗戰勝利的原因是海外華僑的援助;根據材料二中的“臺兒莊保衛戰”可知,是抗戰勝利的原因國民黨正面戰場積極抗日。(3)根據材料三“內戰時期全國經濟狀況圖表”可知,內戰使全國工農業產量大幅下降,國民經濟遭到嚴重破壞。(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反帝反封建。(或:對內打倒軍閥,對外推翻帝國主義壓迫,實現民族獨立,把中國統一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國。)(2)主要原因:①建立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②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③海外華僑的援助;④國民黨正面戰場積極抗日。(3)全國工農業產量大幅下降,國民經濟遭到嚴重破壞。(4)國共雙方只有團結合作,才能共同發展;打內戰,會損害中華民族的利益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共合作,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具備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答問題的能力。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質量監測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本大題有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請你選出各題中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2022年11月29日23時08分,搭載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12月4號神州十四的航天員完成任務,返回東風著陸場。讀圖完成問題。1.東風著陸場所在省區的簡稱是( )A.川 B.甘 C.內蒙古 D.晉2.圖中衛星發射中心年平均降水量由多到少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A.酒泉、文昌、西昌、太原B.酒泉、太原、文昌、西昌C.文昌、太原、西昌、酒泉D.文昌、西昌、太原、酒泉3.選擇酒泉發射場發射,從地理角度分析,是因為( )①地廣人稀 ②地勢平坦③熱帶氣候,氣溫適宜 ④晴天多,能見度高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我國在阿里地區建設北半球首個海拔超過5000米的天文觀測站。讀圖,完成問題。4.圖中山脈①是( )A.長白山脈 B.阿爾泰山脈C.昆侖山脈 D.秦嶺5.阿里觀測站位于( )A.青藏地區 B.北方地區C.西北地區 D.南方地區6.導致右圖1843年英國制造品輸華數量變化的原因是( )A.割占土地 B.開設工廠C.五口通商 D.巨額賠款7.下面的漫畫形象地解釋了近代一部歷史文獻的核心內容。這部文獻是( )A.《天朝田畝制度》B.《中華民國臨時約法》C.《中華民國約法》D.《中國土地法大綱》8.據載,軍機大臣們在為光緒帝草擬批復新政建議的上諭中,往往偷梁換柱,變換其內容。還有些守舊官僚,對于新政上諭經常找借口,拒不執行。由此可見戊戌變法( )A.維護了封建統治者的利益 B.確立了君主立憲的政體C.受到了封建舊勢力的阻撓 D.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9.“北洋軍閥統治前期,在中國滿布陰霾的天空中,響起一聲春雷,爆發了一場文化啟蒙運動。”這句話反映的是這場運動的( )A.背景 B.目的 C.內容 D.作用10.某公告寫到:“民眾自動武裝起來,打倒投降帝國主義的國民黨!建立民眾自己的蘇維埃政權!創造民眾自己的武裝力量!”這份文告最可能出現于( )A.辛亥革命時期 B.北伐戰爭時期C.土地革命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11.周恩來說:“我們紅軍像經過了一場暴風雨的大樹一樣,雖然失去了一些枝葉,但保存了樹身和樹根。”這反映了( )A.工農武裝的割據,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B.北伐的勝利進軍,促進了工農革命的蓬勃發展C.紅軍長征的勝利,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D.國共合作的實現,促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12.“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這是毛澤東同志為慶祝一次重要戰役勝利而作,這次戰役是( )A.遼沈戰役 B.平津戰役 C.淮海戰役 D.渡江戰役13.提出“中國須興實業,其責任須士大夫先之”,并帶動了很多中國人走上“實業救國”道路的狀元實業家是( )A.張之洞 B.詹天佑 C.張謇 D.左宗棠14.下表中學校和學生數據變化的總體趨勢表明( )1912-1923年全國各級學校及學生數量簡表時間 1913.7 1914.7 1915.7 1916.7 1923.7學校 87272 108448 122286 119739 178981學生 290萬 360萬 400萬 430萬 680萬A.科舉制度發揚光大 B.民族資本主義發展C.近代教育快速發展 D.全國人口不斷增長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題,共30分)15.灣區經濟是一種重要的濱海經濟形態,粵港澳大灣區和杭州灣地區是我國“十四五期間”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二:近年來,國家大力支持大灣區建設,從中央到地方,動作頻頻。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等標志性工程建成通車,從香港駕車到珠海、澳門僅需30分鐘,“1小時生活圈”基本形成。浙江省政府更是提出要將環杭州灣大灣區建成為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國際科技創新中心。(1)讀圖,描述兩大灣區內城市的主要分布特點。(2)從緯度位置和相對位置比較兩大灣區的差異。(3)綜合以上材料,分析兩大灣區建設的主要優勢條件。16.近代,從世界看中國,從屈辱到平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他們的對策是所謂的“自強”運動。這一詞語本身出自儒家經典著作,在19世紀60年代,用來指通過移植西方的機械制造來保護中國的文明。——【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中兩幅圖片分別與中國近代史上哪一次戰爭有關?(2)材料二中“自強”運動指什么事件?并指出該運動的根本目的。(3)兩則材料所反映的歷史事件之間有何聯系?17.國共兩黨關系深刻影響著中國近代史的發展進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 軍閥之專橫,列強之侵蝕,日益加厲……此全國人民所為疾首蹙額,而有識者所以彷徨日夜,急欲為全國人民求一生路者也。——摘編自1924《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材料二:抗戰老照片選登冀中回民支隊 平型關伏擊日軍 紐約華僑捐贈救護車 臺兒莊保衛戰材料三:(1)材料一反映當時國共兩黨有著怎樣的共同奮斗目標?(2)根據材料二,概括抗戰勝利的原因有哪些?(3)根據材料三中的圖表,說明內戰給中國帶來的影響。(4)綜上所述,你得到什么啟示?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C2.D3.A【知識點】地勢和地形;氣候多樣,季風顯著【解析】【點評】理想的衛星發射基地為 緯度條件:緯度低,線速度大,航天器的初始速度大,節省燃料,降低成本 2.氣候條件:氣候干燥,降水少,多晴朗天氣,空氣能見度高 3.地形條件:開闊平坦,相對周圍地區地勢較高;1.C根據判斷可看出東風著陸場在內蒙古位置,內蒙古簡稱為內蒙古,C正確;A四川的簡稱為川或者蜀 A錯誤;B甘肅的簡稱為甘,B錯誤;D山西的簡稱為晉,D錯誤;2.D文昌位于我國的海南島,受季風影響較強,周圍四面環海,氣候海洋性較強,降水豐富;西昌位于四川南部,屬于我國南方地區,氣候溫和,降水比海南少,但總體豐富;太原離海較近,但位于秦嶺淮河以北,屬于北方地區,降水相對較少;酒泉深居內陸,位于我國干旱地區,氣候干旱,降水少,屬于四地中最干旱的地區,D正確;3.①西北干旱,環境承受力較弱。地廣人稀;②我國北部由盆地和平原為主,地形平坦開闊;③熱帶位于赤道~南北回歸線之間,酒泉緯度為38°以上,酒泉不可能是熱帶氣候,③錯誤;④酒泉位于西北地區,西北干旱少雨。多晴天,④正確;綜合上述,排除③,A正確;【答案】4.C5.A【知識點】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解析】【點評】阿里在紫外波段和亞毫米波段探測具有明顯優勢。阿里地處理想的中緯度區域,水汽含量低、大氣透明度高,是北半球觀測條件絕佳的臺址,未來可建成世界一流天文臺。阿里觀測基地已初具規模,仍在加緊基礎保障建設,通過國際合作將對所選定的天體目標實施全天候不間斷觀測。得益于良好的觀測條件,阿里正日漸成為推動國內外天文學界合作的平臺。4.阿里觀測站位于的阿里地區隸屬于中國西藏自治區,A正確;同時排除B/C/D6.【答案】C【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據圖表可知,1843~1847年,英國輸入中國的制造品增長幅度較大,原因是《南京條約》簽訂后,清政府開放了五個通商口岸,便利了英國對中國的商品輸出。AD兩項都不是導致題干圖中1843年英國制造品輸華數量變化的原因,不符合題意;B項開設工廠是在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后,不符合題意;C項五口通商是導致題干圖中1843年英國制造品輸華數量變化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京條約》中的五口通商,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圖表信息。7.【答案】A【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出自《天朝田畝制度》。《天朝田畝制度》規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農民對土地的要求,但在小生產基礎上廢除私有制和平均分配社會財富,不可能實現。A項《天朝田畝制度》是題干漫畫提及的文獻,符合題意;B項《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華民國成立后頒布的,不符合題意;C項《中華民國約法》是袁世凱公布的一個取代《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臨時憲法”,不符合題意;D項《中國土地法大綱》頒布于解放戰爭時期,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太平天國運動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理解并識記太平天國運動。8.【答案】C【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由材料“軍機大臣們在為光緒帝草擬批復新政建議的上諭中,往往偷梁換柱,變換其內容。還有些守舊官僚,對于新政上諭或者說‘看不懂’,或者說‘沒辦過’,拒不執行”可知,這反映了戊戌變法受到了封建頑固勢力的阻撓,這是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之一。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受到了封建舊勢力的阻撓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重在對材料的解讀,識記戊戌變法的主要內容及影響。9.【答案】A【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據“北洋軍閥統治前期,在中國滿布陰霾的天空中,響起一聲春雷,爆發了一場文化啟蒙運動。”可知,這句話反映這場文化啟蒙運動是新文化運動,這是新文化運動爆發的背景。A項背景是題干反映的內容,符合題意;BCD三項目的、內容和作用在題干中均未體現,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及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新文化運動的目的的相關史實。10.【答案】C【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關鍵信息“打倒投降帝國主義的國民黨”“蘇維埃政權”“創造民眾自己的武裝力量”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份文告最可能出現于土地革命時期。蘇維埃政權最早出現在土地革命時期、國共兩黨此時處于對峙時期。AB兩項時期還沒有蘇維埃政權,不符合題意;C項土地革命時期最可能出現題干文告,符合題意;D項解放戰爭時期和“蘇維埃政權”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土地革命時期的文告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理解并識記土地革命時期的文告的相關史實。11.【答案】C【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由“我們紅軍像經過了一場暴風雨的大樹一樣,雖然失去了一些枝葉,但保存了樹身和樹根”,結合所學,紅軍長征勝利,粉碎了國民黨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紅軍長征的勝利,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和識記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12.【答案】D【知識點】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解析】【分析】詩中“鐘山”指南京,“百萬雄師過大江”中“大江”指長江,由此可知這次戰役是渡江戰役。聯系所學,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和朱德向中國人民解放軍下達進軍命令,國民黨的長江防線頃刻崩塌。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了。南京解放后,人民解放軍在各個戰場上以秋風掃落葉之勢,繼續追殲國民黨殘余軍隊。毛澤東在渡江戰役勝利后豪情萬丈寫下了這首七律詩。ABC三項和題干詩句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渡江戰役是題干詩句描述的戰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渡江戰役的識記及對毛澤東詩詞的理解能力。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13.【答案】C【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馬關條約》簽訂后,帝國主義在中國開礦設廠,利用中國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直接剝削中國人民。清末狀元張謇深感要挽回中國的利益,必須發展本國的工商業,于是他提出了“實業救國”的口號,主動放棄高官厚祿,回鄉創辦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AB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張謇提出“中國須興實業,其責任須士大夫先之”,并帶動了很多中國人走上“實業救國”道路,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張謇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狀元實業家張謇創辦大生紗廠。14.【答案】C【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解析】【分析】據“1912-1923年全國各級學校及學生數量簡表”可知,表中學校和學生數據變化的總體趨勢表明近代教育不斷發展。ABD三項和題干表格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近代教育快速發展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9世紀六七十年代資產階級統治的鞏固與擴大的相關史實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學校和學生數據變化的總體趨勢的相關史實。15.【答案】(1)①沿鐵路分布;②沿海分布。(2)①緯度位置:粵港澳位于低緯度(熱帶),杭州灣大部分位于中緯度(亞熱帶);②相對位置:粵港澳地處中國大陸南部,南臨南海;杭州灣位于中國大陸東部,東臨東海。(3)①交通便利;②地理位置優越;③政策支持;④城市密集(市場廣闊)。(【知識點】地勢和地形【解析】【分析】(1)沿海是因為靠近海洋位置地勢低平,土地平坦,而且交通便利,可以發展航運,有利于城市的發展,沿鐵路分布是因為,交通便利。有利于工業、服務也得發展;(2) 粵港澳大灣區以香港、廣州、澳門形成三個頂點,杭州灣區也以上海、杭州、寧波作為三個頂點,從各個城市的相對位置來看,杭州和廣州分別是區域內老牌的中心城市,上海同香港、深圳都是灣區內最耀眼的區域,寧波與珠海、澳門類似均在灣區左下角。區域內大體上都存在三個核心區和兩個介于三大核心區之間的走廊地帶,把杭州灣地圖順時針旋轉90度,大致就是粵港澳。杭州灣區城市包括:上海、杭州、寧波、嘉興、紹興和舟山。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包括:廣州、深圳、珠海、東莞、惠州、肇慶、佛山、中山、江門以及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3)政策支持:江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要謀劃實施“大灣區”建設行動綱要,重點建設杭州灣經濟區,加強全省重點灣區互聯互通,推進沿海大平臺深度開發,大力發展灣區經濟。地理位置優越;粵港澳大灣區以香港、廣州、澳門形成三個頂點,杭州灣區也以上海、杭州、寧波作為三個頂點, 交通便利:水路和陸路交通發達。城市密集經濟發達;【點評】 灣區是由一個海灣或相連若干個海灣、港灣及鄰近島嶼共同組成的區域。而這一由灣區地理位置所衍生出的經濟效應被稱為灣區經濟。灣區經濟是一種區域經濟高級發展形態。16.【答案】(1)圖1:第二次鴉片戰爭;圖2:甲午中日戰爭(2)事件:洋務運動。根本目的:維護清朝統治。(3)①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為了維護清朝統治,清政府開展了洋務運動;②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戰爭中的慘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圖1與中國近代史上第二次鴉片戰爭有關;材料一中圖2與中國近代史上甲午中日戰爭有關。(2)為了維護清朝統治,19世紀60-90年代,以李鴻章為首的洋務派興起了“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3)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內外交困,為了維護清朝封建統治,地主階級洋務派領導了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洋務運動;1895年,北洋艦隊在甲午中日戰爭威海衛戰役中全軍覆沒,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戰爭中的慘敗,宣告了標榜“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的破產。故答案為:(1)圖1:第二次鴉片戰爭;圖2:甲午中日戰爭。(2)事件:洋務運動。根本目的:維護清朝統治。(3)①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為了維護清朝統治,清政府開展了洋務運動;②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戰爭中的慘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洋務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洋務運動的相關史實。17.【答案】(1)反帝反封建。(或:對內打倒軍閥,對外推翻帝國主義壓迫,實現民族獨立,把中國統一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國。)(2)主要原因:①建立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②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③海外華僑的援助;④國民黨正面戰場積極抗日。(3)全國工農業產量大幅下降,國民經濟遭到嚴重破壞。(4)國共雙方只有團結合作,才能共同發展;打內戰,會損害中華民族的利益等。【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內戰的爆發【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 軍閥之專橫,列強之侵蝕,日益加厲……此全國人民所為疾首蹙額,而有識者所以彷徨日夜,急欲為全國人民求一生路者也”,聯系所學,當時軍閥混戰,帝國主義勢力猖獗,中共二大中就明確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對內打倒軍閥,對外推翻帝國主義壓迫,實現民族獨立,把中國統一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國是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綱領目標,也是國共兩黨的共同奮斗目標,即反帝反封建。(2)根據材料二中的“冀中回民支隊”可知,抗戰勝利的原因是建立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根據材料二中的“平型關伏擊日軍”可知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抗戰勝利的原因是;根據材料二中的“紐約華僑捐贈救護車”可知,抗戰勝利的原因是海外華僑的援助;根據材料二中的“臺兒莊保衛戰”可知,是抗戰勝利的原因國民黨正面戰場積極抗日。(3)根據材料三“內戰時期全國經濟狀況圖表”可知,內戰使全國工農業產量大幅下降,國民經濟遭到嚴重破壞。(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反帝反封建。(或:對內打倒軍閥,對外推翻帝國主義壓迫,實現民族獨立,把中國統一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國。)(2)主要原因:①建立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②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③海外華僑的援助;④國民黨正面戰場積極抗日。(3)全國工農業產量大幅下降,國民經濟遭到嚴重破壞。(4)國共雙方只有團結合作,才能共同發展;打內戰,會損害中華民族的利益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共合作,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具備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答問題的能力。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質量監測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質量監測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