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節 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教學目標】1.通過分析教材資料,了解生態系統的組成。2.思考、分析給出的生態系統中的生物之間的關系,掌握生物鏈與生物網。3.分析人與自然的關系,明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生態系統的組成。教學難點:食物鏈與食物網。【教學方法】讀圖指導法、活動探究法。【教學過程】[新課導入]出示問題,引導學生分析相關問題。教師:在草場上,昆蟲吃草,鳥吃草籽、昆蟲,狐貍和鷹吃鳥。由此可見,自然界中的各種生物是相互制約的。當草地被罩來以后,鳥進不來,昆蟲失去了鳥的控制,就猖獗起來了。由此可見,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新課講授]一、生態系統(一)生態系統的定義教師:由上面的問題我們得知了生物與環境是一個整體,這個整體在生物學中我們把其稱為生態系統。生態系統: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所組成的統一的整體。教師:同學們在生態系統中包含了幾個部分?學生:兩個部分,生物與環境教師:在生物學中我們一般都把除生物部分以外的稱為非生物部分,因此,組成生態系統至少包含兩個部分一個是生物部分。另一個是非生物部分。教師:同學們想一下圖中所示的四中情況是否屬于生態系統?學生:四種情況都屬于生態系統。教師:同學們可以指出各生態系統中生物部分都包含了哪些?非生物部分又包含了哪些?學生:生物部分包含了農作物、樹木、草原、猴子、牦牛,非生物部分包含了水、陽光、空氣。(二)生態系統的生物組成(展示啄木鳥和腐爛木樁圖片,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并回答問題)教師: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來,統一個生物部分可以包含多種生物,哪各生物間又有什么關系呢?下面我們看幾幅圖片,分析一下圖片中都出現了哪些生物?學生:樹木、啄木鳥、蟲、真菌、細菌。教師:下面請同學們一起分析一下下面幾個問題:1.樹、昆蟲幼蟲和啄木鳥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2.右圖中腐爛的樹樁最終會消失嗎?消失的原因?學生:1.吃與被吃的關系; 2.樹樁最終會消失,被真菌分解。教師:生態系統中的生物部分可以再分為幾個部分?學生:植物、動物和真菌和細菌。教師:他們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是什么呢?他們又有什么角色呢?下面我們一起分析一下。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為動物的生存提供了營養,是動物的食物來源,因此我們稱之為生產者。注意: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是生產者。動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獲得維持生命的物質與能量。稱之為消費者。注意:不是所有的動物都是消費者。真菌和細菌:能夠把動植物的遺體排泄物分解成無機物,可供植物重新利用。稱之為分解者。注意:不是所有的細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教師:我們也要注意不是所有的生物都在干著他的本職工作,他們中有的干著其他生物工作。(三)生態系統中的非生物部分組成成分教師:生物部分中的各種生物的職責我們介紹完了,下面我們看一下非生物部分,同學們想一下非生物部分都包含哪些?學生:光、水、空氣和巖石等一切除卻生物外的物質。(四)生態系統各成分間的相互關系教師:既然生態系統中包含了許多的生物和非生物。如果消失某一個生物條件或非生物條件是否會對整個生態系統有影響?下面:請同學們想一個生態系統,我們選幾個同學來扮演其中的四種角色,看看如果其中的一位減少或消失,對這個生態系統有什么影響?通過活動我們可以知道:整個生態系統中的各個部分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是個整體。二、食物鏈和食物網教師:生物部分包含著許多的生物,各生物間又有什么關系呢?活動:觀察課件中給出的各生物 并將他們用箭頭連接起來,以表示個生物間的吃與被吃的關系。教師:在生物學中我們把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做食物鏈。思考:1.食物鏈由生態系統中的什么成分組成?2.食物鏈的起點是什么?終點是什么?3.可以用線段代替箭頭嗎?箭頭指向誰?學生:1.食物鏈的組成:生產者+消費者;2.食物鏈的起點:生產者;食物鏈的終點:最高級的消費者;3.箭頭表示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的流動方向,方向指向捕食者。教師:根據對食物鏈以及思考題的分析,引導學生歸納食物網的定義。學生: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他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食物網。教師補充: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特點。特點: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進行的;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能量循環是單向,逐級遞減;能量流動是從生產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陽能開始的直接能量來源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三、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教師:假如草長得茂盛,兔的數量會怎樣變化呢、這么變化的原因是是什么呢?學生:短期內,兔子因為有了充足的食物,數量會急劇增加,一段時間后,數量有會恢復到原來水平。教師:提出探討問題,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解決實際問題。問題探討1.如果在草原上過度放牧,會有哪些后果?2.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是什么?學生:思考,討論交流并回答問題。提示:1.過度放牧,草來不及生長,導致草原的食物網受到破壞,嚴重時則會造成沙漠化。2.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度的。得出結論:人類應該愛護生態系統,合理利用資源。三、課堂練習完成課后練習題。四、課堂小結1.生態系統定義: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組成成分:該地區內同時存在的所有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2.食物鏈和食物鏈食物鏈: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食物網:一個生態系統中,由很多條食物鏈彼此交錯連接形成的網狀結構。五、作業布置完成課后作業相關習題。【板書設計】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