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課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2.2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導學案一、核心素養培育:通過學習新中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必然性,深刻理解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明確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是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堅定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信念。學會正確看待探索過程中經歷的嚴重曲折,肯定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明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是符合我國國情,符合我國發展規律的。引導學生能夠面對復雜情景問題,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樹立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精神。二、學習目標指引: 1.理解新中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必然性。2.明確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理解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3.懂得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以及中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大意義。4.了解黨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取得的理論成果,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的必要性。三、教學重難點1.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2.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總任務與歷史意義;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重大意義四、新知導學(請同學們課前結合教材,認真完成下列填空。)1.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1)過渡時期①時間: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____________基本完成。②總路線和總任務: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________,并逐步實現國家對______、對手工業和對__________________的社會主義改造。即“ ”。(2)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①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________________因素。②國家積累了____________________私營工商業的經驗,不同程度地開始了對它們初步的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④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__________________的轉變。(3)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①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標志: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__________________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②社會主義改造取得勝利的意義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________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順利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建立起__________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____________的社會變革。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 。2.在艱辛探索中前進(1)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①歷史課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如何在中國________社會主義、如何____________社會主義,是嶄新的歷史課題。②道路探索:中國共產黨在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原理指導下,以蘇聯經驗教訓為鑒戒,結合中國具體實際,艱辛探索適合__________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2)黨的八大——指明方向①貢獻:對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國社會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作出了規定,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②主要矛盾: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__________的要求同落后的______________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____________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③主要任務:集中力量發展____________,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取得的成就①工業方面:我國建立起獨立的__________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②農業方面:農業方面初步滿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 。③基礎設施方面:建筑、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獲得 。④科教衛方面:教育醫療事業得到長足進步,人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 ,科技發展取得 。結論: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雄辯地證明: 。(4)艱辛探索的重大意義①一個飛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________的偉大飛躍。②第二次結合: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毛澤東提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進行“________結合”,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結合新的實際__________毛澤東思想,提出關于____________的一系列重要思想。③一個肯定: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____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__________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______基礎。(5)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____________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____________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__________歷史性飛躍。五、課前探究探究1:課前觀看記錄片《正道滄桑》之《新的紀元》《春天的腳步》觀點辨析:觀點1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同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應該等到資本主義充分發展以后再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觀點2: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已經創造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經濟政治條件。問題:1.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上面兩種觀點的認識。分析從新民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2.簡述過渡時期的時間、總路線和總任務,并分析社會主義改造取得勝利的重大意義。探究2:觀看《正道滄桑》之《艱辛探索》,閱讀課本27——28頁,結合史料知識,以小組為單位談論分析以下問題:1.新中國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探索中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2.新中國成立為什么沒有照搬蘇聯的模式?簡述中共八大的歷史功績。3.談談對社會主義建設的艱辛探索的認識,分析探索中的得與失,并簡述社會主義建設初期艱辛探索的歷史經驗給我們的啟示。隨堂練習1.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如何鞏固發展這一制度是我們黨必須認真研究和解決的重大課題。下列對我國探索社會主義道路認識正確的是( )①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的指導下,鑒戒了蘇聯的經驗教訓②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實際進行的第一次結合③照搬蘇聯經驗和模式,得到了蘇聯的援助和支持④沒有現成的答案可以遵循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2.1956年9月,黨的八大在北京全國政協禮堂勝利召開。黨的八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們黨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黨的八大的召開,標志著黨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取得初步成果。這次會議最重要的貢獻是( )①正確分析了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②明確了黨和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③提出了“一化三改”這一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④明確要盡快推動我國由落后的工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新知導學答案見課本隨堂練習答案:1.C、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