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單元 燃料及其利用課題1 燃燒和滅火第2課時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識【學習目標】(1)列舉爆炸發生的條件和防止爆炸的必要措施。(2)能說出引起爆炸的原因、有關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3)辨認常見的與燃燒、爆炸有關的圖標。(4)學會必要的火災自救知識。【學習重點】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學習難點】爆炸條件的理解。【教學流程】【教學設計】一、創設情境海外網2021年5月6日電 當地時間5日下午,印度北方邦首府勒克瑙一家制氧廠發生劇烈爆炸,造成至少3人死亡、8人受傷。據《印度時報》報道,事發時民眾帶著空的氧氣瓶排起長隊,等待充氧。爆炸非常劇烈,導致許多傷者當場失去手腳。有目擊者稱,“聽到一聲巨響,地面也在震動,還以為是地震。”據悉,該制氧廠位于居民區,事發后工廠經理和許多員工逃離了現場。事故造成至少3死8傷,其中2名顧客一死一傷,其余受害者均為制氧廠工作人員。消防部門表示,對于事故原因,初步判定與一位顧客的巨型氧氣瓶存在問題,并在充氣過程中發生故障有關。二、新課學習【引言】北宋王安石的古詩《元日》膾炙人口:“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讀完這首詩,你能說出此詩中哪一句涉及化學變化嗎?該化學變化又是怎么發生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識。【提問】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標識,你了解它們的含義嗎?知識點1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講解】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間內急劇地燃燒,就會在短時間內聚積大量的熱,使氣體的體積膨脹而引起爆炸。當可燃性氣體、可燃性液體的蒸氣或可燃性粉塵等的濃度達到一定的范圍(爆炸極限),點火時都有可能發生爆炸。注意:爆炸分為物理性爆炸和化學性爆炸。如鍋爐爆炸等沒有新物質生產的爆炸屬物理性爆炸;煤氣泄漏遇明火爆炸,面粉,粉塵燃燒等有新物質生成的爆炸屬化學性爆炸。常見的可燃性氣體的爆炸極限:可燃氣體 爆炸極限(體積分數)H2 4.0%~74.2%CH4 5%~15%CO 12.5%~74.2%【播放】觀看“粉塵爆炸實驗”視頻,請同學們思考為什么有些燃燒不會爆炸,有些燃燒卻會爆炸呢?【回答】學生交流、發言。【實驗與探究】探究粉塵爆炸實驗操作:剪去空金屬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屬罐和小塑料瓶的底側各打一個比膠皮管外徑略小的小孔。連接好裝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點燃蠟燭,用塑料蓋蓋住金屬罐。從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氣,使面粉充滿金屬罐,觀察現象。實驗現象:聽到“砰”的一聲響,面粉發生爆炸,金屬罐的塑料蓋被高高掀起。實驗結論:面粉在有限的空間內急速燃燒,就會發生爆炸。【提問1】為什么要用塑料蓋蓋住金屬罐?【回答】用塑料蓋蓋住金屬罐是為了形成一個有限的空間。【提問2】為什么要將面粉充滿金屬罐?【回答】將面粉充滿金屬罐是使面粉和空氣充分接觸。【提問3】鼓入空氣的目的是什么?【回答】鼓入空氣是為了使面粉能與空氣充分混合。【提問4】點燃的蠟燭起了什么作用?【回答】點燃面粉。【交流與反思】1.易燃物與易爆物易燃物:是指那些容易燃燒、自燃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質燃燒的物質等。如硫、白磷、紅磷、酒精、氫氣、天然氣、液化石油氣、鈉等物質。易爆物:指的是那些受熱或受到撞擊時容易發生爆炸的物質。如氯酸鉀、硝酸銨等。2.爆炸的條件(1)要有可燃物(2)要有空氣或氧氣(3)有限空間內急劇的燃燒(4)放出大量的熱3.爆炸防范一切可燃性氣體(天然氣、煤氣、液化石油氣)、可燃性蒸汽、可燃性粉塵與空氣的混合物遇明火或者電火花都可能發生爆炸。在生產、運輸、使用和貯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時,必須嚴格遵守有關規定,絕不允許違章操作。【展示】一些與燃燒和爆炸有關的圖標:知識點2 火災與自救【引言】如果發現火險或遭遇火災,一定不要慌張,要沉著應對。如果火勢較大或有蔓延的趨勢和可能,應立即撥打119火警電話,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同時告知接警人員詳細地址、著火部位、火源種類、燃燒狀況等。【播放】請同學們“觀看不同材料引起的火災與自救”視頻,并討論視頻中的自救知識。三、課堂小結1.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間內急劇地燃燒,氣體的體積迅速膨脹而引起的。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學變化,如氣球爆炸屬于物理變化。2.可燃性氣體或粉塵與空氣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時候都會發生爆炸,只有在爆炸極限內才會爆炸,混合的比例低于或超出這一范圍都不會發生爆炸。3.發生火災時,要沉著應對的,根據所學知識進行報警和自救。【教學反思】課件中應多插入一些火災自救圖片或錄像,這樣會讓學生記憶更深刻,災難隨時可能發生,學習到應對災難的本領至關重要。知識學習結束后,應進行火災演練,看學生能否利用所學知識逃生。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