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史前時期:中國境內人類的活動第1課 中國早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掌握元謀人、北京人的基本生活狀況。2.掌握元謀人、北京人所代表的原始社會歷史發展階段的基本特征。過程與方法1.通過看圖,對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現代人的頭部的區別”和“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樣生活的”,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想象能力。2.通過思考探究“山頂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進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進行比較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學習本課內容,使學生認識中國是人類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類遺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養珍視人類文化遺產的意識。2.通過讓學生查閱關于爭奪北京人頭蓋骨的故事,培養學生珍惜、愛護和保護文物的意識。3.讓學生懂得勞動在人類演變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教學重點我國境內最早的人類、北京人的生活和生產狀況。教學難點遠古居民的生存方式。教學過程情景導入多媒體展示女媧造人的神話故事,詢問學生:誰能講一講女媧造人的傳說,以此導入新課。講授新課自主學習1.我國境內最具代表性的早期人類有哪些?2.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人類是什么人?他們生活在距今約多少萬年?3.北京人遺址位于什么地方?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多少萬年?他們的外貌有何特點、生產生活狀況如何?4.山頂洞人生活的距今時間、發現地點分別是什么?他們掌握了什么技術?探究新知一、我國境內的早期人類1. 展示圖片:看課件和教材第3頁《中國境內主要古人類遺址分布圖》,在圖中找出具有代表性的中國遠古人類遺址。說一說我國原始人類遺址分布有什么特點?2.考古發現。想一想:上述考古發掘為我們提供了哪些信息呢?化石是怎樣形成的?對于我們研究早期人類有什么作用?教師:化石是研究遠古人類歷史的重要證據。我國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發現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之一。元謀人是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過渡:在我國早期人類遺址中最著名是北京人遺址,它為人類起源的研究提供了直接證據。二、北京人1.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北京人復原頭像》圖,概括北京人的外貌特征。前額低平、眉骨粗大、顴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腦容量比現代人小。北京人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2.展示北京人制作的石器圖片:說一說,北京人制作的石器有什么用途?3.材料研讀:展示材料:材料一:展示北京人采集、狩獵生活的想象圖片。材料二:“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br/>學生想一想,北京人的生產生活狀況,當時的北京人能獨自生活嗎?展示圖片材料:北京人遺址發現的灰燼層,這些考古發現說明了什么?北京人遺址的發現有何意義?點撥:由于生產力水平的極端低下和環境的險惡。北京人過著群居生活。教師:我們知道了北京人的特征,了解了北京人的生產生活狀況,在距今約3萬年北京人活動過的地區,又生活著一群遠古人,考古學家將他們命名為“山頂洞人”。三、山頂洞人比較山頂洞人和北京人,看看山頂洞人相比北京人,有哪些進步?提示學生從體質方面、工具制作技術、生活方面等進行比較。合作交流總結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他們生活的原始社會有什么特點?教師點撥:原始社會的特點:使用公有工具,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沒有貧富貴賤之分。板書設計第1課 中國早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謀人二、北京人三、北京人的特征1.體貌特征2.生活狀況:舊石器時代;用火課堂小結總結本節課學習的中國遠古居民的代表。問題思考(第3頁)答案 生物死亡以后,伴隨時間的推移,動、植物尸體就會隨著泥沙的沉積慢慢被埋在地層深處。在極少數特殊的環境下,那里壓力相當大,溫度十分高,沉積的泥沙慢慢變成了一層巖石,而生物的堅硬部分如骨骼等,也伴隨泥沙慢慢變得像巖石一樣堅硬;生物的那些柔軟部分,如葉子等,一些也會在地層中留下印跡。這種伴隨地層而形成的留有古生物印跡的石頭,就叫作化石。化石是記錄地球歷史的特別文字。依據這些特別的文字,人們能了解地層的年齡及當時的一些情況。因此,化石是現代人研究遠古人類歷史的重要證據。課后活動(第5頁)1.答案 可以從腦的容量、血管的粗細、血管分布的疏密等角度進行分析。2.答案 第一個是砍砸器,用來砍伐木柴和狩獵用的木棒。第二個是刮削器,用于刮削木棒。第三個是尖狀器,用于割剝獸皮,也可以用來挖取樹木中的昆蟲及植物的根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