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課 探索認識的奧秘(學案)第二框 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課標要求】闡述認識運動的辯證發展過程。【學習目標】學習目標 重點難點1.識記真理的含義和基本屬性; 2.理解并區分真理的客觀性、條件性和具體性; 3.理解認識的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 4.形成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不斷發展真理的能力。 1.重點: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 2.難點:真理的屬性【預習清單】(一)真理的客觀性1.真理的含義:真理是標志主觀與客觀相符合的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 。2.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 :真理只有一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二)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1.真理都是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如果超出了這個條件和范圍,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邁出的一小步,真理就會變成 。2.真理都是(1)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2)如果我們不顧過程的推移,不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豐富、發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過去的認識,或者超越歷史條件,真理就會轉化為謬誤。3.真理與謬誤的關系:真理的條件性和具體性表明,真理和謬誤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們探索真理的過程中,錯誤是難免的。犯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確認識和改正錯誤。(三)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1.認識具有 :人類追求真理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認識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實踐到認識再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2.認識具有 :(1)認識的客體是無限的、變化著的物質世界,作為認識主體的人類是世代延續的,作為認識方式的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2)因此,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3.認識具有 :(1)認識運動的反復性和無限性,并不表明認識是一種圓圈式的循環運動。相反,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的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2)真理永遠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它在發展中不斷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經過實踐反復檢驗的、已經確定的真理并沒有被推翻,而是不斷地向前發展。4.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要求我們在實踐中 真理,在實踐中 真理,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課堂導入】觀看視頻資料《真理的味道》【新課學習】總議題:如何正確對待真理-----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看【議題一:馬克思主義過時了嗎?】【情境】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共產黨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習近平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探究】小組討論1. 偉大建黨精神中體現堅持真理,這個真理是什么?今天它過時了嗎?2. 針對斗爭方向,為什么會有不同的認識?這些認識都是正確的嗎?【議題二:馬克思主義是一成不變的嗎?】【情境】材料一:1928年2月,共產國際執委會第九次擴大全會作出的《共產國際關于中國問題的議決案》,斷定中國共產黨進行的游擊戰爭,建立的小塊根據地是散亂的,不相關聯的,必致失敗的,要求中國黨“反對對于游擊戰爭的溺愛”,強調要以城市為中心,“準備城市與鄉村相配合相適應的發動”。6月,共產國際領導人布哈林在中共六大上作報告,仍認為應以城市為中心,反對在農村建立鞏固的根據地,主張紅軍走州過府、流動游擊。中共中央接受共產國際的指導,也主張以城市為中心。1932年,我黨在城市開展的武裝斗爭幾乎都以失敗告終。材料二: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選擇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完全是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的。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必須把工作重心首先放在鄉村,不僅是由于占中國人口最大多數的農民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主力軍,農民所在的廣大農村應當成為民主革命走向勝利的主要戰略基地,而且是由于敵強我弱的形勢決定了中國民主革命的長期性。由此也就決定了必須在反革命力量相對薄弱的農村建立根據地,以積蓄、鍛煉和發展革命力量,經過長期的斗爭,逐步地爭取中國革命的勝利。【探究】小組討論為什么城市城市中心道路在俄國取得勝利卻在中國失敗?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在中國取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這給你帶來什么啟示?【議題三:對真理的追求有無止境?】【情境】材料一:1992年,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后,我們黨對市場作用的認識經過了以下歷程。1992年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要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2002年黨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2007年黨的十七大提出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2012年黨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廣范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2019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2022年黨的二十大提出構建更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材料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主要內涵堅持和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堅持適應我國經濟發展主要矛盾變化完善宏觀調控;堅持問題導向部署經濟發展新戰略;堅持正確工作策略和方法。材料三: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的:“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程,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百年歷程。一百年來,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創新相統一,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探究】1. 黨對市場作用的認識過程說明了認識具有什么特點?2. 回顧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程,我們取得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一系列理論成果,請大家思考馬克思主義理論已經到達巔峰,不需要繼續發展了嗎?【知識框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