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4張PPT)第二節 我國區域發展戰略China's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湘教版第四章第2節區域發展戰略核心素養學習目標1.了解區域發展戰略的概況(含義、特點、原則)2.理解并熟悉我國宏觀發展戰略。3.能夠說出長江經濟帶、京津冀的位置、范圍,并認識其基本概況。4.全面認識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基本概況,進而認識我國的宏觀發展格局。CONTENTS0 1我國宏觀發展格局0 2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0 3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區域發展戰略區域發展戰略概念:是指對一定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作出的整體謀劃。特點:戰略性 長期性 穩定性 可持續性制定原則:尊重自然規律,按照經濟規律辦事,因地制宜,揚長補短,生態環境優先01我國宏觀發展格局我國區域發展戰略經歷了從均衡發展到非均衡發展,再到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演變。人口數量多、區域差異大、發展不平衡基本國情區域發展戰略我國宏觀發展格局閱讀課本歸納總結,我國在不同時期的區域發展戰略,完成表格。不同時期我國的區域發展戰略探究活動時間 戰略 措施 目的改革開放前 堅持均衡發展戰略 優惠政策和大量投資 加快內地發展,縮小地區發展差距改革開放后 非均衡發展 戰略 利用沿海工業基礎和區位優勢,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大力發展 外向型產業。 促進 東部沿海地區的快速發展新時期 區域協調發展 推動 長江經濟帶 協調 發展戰略 形成 覆蓋全國的區域發展戰略思考:影響我國宏觀發展格局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Thinking: what are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macro development pattern of China 閱讀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在自然條件、歷史基礎、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別,由此形成了顯著的區域發展差異。進入 21 世紀后,國家根據全國各地的自然條件、經濟基礎、發展水平和對外開放程度,把全國劃分為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四大地區,旨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四大地區協調發展東北地區黑龍江、吉林、遼寧東部地區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海南、香港、澳門、臺灣中部地區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西部地區陜西、云南、貴州、四川、重慶、廣西、內蒙古、甘肅、寧夏、新疆、西藏、青海地區 地形 氣候東部地區 平原、丘陵 季風氣候中部地區 高原、丘陵、平原 季風氣候西部地區 高原、盆地、山地 高原山地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季風氣候東北地區 山地、平原 季風氣候P93活動地區 人口 交通東部 稠密 海、陸交通便利,交通網稠密中部 較多 陸路交通為主,部分地區水運便利,交通網稠密西部 稀少 陸路交通為主,交通線路稀少東北 較少 陸路交通較發達,南部有海運P93活動東部地區優勢條件地理位置優越,平原為主,季風氣候光照、水分條件好.人口稠密,交通方式多樣,工農業發達。存在問題能源、原材料不足,環境污染嚴重。江河下游洪澇多,北方水資源短缺,南部夏秋季節多臺風。發展方向構筑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高地,重點發展新型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率先建設高水平的現代經濟體系。中部地區優勢條件位于東西部結合帶,能源、礦產豐富,有色金屬和重工業發達存在問題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風沙危害嚴重,長江中游洪澇災害頻繁。發展方向(崛起)構建產業創新、現代服務、綜合交通和現代物流體系。西部地區優勢條件土地廣闊,國境線長,陸上鄰國多,利于邊境貿易。能源、礦產、旅游資源豐富,西南水力資源豐富。存在問題地形、氣候條件復雜,工農業基礎薄弱,科技文化欠發達,交通落后。西北地區荒漠化嚴重,西南地區地質災害多發。發展方向(大開發)加強交通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培育優勢產業、新型產業和特色產業。同時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東北地區優勢條件平原廣闊,土壤肥沃,礦產、森林等資源豐富,地廣人稀,海運便利、鐵路發達,工業基礎好,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存在問題冬季寒冷漫長,農作物生長期短,資源日益枯竭,人口流失嚴重,老工業區活力不足,污染嚴重。發展方向(振興)體制機制創新,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增強發展活力、內生動力和整體競爭力。歸納小結地區 優勢條件 存在問題東部 地理位置優越,平原為主,季風氣候光照、水分條件好,人口稠密,交通方式多樣,工農業發達。 能源、原材料不足,環境污染嚴重,江河下游洪澇多,南部夏秋季節多臺風。中部 位于東西部結合帶,能源、礦產豐富。 水土流失、風沙危害嚴重,旱澇災害頻繁。西部 土地廣闊,國境線長,能源、礦產、旅游資源豐富。 地形、氣候條件復雜,工農業基礎薄弱,科技文化欠發達,交通落后,西北地區荒漠化嚴重,西南地區地質災害多發。東北 平原廣闊,土壤肥沃,礦產、森林等資源豐富,地廣人稀,海運便利、鐵路發達,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工業歷史悠久。 冬季寒冷漫長,農作物生長期短,資源日益枯竭,人口流失嚴重,老工業區活力不足,污染嚴重。協調 加大對中、西部及東北地區的支持力度,優先安排基礎設施建設和資源開發。 加強東部和中、西部的聯系,協調四大地區互補發展。 新時期國家重大戰略 四大地區協調發展構筑世界影響力創新高地,引領新型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率先建設高水平現代經濟體系。東部地區:構筑世界創新高地重大戰略加大開放開發,加強內外通道和交通樞紐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培育優勢產業、新型產業和特色產業,加強生態保護。西部大開發:西部地區創新體制機制,推動政府和國企改革,大力繁榮民營經濟,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增強發展活力、內生動力和整體競爭力。東北地區:振興老工業基地加強東中西互動、協調南北發展,培育優勢產業集群,發展壯大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構建產業創新、現代服務、綜合交通和現代物流體系。中部地區:中部崛起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Development strategy of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長江經濟帶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云南、貴州等11個省市。結合區域圖,說出長江經濟帶范圍我國綜合實力最強、戰略支撐作用最大的區域之一。一條面向國內外開放合作的重要走廊。閱讀教材,歸納長江經濟帶的地位… …… …地形地形多種多樣,有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干流流經的主要地形區有青藏高原、橫斷山脈、云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 …… …氣候長江流域大部分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 …水文年徑流量、河口多年平均流量以及水能資源均居全國首位,中下游河網稠密,湖泊密布。… …… …資源淡水資源、礦產資源、水能資源、森林資源、農業生物資源和旅游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 …… …交通交通便利,長江支流多呈南北輻射狀分布,水運便利。長江經濟帶橫貫我國腹心地帶,與京滬、京九、京廣等南北鐵路干線交會,承東啟西,接南濟北,通江達海。… …… …工業我國高度發達的綜合性工業走廊,我國鋼鐵、汽車、電子、石化等現代工業的精華大部分匯集于此。… …… …農業我國重要的農業區,長江流域是我國最大的糧倉,糧食產量約占全國一半,其中水稻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70%。此外,長江流域還是小麥、玉米、棉花的重要產區。… …… …城市人口城鎮密集,城鎮化水平高,其中,上海、南京、武漢、重慶和成都,都是特大城市,市場廣闊。長江流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搖籃之一,人口密集,長江經濟帶總人口約5.99億人,占全國的42.9%。人才薈萃,科教事業發達,技術與管理水平先進。開發條件 開發現狀上游 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能豐富,礦產資源豐富,成都平原附近土壤肥沃 三峽水利樞紐具有發電、航運、防洪等效益,是西電東送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重慶為中心形成電力、鋼鐵等工業中心成都平原成為重要商品糧基地中游 多平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氣候溫暖濕潤,河湖密布、水源充足 重要商品糧、棉、油、肉類和水產品生產基地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礦產資源、森林資源豐富 重要制造業基地下游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氣候適宜,水熱條件好,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 魚米之鄉、絲綢之鄉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科技發達,具有人才優勢 滬寧杭綜合性工業基地觀看視頻,總結視頻中反映的限制性因素答案:環境污染嚴重;生態惡化;生物多樣性減少;自然災害多發;......… …… …問題:2. 議一議,影響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有哪些?自主學習:閱讀教材完成下表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戰略定位戰略定位 區位 途徑 目標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內河經濟帶東、中、西互動合作的協調發展帶沿海、沿江、沿邊全面推進的對內對外開放帶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范帶“黃金水道” 作用上游、中游、下游地區各自優勢海陸雙向開放的區位資源江河、湖泊豐富多樣的生態要素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推動沿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城市群統籌人口分布、經濟布局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發揮長江三角洲地區的輻射引領作用,促進中上游地區有序承接產業轉移創新開放模式,促進優勢互補,培育內陸開放高地,加快同周邊國家和地區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構建以長江干支流為經脈,以山水林田湖為有機整體、江湖關系和諧、流域水質優良、水土保持有效、生物種類多樣的生態安全格局成為充分體現國家綜合經濟實力、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內河經濟帶成為推動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的示范帶成為橫貫東中西、連接南北方的開放合作走廊成為水清、天藍、地綠、產業優的生態廊道長江經濟帶的發展格局長江經濟帶的發展格局長江黃金水道一軸滬瑞、滬蓉兩翼長江三角洲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三極發揮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級城市的支撐作用多點長江經濟帶涉及省份多,區域面積大,上中下游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Beijing Tianjin Hebei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trategy范圍: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探究活動一:分析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的自然地理背景。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水文京津冀地區地理位置:京津冀地區瀕臨渤海,具有空間上相毗鄰的區位優勢,利于京津冀地區統籌規劃、協同發展京津冀地區地形地勢:西側是太行山山脈,北側是燕山山脈,東臨渤海,總體呈現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勢特點京津冀地區的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間,降水多集中于夏季,降水量從沿海向內陸,由東南向西北遞減。探究活動一:分析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的自然地理背景。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水文京津冀地區的水系:京津冀絕大部分地區位于海河流域,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運河和北運河為核心水系。湖泊有白洋淀,白洋淀由100多個湖泊組成。水資源問題:京津冀地區水資源短缺,地下水超采現象嚴重,誘發嚴重的地面沉降、地面裂縫等問題探究活動一:分析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的自然地理背景。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水文探究活動二:分析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的人文地理背景。人口、城市、交通、產業、經濟發展思考:依據以上表格和圖像,說出京津冀地區人口分布特征及可能產生的問題京津冀地區人口分布不均衡,北京和天津人口密度大,城鎮化率不斷提高,人口增長快,產生交通擁堵,房價高漲等“大城市病”問題探究活動二:分析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的人文地理背景。人口、城市、交通、產業、經濟發展交通網密集,交通運輸方式多樣(公路、鐵路、航空、港口),坐落有天津港、秦皇島港、唐山港、黃驊港,海運條件便利。探究活動二:分析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的人文地理背景。人口、城市、交通、產業、經濟發展產業分布特征:津、冀地區傳統工業比重大,產業結構不合理、資源環境壓力大。北京和天津產業分布相對密集,河北省產業分布相對稀疏且單一,京津冀地區產業分布不均衡。探究活動二:分析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的人文地理背景。人口、城市、交通、產業、經濟發展北京知識型區域高新技術產業、文化產業、現代高端服務業中心問題:大城市病非首都職能過多天津加工型區域以非農產品為原料的加工工業問題:產業結構不合理河北資源型區域采掘業、重加工工業占優問題:粗放型工業。環境污染嚴重思考:京津冀地區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重點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控制北京人口規模,著力推進京津冀交通一體化、要素市場一體化和公共服務一體化,構建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解決“大城市病”的道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內容閱讀教材歸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區域分工(發展定位)是什么?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強化首都功能,注重“瘦身健體”,傳統市場向河北轉移,科技企業搶灘天津和河北。北京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改革開放先行區,側重發展高端裝備、電子信息等新型產業。天津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重點疏解一般性產業特別是高消耗產業,著力改善京津冀空氣質量,重點建設好雄安新區。河北京張高鐵京雄城際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城市候機樓方便京津冀三地居民出行及聯系。為京津冀三地要素順暢流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實現干支聯動、優勢互補、航線互聯和政策共享。思考:交通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起到的作用有哪些?推測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并提出可行性建議。合作探究動遷補償款問題;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動遷面臨社會阻力;動遷成本高;騰退出來的辦公或經營場所改造問題;企業擔心轉移后再難以享受優惠政策。加強輿論宣傳引導,制定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應急預案,避免疏解帶來較大的社會負面影響。北京可能遇到的問題與北京、天津在發展水平和技術水平方面的落差過大;城市功能配套、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匱乏;建設資金不足。承接優質公共服務資源遷入,建立“互聯網+”公共服務共享平臺,探索政府主導、社會資本參與、市場化運作的城市投融資模式。河北可能遇到的問題合作探究(P101活動):閱讀教材說明雄安新區的區位優勢地理位置:地處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立體化的交通便捷通暢;生態環境優良:坐落于華北最大的濕地白洋淀周圍,生態環境優良、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土地資源豐富且廉價:現有開發程度較低,土地資源豐富且價格低廉。合作探究(101頁活動):閱讀教材歸納雄安新區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意義。① 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② 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③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利于區域的分工和合作;④ 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污染嚴重等問題。提升城市形象,為市民提供休閑娛樂場所;成為新區的教育和科研基地;改善新區城市氣候,減輕城市熱島效應;為城市提供水資源,補充新區地下水;凈化污水,降解污染物,提升新區水質;為新區提供新鮮的水產品;調節流量,控制洪水,減少城市內澇發生。華北之腎-----白洋淀提升城市形象,為市民提供休閑娛樂場所;成為新區的教育和科研基地;改善新區城市氣候,減輕城市熱島效應;為城市提供水資源,補充新區地下水;凈化污水,降解污染物,提升新區水質;為新區提供新鮮的水產品;調節流量,控制洪水,減少城市內澇發生。合作探究:在雄安新區實施白洋淀生態修復工程有何意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4.2 我國區域發展戰略——自用.pptx 華北之腎——白洋淀.mp4 長江經濟帶.mp4 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限制性因素.mp4 長江經濟帶的發展格局.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