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第三單元全面依法治國第七課 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7.1 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課標要求 核心素養簡述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 政治認同:堅持依法治國,認同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 科學精神:堅持依法治國,要立足國情、從實際出發。 法治意識:知道依法治國已作為我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嚴格按照憲法和法律的要求規范自己的生活。 公共參與:在生活中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積極宣傳法律知識,嚴于律己,遵紀守法。課標要求 核心素養總議題:回顧法律發展歷史 展示法治建設成就探尋---如何認識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領悟---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梳理---如何看待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議題一議題二議題二議題一:探尋---如何認識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結合課本74頁說說法律的產生、本質、作用、發展歷程。1.產生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3.作用2.本質法律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是實現國家職能的工具它既維護公共和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會生活。古代:法律確認和保護人剝削人的等級制度,特權階層常常凌駕于法律之上。(人治)近代:法律的地位和權威不斷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漸成為現實,法治代替了人治,成為一種全新的國家治理方式。議題一:探尋---如何認識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4.法律的發展歷程我國的法律經歷了一個怎樣的發展過程呢 中華法系源遠流長。開始制定成文法,并通過鑄刑鼎、書竹簡等方式發布法律春秋戰國時期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封建法典,并為以后歷代封建王朝所傳承和發展唐朝時期一些仁人志士試圖將近代西方國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國,以實現變法圖強的夢想。但由于各種歷史原因,他們的努力最終歸于失敗。1840年鴉片戰爭后5.我國法律的發展歷程儒家思想成為政治生活的主導思想,強調禮法結合西漢時期公元前536年鄭國子產“鑄刑書于鼎,以為國之常法”。以“刑鼎”形式第一次公布成文法典。公元前501年鄭國大夫鄧析作刑律,書于竹簡,故名曰“竹刑”。議題一:探尋---如何認識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1、《云夢秦簡》寫于戰國晚期及秦始皇時期,內容十分豐富。其中法律部分記載了秦朝施行的二十幾個單行法規的條款原文,共記載法條六百條。其中記錄了世界上最早的法醫記錄、世界上最早的刑事偵查書籍、世界上最早的保護環境法律條文、最早的人權法和最早的消費者保護法等。材料主要強調了( )A.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出現成文法,并通過竹簡發布B.我國的法治建設應該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有益內容C.《云夢秦簡》集中反映了地主階級的根本利益和意志D.中華法系源遠流長,為人類法治作出了重要貢獻對點練習D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些仁人志士的法治建設夢想最終歸于失敗。其原因在于( )①法治為各國人民所向往和追求②中華法系源遠流長③他們試圖移植的近代西方國家的法治模式不適合中國④一國法治必須與本國國情相適應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D①②正確但無關材料一: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你們的觀念本身是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和所有制關系的產物,正像你們的法不過是被奉為法律的你們這個階級的意志一樣,而這種意志的內容是由你們這個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來決定的。材料二:君主們在任何時候都不得不服從經濟條件,并且從來不能向經濟條件發號施令。無論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記載經濟關系的要求而已。議題二:領悟---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讀原著,理解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的本質和決定因素?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在階級社會中,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1法的產生2法的本質3法的決定因素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地理環境社會物質生活條件人口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生產力生產關系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也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議題二:領悟---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4法的類型(1)奴隸制法:古巴比倫《漢謨拉比法典》、古羅馬《十二銅表法》《查士丁尼法典》等(2)封建制法:中國《唐律疏議》、法蘭克王國《薩利克法典》等(3)資本主義法:美國《獨立宣言》、法國《人權宣言》《拿破侖法典》等(4)社會主義法:《俄羅斯聯邦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等議題二:領悟---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5)法的特征:“法者,治之端也?!?br/>——習近平2017年1月18日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語法作為一種社會規范,它有什么特征?“法者,治之端也”,意為法律制度的制定與執行是實現大治的起點。此語出自《荀子·君道篇》。荀子認為,一個國家嚴守法紀,才能興旺繁榮;否則,國家一定會衰弱敗亡。針對荀子的這個觀點,東漢王符作了進一步引申:“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1)法是維持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5法的特征體現法反映并調整一定的社會關系,用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規范人們的行為。法確認、保護和發展有利于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我國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集體和個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權利,也平等地履行義務。(2)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范。制定和認可是國家創制法律規范的兩種基本形式。制定,指國家根據社會生活發展的需要,通過相應的國家機關按照法定程序制訂、修改和廢止各種規范性文件以確立規則的活動。認可,是指國家以一定形式賦予在社會生活中已經存在的某種行為規則以法律效力的活動。5法的特征《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決定》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于2023年3月13日通過,自2023年3月15日起施行。如:認可民族習慣、地方習慣、物權習慣、交易習慣、婚姻習慣等(3)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5法的特征貴州省政協原主席王富玉受審,共斂財超4.34億元在任何國家,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都將由專門國家機關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責任人將受到法律的制裁。(違法必究)6法的職能某地國家安全局破獲了一起向國外情報機構提供我國軍事保密資料的重大間諜案,兩名被告人因犯間諜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處無期徒刑。一農戶與當地一家糧油公司簽訂了小麥收購合同后,后雙方因款項支付發生爭議并訴諸法庭。人民法院根據合同法第159條關于買受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數額支付價款的規定,判決糧油公司向農戶支付購糧款。案例一案例二政治職能社會職能是指法維護一定階級統治的作用。是指法管理一定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例如打擊違法犯罪)(例如規范交通,保障老年人權益等)議題二:領悟---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3、法在國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職能,又具有社會職能。下列選項體現法的社會職能的是( )A.某地兩名犯罪嫌疑人因犯間諜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處無期徒刑。B.中共中央、國務院部署打黑除暴有關事宜C.某藝人因吸毒被公安機關逮捕D.A公司與B公司因商標的使用發生爭議,人民法院依法判決B公司停止使用該商標,維護A公司合法權益對點練習:D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法的思想出現在原始社會初期法是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西漢時期,中國開始制定成文法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制定成文法法在國家治理中既執行政治職能,又執行經濟職能法在國家治理中既執行政治職能,又執行社會職能制定和實施是國家創制法律規范的兩種基本形式制定和認可是國家創制法律規范的兩種基本形式易錯易混辨析××××鏡頭一:改革開放以來,全國人大通過了229件現行有效的法律和170多件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國務院制定了700多件現行有效的行政法規,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了660多件現行有效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形成。鏡頭二: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事項削減44%,非行政許可審批徹底終結,中央和地方政府定價項目分別縮減80%和50%以上,全國所有省市縣三級政府部門權責清單均已公布。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來推進了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6個方面11項改革部署。鏡頭三:《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16-2020年)》指出,國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有效滿足各類群體的特殊需求,切實保障少數民族、婦女、兒童、老年人和殘疾人的合法權益。探究問題:結合材料并結合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相關知識,歸納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有哪些?議題三:梳理---如何看待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1在現行憲法基礎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規,法律體系日趨完備,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實現了有法可依。立法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質量不斷提高,法律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公民權利、確保國家權力正確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斷增強。議題三:梳理---如何看待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目前,我國有法律260多部、行政法規700多部、地方性法規9000多部、行政規章11000多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但還需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要求進一步完善。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2①通過建立健全科學完備的行政執法和司法體制,保證了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②行政機關不斷簡政放權、優化服務,嚴格規范文明執法,法治政府建設不斷推進。③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維護和實現司法公正和權威。議題三:梳理---如何看待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3①國家高度重視通過憲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我國將人權保障貫穿法治建設的各個環節,使人權法治保障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②中國人民享有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充分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權利。議題三:梳理---如何看待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4、從通過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到國家高度重視通過憲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再到國家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堅定糾正冤假錯案、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等。這些舉措彰顯了在我國的法治建設中( )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不斷完善B.全面依法治國的偉大進程已經結束C.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D.尊重和保障人權成為立法的首要原則對點練習:C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蓬勃發展。這是一場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參與的、史無前例的偉大社會實踐。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中華民族,正在民主與法治的道路上闊步前進,努力開創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新境界。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產 生1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法的產生12法的本質3法的決定因素4法的類型5法的特征本 質2作 用3我國法律的發展歷程46法的職能新中國法治建設成就成就作業同學們課后自行通過網絡、書籍等途徑來收集我國法治建設的相關資料,下節課我們將圍繞這一主題展開小組討論并進行匯報中華法系源遠流長,擁有幾千年的積淀。如今,我們真正做到了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不斷豐富其內涵,不斷推進我國法治進程,真正讓法律成為我們每個人的保護傘!未來,我們也要不斷學法、用法,學會用法保護自己,并努力為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貢獻自己的力量。感謝聆聽第七課第一框 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 導學案班級:________ 姓名:________ 2023.3.29【課標要求】:簡述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堅持依法治國,認同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2.科學精神:辯證分析各國法治發展的曲折歷程。堅持依法治國,要立足國情、從實際出發。3.法治意識:知道依法治國已作為我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增強法治意識,嚴格按照憲法和法律的要求規范自己的生活。4.公眾參與:在生活中學法、懂法、敬法、守法、用法,積極宣傳法律知識,嚴于律己,遵紀守法。【導學流程】議題一:探尋---如何認識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觀看視頻,結合教材內容回答下列問題:思考:法律的產生、本質、作用、發展歷程、我國法律的發展歷程?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1.產生: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到________________的產物。2.本質:法律體現著_____________的意志,是實現國家職能的工具。3.作用:它既______________,也______________。4.發展歷程:(1)古代社會,法律確認和保護人剝削人的___________制度,特權階層常常凌駕于法律之上;(2)近代以來,法律的地位和權威不斷提升,法律面前_____________逐漸成為現實,_____________,成為一種全新的國家治理方式。5.我國法律的發展歷程:古代:(1)_________時期,我國開始制定成文法,并通過鑄刑鼎、書竹簡等方式發布法律。(2)_________時期,儒家思想成為政治生活的主導思想,強調____結合。(3)_________時期,我國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封建法典,并為以后歷代封建王朝所傳承和發展。我國:中華法系______________。古老的中國為人類法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4)近代:【對點練習】:1、《云夢秦簡》寫于戰國晚期及秦始皇時期,內容十分豐富。其中法律部分記載了秦朝施行的二十幾個單行法規的條款原文,共記載法條六百條。其中記錄了世界上最早的法醫記錄、世界上最早的刑事偵查書籍、世界上最早的保護環境法律條文、最早的人權法和最早的消費者保護法等。材料主要強調了( )A.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出現成文法,并通過竹簡發布B.我國的法治建設應該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有益內容C.《云夢秦簡》集中反映了地主階級的根本利益和意志D.中華法系源遠流長,為人類法治作出了重要貢獻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些仁人志士的法治建設夢想最終歸于失敗。其原因在于( )①法治為各國人民所向往和追求②中華法系源遠流長③他們試圖移植的近代西方國家的法治模式不適合中國④一國法治必須與本國國情相適應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議題二:領悟---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1、 材料一: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你們的觀念本身是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和所有制關系的產物,正像你們的法不過是被奉為法律的你們這個階級的意志一樣,而這種意志的內容是由你們這個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來決定的。材料二:君主們在任何時候都不得不服從經濟條件,并且從來不能向經濟條件發號施令。無論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記載經濟關系的要求而已。探究:讀原著,理解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的本質和決定因素?2、“法者,治之端也”,意為法律制度的制定與執行是實現大治的起點。此語出自《荀子·君道篇》。荀子認為,一個國家嚴守法紀,才能興旺繁榮;否則,國家一定會衰弱敗亡。針對荀子的這個觀點,東漢王符作了進一步引申:“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br/>探究:法作為一種社會規范,它有什么特征?3、案例一: 某地國家安全局破獲了一起向國外情報機構提供我國軍事保密資料的重大間諜案,兩名被告人因犯間諜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處無期徒刑。案例二:一農戶與當地一家糧油公司簽訂了小麥收購合同后,后雙方因款項支付發生爭議并訴諸法庭。人民法院根據合同法第159條關于買受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數額支付價款的規定,判決糧油公司向農戶支付購糧款。結合案例,說說兩個案例分別體現了法的什么職能?【對點練習】:3、法在國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職能,又具有社會職能。下列選項體現法的社會職能的是( )A.某地兩名犯罪嫌疑人因犯間諜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處無期徒刑。B.中共中央、國務院部署打黑除暴有關事宜C.某藝人因吸毒被公安機關逮捕D.A公司與B公司因商標的使用發生爭議,人民法院依法判決B公司停止使用該商標,維護A公司合法權益【易混易錯辨析】:1、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法的思想出現在原始社會初期2、 西漢時期,中國開始制定成文法3、 法在國家治理中既執行政治職能,又執行經濟職能4、制定和實施是國家創制法律規范的兩種基本形式議題三:梳理---如何看待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鏡頭一:改革開放以來,全國人大通過了229件現行有效的法律和170多件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國務院制定了700多件現行有效的行政法規,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了660多件現行有效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形成。鏡頭二: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事項削減44%,非行政許可審批徹底終結,中央和地方政府定價項目分別縮減80%和50%以上,全國所有省市縣三級政府部門權責清單均已公布。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來推進了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6個方面11項改革部署。鏡頭三:《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16-2020年)》指出,國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有效滿足各類群體的特殊需求,切實保障少數民族、婦女、兒童、老年人和殘疾人的合法權益。結合材料并結合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相關知識,歸納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有哪些?【對點練習】:4、從通過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到國家高度重視通過憲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再到國家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堅定糾正冤假錯案、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等。這些舉措彰顯了在我國的法治建設中( )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不斷完善B.全面依法治國的偉大進程已經結束C.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D.尊重和保障人權成為立法的首要原則【本課小結】:【鞏固練習】漢謨拉比法典比較有名的條文便是“同態復仇法”,處理的原則就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但同時也規定,“倘自由民損毀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則應毀其眼。倘損毀自由民奴隸之眼,則賠償其買價之半。”這說明( )A.任何法律都不可能體現所有人民的共同意志B.在古代社會,法律確認和保護人剝削人的等級制度C.國家是為少數人服務的階級統治的工具D.古巴比倫時期,法治已經代替了人治【課下作業】:同學們課后自行通過網絡、書籍等途徑來收集我國法治建設的相關資料,下節課我們將圍繞這一主題展開小組討論并進行匯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7.1 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 課件同課異構講課.pptx 第七課第一框學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