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2 與山為鄰 選擇題 專題訓練--2023-2024學年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級上冊1.下列山脈中,既是我國第一、二級階梯分界線,又是東西走向的山脈是( )A.昆侖山脈 B.秦嶺 C.橫斷山脈 D.祁連山脈2.歐洲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是 ( )A.乞力馬扎羅山 B.阿爾卑斯山脈 C.安第斯山脈 D.天山山脈3.山脈是地形的骨架。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各具特色。讀圖,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A.①——塔里木盆地——我國最大的盆地B.②——內蒙古高原——我國最平坦的高原C.③——四川盆地——我國緯度位置最高的盆地D.④——華北平原——我國最大的平原讀下面地球俯視圖,回答以下問題。4.有關甲、乙、丙、丁四大洲的描述,說法正確的是( )①甲洲以白色人種為主,信奉基督教②乙洲草原廣布,居民以馴養羊駝和駱馬為生③丙洲氣候復雜多樣,河流多呈放射狀分布④丁洲有獨具特色的民歌形式信天游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5.乙、丙兩大洲的分界線( )A.烏拉爾河 B.直布羅陀海峽 C.蘇伊士運河 D.大高加索山脈6.瑞士山區最重要的旅游季節是( )A.夏季 B.秋季 C.春季 D.冬季7.位于①和②之間的東西走向的山脈是:( )A.阿爾泰山 B.昆侖山脈 C.天山山脈 D.太行山8.習慣上,我們所說的山區一般不包括( )A.山地 B.丘陵 C.平原 D.比較崎嶇的高原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上升1000米,氣溫下降0.6℃②安第斯山區的氣候和植被類型復雜多樣,從山麓到山頂氣候差異顯著③安第斯山區的高海拔處,印第安人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④安第斯山區地勢崎嶇, 氣候寒冷,空氣稀薄,對人類活動造成許多限制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0.下而旅游項目中最有可能在阿爾卑斯山區開展的是( )A. B.C. D.11.為了保護生態,瑞士修建了阿爾卑斯山區自然保護區,這里禁止( )①打獵 ②伐木 ③放牧 ④采花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2.瑞士之所以選擇發展旅游業、金融業,其自然因素有( )①山區面積廣大,耕地面積少 ②瑞士人吃苦耐勞、工作勤奮 ③擁有古老的城鎮和純樸的鄉村生活 ④礦產資源奇缺,自然景觀秀麗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3.下列山脈中,與其他三座山脈走向不同的是( ?。?br/>A.太行山 B.南嶺 C.長白山 D.臺灣山脈14.我國的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下圖中表示黃土高原的是( )A. B. C. D.15.瑞士成為旅游熱區的原因有 ( )①旅游設施精良,服務細致入微②海拔高,有冰川和積雪,自然風光獨特③交通條件便利④瑞士人素養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6.讀下列四幅我國省區輪廓圖,關于圖中地理事物說法正確的是( )A.①省中的A山脈走向為南北走向B.②省地表平坦,平原面積廣大C.③省中B山脈是準噶爾盆地與塔里木盆地的分界線D.④圖中的山脈被長江深切成峽谷,成為著名的旅游勝地17.圖中字母所在的地形區為盆地的是( )A. B. C. D.18.安第斯山區居民的主要糧食是 ( )A.水稻 B.椰棗 C.小麥 D.玉米和馬鈴薯19..以大興安嶺為界,其兩側的地形區分別是A.東北平原和內蒙古高原 B.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C.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 D.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20.古代不乏描述地理現象的詩文,如揭示地理現象的詩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反映的是( )A.地形與城市 B.地形與氣候 C.地形與農業 D.地形與交通21.讀下圖,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A.①一塔里木盆地—我國最大的盆地B.②一內蒙古高原一我國最平坦的高原C.③一四川盆地一我國緯度位置最高的盆地D.④一華北平原一我國最大的平原22.安第斯山脈從山麓到山頂呈現出不同的自然景觀,這種變化產生的主要原因是( )A.經緯度 B.地勢 C.洋流 D.氣候23.我國山脈縱橫交錯,構成我國地形骨架的同時,也是一些地理界線。下列山脈中,既是地勢第二、三級階梯分界線,又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的是( )A.大興安嶺 B.昆侖山 C.秦嶺 D.太行山24.下圖所示山脈對應正確的是( )A.大興安嶺、雪峰山、天山、太行山 B.大興安嶺、巫山、天山、賀蘭山C.長白山、雪峰山、祁連山、太行山 D.長白山、巫山、祁連山、賀蘭山25.下列關于印第安人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玉米和馬鈴薯是山區印第安人的主要糧食 ②羊駝是山區居民的主要運輸工具 ③羊駝毛質地輕柔,纖維細長,保暖性強,有“纖維上帝”之美譽 ④印第安人創造了古老燦爛的印加文明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6.構成我國地形骨架的是 ( )A.河流 B.盆地 C.高原 D.山脈27.印第安人是南美洲的開拓者,早在10世紀前后就居住在安第斯山的印加人創造了當時相當發達的農業。下圖古印加文明區域示意圖(左圖)和古印加文明梯田景觀圖(右圖)。下列關于印加人生產生活等方面的描述正確的是( )A.緯度高,海拔高處氣溫涼爽 B.山區河谷冰川容水量大,水源充足C.地處南美洲東海岸,大多為熱帶沙漠氣候 D.機械化程度高,基礎設施完善28.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不同區域的人們創造出各具特色的區域生活。下列國家與其特色相適應的是( )A.秘魯——垂直的生計——旅游業 B.以色列——沙漠綠洲——節水農業C.瑞士——山地之國——種植業 D.澳大利亞——現代化的牧場——旅游業29.下列山脈中,既是東西走向,又位于第二級階梯上的是A.南嶺 B.大興安嶺C.秦嶺 D.臺灣山脈30.下列山脈分布在第三級階梯,屬東西走向的山脈是A.昆侖山 B.秦嶺 C.南嶺 D.武夷山31.下列山脈中,既是第二、三級階梯分界線,又是?。▍^)界線的是:A.太行山 B.武夷山 C.祁連山 D.秦嶺32.2014年9月23日,昆侖山國家地質公園獲準成為世界級地質公園。園區內自然生態結構復雜,自然景觀古樸原始,科學研究價值很高。下圖中序號表示昆侖山脈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33.成就瑞士豐厚的旅游資源的原因有 ( )①多樣的地形 ②奇特的景觀 ③古老的城鎮④古樸的鄉村生活⑤豐富的礦產資源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34.安第斯山區印第安人的生產生活特色是①山谷平地種植玉米和小麥②駱馬是當地居民的主要運輸工具③高海拔處放牧馬養羊和牛④玉米和馬鈴薯是山區居民的主要糧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5.下面是小明同學摘錄的四張地理知識卡片,其中卡片內容正確的有( )①小興安嶺有亞洲面積最大的紅松原始森林,紅松不怕潮,耐腐蝕,花紋漂亮。②安塞腰鼓、信天游、變臉是黃土高原特有的文化。③珠江三角洲是我國重要的糧食基地、蔗糖基地、淡水魚基地和亞熱帶水果基地。④都江堰位于長江中游,具有灌溉功能,是珍貴的文化遺產。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6.生活在“南美洲脊梁”山區中的居民屬于的人種是( )A.白種人 B.黃種人 C.黑種人 D.棕色人37.下列對生活在安第斯山區印第安人生活特點的描述,正確的有( )①玉米和馬鈴薯是主要糧食②居民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③羊駝和駱馬的奶、肉與皮革為人們提供了衣食來源④在海拔較低的山谷和山坡處種植稻米、玉米等農作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8.安第斯山脈位于( )A.北美洲 B.南美洲 C.歐洲 D.亞洲39.武夷山地處福建省與江西省交界處,該山脈的走向是( )A.東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西北—東南走向 D.東北-西南走向40.我國山脈眾多,下列山脈中,走向與其它山脈不一致的是A.天山山脈 B.昆侖山脈 C.橫斷山脈 D.南嶺41.大興安嶺的走向是( )A.東北-西南 B.南北 C.東西 D.西北-東南42.讀我國兩幅省級行政區輪廓示意圖,完成下題。①②兩省的界山是( )A.大別山 B.巫山C.秦嶺 D.太行山43.下列地形區的分界山脈是天山的一組是( )A.內蒙古高原、東北平原B.青藏高原、云貴高原C.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D.黃土高原、華北平原44.下列關于山脈走向的敘述,正確的是( )A.橫斷山脈呈南北走向,最高峰是巴顏喀拉山 B.巫山是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的界山C.東西走向的秦嶺是黃河和淮河的分水嶺 D.臺灣山脈呈東西走向,最高峰是玉山45.下列關于兩側地形區的敘述,正確的是A.①是內蒙古高原 B.①是黃土高原C.②是東北平原 D.②是長江中下游平原46.在安第斯山區的高海拔處,居民主要放牧的畜種是 ( )A.羊駝和駱馬 B.牛和羊 C.美利奴羊 D.牦牛47.下列山脈位于我國兩大盆地之間的是A.祁連山脈 B.太行山 C.天山山脈 D.巫山山脈48.阿爾卑斯山區的旅游業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有( )①人們就業機會增多,避免外出打工的辛勞 ②帶來大量外匯收入,人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③帶動當地相關產業的發展,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④會帶來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9.秦嶺山脈大致呈( )A.東西走向 B.南北走向C.東北—西南走向 D.西北—東南走向50.旅游業給瑞士帶來了財富,提高了國民的生活水平,所以瑞士人對______厚愛有加( )A.旅游設施 B.冰川快車C.生態環境 D.河流湖泊51.在說起家鄉氣候時,家住瑞士南端的菲利普說:“這里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下列哪幅圖反映了該氣候類型( )A.B.C.D.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A2.B3.A4.B 5.C6.D7.C8.C9.C10.A11.D12.B13.B14.C15.A16.D17.A18.D19.A20.D21.A22.B23.A24.A25.C26.D27.B28.B29.C30.B31.A32.C33.B34.C35.B36.B37.A38.B39.D40.C41.A42.B43.C44.B45.B46.A47.C48.D49.A50.C51.B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