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1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 學案【課標要求】1.理解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又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2.了解我國個人收入的分配方式與合法途徑,解釋個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評析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收入分配政策。【教學重難點】1.理解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2.了解我國個人收入的分配方式與合法途徑【教學手段】合作探究【教學方法】討論法、講授法【課時】一課時【教學過程】【基礎感知】1.通過課本44-45頁的學習,比較按勞分配與按要素分配2.通過課本46頁的學習,理清個人獲取收入的途徑3.通過課本47頁的學習,總結勞動致富4.通過課本47-50頁的學習,總結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措施5.通過課本44-50頁的學習,比較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莊嚴宣告:我國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當絕對貧困消除且走向小康之后,分配不公便成為我國人民幸福的最大制約因素。有專家認為,實現共同富裕走向現代化的過程是通過三次分配來實現的,即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要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目標扎實邁進;要不斷提升我國中等收入群體的比重,到2035年我們可能實現4億中等收入人群翻番(至8億)的目標。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經濟與社會》的知識,簡要說明三次分配對構建橄欖型分配結構的積極作用。【練習】1.(2023·浙江省山水聯盟8月聯考)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指出,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下列關于再分配促進共同富裕這一作用過程的描述,正確的是 ()①社會再分配→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勞動報酬、鼓勵勤勞致富→促進共同富裕②社會再分配→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面→促進共同富裕③社會再分配→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鼓勵高收入人群回報社會→促進共同富裕④社會再分配→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促進社會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共同富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3·湖南高三9月聯考)M公司是國內一家半導體功率器件技術研發和產品設計的民營企業。該公司于2017 年和 2021 年兩次施行股權激勵(主要是通過附條件給予員工部分股東權益,使他們能夠以股東的身份參與企業決策、分享利潤、承擔風險的激勵方法),綁定公司核心員工利益。對此,下列解讀正確的是()①員工通過股權激勵獲得的收益是按勞分配所得②通過股權激勵能調動企業員工的生產積極性③通過股權激勵能讓一切要素的活力競相進發④ 股權激勵是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有效形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3·安徽省名校聯盟聯考)目前,我國正在積極探索數據要素參與收入分配的具體形式。工資和經營績效獎勵是對高質量數字勞動者的價值認可和激勵。國家層面要完善數字勞動貢獻的支持政策及制度,包括數字稅收支持數字人才津貼、數字技術科技獎勵等;企業層面要完善數字資本收益分配、數字技術入股、數字人才持股計劃等。上述探索 ()①有利于進一步鞏固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②意在鼓勵全體勞動者都能通過創造性勞動致富③能夠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④反映出收入分配制度使勞動者收入來源多樣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2022·山東卷)2022年山東省新設40萬個城鄉公益性崗位,對就業困難人員予以托底安置。政府在社區設置日間照料中心服務等公共服務類公益崗、網格員等公共管理類公益崗,按照不低于當地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發放崗位補貼。政府通過設置公益性崗位 ()①挖掘更多就業潛力,落實好保就業目標②豐富社會救助形式,滿足群眾保障訴求③采取以工代賑方式,增加群眾收入來源④推動慈善事業發展,牢牢兜住民生底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2023·湖南岳陽模擬)某高中學生小琪的爸爸在一國有企業上班,媽媽開了一家小賣部,家里有一套房子出租,銀行里有存款,還買了國債。下表是小琪家里某季度的收人情況:爸爸工資、獎金 媽媽收入 房屋租金 銀行利息 國債收益52000元 53500元 18200元 7300元 8500元據此,可以推斷出的合理結論是 ()①小琪爸爸的收入是勞動性收人,屬于按勞動要素所得②小琪媽媽的收入是經營性收入,屬于按勞動要素所得③房屋出租所得屬于不動產收入,體現了促進公平原則④利息和國債收益是財產性收入,體現了效率優先原則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6.(2023·湖北省百校10月聯考)當前,我國高校、科研院所沉淀了大量的專利,但由于專利授權的限制,這些專利的成果轉化效率很低。2022年8月,科技部、財政部聯合制定的《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行動方案(2022~2023年)》強調,支持將高校、科研院所職務科技成果通過許可等方式授權企業使用。與此同時,高校、科研院所也將通過開放專利許可獲益。上述舉措 ()①能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的勞動報酬②有利于激發知識、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價值③充分體現創新發展理念,能壯大企業實力④理順了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的收入分配關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2023·河北高三9月聯考)截至2021年11月底,我國已登記注冊社會慈善組織90多萬家,認定慈善組織近1萬家。截至2022年8月底,20家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累計帶動53.77 億人次點擊、關注和參與,累計籌款33.66億元。發展慈善事業 ()①有利于完善個人收入分配,促進社會公平②有利于規范收入分配秩序,鼓勵勤勞致富③進行社會救助,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穩定④發揮第三次分配的作用,改善財富分配格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23·廣東高三8月聯考)縮小城鄉區域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是推進共同富裕的關鍵。要增強區域發展的平衡性,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健全轉移支付制度,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的支持力度,逐步縮小區域間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上的差異。實現共同富裕,需要( )①調節初次分配,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公平的激勵作用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構建和完善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③再分配中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比重,取締過高收入④充分發揮和運用第三次分配的作用,鼓勵高收入群體和社會企業更多回報社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3·山東日照高三開學考試)收入分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關系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在邁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如何進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收入分配體系是一個新的挑戰。以下對完善我國個人收入分配認識正確的是 ()①初次分配要堅持多勞多得,著重保護勞動所得②第三次分配重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避免強者越強,弱者越弱③再分配應健全回報社會的激勵機制,鼓勵高收人群體關愛社會④既要看到三次分配之間的聯系,又要遵循各自不同的原則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23·河南省名校聯盟高二聯考)張某將 2022年終獎5萬元購買了自己所在公司的股票,2023年將股票售出獲利5000元。這里的5000元屬于()①按勞分配收人 ②財產性收人③勞動性收入 ④非勞動收人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2023·名校協作體高三聯考)小呂是一家公司的員工,業余時間喜歡搞小發明,通過轉讓自己的發明專利,獲得一筆可觀的收人。從獲得收人的途徑看,小呂的收入屬于 ()A.按勞分配 B.按要素分配 C.財產性收入 D.轉移性收人12.下表是2022 年上半年全國居民收入情況。項目 金額(元) 增速(%)人均可支配收入 18 463 4.7人均工資性收入 10576 4.7人均財產性收入 1 665 5.2人均經營性收入 2 841 3.2人均轉移性收入 3 382 5.6據表,我們可以推斷出 ()①我國居民收入來源呈現多樣化的特點②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機制日益完善③再分配對促進社會公平具有重要作用④經營性收入增速較慢是由疫情導致的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國務院決定,設立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納稅人照護3歲以下嬰幼兒子女的相關支出,按照每個嬰幼兒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此舉旨在 ()①完善初次分配,增加勞動者的勞動收人②落實生育政策,減輕特定人群稅收負擔③通過再分配,調節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④調整優化我國的稅收政策,助力改善民生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 (2023·河北省邢臺市六校聯考)立命為生民,奮斗為共富。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奮斗史。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為人民謀幸福的題中應有之義,新時代這十年,歷史性解決絕對貧困問題,為共同富裕的初步實現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性成就,是新時代扎實推進共同富裕邁出的有力步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項長期任務,也是一項現實任務,必須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向著這個目標作出更加積極有為的努力”。結合材料,從個人收人分配與社會保障的角度,談談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我們要作出哪些積極有為的努力 答案【深入學習】①初次分配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②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的問題。③要發揮第三次分配對社會資源和社會財富進行分配的作用,以縮小社會差距,實現更合理的收入分配。④要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增加低收人者收入,穩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努力縮小城鄉、區域、行業收人分配差距。【練習】1-5 CCDAD 6-10 CBCBD 11-13 CBC14.①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②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在初次分配方面,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各類生產要素由市場決定報酬的機制。③在再分配方面,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強化稅收調節。④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公益事業。⑤要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⑥消除貧困,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⑦實施多種多樣的社會保障,建立起覆蓋全民、城鄉統籌的社會保障體系,縮小收入差距,促進公平正義。(⑥⑦必須有,若從經濟發展,奠定物質基礎;堅持分配制度等角度作答亦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