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化學必修一物質及其變化物質的分類及其變化第一課時 物質的分類1.根據(jù)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對物質進行分類教學設計思路該節(jié)教學主要根據(jù)學生情況進行安排,將1.1.1物質的分類部分分為兩個課時,用一個課時講解“根據(jù)物質的組成和性質進行分類”這一部分的內容。雖然課時安排教費時,但是可以將酸堿鹽的定義和分類進行復習總結,為之后電離方程式的學習做好準備,省下課時。同時,該部分內容講解之前已經(jīng)布置給學生預習作業(yè),所以關于的課堂時間還能用來處理學生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講解預習作業(yè)。二、教學設計特色1.教學立意立足于2019版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立足于考綱,通過物質的分類部分內容:根據(jù)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分類,為學生之后的高中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2.教學構思與生活實際案例進行課堂導入的方式不同,本課教學設計主要采用開門見山的方式直接向學生介紹《化學文摘》中統(tǒng)計的有機化合物的種類,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分類對于化學這一基礎科學的重要性。先介紹常見的的分類方法,單一分類法、樹狀分類法和交叉分類法;然后介紹同位素的概念;將本課中心放在酸性氧化物和堿性氧化物的講解上;最后再在學生初中化學學習的基礎上對酸、堿、鹽的定義和分類進行補充。三、教材分析本節(jié)內容教材是先介紹分類方法,讓學生擁有分類的工具,然后結合學生對于化學物質的認知對物質進行分類。根據(jù)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對純凈物進行分類,學生在初中化學課上已經(jīng)學過。在初中的基礎上,教材重點介紹了“樹狀分類法”和“交叉分類法”這兩種常用的分類方法,以及同素異形體、酸性氧化物和堿性氧化物的概念。這既有利于初、高中的銜接,又可以為后面元素化合物的知識打下基礎。教學重點:1.物質的分類方法以及根據(jù)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對物質進行分類;2.同位素、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的概念。教學難點:1.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的概念。四、學情分析學生在初中化學學習時已經(jīng)基本學過關于物質的分類中涉及到的所有物質的例子,所以在物質的分類部分學生主要是對分類方法比較陌生。同時在介紹到單質時應加入同位素概念的介紹,幫助學生辨析清楚二者的區(qū)別,強調單質不是只由一種元素組成,純凈物這一條件也是必不可缺的。五、教學目標1.通過對物質分類的學習,形成物質是由元素組成和化學變化中元素不變的觀點。(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2.結合典型物質,能從不同視角對典型的物質進行分類。(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六、教學用具涉及PPT、板書、教材、筆記本、草稿紙、贏在微點練習冊、酸堿鹽補充A4紙七、教學過程設計教學 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環(huán)節(jié)一 新課導入 組織教學 【板書】(PPT1)1.1物質的分類及轉化 【導入】(PPT2)美國《化學文摘》統(tǒng)計已知的有機化合物數(shù)目多達幾千萬種,所以要對物質進行深入的研究就要使用科學的分類方法。 起立向老師問好 【觀看】觀看PPT內容 【筆記】記錄板書內容到筆記本上 開門見山介紹化學物質種類繁多,分類方法的實用性,激起學生的學習欲。環(huán)節(jié)二 分類的概念 【引導】瀏覽教材P7“方法導引”部分找出分類的概念。 【展示】(PPT3) 【齊讀】教材P7方法導引分類的概念與意義 【勾劃教材】分類的概念與意義 回歸教材,介紹分類概念,帶領學生對分類有更深入的認識。環(huán)節(jié)三 根據(jù)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分類 【展示】(PPT4)講解物質的分類各個部分物質的分類依據(jù) 【板書】一、根據(jù)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分類 【鞏固練習】O2 KMnO4 K2MnO4 MnO2 He KClO3 Mg Ca(OH)2 NH4Cl CuSO4 Na2CO3 NaHCO3 NaOH CH4 鹽酸 濃硫酸 命名以上化學式并將其用鉛筆寫在教材P7圖1-3的對應位置,教師講解 【復習】(PPT5)酸堿鹽的概念 【標注教材】物質的分類的依據(jù) 【筆記】將板書內容寫在筆記本上,教材P7圖1-3抄在筆記本上 【練習】完成鞏固練習要求的內容,聽老師講解分析并改錯。 【觀看】PPT5,暫時不抄寫酸堿鹽的概念 強化學生對于分類標準的認識。環(huán)節(jié)四 同素異形體 【提問】 “由同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是單質”這句話對嗎? 【引導】閱讀教材P6段3,找出這句話的錯誤的例證。 【板書】二、同素異形體 定義:由同一種元素形成的幾種性質不同的單質,叫做這種元素的同素異形體。 例子:金剛石、石墨和C60; 氧氣和臭氧; 紅磷和白磷 【提問】金剛石和石墨在組成和性質上有何異同? 【分答】(點人回答,不會立馬向后換人答,節(jié)約時間) 答案:不對,因為要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才是單質。 【閱讀】教材P6段3找出同位素實例 【齊讀】教材P6段3句2 【筆記】記錄板書內容到筆記本上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激發(fā)學生解決知識漏洞的熱情。糾正學生只關注分類結果不關注分類標準的誤區(qū)。 分門別類的認識金剛石、石墨的過程,引導學生自主認識同素異形體的概念。環(huán)節(jié)五 常用分類方法 【展示】(PPT6)單一分類法講解:鐵屬于金屬單質,氧氣屬于非金屬單質就是單一分類法的運用。 【板書】三、常用分類方法 1.單一分類法 【展示】(PPT6)樹狀分類法圖片,教師介紹樹狀分類法的概念及特點 【板書】2.樹狀分類法 注:物質類別間沒有交叉 【活動】(PPT7)“他們屬于什么運動員?” 【展示】(PPT7)交叉分類法圖片,教師介紹交叉分類法的概念及特點 【板書】3.交叉分類法 注:a物質類別間有交叉, b分類標準不同則分類結果不同 【練習】(PPT8)交叉分類法的應用練習 【舉例】單一分類法的應用。 【筆記】記錄板書到筆記本上 【分答】完成連線題“他們屬于什么運動員” 【筆記】記錄板書在筆記本上環(huán)節(jié)六 氧化物的分類 【提問】(PPT9)氧化物的定義 【板書】四、化學物質的分類 氧化物 a定義:由氧元素與另外一種元素組成的二元化合物 【介紹】(PPT9)根據(jù)不同的標準將氧化物進行分類 【板書】 b分類 【分答】答案:由氧元素與另外一種元素組成的二元化合物 【筆記】抄寫PPT8內容在筆記本上 該部分內容屬于定義類內容,由教師直接介紹,學生聽講并記錄。環(huán)節(jié)七 酸性氧化物與堿性氧化物 【介紹】(PPT10) 酸性氧化物:能與水反應生成酸;能與堿溶液反應只生成鹽和水 堿性氧化物:能溶于水形成可溶性堿溶液;能與酸溶液反應只生成鹽和水 【板書(同步介紹)】 *酸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水=酸 酸性氧化物+堿=鹽+水 (只生成鹽和水) 組成: *堿性氧化物: 可溶性堿+水=堿溶液 堿+酸=鹽+水 (只生成鹽和水) 組成: 【過渡】是不是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屬氧化物?堿性氧化物都是金屬氧化物? 【介紹、板書】酸性氧化物和堿性氧化物的組成 【強調】(PPT11)堿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 【板書】(畫圖: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和氧化物的關系) 【觀看】(PPT10) 【筆記】板書記錄在筆記本上 以常見氧化物的分類為基礎,運用信息解決概念間的關系問題,加深對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概念的理解。環(huán)節(jié)八 課堂小結 【教師小結】根據(jù)板書梳理總結本課內容,巡視同學筆記情況補充 酸堿鹽的分類 該部分主要補充了酸堿鹽的定義及分類,還有關于鹽的可溶性的口訣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