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2運動的規律性(目標任務)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說明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闡釋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表明無神論立場;表明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態度。 政治認同:增強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氣和信心;避免犯形而上學的相對主義和詭辯論的錯誤。 科學精神: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分析問題,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按客觀規律辦事的意識,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公共參與:尊重規律基礎上去發揮主觀能動性,從而造福人類。(02預習導學)【教材導學 知識梳理】(一)規律是客觀的1.運動的概念哲學上所講的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哲學上講的運動是對世界上一切運動形式共同特征的概括和總結,與日常生活中所說的運動是共性和個性的關系。2.物質和運動的關系(1)物質是運動的物質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于運動和變化之中。②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③世界上不存在脫離運動的物質。(2)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載體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脫離物質的運動是根本不存在的。3、規律(1)規律的含義: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2)規律的特點:客觀性:規律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規律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它是不可違背的。普遍性: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過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規律。(二)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1.人能夠能動認識世界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能動創造性認識事物的外部現象,能夠把握深藏于事物內部的本質和規律。2.人能夠能動改造世界通過實踐活動,引起客觀事物的變化,把觀念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創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觀事物。3.意識能動作用的條件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條件。符合客觀規律的是正確的意識,不符合客觀規律的是錯誤意識。正確意識能夠正確指導人們的實踐,實現改造世界的預期目標;錯誤意識會導致實踐的失敗,會對事物的發展產生阻礙作用。(三)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1.是什么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2.為什么世界是物質的世界,物質決定意識,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具有客觀性、普遍性。3.怎么做①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以此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②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③要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④反對唯意志主義和安于現狀、無所作為的思想。【預習自測 判斷正誤】1.正確的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錯誤的意識、神話、傳說是人創造出來的。2.意識促進事物的發展。3.意識的能動作用表現在意識是物質的反映,意識對物質起反作用。4.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把真理性認識作為行動的出發點。5.意識活動的能動創造性能將猜想變為現實。(03課堂實錄)導入新課:播放視頻《地球為什么會自轉,是什么導致它逐漸加速?》師:地球的自轉有規律嗎?新課講授總議題:運動的規律性議題一:規律是客觀的議學情境:1.播放視頻《二十四節氣》。2.展示圖片:議學任務:以上視頻和圖片說明了什么?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于運動和變化之中。運動的概念:哲學上所講的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議學情境: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議學任務:刻舟求劍之人錯在哪里?學生回答:反對的錯誤傾向:離開運動談物質的形而上學靜止觀。議學情境: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慧能進曰: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議學任務:能把世界萬物的運動的主體歸結為“心”、概念或精神的運動嗎?學生回答:反對的錯誤傾向:離開物質談運動的唯心主義觀點。教師總結:物質和運動的關系:(1)物質是運動的物質。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于運動和變化之中。②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③世界上不存在脫離運動的物質。(2)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載體。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脫離物質的運動是根本不存在的。議學情境: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戰國·荀況《荀子·天論》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唐·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毛澤東《七律二首·送瘟神》議學任務: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道理?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物質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具有客觀性。(1)規律的含義:固有的: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自身具有的,既不是神的旨意、天的命令,也不是人的認識和意志強加給事物的,它源自事物運動的客觀性和物質存在的客觀性。(易錯:喜鵲報喜,烏鴉報喪)本質的:規律是隱藏在各種表面現象背后的穩定的深刻的東西。規律通過各種現象表現出來,人們通過現象可以認識規律,但規律≠現象。(易錯:蘋果落地,價格漲落)必然的:規律不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偶然建立起的聯系,而是必然的、穩定的、會反復出現的。(易錯:守株待兔)穩定的:規律不是多變的、易逝的聯系。(易錯:油價調整)(2)規律的特點:客觀性:規律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規律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它是不可違背的。普遍性: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過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規律。議題二: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議學材料:播放視頻《了不起,中國的航天事業》“神十六”一飛沖天,背后是步履不輟的航天精神繼承。“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是對載人航天精神的高度概括。而“神十六”乘組奔赴蒼穹這短短幾個字的背后,更是每一位航天員和航天工作者航天精神的高度凝縮。要成為一名宇航員,無論從綜合的身體素質和知識儲備,都十分的不易。被網友刷屏的博導桂海潮,是我國首位戴眼鏡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他在小時候看到“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致力于航天報國的感人事跡后崇拜不已,便在心里埋下了航天的種子。在神舟五號的激勵下追夢航天,到神舟十六號上圓夢太空,桂海潮的成長蛻變歷程,正是我國航天事業飛速繁榮發展的一個生動注腳。烈日灼灼,海浪滔滔,西沙衛星觀測站緊鑼密鼓地為航天觀測任務做準備,文昌發射場通信站、航天護線分隊穿樹林、爬陡坡、鉆涵洞,全面排查長達幾百公里的通信線路,多少航天人在背后的默默付出,才能換來今天的一飛沖天。議學任務: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體現出人的意識活動有哪些特點?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1.人能夠能動認識世界。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能動創造性認識事物的外部現象,能夠把握深藏于事物內部的本質和規律。2.人能夠能動改造世界。通過實踐活動,引起客觀事物的變化,把觀念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創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觀事物。注意:意識不能直接引起客觀事物的變化,而是通過指導人們實踐才能引起物質形態的變化。如:建筑藍圖需要通過工人勞動才能成為建筑物。議學情境:故事一:廚師庖丁參加了殺牛的技能大賽,他對解剖牛頗有研究和無數次的實驗,對牛的構造了如指掌,從而熟練的殺死且解剖了這頭牛,高超的技術,令文惠君稱贊,在滿堂喝彩的情形下獲得了冠軍。故事二:宋國有個人嫌他種的禾苗老是長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們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氣喘吁吁地回家,對他家里人說:“今天可真把我累壞啦!不過,我總算讓禾苗一下子就長高了!”他的兒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已全部死了。天下人不犯這種拔苗助長錯誤的是很少的。認為養護莊稼沒有用處而不去管它們的,是只種莊稼不除草的懶漢;一廂情愿地去幫助莊稼生長的,就是這種拔苗助長的人,不僅沒有益處,反而害死了莊稼。議學任務:以上兩則故事分別反映了什么?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意識能動作用的條件: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條件。符合客觀規律的是正確的意識,不符合客觀規律的是錯誤意識。正確意識能夠正確指導人們的實踐,實現改造世界的預期目標;錯誤意識會導致實踐的失敗,會對事物的發展產生阻礙作用。議題三: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議學情境:1.播放視頻《袁隆平講禾下乘涼夢的珍貴影像》2.展示“大躍進”時期圖片議學任務:袁院士的“禾下乘涼夢”和“大躍進”時期的夢想誰更能照進現實?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1.是什么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2.為什么世界是物質的世界,物質決定意識,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具有客觀性、普遍性。3.怎么樣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方法論要求)①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以此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②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③要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④反對唯意志主義和安于現狀、無所作為的思想。(04體系構建)(05重點總結)1. 規律原理和方法論。【原理】①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②規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都有其固有的規律。【方法論】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要求尊重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2. 意識能動作用原理。〖原理內容〗:(1)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能動創造性。(2)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正確的意識能夠正確指導人們的實踐,實現改造世界的預期目標;錯誤的意識會導致實踐的失敗,會對事物的發展產生阻礙作用。〖方法論〗:我們一定要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自覺地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3. 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辯證關系原理。〖原理內容〗:(1)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條件。(2)意識的能動性受到客觀規律的制約。①只有符合客觀規律的正確意識,才能有效發揮能動作用,正確指導人們的實踐,實現改造世界的預期目標;②違背客觀規律的錯誤意識,會導致實踐的失敗,會對事物的發展產生阻礙作用。〖方法論〗:要求我們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 4. 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1)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原理內容〗物質決定意識〖方法論〗想問題、辦事情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2)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的原理〖原理內容〗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正確的意識能夠正確指導人們的實踐,實現改造世界的預期目標;錯誤的意識會導致實踐的失敗,會對事物的發展產生阻礙作用。〖方法論〗要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自覺地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 (0601強化訓練)1.2022年11月6日,俄羅斯空天軍教堂祭司米哈伊爾·弗拉基米羅維奇·瓦西里耶夫不幸在烏克蘭前線被彈片擊傷,不治身亡,人們認識到神職人員并沒有神的力量加持,被擊中會像普通人一樣倒下,這說明( )A.世界是物質的B.物質是相對運動的C.運動是有規律的D.規律是可以被認識利用的2.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也絕不是一馬平川、朝夕之間就能到達的。我們要常懷遠慮、居安思危,保持戰略定力和耐心,致廣大而盡精微。由此可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 )①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以創造出新的規律②尊重事物運動變化和發展中的客觀規律③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推動社會的發展④發揮主觀能動性對客觀規律的制約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23年5月,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員在嫦娥五號月壤中首次發現天然玻璃纖維。他們綜合分析了嫦娥五號月壤樣品中玻璃物質的形態、成分、微觀結構和形成機制,發現月球表面頻繁遭受隕石及微隕石撞擊,導致礦物熔化和快速冷卻,產生了各種形態的玻璃物質。這項研究成果佐證了( )①自然界是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②人的意識能夠反映客觀實在③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和根本屬性④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客觀的物質體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某著名教育家在清華大學演講時說,他的一位農民朋友給他切開一個蘋果,指著蘋果核中的種子說,每顆種子都有自己的設計圖,我的工作就是培土、施肥、澆水,使它按照自己的設計圖長成一個優質的蘋果。該講話蘊含的哲理是( )A.事物的運動是永恒的,人們在客觀規律面前無能為力B.事物的運動是有規律的,我們應該按規律辦事C.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的,運動是物質的載體D.人具有主觀能動性,要讓自然更好地順應人類的需求5.2020年3月30日,習近平前往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村考察調研。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該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15年來,余村堅定踐行這一理念,走出了一條生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其中蘊含的哲學道理有( )①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②生態環境的變化發展有它固有的規律③認識自然規律是改造自然規律的前提④按規律辦事才能實現人類的價值追求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6.防災減災、抗災救災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永恒課題。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這啟示我們( )①要從國情出發,增強防災救災的主動意識②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探索防災救災規律③要努力把握自然界的本質,成為自然的主宰④順從自然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根本出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據中國地震臺網發布的信息顯示:2023年1月1日至3月31日,全國共記錄到有感地震176次,平均每天會發生地震1.96次,其中地震發生次數最多為新疆地區,達到了65次。有專家指出:“地球一直處于震動狀態,震動是地球的常態。”專家的觀點蘊含的哲理有( )①規律是客觀的,震動是地球運動的規律②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于運動和變化之中③人類社會的運動變化和發展是有規律的④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在落實鄉村振興戰略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科學把握各地差異和特點,精準施策、分類推進,不搞一刀切,不搞統一模式,注重地域特色,體現鄉土風情,特別要保護好傳統村落、民族村寨、傳統建筑,以多樣化為美,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這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①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做到主觀與客觀相符合②發揮意識的直接現實性創造出符合目的的客觀事物③要堅持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相結合④認識和改造世界不能改變規律發揮作用的條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雷鋒生活的年代,正值新中國成立不久,經濟社會還比較落后,物質條件還比較艱苦。他說:“我們靠什么戰勝困難呢 主要的就是要把一切有利的因素充分調動起來,用以克服不利的因素。有利因素發揚了,不利因素克服了,困難也就被戰勝了。”他把艱苦奮斗作為人生的必修課,主動離開生活穩定,環境舒適的縣委機關,參加根治溈水工程,住在潮濕陰暗的臨時工棚,經常因工作忙,趕不上吃飯,就把冷飯用開水泡一泡將就著吃。他告別故土來到東北支援鞍鋼建設,面對繁重的勞動和艱苦的環境,他總是主動請纓、沖鋒在前,挑重擔、搶著干,表現出滿腔的熱情,充滿著無限的力量。他有強烈的創新意識,無論是當拖拉機手,還是當推土機手,還是當汽車兵,都認真學習車輛構造和機械原理,努力掌握操作規程,勤學苦練業務技術,細心排查機械故障,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結合材料運用“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相關知識,談談你對“艱苦奮斗是雷鋒人生的必修課”的理解。參考答案: ACAB BADB9. ①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能動創造性。面對新中國成立不久,經濟社會還比較落后的現實,雷鋒意識到只有艱苦創業才能戰勝困難,把艱苦奮斗作為人生的必修課。②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意識能通過實踐把觀念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創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觀事物。面對困難雷鋒總是主動請纓,沖鋒在前,挑重擔、搶著干,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③只有符合客觀規律的正確意識,才能有效發揮能動作用,正確指導人們的實踐,實現改造世界的預期目標。雷鋒善于把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通過創新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