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7課 明朝的滅亡 教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7課 明朝的滅亡 教案

資源簡介

3.17《明朝的滅亡》課時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講述了明朝的滅亡原因,滅亡的過程,以及明末農民起義,著重介紹了明末李自成起義的興起原因,發展過程,起義口號,起義結果,最后的迅速滅亡及歷史意義;還從另一個側面介紹了清軍的入關,清朝的全國性政權的建立和發展。
二、教學目標
1、了解明朝末年黑暗的政治統治;了解明末農民起義爆發的原因,李闖王推翻明朝的基本過程;把握后金的發展和清兵入關的基本史實。
2、通過對唐玄宗統治前期和后期的比較,讓學生體會一個人的所作所為將直接導致不同的后果,培養學生對比辨析、以史為鑒的學習能力。歷史上崇禎帝是一個非常勤奮的皇帝,但也無法挽救明朝的覆滅,從中認識到明朝腐敗政治的巨大破壞力,從而可以理解現階段為什么我國反腐力度如此之大。
3、從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中得出一個較為正確的歷史、人生、民族觀。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明朝末年的腐敗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措施。
【教學難點】
明末農民起義的原因。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明朝曾經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然而,明朝中后期統治腐敗,皇帝沉迷享樂,朝政混亂,土地兼并,國內矛盾重重,使明朝逐步走向衰落。明朝后期,東北的女真族勢力不斷發展壯大,嚴重威脅明朝統治。隨著統治危機的加深,農民起義的烽火首先在陜西大地上燃燒起來,最終使內外交困的大明王朝走向覆滅。究竟是哪些因素導致的明朝的滅亡呢?讓我們帶著這一問題來進行今天的學習。請大家打開課本第17課,明朝的滅亡。
【講授新課】
一、政治腐敗與社會動蕩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皇帝一覽表
閱讀書本P84內容,結合材料一,請歸納明朝政治腐敗的表現。
補充: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就是那個傳說中的木匠皇帝。他在位期間,外有金兵的侵擾,內有明末的起義,是國家最動亂的時期。但朱由校卻不務正業,不把國家大事當回事,一心只想當木匠。
歸納:1、政治腐敗
表現:
①皇帝: 沉迷享樂,疏于朝政
②皇室內部: 勾心斗角,紛爭不已;
③大臣們: 結黨營私,爭權奪利。
閱讀書本P85內容及下圖,請歸納明朝社會動蕩的表現。(明代《流民圖》局部)
2、社會動蕩
表現:
①朝政的混亂,造成__中央對社會的控制力不斷下降法紀松弛,各級官吏貪贓枉法_,對民眾百般盤剝。
②皇室貴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瘋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_大量農民流離失所。
過渡:“政治腐敗”與“社會動蕩”是因果關系,明朝中后期的政治腐敗造成了社會動蕩,人民生活流離失所,社會矛盾尖銳。
【習題鞏固】
1.據史書記載:“明武宗將政事交給宦官劉瑾處理,自己在宮內縱情享樂,四處游玩;明熹宗愛好木工,整天沉迷木作,朝政全部交給宦官魏忠賢打理;萬歷皇帝在位48年,竟有20年不上朝與大臣見面。”從材料中你得出的信息是( )
A.明朝社會經濟發展緩慢 B.明朝中后期皇帝疏于朝政
C.皇室內部鉤心斗角 D.大臣結黨營私,爭權奪利
二、李自成起義推翻明朝
1、教師講授:明末腐敗的政治,加重了災害的破壞力,大量貧苦民眾已經難以維生。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中,明末農民起義首先在災情嚴重的陜西爆發了。
面對這樣的災情,明朝政府幾乎毫無應對,反而還在加征三餉,農民到了沒有活路的境地,被迫走上起義的道路。后來成為起義軍領袖的李自成,也是在崇禎初年參加了起義隊伍。
李自成原來是明朝驛站的馬夫,面對捉襟見肘的財政,明朝政府決定裁減驛站經費,李自成被迫離開了驛站。而當時陜西地區的災情非常嚴重,當地居民們大批的流亡外地,不少人參加了起義。正是在這種形勢下,李自成率領著本村一批走投無路的群眾,參加了由布詹尼所率領的隊伍。后來因為作戰英勇,被稱為闖王。
農民起義又不斷興起。在這個過程中,闖王李自成所率領的起義軍成為起義的一支主力。以下這則材料為我們揭示了李自成起義軍能夠不斷發展壯大的原因。闖賊,也就是李自成的起義軍。經過某地的時候,當地農民能保持家室完好,田里的莊稼不受掠奪,因此得到了百姓們的爭相擁護和恢復,勢力不斷壯大。起義軍軍令嚴明,將領和官吏沒有侵犯和掠奪百姓。而明朝末年以來,政府的軍隊反倒是毫無紀律,所過鎮集,縱兵搶掠,號曰“打糧”,所過鎮集,縱兵搶掠,號曰“打糧”,
李自成在進軍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更是得到農民的積極擁護。譜寫歌謠贊美李自成的隊伍:殺牛羊備酒漿,開著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作為舊文人,雖然將李自成的起居仍稱為賊,但這一史料的作者也不得不承認,李自成治軍有方,得到了百姓的擁護。
所以學者指出,李自成的起義軍之所以能所向無敵,根本原因是代表了百姓的利益。明王朝將起義軍,視為犯上作亂的盜賊,而老百姓卻基于自己的親身感受,心向起義軍。
這時期的明朝到了1644年時,甚至已經無法為自己的軍隊發放糧餉。軍餉欠款已經達到數百萬兩。當后來北京被圍時,北京的駐軍已經五個月沒有發放糧餉了,執行任務的軍隊,甚至沒有做飯的用具。每個士兵只能領到100枚銅錢,由他們自己去買吃的。軍隊的士氣和紀律極端渙散,鄉村變為廢墟。
1644年正月,李自成與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并揮師北上。軍心渙散的明軍僅有少數抵抗,許多明軍將領投降了李自成。所以很快,李自成到達明朝首都北京城下,開始攻城,京城外駐扎的軍隊士氣低落,根本無心作戰,也紛紛選擇了投降。
到第二天的傍晚。崇禎皇帝所寵幸的一名太監曹化淳打開了一扇城門,李自成的軍隊進入北京。李自成軍隊開始攻城后的第三天。天還未亮,崇禎皇帝鳴鐘召集百官,竟沒有一個人到來。崇禎于是又登上眉山,在衣襟上寫下遺詔,在山亭中自縊而亡,宣告了明朝的結束。
2、材料研讀: 當時流行著這樣的歌謠:“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朝求升,暮求合,近來貧漢難存活。早早開門拜闖王,管叫大小都歡悅。”
想一想: 廣大民眾為什么歡迎和擁護李自成的起義軍?
(1)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深得民心。
(2)李自成規定了嚴明的軍紀,不許枉殺一人。嚴禁搶掠,還向貧苦民眾發放錢糧。
(3)李自成的政策與明政府政治的腐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明朝政府腐敗,還不斷征收各種賦稅,民心盡失,這是根本原因。)
三、滿洲興起和清兵入關
李自成起義推翻了明朝。然而李自成卻沒有開創出一個全新的時代。在明末的動亂中,最終入主中原的是興起于東北的滿洲。接下來我們將歷史時間回溯,了解滿洲的興起以及清軍的入關。
1、滿洲的興起
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建立政權,
國號大金,史稱后金。
1635年,皇太極改族名為滿洲;
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
補充了解:清朝滿八旗盔甲復原圖、清朝滿八旗圖
2、 清兵入關
  1644年,鎮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因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部下所虜,開關迎接清軍。清軍在山海關大敗李自成農民軍,隨后,進入北京,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
(1)明將吳三桂引清兵入關
(2)李自成遭吳三桂與清兵聯合夾擊,最后失敗
探究:清統治者入主中原是偶然的嗎?談談你的看法。
答:是必然的。明朝后期的腐朽不堪以及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的局限性都注定了他們的失敗,滿洲貴族的清政權正是蒸蒸日上,充滿生機,不斷發展。
或者回答:是偶然的。吳三桂為了個人利益而投降,打開山海關讓清軍入了關。
【本課小結】
最后讓我們回顧明朝滅亡的時間線索。明朝中后期以來積累的諸多社會問題,最終在明朝末年演化為大規模的農民起義。1644年,李自成所率領的起義軍最終推翻明朝,而成立于萬歷年間的后金政權也在不斷發展壯大。1636年正式改國號為清,加緊對明朝的進攻。在1644年,李自成推翻了明朝后,吳三桂投降清朝,引導清軍入關,擊敗李自成的軍隊,從而開啟了清朝對全國的統治。我們今天的學習到此結束,謝謝同學們的聆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城步| 枣阳市| 五寨县| 常山县| 阜阳市| 元谋县| 郴州市| 昆明市| 金门县| 烟台市| 平阴县| 大城县| 涿鹿县| 龙门县| 浦城县| 宜兰市| 汽车| 陆良县| 滨海县| 鹤壁市| 偏关县| 夹江县| 阜阳市| 梁山县| 通渭县| 河北省| 清远市| 清镇市| 广州市| 平果县| 镇巴县| 中江县| 宣恩县| 武邑县| 寻甸| 文化| 和平县| 嘉峪关市| 深圳市| 长寿区| 江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