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9課 社會生活的變遷教學目標1.唯物史觀:通過對本課的學習,要使學生認識到“社會生活是社會生產力水平的反映,是社會進步程度的表現”,從而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素養。2.時空觀念:通過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人民生活發生根本變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狀況,比較改革開放前后人們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發生的變化,了解我國交通、通信事業的發展狀況,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素養。3.史料實證:安排學生采訪或做社會調查,收集改革開放前后人們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變化的第一手史料,作為課堂教學內容的補充,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4.歷史解釋:通過理解人民生活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分析交通、通信的發展對我國人民生活的影響,比較人們衣、食、住、行等方面發生的巨大變化,尤其是我國交通、通信的不斷發展,加深對改革開放偉大成就的認識,從而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5.家國情懷:通過了解人民生活的巨大變化,培養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情感;理解并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的信念。教學重難點1.重點:改革開放前后,人們衣、食、住、行、用的變化。2.難點:幫助學生正確理解交通、通信的進步對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生活質量提高了,交通、通信體系更加完善。而這些巨大變化得益于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得益于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得益于全國各族人民的努力奮斗。它是老一輩革命先烈、仁人志士偉大夢想的實現,也是我們繼續闊步前進的起點和基礎。二、新課講授目標導學一:日常生活的變化1.教師講述:新中國成立后,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在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到20世紀末,我國在整體上進入了小康社會。2.教師列表歸納改革開放前后社會生活的變化:改革開放前 改革開放后衣 樣式、色彩單調,千篇一律 色彩繽紛,款式新穎,注重個性食 較為匱乏單調 日益豐富,注重營養、健康住 擁擠,室內設施簡單 居住面積擴大,室內設備和裝飾大大改觀行 步行、自行車、公交車等 地鐵、出租車、私家車、火車、飛機等3.教師總結:改革開放前,由于經濟發展水平低,物資供應嚴重匱乏,限制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改革開放后,經濟迅速發展,物資豐富,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目標導學二:交通、通信的不斷發展1.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第99頁,回答:改革開放后,我國在交通領域取得了哪些成就?學生回答:截至2010年底,中國的鐵路運營里程已居世界第二;1997年以來全國鐵路實現了幾次大提速;2016年,中國的高鐵運營里程世界第一;全國建立起比較密集的公路網,我國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中國已成為世界民航大國;城市道路建設也發展迅速。2.教師指出:鐵路、公路、民用航空、水運和地下軌道交通建設飛速發展,已形成綜合交通運輸網。3.教師提問:交通事業的發展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學生回答:隨著交通設施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出行方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4.教師提問:我國通信事業的發展有何成就及影響?學生回答:①成就:固定電話早已進入千家萬戶;移動電話的使用十分普遍;互聯網普及率越來越高。②影響:使信息的傳遞變得快捷和簡便,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三、課堂總結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生活質量提高了,交通、通信體系完善了,這得益于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得益于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得益于全國各族人民的努力奮斗。四、板書設計五、教學反思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展示圖片、播放視頻等方式,創設一種身臨其境的歷史氛圍,豐富學生的視覺、聽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應以鼓勵學生多講多問,教師適當點撥為主,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搜集并提取有效歷史資料的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