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歷史 第7課 偉大的歷史轉折 新授課課標分析課標摘錄:了解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認識鄧小平對改革開放所起的重要作用二、課標分解:1.學生學什么?了解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指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背景,內容和所產生的影響。認識鄧小平對改革開放所起的重要作用是指十一屆三中全會在改革開放中所處的地位。學到什么程度?學生能夠依據教材和材料說出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背景,內容和影響。認識鄧小平對改革開放所起的重要作用是能夠說出十一屆三中全會在改革開放中的地位。學習目標1. 閱讀教材內容并結合材料,說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背景。2. 閱讀并分析材料,歸納分析十一屆三中全會內容和意義。3. 閱讀材料,列舉出三次歷史性巨變的內容和相關人物。教學過程第一板塊:動機激發 (3分鐘)(前備知識、創設情景導入、呈現目標)前備知識1.中共八大召開的時間是什么?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務是什么?地位?2.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時期出現了哪些失誤?3.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取得的成就?創設情景導入20世紀的三次歷史巨變與三位偉人呈現目標1. 閱讀教材內容并結合材料,說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背景。2. 閱讀并分析材料,歸納分析十一屆三中全會內容和意義。3. 閱讀材料,列舉出三次歷史性巨變的內容和相關人物。第二板塊:自主嘗試、合作交流 (目標1)(15分鐘)自學嘗試(提出問題、自學探究、嘗試解決)(一)提出問題提出問題(8分鐘)閱讀課本34-35頁內容,標注問題答案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背景合作交流1(確定問題、生生展示合作、師生合作、再次嘗試練習、反饋糾正)(7分鐘)確定問題出示材料材料一 1977年2月7日,以《人民日報》、《紅旗》雜志、《解放軍報》社論名義發表的《學好文件抓住綱》,公開提出了“兩個凡是”。即“凡是毛主席做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在1977年3月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上,華國鋒在講話中繼續沿用了“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強調要鞏固和發展所謂“‘文化大革命’的勝利果實”。根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文革”結束后,人們迫切要求平凡冤假錯案,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結合上述材料分析,這個愿望能夠在短期內實現嗎?為什么?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兩個凡是”的實質是什么?繼續推行這一思想會有什么危害?結合巡視學生完成情況有目標進行提問,檢測課本基本知識梳理情況通過提問C等級的學生,了解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如果C等級的學生回答不正確,再由B等級的學生回答;如果B等級的學生回答不上來,再進行生生合作。2. 生生展示合作根據預設問題,結合提問的情況,兩個凡是的實質及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的影響,C等級和B等級的學生對這一問題歸納總結并不完善,需要老師引導學生再次閱讀教材和材料,生生合作,進行歸納總結。3.師生合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教材34頁,注重培養學生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引導學生在提取有效信息后組織語言進行回答。再次嘗試練習結合相關習題再次練習生1(C等級):......生2(B等級):......5.反饋糾正如果學生對問題回答不夠完善,再對學生答案進行梳理和糾正,必要的時候可以展示出答案,并要求學生做筆記。讓學生課后再進行思考和鞏固。第三板塊:自主嘗試、合作交流 (目標2)(10分鐘)自學嘗試(提出問題、自學探究、嘗試解決)(5分鐘)提出問題1.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時間、地點、內容和意義2.閱讀教材36-37頁,總結撥亂反正的工作根據學生自學,教師提問情況.合作交流(確定問題、生生展示合作、師生合作)(5分鐘)確定問題材料一 (十一屆三中全會)堅決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充分肯定了必須完整、準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高度評價了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中國共產黨歷史》材料二 全會(十一屆三中全會)認為,適應國內外形式的發展,及時地、果斷地把黨和國家的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反映了歷史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愿望,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全會做出的工作中心轉移的新戰略,拋棄了以“階級斗爭為綱”這個“左”傾錯誤方針。------何沁《中華人民共和國史》材料三 實現四個現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產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變同生產力發展不適應的管理方式、活動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場廣泛、深刻的革命……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積極發展同世界各國平等互利的經濟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進技術和先進設備,并大力加強實現現代化所必需的科學和教育工作。------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材料四 為了加強黨的領導機構,全會(十一屆三中全會)增選陳云為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在這次會議上,雖然華國鋒仍擔任黨中央主席,但就確定黨的指導思想,決定改革開放的重大方針政策來說,鄧小平實際上已經成為黨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中共黨史簡明教程》閱讀材料,分析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只要內容。學生活動:學生自主閱讀材料,根據學習目標和小標題思考這問題。教師活動:提問和巡視,了解學情。結合巡視過程中了解到的自主學習情況,分等級地提問。生1(C等級):預設問題:據四則材料,得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要內容。(先由幾個C等級的學生回答,了解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如果回答不精準,則再由B等級學生回答)生2(B等級):(若回答正確,代表2/3同學掌握;若回答不正確,代表有2/3學生未掌握,此時要進行生生合作)生生展示合作根據預設問題,結合提問的情況,根據預設問題,學生回答不太準確。通過讓學生同桌討論,并結合課本35-36頁的內容再次回答這個問題。學生回答不準確,通過引導學生再次閱讀教材,進行生生合作。生生合作以后再次提問C等級和B等級的學生3.師生合作:教師繼續提問C等級學生,若還是不能正確回答。步步引導,繼續看材料,圈畫出材料中的關鍵詞,根據關鍵詞進行解釋,逐步得出最完善的答案。4再次嘗試練習嘗試識記,互相提問5.反饋糾正如果學生對問題回答不夠完善,再對學生答案進行梳理和糾正,必要的時候可以展示出答案,并要求學生做筆記。讓學生課后再進行思考和鞏固。拓展 20世紀,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經歷了三次歷史性巨變,三次巨變依次發生于20世紀的前期、中期和后期,三次巨變產生了三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請完成表格。第三板塊:小結反思( 2分鐘)第四板塊:檢測遷移( 10分鐘)1.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一直為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而不懈地奮斗。中共八大與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共同點是( )A.實現國家工業化B.重新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C.實行改革開放D.確定經濟建設為黨的中心工作2.以下關于新中國成立與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的評述中,正確的是( )①前者結束了舊時代,后者結束了錯誤方針②前者開啟了新紀元,后者開創了新時期③前者開創的事業為后者提供了寶貴經驗④后者是對前者開創事業的繼承與發展A.①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 “從今以后,只要不發生大規模的外敵入侵,現代化建設就是全黨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任何離開這個中心工作,損害現代化建設的‘政治運動’和‘階級斗爭’了”。以上材料節選自《人民日報》的社論,這份社論應發表于( )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C.十一屆三中全會D.中共十三大說作業:(5分鐘識記)十一屆三中全會原因、時間、內容、意義完成基礎訓練相關習題反思感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