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思想政治 年級 高一 學期 春季課題 7.2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教學目標1.政治認同:深刻領會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增強對依法治國的認同。 2.科學精神: 知道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能夠結合實際闡述全面依法治國五個原則。 3.法治意識:涵養法治意識,提高法治意識,自覺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4.公共參與:在日常生活中要堅持以憲法和法律作為根本活動準則,做到學法尊法守法用法護法。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堅持習近平法治思想 2.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教學難點: 1.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 2. 堅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信念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探究思考: 從材料可以看出,我國使用過“法制”和“法治”兩個概念。請說說“法制”和“法治”有什么區別 從“法制”到“法治”,是我們在制度上和觀念上對法的職能認識的一種飛躍;也是我們黨積累半個多世紀的執政經驗在治國方式問題上完成的一次歷史性跨越。下面我們來具體分析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環節一:了解·“法治中國”的頂層設計 【教學情境】 播放視頻:《法治中國》———全面依法治國總目標。 【學習任務】 思考: 視頻和材料中反映了法治中國頂層設計的哪些內容?環節二:理解·法治中國應貫徹的原則 【教學情境】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實施。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 《民法典》 的編纂工作,為《民法典》的編纂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注重保障民生是《民法典》編纂的一個鮮明特點,保障人民根本權益,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我們黨堅守初心使命、 堅持執政為民的內在要求。依法推進編纂,充分體現依法立法,遵循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民法典(草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律條文中,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強化法律規則的道德約束和道德規范的法律支撐。 【學習任務】 小組討論: 《民法典》 的編纂過程體現了全面依法治國的哪些原則? 選擇其中一個原則, 談談你的理解。環節三:應用·法治中國的頂層設計 【教學情境】習近平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法安天下,德潤人心。 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規范社會行為、調節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在國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 【學習任務】思考:法治中國建設為何既需要法治又需要德治?環節四:遷移·法治中國的頂層設計 【教學情境】 2021年6月,《未成年人保護法》正式實施。《未成年人保護法》是我國第一部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專門法律,為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優化少年兒童成長環境提供了有利的法律保障。《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網絡保護”“政府保護”“司法保護”“法律責任”等版塊經過大修將實施,有效落地須各方合力。每個公民都是法治中國的親歷者、推動者和受益者。 【學習任務】 結合主題,請你為某社區撰寫一份《未成年人保護法》宣講提綱。要求觀點明確, 邏輯清晰,術語規范,200 字左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