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人教新課標歷史與社會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第二課 中國的時局與辛亥革命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某班同學擬舉辦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活動的主題分別確立為“構想共和”“浴血共和”“締造共和”“維護共和”。以“締造共和”為主題的紀念活動最應該選擇在( ) A.東京 B.武昌 C.廣州 D.南京【答案】D【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辛亥革命相關知識。“構想共和”則應對應在東京成立同盟會。“浴血共和”則是對應武昌起義,“締造共和”則是對應南京臨時政府成立,“維護共和”孫中山則是后來廣州的國民政府。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就是所謂的”締造共和“。【點評】掌握辛亥革命相關知識。2.朱德在《辛亥革命雜詠》中寫道:“群眾爭修鐵路權,志同道合會全川;排山倒海人民力,引起中華革命先。”該詩是為了紀念( ) A.百日維新 B.武昌起義 C.辛亥革命 D.保路運動【答案】D【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辛亥革命相關知識。題干中有”鐵路“、”全川“、”人民力“、”革命先“,則能知道武昌起義能夠爆發(fā)的有利條件是四川的保路運動。【點評】掌握辛亥革命相關知識。3.武漢市的“首義路”“首義廣場”“首義公園”等地名會讓我們聯(lián)想到( )A.戊戌變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運動 D.秋收起義【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辛亥革命相關知識。材料中提及”首義“等知識,則可知辛亥革命首先爆發(fā)在武昌。【點評】理解辛亥革命相關知識。4.當代美國著名學者、歷史學家費正清寫道:“它使傳統(tǒng)中國二千年的皇帝制度徹底崩潰,是中國帝制與共和意識的分水嶺,盡管它的結局是悲劇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戊戌變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運動 D.五四運動【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辛亥革命相關知識。辛亥革命結束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注: 歷史 中國古代社會政治結構的另一個顯著特征,是存在著一個延續(xù)了2000年之久的君主專制的官僚政治體制。這種專制制度,出現(xiàn)于戰(zhàn)國末年,)也就是皇帝制度。所以正確答案選B。【點評】理解辛亥革命的影響。5.中國近代史上,上海許多商家曾把招牌中的“滿”字改成了“新”字,“滿漢首飾”“滿漢茶食”等改成了“新漢首飾”“新漢茶食”,這主要是緣于( ) A.維新變法的興起 B.辛亥革命的進行C.新文化運動的開展 D.五四運動的爆發(fā)【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辛亥革命相關知識。辛亥革命時期,孫中山等革命派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推翻了清朝的統(tǒng)治,中國社會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故出現(xiàn)了上述現(xiàn)象。但需要指出的是,辛亥革命反對的是滿洲貴族的統(tǒng)治,并不是針對所有的滿洲人。故正確答案應該選B。【點評】掌握辛亥革命相關社會影響。6.1912年成立的“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被稱為亞洲第一個“美國式”的共和國。其政權的組織形式也被稱為是美國的“仿制品”,究其主要原因是這一政權( ) A.實行民主共和制 B.在美國支持下建立C.實行責任內閣制 D.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辛亥革命相關知識。根據題中材料信息判斷,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效仿的是美國三權分立的共和體制,故正確答案應該選A。【點評】掌握辛亥革命相關知識。7.《二十世紀中國的崛起》指出:“一個民族的覺醒,通常要有兩個條件:第一,這個民族面對著或者經歷了以往沒有遇到過的嚴重危機,甚至整個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關頭,舊格局再也無法繼續(xù)保持下去;第二,還要這個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燒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奮起救亡,勇于變革,就可以改變目前的艱難處境。”下列能夠反映20世紀中國“舊格局再也無法繼續(xù)保持下去”和“奮起救亡,勇于變革”的史實是( ) A.《馬關條約》的簽訂和公車上書B.瓜分狂潮和義和團運動C.《辛丑條約》的簽訂和戊戌變法D.《辛丑條約》的簽訂和辛亥革命【答案】D【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辛亥革命相關知識。D項《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在這種情況下,資產階級革命派發(fā)動了辛亥革命,希望以此來挽救民族的危亡,故正確答案應該選D。【點評】掌握辛亥革命相關知識。8.“比較”是歷史學習和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穿越時空,輕拂史塵,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和美國“1787年憲法”( ) A.都是民主與封建專制斗爭的結果B.都使本國走上了獨立自主的發(fā)展道路C.都是工業(yè)近代化的產物D.都深受法國啟蒙思想的影響【答案】D【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辛亥革命相關知識。美國未經歷封建社會,故A錯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最后成為一紙空文,故B錯誤;美國“1787年憲法”不是工業(yè)近代化的產物,故C錯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和美國“1787年憲法”體現(xiàn)了法國啟蒙思想的主權在民、三權分立學說,故正確答案是D。【點評】掌握辛亥革命相關知識。9.使主宰天下的“皇帝”最終退出中國歷史舞臺的是( )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辛亥革命相關知識。辛亥革命,清帝退位,清朝覆滅,皇帝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故正確答案是C。【點評】知道辛亥革命相關史實。10.要想參觀辛亥革命遺址,最理想的去處應該是( ) A.武昌 南京 B.天津 北京 C.上海 廣州 D.延安 遵義【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辛亥革命相關知識。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fā)掀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標志著辛亥革命取得重大成果。所以答案應選擇武昌、南京,故正確答案是A。【點評】知道考察辛亥革命相關知識史實。11.辛亥革命后,列強選擇袁世凱的原因在( ) A.他是誠實守信、值得信賴的朋友B.他是富有政治經驗、軍權在握的盟友C.他是帝國主義在中國進行統(tǒng)治的最合適的工具D.他是一個白手起家、令人欽佩的政界英雄【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辛亥革命相關知識。列強選擇袁世凱原因是袁世凱適合帝國主義列強的需要,可以維護列強的利益。與袁世凱的品質等沒有關系,故正確答案是C。【點評】掌握辛亥革命后中國社會相關情況。12.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是剛剛邁入20世紀的中國發(fā)生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因為這次革命( )A.結束了統(tǒng)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B.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C.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D.結束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殖民統(tǒng)治【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辛亥革命相關知識。君主專制政體的結束是20世紀中國第一次歷史性的巨變,其他B、C選項在“巨變”上還沒有A重大。D選項錯誤,辛亥革命沒有結束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殖民統(tǒng)治。故正確答案是A。【點評】掌握辛亥革命的影響。13.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點是( )。 A.都要求發(fā)展資本主義 B.都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C.都主張推翻清王朝的統(tǒng)治 D.都頒布過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相關知識。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資產階級探索中國進步道路的嘗試。兩者共同點都是要走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發(fā)展資本主義。與戊戌變法不同,辛亥革命主張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國,還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故正確答案是A。【點評】掌握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共同點。14.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了具有憲法性質的文件是( ) A.《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B.《中華民國約法》C.《中華民國憲法》 D.《共同綱領》【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辛亥革命相關知識。簡單的識記題目,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限制袁世凱,頒布具有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本題回答中,需要與B選項區(qū)分開來。臨時政府只能頒布臨時約法,故正確答案是A。【點評】掌握辛亥革命相關知識。15.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的根本原因是( ) A.護國運動 B.帝國主義不再支持C.北洋軍閥內部的分化 D.獨裁和復辟不得人心【答案】D【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zhàn)【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zhàn)相關知識。袁世凱復辟失敗的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是其獨裁和復辟行為不得人心,故正確答案應該選D。【點評】掌握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zhàn)相關知識。16.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后,為加強專制統(tǒng)治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逼迫清帝退位 B.將臨時政府遷往北京C.破壞《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D.改組內閣【答案】A【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zhàn)【解析】【分析】此題主要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zhàn)相關知識。A項清帝退位是在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之前,BCD都是袁世凱就任大總統(tǒng)后的事情,故正確答案應該選A。【點評】理解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zhàn)相關知識。17.日本向袁世凱提出《二十一條》的根本目的是( ) A.支持袁世凱復辟帝制 B.獨霸中國C.擴大侵略權益 D.進行資本輸出【答案】B【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zhàn)【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zhàn)相關知識。日本提出“二十一條”是在一戰(zhàn)期間,歐洲列強無暇東顧,日本趁機提出了意在獨霸中國的“二十一條,故正確答案應該選B。【點評】掌握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zhàn)相關知識。18.帝國主義先支持清政府,后又支持袁世凱破壞中國革命,其根本出發(fā)點是( ) A.維護中國統(tǒng)一 B.鞏固在華利益C.與袁世凱的好朋友 D.社會制度不同【答案】B【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zhàn)【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zhàn)相關知識。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采取所有措施,其最終出發(fā)點都落在維護其在華利益,故正確答案是B。【點評】掌握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zhàn)相關知識。19.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四分五裂。占據浙江的是( ) A.直系軍閥 B.奉系軍閥 C.桂系軍閥 D.皖系軍閥【答案】D【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zhàn)【解析】【分析】此題主要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zhàn)相關知識。皖系軍閥占據浙江、福建、安徽、山東等地,故正確答案是D。【點評】理解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zhàn)相關知識。20.下面歷史事件的因果關系錯誤的是( )A.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南京條約 B.甲午戰(zhàn)爭的失敗──戊戌變法C.袁世凱復辟帝制──辛亥革命 D.袁世凱死亡──北洋軍閥分裂【答案】C【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zhàn)【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zhàn)相關知識。袁世凱復辟帝制,強國各地掀起了聲勢浩大的護國運動,而不是辛亥革命,故正確答案是C。【點評】掌握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zhàn)相關知識。二、問答題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15年12月25日,蔡鍔,唐繼堯在昆明宣布云南獨立,組織討袁護國軍。“誓與民國同生死,誓與四萬萬同胞共生死,擁護共和,反對帝制。”材料二:“中國共和垂六年,國民未有享過此共和之福,非共和之罪也,執(zhí)共和國政之人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專制之手段也。”──1917年孫中山廣州演講材料三:“民國初期若干年(注:指1926年前)是中國歷史上最糟糕的時期之一”。──《全球通史》(1)蔡鍔組織討袁護國軍的原因是什么?這樣運動的名稱是什么?(2)為什么孫中山認為“中國共和垂六年,國民未有享過此共和之福”?他把共和的敵人指向了誰?(3)《全球通史》稱這時期是最糟糕的時期之一的,主要歷史依據是什么?【答案】(1)袁世凱復辟帝制,護國運動。(2)中國依然是專制統(tǒng)治,北洋軍閥(或袁世凱)。(3)軍閥割據混戰(zhàn)人們生活困苦社會秩序混亂,國家四分五裂等。【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zhàn)【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北洋軍閥統(tǒng)治的相關史實。本題是基礎題,蔡鍔組織討袁護國軍的原因是袁世凱復辟帝制,這樣運動的名稱是護國運動。盡管中國實現(xiàn)了共和。但是中國依然是專制統(tǒng)治。軍閥割據混戰(zhàn)人們生活困苦社會秩序混亂,國家四分五裂等。【點評】掌握北洋軍閥統(tǒng)治的相關史實三、材料分析題22.閱讀《大總統(tǒng)誓詞》:“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公意。文實遵之,以忠于國,為民服務。至專制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民國卓立于世界,為列邦公認。斯時,文當解臨時大總統(tǒng)之職。謹以此誓于國民。”請完成:(1)材料中的“文”指誰?他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是在什么時間?(2)材料中的哪三句話體現(xiàn)了三民主義精神?【答案】(1)人物:孫中山。時間:1912年1月1日。(2)“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體現(xiàn)了民族主義;“鞏固中華民國”體現(xiàn)了民權主義;“圖謀民生幸福”體現(xiàn)了民生主義。【知識點】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中華民國的成立史實的識記。第(1)問從材料中“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公意。”可知,材料中的“文”是 指孫中山。依據北師大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第8課辛亥革命,第三子目中華民國的成立中的內容:“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 宣告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成立。”可知,他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是在1912年1月1日。第(2)問依據“同盟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 均地權’為綱領,把推翻清朝統(tǒng)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作為革命目標。孫中山在同盟會機關刊物上,明確提出了‘三民主義’,即民族主義、民生主義和民權 主義。”可知,“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體現(xiàn)了民族主義;“鞏固中華民國”體現(xiàn)了民權主義;“圖謀民生幸福”體現(xiàn)了民生主義。【點評】本題難度較小,主要考查學生對中華民國的成立史實的識記。對于這一內容,還可以考查中華民國成立的時間、性質和影響。23.我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團結,國家統(tǒng)一是我國歷史發(fā)展的主流。中華兒女為了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的完整,為了民族的振興,探求救國救民的道路,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數千年的中華文明史是在同一觀念下實現(xiàn)和維護中華民族大融合、大一統(tǒng)的歷史。自秦統(tǒng)一后2200年間,中國統(tǒng)一或基本統(tǒng)一的時間占2/3以上。材料二:在清朝遼闊的疆土上,生活著漢、滿、蒙藏等五十多個民族。清朝在邊疆地區(qū),分設機構,進行有效的管轄。清朝統(tǒng)一,加強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聯(lián)系,促進了邊疆地區(qū)的開發(fā),使我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材料三:“北洋艦隊的覆滅并不是一場戰(zhàn)役的失敗,而是那場持續(xù)數十年求索的失敗。”材料四:“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同盟會革命綱領》請回答:(1)閱讀材料一,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統(tǒng)一是什么?有什么意義?(2)閱讀材料二,為使我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清政府在西藏和新疆地區(qū)都采取了哪些措施?(3)材料三中“那場持續(xù)數十年的求索”指代的是什么事件?“求索”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閱讀材料四,依據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簡要分析2011年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理由。(5)讀史使人明智,從上述四則材料中,你有什么感悟?(至少寫出兩個方面)【答案】(1)秦的統(tǒng)一。意義:結束諸侯長期割據混戰(zhàn)局面,有利于人民的安居樂業(yè)和社會經濟文化的發(fā)展,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2)西藏:冊封達賴和班禪;設置駐藏大臣;實行金瓶掣簽制度。新疆:(古代)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伊犁將軍;(近代)左宗棠收復新疆;設新疆行省管轄新疆.(3)洋務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沒有從根本上觸動中國的封建生產關系。(4)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tǒng)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為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5)① 統(tǒng)一始終是歷史發(fā)展的主流,維護中國統(tǒng)一是中華兒女不變的追求。②中國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敢于斗爭,具有憂患意識、進取精神。③對國家和民族有歷史 責任感。④地主階級、資產階級不能改變中國的命運,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言之有理,任意兩點即可)【知識點】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解析】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統(tǒng)一是秦的統(tǒng)一,意義:結束諸侯長期割據混戰(zhàn)局面,有利于人民的安居樂業(yè)和社會 經濟文化的發(fā)展,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為使我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清政府在西藏的舉措:冊封達賴和班禪;設置駐藏 大臣;實行金瓶掣簽制度。在新疆的舉措: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伊犁將軍;(近代)左宗棠收復新疆;設新疆行省管轄新疆。材料三中“那場持續(xù)數十年的求索” 指代的是洋務運動,“求索”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沒有從根本上觸動中國的封建生產關系。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tǒng)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 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為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感悟:統(tǒng)一始終是歷史發(fā)展的主流,維護中國統(tǒng)一是中華兒女不變的追求。中國人民具有不 懈的探索精神,敢于斗爭,具有憂患意識、進取精神。對國家和民族有歷史責任感。地主階級、資產階級不能改變中國的命運,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民族團結、國家統(tǒng)一的史實及近代化的探索。24.中國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國人民的抗爭史。請回答:(1)簡述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各個社會階層面對西方列強的入侵進行的抗爭以及結果。(2)從這些抗爭中你得到了哪些啟示?【答案】(1)地主階級洋務派發(fā)起洋務運動,但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農民階級掀起了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終被中外反動勢力聯(lián)合絞殺;資產階級維新派進行戊戌變法,結果失敗;資產階級革命派發(fā)動了辛亥革命,但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最終失敗。(2)啟示:①中國人民具有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近代史是中國人民的抗爭史。②地主階級、農民階級、資產階級都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知識點】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解析】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各個社會階層面對西方列強的入侵進行了抗爭,地主階級洋務派發(fā)起洋務運動,但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農民階級掀起了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終被中外反動勢力聯(lián)合絞殺;資產階級維新派進行戊戌變法,結果失敗;資產階級革命派發(fā)動了辛亥革命,但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最終失敗。【點評】重點考查學生的主觀判斷能力。25.2006年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誕辰140周年。請回答:(1)你知道孫中山是哪里人嗎?你知道他出生于哪一年嗎?(2)孫中山提出了“三民主義”。你知道“三民主義”具體是指哪三大主義嗎?(3)你能說出孫中山先生有哪些偉大的歷史功績嗎?【答案】(1)廣東(或中山,香山)人;1866年。(2)民族、民權、民生。(3)領導辛亥革命(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清朝統(tǒng)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知識點】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解析】1905年,孫中山聯(lián)合革命力量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其革命綱領是:驅除撻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它是中國資產階級提出的比較完整的革命綱領。機關刊物是《民報》“三民主義”有新舊之分,舊“三民主義” 即“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它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tǒng)治,結束了我國的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點評】考查辛亥革命。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人教新課標歷史與社會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第二課 中國的時局與辛亥革命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某班同學擬舉辦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活動的主題分別確立為“構想共和”“浴血共和”“締造共和”“維護共和”。以“締造共和”為主題的紀念活動最應該選擇在( ) A.東京 B.武昌 C.廣州 D.南京2.朱德在《辛亥革命雜詠》中寫道:“群眾爭修鐵路權,志同道合會全川;排山倒海人民力,引起中華革命先。”該詩是為了紀念( ) A.百日維新 B.武昌起義 C.辛亥革命 D.保路運動3.武漢市的“首義路”“首義廣場”“首義公園”等地名會讓我們聯(lián)想到( )A.戊戌變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運動 D.秋收起義4.當代美國著名學者、歷史學家費正清寫道:“它使傳統(tǒng)中國二千年的皇帝制度徹底崩潰,是中國帝制與共和意識的分水嶺,盡管它的結局是悲劇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戊戌變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運動 D.五四運動5.中國近代史上,上海許多商家曾把招牌中的“滿”字改成了“新”字,“滿漢首飾”“滿漢茶食”等改成了“新漢首飾”“新漢茶食”,這主要是緣于( ) A.維新變法的興起 B.辛亥革命的進行C.新文化運動的開展 D.五四運動的爆發(fā)6.1912年成立的“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被稱為亞洲第一個“美國式”的共和國。其政權的組織形式也被稱為是美國的“仿制品”,究其主要原因是這一政權( ) A.實行民主共和制 B.在美國支持下建立C.實行責任內閣制 D.確立了君主立憲制7.《二十世紀中國的崛起》指出:“一個民族的覺醒,通常要有兩個條件:第一,這個民族面對著或者經歷了以往沒有遇到過的嚴重危機,甚至整個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關頭,舊格局再也無法繼續(xù)保持下去;第二,還要這個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燒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奮起救亡,勇于變革,就可以改變目前的艱難處境。”下列能夠反映20世紀中國“舊格局再也無法繼續(xù)保持下去”和“奮起救亡,勇于變革”的史實是( ) A.《馬關條約》的簽訂和公車上書B.瓜分狂潮和義和團運動C.《辛丑條約》的簽訂和戊戌變法D.《辛丑條約》的簽訂和辛亥革命8.“比較”是歷史學習和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穿越時空,輕拂史塵,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和美國“1787年憲法”( ) A.都是民主與封建專制斗爭的結果B.都使本國走上了獨立自主的發(fā)展道路C.都是工業(yè)近代化的產物D.都深受法國啟蒙思想的影響9.使主宰天下的“皇帝”最終退出中國歷史舞臺的是( )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10.要想參觀辛亥革命遺址,最理想的去處應該是( ) A.武昌 南京 B.天津 北京 C.上海 廣州 D.延安 遵義11.辛亥革命后,列強選擇袁世凱的原因在( ) A.他是誠實守信、值得信賴的朋友B.他是富有政治經驗、軍權在握的盟友C.他是帝國主義在中國進行統(tǒng)治的最合適的工具D.他是一個白手起家、令人欽佩的政界英雄12.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是剛剛邁入20世紀的中國發(fā)生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因為這次革命( )A.結束了統(tǒng)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B.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C.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D.結束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殖民統(tǒng)治13.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點是( )。 A.都要求發(fā)展資本主義 B.都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C.都主張推翻清王朝的統(tǒng)治 D.都頒布過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14.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了具有憲法性質的文件是( ) A.《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B.《中華民國約法》C.《中華民國憲法》 D.《共同綱領》15.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的根本原因是( ) A.護國運動 B.帝國主義不再支持C.北洋軍閥內部的分化 D.獨裁和復辟不得人心16.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后,為加強專制統(tǒng)治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逼迫清帝退位 B.將臨時政府遷往北京C.破壞《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D.改組內閣17.日本向袁世凱提出《二十一條》的根本目的是( ) A.支持袁世凱復辟帝制 B.獨霸中國C.擴大侵略權益 D.進行資本輸出18.帝國主義先支持清政府,后又支持袁世凱破壞中國革命,其根本出發(fā)點是( ) A.維護中國統(tǒng)一 B.鞏固在華利益C.與袁世凱的好朋友 D.社會制度不同19.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四分五裂。占據浙江的是( ) A.直系軍閥 B.奉系軍閥 C.桂系軍閥 D.皖系軍閥20.下面歷史事件的因果關系錯誤的是( )A.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南京條約 B.甲午戰(zhàn)爭的失敗──戊戌變法C.袁世凱復辟帝制──辛亥革命 D.袁世凱死亡──北洋軍閥分裂二、問答題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15年12月25日,蔡鍔,唐繼堯在昆明宣布云南獨立,組織討袁護國軍。“誓與民國同生死,誓與四萬萬同胞共生死,擁護共和,反對帝制。”材料二:“中國共和垂六年,國民未有享過此共和之福,非共和之罪也,執(zhí)共和國政之人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專制之手段也。”──1917年孫中山廣州演講材料三:“民國初期若干年(注:指1926年前)是中國歷史上最糟糕的時期之一”。──《全球通史》(1)蔡鍔組織討袁護國軍的原因是什么?這樣運動的名稱是什么?(2)為什么孫中山認為“中國共和垂六年,國民未有享過此共和之福”?他把共和的敵人指向了誰?(3)《全球通史》稱這時期是最糟糕的時期之一的,主要歷史依據是什么?三、材料分析題22.閱讀《大總統(tǒng)誓詞》:“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公意。文實遵之,以忠于國,為民服務。至專制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民國卓立于世界,為列邦公認。斯時,文當解臨時大總統(tǒng)之職。謹以此誓于國民。”請完成:(1)材料中的“文”指誰?他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是在什么時間?(2)材料中的哪三句話體現(xiàn)了三民主義精神?23.我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團結,國家統(tǒng)一是我國歷史發(fā)展的主流。中華兒女為了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的完整,為了民族的振興,探求救國救民的道路,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數千年的中華文明史是在同一觀念下實現(xiàn)和維護中華民族大融合、大一統(tǒng)的歷史。自秦統(tǒng)一后2200年間,中國統(tǒng)一或基本統(tǒng)一的時間占2/3以上。材料二:在清朝遼闊的疆土上,生活著漢、滿、蒙藏等五十多個民族。清朝在邊疆地區(qū),分設機構,進行有效的管轄。清朝統(tǒng)一,加強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聯(lián)系,促進了邊疆地區(qū)的開發(fā),使我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材料三:“北洋艦隊的覆滅并不是一場戰(zhàn)役的失敗,而是那場持續(xù)數十年求索的失敗。”材料四:“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同盟會革命綱領》請回答:(1)閱讀材料一,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統(tǒng)一是什么?有什么意義?(2)閱讀材料二,為使我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清政府在西藏和新疆地區(qū)都采取了哪些措施?(3)材料三中“那場持續(xù)數十年的求索”指代的是什么事件?“求索”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閱讀材料四,依據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簡要分析2011年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理由。(5)讀史使人明智,從上述四則材料中,你有什么感悟?(至少寫出兩個方面)24.中國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國人民的抗爭史。請回答:(1)簡述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各個社會階層面對西方列強的入侵進行的抗爭以及結果。(2)從這些抗爭中你得到了哪些啟示?25.2006年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誕辰140周年。請回答:(1)你知道孫中山是哪里人嗎?你知道他出生于哪一年嗎?(2)孫中山提出了“三民主義”。你知道“三民主義”具體是指哪三大主義嗎?(3)你能說出孫中山先生有哪些偉大的歷史功績嗎?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辛亥革命相關知識。“構想共和”則應對應在東京成立同盟會。“浴血共和”則是對應武昌起義,“締造共和”則是對應南京臨時政府成立,“維護共和”孫中山則是后來廣州的國民政府。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就是所謂的”締造共和“。【點評】掌握辛亥革命相關知識。2.【答案】D【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辛亥革命相關知識。題干中有”鐵路“、”全川“、”人民力“、”革命先“,則能知道武昌起義能夠爆發(fā)的有利條件是四川的保路運動。【點評】掌握辛亥革命相關知識。3.【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辛亥革命相關知識。材料中提及”首義“等知識,則可知辛亥革命首先爆發(fā)在武昌。【點評】理解辛亥革命相關知識。4.【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辛亥革命相關知識。辛亥革命結束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注: 歷史 中國古代社會政治結構的另一個顯著特征,是存在著一個延續(xù)了2000年之久的君主專制的官僚政治體制。這種專制制度,出現(xiàn)于戰(zhàn)國末年,)也就是皇帝制度。所以正確答案選B。【點評】理解辛亥革命的影響。5.【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辛亥革命相關知識。辛亥革命時期,孫中山等革命派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推翻了清朝的統(tǒng)治,中國社會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故出現(xiàn)了上述現(xiàn)象。但需要指出的是,辛亥革命反對的是滿洲貴族的統(tǒng)治,并不是針對所有的滿洲人。故正確答案應該選B。【點評】掌握辛亥革命相關社會影響。6.【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辛亥革命相關知識。根據題中材料信息判斷,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效仿的是美國三權分立的共和體制,故正確答案應該選A。【點評】掌握辛亥革命相關知識。7.【答案】D【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辛亥革命相關知識。D項《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在這種情況下,資產階級革命派發(fā)動了辛亥革命,希望以此來挽救民族的危亡,故正確答案應該選D。【點評】掌握辛亥革命相關知識。8.【答案】D【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辛亥革命相關知識。美國未經歷封建社會,故A錯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最后成為一紙空文,故B錯誤;美國“1787年憲法”不是工業(yè)近代化的產物,故C錯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和美國“1787年憲法”體現(xiàn)了法國啟蒙思想的主權在民、三權分立學說,故正確答案是D。【點評】掌握辛亥革命相關知識。9.【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辛亥革命相關知識。辛亥革命,清帝退位,清朝覆滅,皇帝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故正確答案是C。【點評】知道辛亥革命相關史實。10.【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辛亥革命相關知識。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fā)掀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標志著辛亥革命取得重大成果。所以答案應選擇武昌、南京,故正確答案是A。【點評】知道考察辛亥革命相關知識史實。11.【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辛亥革命相關知識。列強選擇袁世凱原因是袁世凱適合帝國主義列強的需要,可以維護列強的利益。與袁世凱的品質等沒有關系,故正確答案是C。【點評】掌握辛亥革命后中國社會相關情況。12.【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辛亥革命相關知識。君主專制政體的結束是20世紀中國第一次歷史性的巨變,其他B、C選項在“巨變”上還沒有A重大。D選項錯誤,辛亥革命沒有結束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殖民統(tǒng)治。故正確答案是A。【點評】掌握辛亥革命的影響。13.【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相關知識。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資產階級探索中國進步道路的嘗試。兩者共同點都是要走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發(fā)展資本主義。與戊戌變法不同,辛亥革命主張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國,還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故正確答案是A。【點評】掌握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共同點。14.【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辛亥革命相關知識。簡單的識記題目,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限制袁世凱,頒布具有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本題回答中,需要與B選項區(qū)分開來。臨時政府只能頒布臨時約法,故正確答案是A。【點評】掌握辛亥革命相關知識。15.【答案】D【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zhàn)【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zhàn)相關知識。袁世凱復辟失敗的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是其獨裁和復辟行為不得人心,故正確答案應該選D。【點評】掌握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zhàn)相關知識。16.【答案】A【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zhàn)【解析】【分析】此題主要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zhàn)相關知識。A項清帝退位是在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之前,BCD都是袁世凱就任大總統(tǒng)后的事情,故正確答案應該選A。【點評】理解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zhàn)相關知識。17.【答案】B【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zhàn)【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zhàn)相關知識。日本提出“二十一條”是在一戰(zhàn)期間,歐洲列強無暇東顧,日本趁機提出了意在獨霸中國的“二十一條,故正確答案應該選B。【點評】掌握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zhàn)相關知識。18.【答案】B【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zhàn)【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zhàn)相關知識。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采取所有措施,其最終出發(fā)點都落在維護其在華利益,故正確答案是B。【點評】掌握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zhàn)相關知識。19.【答案】D【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zhàn)【解析】【分析】此題主要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zhàn)相關知識。皖系軍閥占據浙江、福建、安徽、山東等地,故正確答案是D。【點評】理解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zhàn)相關知識。20.【答案】C【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zhàn)【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zhàn)相關知識。袁世凱復辟帝制,強國各地掀起了聲勢浩大的護國運動,而不是辛亥革命,故正確答案是C。【點評】掌握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zhàn)相關知識。21.【答案】(1)袁世凱復辟帝制,護國運動。(2)中國依然是專制統(tǒng)治,北洋軍閥(或袁世凱)。(3)軍閥割據混戰(zhàn)人們生活困苦社會秩序混亂,國家四分五裂等。【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zhàn)【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北洋軍閥統(tǒng)治的相關史實。本題是基礎題,蔡鍔組織討袁護國軍的原因是袁世凱復辟帝制,這樣運動的名稱是護國運動。盡管中國實現(xiàn)了共和。但是中國依然是專制統(tǒng)治。軍閥割據混戰(zhàn)人們生活困苦社會秩序混亂,國家四分五裂等。【點評】掌握北洋軍閥統(tǒng)治的相關史實22.【答案】(1)人物:孫中山。時間:1912年1月1日。(2)“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體現(xiàn)了民族主義;“鞏固中華民國”體現(xiàn)了民權主義;“圖謀民生幸福”體現(xiàn)了民生主義。【知識點】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中華民國的成立史實的識記。第(1)問從材料中“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公意。”可知,材料中的“文”是 指孫中山。依據北師大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第8課辛亥革命,第三子目中華民國的成立中的內容:“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 宣告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成立。”可知,他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是在1912年1月1日。第(2)問依據“同盟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 均地權’為綱領,把推翻清朝統(tǒng)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作為革命目標。孫中山在同盟會機關刊物上,明確提出了‘三民主義’,即民族主義、民生主義和民權 主義。”可知,“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體現(xiàn)了民族主義;“鞏固中華民國”體現(xiàn)了民權主義;“圖謀民生幸福”體現(xiàn)了民生主義。【點評】本題難度較小,主要考查學生對中華民國的成立史實的識記。對于這一內容,還可以考查中華民國成立的時間、性質和影響。23.【答案】(1)秦的統(tǒng)一。意義:結束諸侯長期割據混戰(zhàn)局面,有利于人民的安居樂業(yè)和社會經濟文化的發(fā)展,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2)西藏:冊封達賴和班禪;設置駐藏大臣;實行金瓶掣簽制度。新疆:(古代)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伊犁將軍;(近代)左宗棠收復新疆;設新疆行省管轄新疆.(3)洋務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沒有從根本上觸動中國的封建生產關系。(4)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tǒng)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為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5)① 統(tǒng)一始終是歷史發(fā)展的主流,維護中國統(tǒng)一是中華兒女不變的追求。②中國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敢于斗爭,具有憂患意識、進取精神。③對國家和民族有歷史 責任感。④地主階級、資產階級不能改變中國的命運,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言之有理,任意兩點即可)【知識點】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解析】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統(tǒng)一是秦的統(tǒng)一,意義:結束諸侯長期割據混戰(zhàn)局面,有利于人民的安居樂業(yè)和社會 經濟文化的發(fā)展,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為使我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清政府在西藏的舉措:冊封達賴和班禪;設置駐藏 大臣;實行金瓶掣簽制度。在新疆的舉措: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伊犁將軍;(近代)左宗棠收復新疆;設新疆行省管轄新疆。材料三中“那場持續(xù)數十年的求索” 指代的是洋務運動,“求索”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沒有從根本上觸動中國的封建生產關系。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tǒng)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 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為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感悟:統(tǒng)一始終是歷史發(fā)展的主流,維護中國統(tǒng)一是中華兒女不變的追求。中國人民具有不 懈的探索精神,敢于斗爭,具有憂患意識、進取精神。對國家和民族有歷史責任感。地主階級、資產階級不能改變中國的命運,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民族團結、國家統(tǒng)一的史實及近代化的探索。24.【答案】(1)地主階級洋務派發(fā)起洋務運動,但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農民階級掀起了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終被中外反動勢力聯(lián)合絞殺;資產階級維新派進行戊戌變法,結果失敗;資產階級革命派發(fā)動了辛亥革命,但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最終失敗。(2)啟示:①中國人民具有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近代史是中國人民的抗爭史。②地主階級、農民階級、資產階級都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知識點】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解析】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各個社會階層面對西方列強的入侵進行了抗爭,地主階級洋務派發(fā)起洋務運動,但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農民階級掀起了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終被中外反動勢力聯(lián)合絞殺;資產階級維新派進行戊戌變法,結果失敗;資產階級革命派發(fā)動了辛亥革命,但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最終失敗。【點評】重點考查學生的主觀判斷能力。25.【答案】(1)廣東(或中山,香山)人;1866年。(2)民族、民權、民生。(3)領導辛亥革命(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清朝統(tǒng)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知識點】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解析】1905年,孫中山聯(lián)合革命力量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其革命綱領是:驅除撻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它是中國資產階級提出的比較完整的革命綱領。機關刊物是《民報》“三民主義”有新舊之分,舊“三民主義” 即“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它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tǒng)治,結束了我國的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點評】考查辛亥革命。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新課標歷史與社會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第二課 中國的時局與辛亥革命同步練習(學生版).docx 人教新課標歷史與社會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第二課 中國的時局與辛亥革命同步練習(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