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第六課 實現人生的價值第二框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班級 姓名一、課標分析:1.理解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含義、關系、基本特征;2.理解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標準;二、知識梳理:知識點一 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關系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人們的價值選擇是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價值判斷、價值選擇與社會存在:各種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都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社會存在在不同人的頭腦中的反映,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要求原因:人們選擇的目標能否實現以及實現的程度如何,取決于人們的認識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措施:必須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走歷史的必由之路。社會歷史性含義:隨著時間的推移、空間的變化和條件的改變,一定事物的價值以及人們關于它的價值觀念也會發生變化。因此,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會因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而不同。意義:把握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有助于我們正確評價歷史和現實中的各種價值觀念,防止簡單化和片面化傾向;有助于我們的價值觀念與時俱進,從而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進行正確的價值選擇。知識點二 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主體差異性:原因:①人們的社會地位不同、需要不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也就不同。在階級社會中,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階級性。②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往往因人而異。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價值評價。面對同一問題,人們的不同表現體現出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差異,產生不同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沖突。要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我們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把獻身人民的事業、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最高的價值追求。2.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社會利益的關系(1)要求①人民群眾的整體利益總是由各方面的具體利益構成的。最重要的是必須首先考慮并滿足最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數人的利益是最緊要和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②要把個人、集體、社會利益三者的統一作為選擇的標準。當個人利益同人民群眾的利益發生沖突,要自覺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進行選擇;當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發生沖突時,要善于從不同的角度思考,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當選擇。原因①社會歷史是由現實的無數個人及其活動構成的,社會歷史的主體是人民群眾。②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也是馬克思主義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根本立足點和出發點。三、經典練習:(一)判斷題:(請將答案 T or F寫在序號前,并將錯題訂正在橫線上)1.價值觀的差異導致人們的利益的差異。F。2.價值判斷的正確性依賴于價值選擇的合理性。 F。3.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只要遵循社會發展規律就可以了。F。4.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標準是最高的價值標準和價值追求。F。5.在新時代,政府的產業政策是否還有存在的價值,這在學界政界尚無定論,這說明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評價標準是主觀的、不確定的。F。(二)單項選擇題:1.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光召說:“對每一個科學家而言,其不斷增加的一個責任就是準確和有效地說明新知識和新發現所可能帶來的后果,從而對公眾利益有所貢獻。他們有義務引導媒體和社會以預防他們的發現被邪惡目的所濫用。同時,他們不應當只為自己的一己私利,在未經仔細核查和安全問題沒有得利家全保障的情況下匆忙推出新產品和新技術。這段話蘊含的哲理是①價值選擇要以堅持和發展真理為宗旨 ②一定條件下真理與謬誤可以相互轉化③價值選擇要考慮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 ④每一事物內部都有對立統一的兩方面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著名作家蕭伯納說:“許多偉大的真理開始的時候都被認為是褻瀆行為。”由此可見A.真理都是具體的 B.價值判斷具有社會歷史性C.真理是有條件的 D.價值判斷必須遵循客觀規律3.在高鐵時代,我國仍不惜虧損運營81對“慢火車”,2016年運送旅客約3000萬人次。運營近半個世紀的5633、5634次列車仍然運行在大涼山,送大山里的孩子去上學,為當地鄉親出行提供便利。這種做法反映的價值觀道理有①價值觀的差異導致人們的利益的差異 ②發展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③正確的價值選擇以正確的價值判斷為前提 ④價值判斷的正確性依賴于價值選擇的合理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2022年3月3日晚,《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央視播出,朱彥夫入選,他是一名在長津湖戰役中失去雙腿、雙手和左眼的共產黨員,被譽為“永遠的戰士”。在戰場上,他是沖鋒陷陣的戰士:在山村里,他是脫貧攻堅的戰士;退休后,他是弘揚革命傳統的戰士。對于幸福,朱彥夫的理解是,奮斗著,就是幸福的。這表明①價值主體及其需要是在實踐中發展變化的 ②人既是價值的創造者,又是價值的享受者③價值標準根據主體需要調整才能保證其科學性④正確的價值選擇必須把理想信念作為最高標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每年的2月18日或19日為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是全年寒潮出現最多的節氣之一,容易出現“倒春寒”的現象,民間素有“春捂秋凍”之說。中醫專家指出:“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到,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注意下半身保暖。當然是否“春捂”也要根據天氣而定,“捂”的程度應以自身感覺溫暖,又不出汗為宜。”結合材料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有①有的人選擇“春捂”,有的人不選擇,說明價值選擇具有主體差異性②傳統養生文化在現代仍然具有積極意義,說明價值判斷具有歷史性③人們觀察太陽運動總結出二十四節氣,說明價值判斷要遵循規律④二十四節氣被人們普遍認同,因為其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逆行”原指逆車流方向行駛,后指逆逃離危險的方向迎難而上,在疫情期間許多醫務工作者、志愿者進行援鄂,被稱之為最美“逆行者”。《咬文嚼字》編輯部公布的“2020年度十大流行語”中“逆行者”一詞榜上有名。“逆行者”被賦予新內涵并成為流行語,表明A.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有主體差異性,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價值評價B.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正確反映,年度流行語必將打上特定時代的印記C.把握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有助于我們的價值觀念與時俱進D.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流行語能給社會帶來深刻持久的積極影響7.一位智者和徒弟一同下山,智者問徒弟:“如果你前進一步就死,后退一步則亡,那你怎么辦?”徒弟不假思索地說:“我會往旁邊去”,徒弟的回答,從價值觀的角度告訴我們①人們的價值選擇影響價值判斷,要用選擇證明判斷的正確②人們的價值選擇是在價值判斷基礎上作出的,要用判斷支撐選擇的正確③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往往因人而異,方向的選擇與成敗有關④價值選擇和價值判斷具有社會歷史性,方向的選擇與成敗無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中方對新冠病毒溯源問題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新冠病毒溯源是科學問題,應該也只能由科學家研究找到病毒的動物源頭和向人類的傳播途徑,任何國家都無權為一己政治私利而漠視生命、將科學問題政治化或對別國進行抹黑攻擊。“新冠病毒溯源政治化”警示人們①正確價值選擇應立足于最大多數人的利益②特定條件下主體需要對價值選擇起決定作用③應該在遵循客觀規律前提下作出正確價值判斷④作出正確判斷要提高主體的認知水平、思維能力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碧水藍天,美麗中國,是人民的愿望,也是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地處黃土高原的米脂縣高西溝村堅持新發展理念,與時俱進,通過一系列改革創新的舉措,將一個曾經地表破碎、土地貧瘠的禿山溝治理成如今“梯田層層盤山頭,高山松柏連成片”的“陜北小江南”。這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有①堅持在理論創新基礎上推進實踐創新 ②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③發揮社會意識的指導作用,促進社會發展 ④自覺將人民群眾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追求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0.2021年9月1日,2021年《開學第一課》在央視綜合頻道、央視頻同步播出。節目以“理想照亮未來”為主題,從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的李大釗、毛澤東、陳望道,到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革命烈士方志敏、藍蒂裕:從立志用知識建設祖國的核動力專家彭士祿,到三代傳承、為國守邊的拉齊尼一家……用榜樣的力量激勵青少年堅定理想、發憤圖強。這說明①價值觀具有相對獨立性,有時先于社會存在②價值觀影響人生道路的選擇和改造世界的行動③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的特征④要自覺站在人民立場上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三)綜合題:“兩會熱詞”記錄時代變遷,反映時代大勢,標注幸福刻度,折射民生期待,寄托著人們對美好未來的無限憧憬。2022年1月30日至2月25日,人民網開展第21次全國兩會調查,超過562萬人次參與。左圖是網友投票結果。隨著國家發展強盛,人民群眾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些民意民盼從兩會熱詞中可以清晰感受到。2021年是全面依法治國工作“落實年”:審批服務便民利民,“奇葩證明”、辦事“踢皮球”問題減少;訴訟更便捷,打官司不再需要“千里迢迢”;個人信息保護力度加大,“大數據殺熟”有所改善……一項項便民利民的政策優化,一樁樁為民惠民的好事實事,彰顯著法治為民的價值導向,也提升看人民群眾的法治獲得感,有力捍衛了人們對法治的信仰。事實上“依法治國”已連續兩年登上人民網全國兩會調查熱詞的榜首。“兩會熱詞”反映的是時代大勢,折射的是民意期待。結合材料,選擇一個恰當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1)示例一:①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具有社會歷史性。“兩會熱詞”記錄時代變遷,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基礎上形成并不斷變化發展的。②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必須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兩會熱詞”立足中國社會實踐,順應時代發展大勢。③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兩會熱詞”寄托著人們對美好未來的無限憧憬,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和最高價值追求。(2)示例二: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兩會熱詞”記錄時代變遷,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基礎上形成并不斷變化發展的。②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正確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通過“兩會熱詞”我們可以更好把準前行的方向,激勵奮進的動力,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四、學習存疑: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