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民族》一、確定重難點(一)重點1.了解我國的民族構成和文化特色,養成各民族團結和睦的情感。2.通過判讀中國民族分布圖,說出我國民族分布特點,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二)難點讀圖說出我國少數民族的地區分布特點。二、分析重難點本節的第一個教學重點是通過對我國民族構成和文化特色的了解,形成民族團結的情感。民族是在人類社會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社會團體。一般來說,一個民族內部使用共同的語言和文字,擁有共同的生活習慣和宗教信仰,這些文化特征構成本民族特色,并以此區分與其他民族。我國56個民族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在歷史上和現在都為維護國家統一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教材中第一部分“中華民族大家庭”內容多是文字敘述和活動案例,難度不大,但要注意,其中涉及的民族數量較多,對知識的廣度要求較高,因此教師可設計搶答、小組合作等學生活動,吸引學生興趣,加深學生印象。第二個重點是我國民族的分布特征。讀圖說出我國民族地區分布特點也是本節的一個難點。從宏觀的全國范圍來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陸地邊疆地區;從民族的地區分布來看,漢族遍布全國各地,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東北地區。在學習民族分布的基礎上,應了解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民族政策,理解各民族互幫互助、和睦共處、組成統一的祖國大家庭,從而增強民族團結的意識。三、突破方案本節的兩個重點內容條理比較清晰,內容劃分也很明確,在落實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二者的遞進關系,做好分工和銜接。第一個黑字標題所講的我國民族構成、民族關系、民族政策是基礎,掌握了它,才能實施我國民族分布特點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教學。第一個黑字標題不要求背記,可少花費課時,能夠知道即可。第二個黑字標題要把時間和精力多用于讀圖分析和歸納上,遷移前兩節的讀圖分析、歸納技能,鞏固所學的省級行政區劃內容,在此基礎上歸納出民族分布特征。在突破第二個重點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適當講解我國民族分布特征的歷史淵源,從而引出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最后從地理的角度,落實民族政策教育。對于難點部分的突破可通過設計課堂活動,指導學生讀圖得出。我國少數民族在全國范圍內的分布特征、地區分布特征和具體分布特征中的“小聚居”,在我國民族分布圖上可直接讀出來;“大散居”的特征需要輔以文字說明,例如,我國沒有一個縣或市的居民是由單一民族構成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