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4課 歷史上的疫病與醫學成就教學目標1.學生能結合典型史料,在時空框架下梳理古代疫病流行與中西醫的發展與成就,落實時空觀念和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2.學生能結合歷史背景分析疫病對人類生活和歷史發展的影響,提升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3.通過了解惠康博物館的數字化藏品與場館空間設計,學生能認識到歷史和人類醫學發展的復雜性和曲折性,看到人類面對疫病的力量與局限,提升唯物史觀和家國情懷的核心素養。教學重難點重點:古代疫病的流行、中醫學的成就、西醫在中國的傳播難點:疫病對人類生活和歷史發展的影響教學過程新課導入材料:說文解字病和醫,體現中醫文化博大精深概念:疫病是指由細菌、病毒等強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體而引起的急性傳染性。通過概念解讀,幫助學生對疫病有科學性認識,結合圖片與故事描述,幫助學生對抽象概念形成具象認知。人類歷史上有哪些重大的疫病?“宏偉的宮室,華麗的大廈,高大的宅第,從前達官貴婦出入如云,現在卻十室九空,連一3.疫病對社會的影響材料1: 公元前431年,希臘最強大的兩個城邦雅典與斯巴達發生了戰爭。第二年一場大瘟疫侵襲了雅典,雅典損失了大量的軍隊和優秀的統帥,尤其是破壞了海軍的戰斗力,且導致統治集團爭權奪利,無法做出明智的戰略決策。更可怕的是,災難導致了人們的精神崩潰,最終以雅典戰敗結束。這次瘟疫的發生直接導致了雅典民主政治從繁榮走向衰落,雅典的海軍和海外屬地都被剝奪,陸地上的防御工事被夷為平地。——英國學者卡特賴特、比迪斯在《疾病改變歷史》材料2:就整個新大陸來說,據估計在哥倫布來到后一兩個世紀中,印第安人口減少了95%。主要的殺手是舊大陸來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沒有接觸這些病菌,對它們既沒有免疫能力,也沒有遺傳抵抗能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傷寒爭先恐后地要做殺手的頭把交椅。——賈雷德·戴蒙德(美)《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的命運》材料3:1347年寄生在老鼠身上的跳蚤攜帶的耶爾森氏鼠疫桿菌經地中海各港口傳到了意大利、西班牙、法國、英格蘭等國家。人們發現死亡如影隨行,信仰沒辦法驅走疫病。14世紀的100年中,黑死病奪去了2400多萬歐洲人的生命,導致勞動力短缺、生產停滯。——摘編自蕭賀雄《鼠疫差點毀了歐洲》1.給人們的健康帶來巨大威脅,給人類帶來了災難2.甚至導致政治、經濟、思想的變動3.客觀上促進了防疫及醫學的發展通過材料梳理其中的關系,培養學生材料解讀能力,通過材料將疫病與現實生活產生的影響聯系起來4.歷史上的“戰疫”經驗思想上重視:古人逐漸重視公共衛生與疾病的防治(公共衛生觀念增強)①古羅馬把修建飲水道、下水道②中國古代地方官組織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在大災之后及時掩埋尸體,發放藥物方法上進步中國:①西漢后期,政府對疫病患者進行隔離②東晉葛洪著《肘后備急方》記載了青蒿對瘧疾的治療作用③中國古人發明了人痘接種法。在明代中期已經廣泛使用,后來傳到歐洲西方:①18C晚期英國醫生琴納發明牛痘接種法②19世紀生物學家巴斯德創立的巴氏滅菌法③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發現了青霉素二、中醫藥的成就1.古代中醫藥成就中醫理論中醫理論 ①戰國至西漢,《黃帝內經》:奠定中醫學理論基礎 ②東漢,張仲景提出辨證施治的原則,著成《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臨床學的基礎。 ③唐:“藥王”孫思邈著成臨床百科全書《千金方》四診法 戰國,扁鵲:望、聞、問、切外科手術 東漢晚期,華佗:“麻沸散”針灸與醫學教學 建立在經絡學說基礎上,在中醫治療中發揮很大作用中藥典籍 ①唐朝:《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政府頒布的藥典 ②李時珍著成《本草綱目》,集中藥學知識之大成,被譽為東方藥學巨典”通過了解中醫藥的成就,認識到中國傳統醫學的重大貢獻,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同時也需看到西醫的優點,思考現今社會如何更好的發展傳統中醫學,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2.新中國的中醫藥成就 新中國成立后,中醫藥事業煥發新的生機①中西醫結合方針,中醫藥的治療水平取得長足進步;②掀起學習研究中醫的高潮;③開發中成藥制劑(屠呦呦——青蒿素);④21世紀以來,走向世界;⑤對國人養生保健觀念起到了積極作用。三、西醫在中國的傳播①醫療機構的近代化②醫療技術的科學化③公共衛生觀念的形成,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社會進步。探究中西醫有何不同?中醫:整體觀,辨證施治;以草藥為主,藥食同源,注重養生。西醫:局部定位,以實驗科學為依托,借助精密儀器及數據分析梳理本課脈絡,同時為下一課課打下基礎。結合時事熱點,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社會,思考疫情中體會到了什么,改變了什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