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5課 工業革命與工廠制度一、教學目標1.了解機器生產興起的原因,探究現代工廠制度的特點2.把握工業革命與工廠制度之間的關聯,認識機器大生產、工廠制度對改變人們勞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意義3.分析工廠制度在中國的發展,認識工業革命與工廠制度對中國現代化的影響二、教學重難點重點:大機器生產與工廠制度難點:全面認識工業革命的影響(利弊分析)三、教學過程工業革命:含義:18世紀60年代開始于英國,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區分工場(手工勞作)與工廠(機器大生產)的含義進程:開始的標志:珍妮紡紗機標志性成就:瓦特改良蒸汽機影響:生產力:“蒸汽時代”生產組織:工廠制度階級結構:工業資產階級VS工業無產階級社會生活:城市化進程加快、休閑娛樂、體育運動、文化教育社會問題:貧富分化加劇、工人居住條件惡劣等世界聯系:世界越來越緊密聯系觀察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工業革命前后生產方式有何變化?從手工生產到大機器生產教材P24【思考點】 :工廠制度對工業生產起到了怎樣的作用?保證機器晝夜運行分工明確、管理科學,便于集中管理工人,挖掘工人的勞動潛質質量更有保障;生產成本更低生產效率提高,產品競爭力增強,經濟效益提升根據圖片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工業革命對近代中國的影響打開了中國的大門,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客觀上傳播了西方先進的生產方式和思想,從而推動中國邁向經濟、教育近代化20世紀初,中國開始推廣義務教育,在一些城市還出現了工人學校。像倫敦這樣的城市,就是逛上幾個鐘頭也看不到它的盡頭,而且也遇不到表明快接近開闊的田野的些許征象,——這樣的城市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東西。這種大規模的集中,250萬人這樣聚集在一個地方,使這250萬人的力量增加了100倍;他們把倫敦變成了全世界的商業首都,建造了巨大的船塢,并聚集了經常布滿太(泰)晤士河的成千的船只。——<德>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結合教材和所學知識,請你談談對狄更斯“最好的時候”和“最壞的時候”的理解。最好的時代工業革命促進了城市化的發展,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空間。交通運輸業的進步,便利了人們的出行。工業革命促進了鄉村的改變。隨著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的時間觀念更為增強。材料:“每個學徒在工廠工作日或營業時間內須接受閱 讀,寫作和算數,或其中至少一項內容的教育,教授 工作需根據特定學徒的年齡和能力選任一些慎重合適 的人參與,出于該目的工場或工廠應提供教室或場地用于學徒教育。”——《工廠法》1802年5.初等教育不斷推廣,人們的文化素質逐漸提升。教材P28【問題探究】做某些工作,幾乎包括工業中的一切工作在內,都需要有相當的文化程度......都需要一定的技能和常規性,而要達到這一點就要求工人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結合時代背景,分析恩格斯為什么這么說。工業革命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也改變了人們的社會生活。社會化大生產對勞動者的文化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工人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最壞的時代狄更斯筆下“最壞的時候”怎樣呢?,漫畫中這個優雅的富人邊享受新式交通帶來的便利,邊捏著鼻子,抗拒著工廠有毒的濃煙與泰晤士河水散發的刺鼻惡臭。教材P28【學習拓展】卓別林主演的電影《摩登時代》,講述了美國大蕭條時期失業率飆升,工人在巨大的壓力下飽受折磨的故事。主人公夜以繼日地工作,已經產生幻覺,把別人的鼻子當成螺絲釘來擰,并且將自己卷入流水線的皮帶里。想一想這部電影反映了工業時代怎樣的問題。工業革命形成了新的生產組織形式——工廠制度,資本家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壓榨工人的剩余價值,以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造成工人勞動時間過長,工作與生活環境惡劣,階級對立嚴重。大蕭條時期,隨著失業率的飆升,這種現象空前嚴重。面對苦難,很長時間內,人們都選擇了忍耐,為什么無動于衷呢?看看當時社會上流行的幾味“毒雞湯”:苦難是上帝選擇的結果,你沒被上帝選中;你是上帝的棄民,你不下地獄,誰下地獄。自由主義:苦難是市場選擇的結果,政府不應該干預;自己釀的酒,自己喝。社會達爾文主義:苦難是社會競爭的結果,是你不適應社會;能力不行,怨不得別人。利己主義:苦難是與我無關的事情,我不苦難就行了;我的人生信條是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抒情主義:苦難是喧囂都市的事情,廣闊鄉村風景好;正像歌謠里唱的“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英國抒情主義風景畫的杰作——《干草車》。畫家刻意回避資本主義制度下的都市生活,盡情地宣揚田園牧歌式的生活情調,試圖呼喚人們懷念閑適、安逸、平淡樸素的鄉村農家生活。展示魚片:一邊是富人區,一邊是貧民窟,城市已經分裂,近代工業社會兩大階級的對抗和沖突假如你是工業革命后的工人、兒童或婦女,你將怎樣改變自己的境遇?19世紀,歐洲社會主義風起云涌,三四十年代爆發了三大工人運動。標志著工人階級登上歷史的舞臺;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