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1堅持新發展理念 學案【課標要求】1.闡述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2.闡述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教學重難點】1.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2.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教學手段】合作探究【教學方法】討論法、講授法【課時】一課時【教學過程】【基礎感知】1.為什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2.怎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3.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原因4.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內容5.五大新發展理念的關系6.怎樣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學習】2021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堅持科技興農,做優現代種業、農業裝備、數字農業3大現代農業支撐,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深化粵桂東西部協作,引進廣東企業292家,共建產業園 104 個、援建幫扶車間 310 個。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抓好農村污水治理和垃圾收運處置,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宜居鄉村。不斷夯實脫貧群眾基礎保障,276.1萬名脫貧人口實現務工就業,全區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13357元,同比增長15.86%。結合材料,說明廣西在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是如何堅持新發展理念的。【練習】1.(2023·山西忻州高三聯考)“大國之大,也有大國之重。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在經濟社會建設各個方面。下列能證明材料觀點的是( )①某市過去五年九大類民生支出達 15 019.13億元,占財政支出超7成②某地對工業企業污染治理類項目給予不超過50萬元的補助③中國石油以黨建工作的高質量,提升領導班子凝聚力、黨員干部執行力④某地召開“十個明確”系列理論宣傳的總結與思考活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從六個方面對加快形成西部大開發新格局,推動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作出部署。新時代繼續做好西部大開發工作有利于 ()①促進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消除東西部地區的發展差距②堅持共享發展,讓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③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④確保到 2025 年年底西部地區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2022年上半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對地方轉移支付安排近9.8萬億元、增加約1.5萬億元,增長18%、增幅比往年大幅提高。主要是支持基層落實助企紓困政策和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加大對科技攻關、生態環保、基本民生、現代農業等領域及區域重大戰略的支持力度。這一做法()①體現了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能促進社會公平和協調發展②表明國家在初次分配中增加對薄弱領域投人,縮小發展差距③意在通過發揮貨幣政策積極作用,促進社會公共服務均等化④堅持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這是因為開放發展 ()A.注重解決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B.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C.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 D.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5.數字經濟正深刻影響經濟發展,在建設數字中國的進程中,我們面臨著數字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人才短缺、突破核心芯片、基礎軟件、網絡安全等問題和瓶頸。從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角度,推進數字中國建設,提升信息產業與我國經濟的競爭力,應該()①堅持共享發展,兼顧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數字經濟助力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②堅持綠色發展,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著眼于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全局③堅持創新發展,著力構建支撐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創新技術體系和人才培育體系④堅持開放發展,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加強數字經濟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遼寧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而塑造振興發展新優勢。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等一批“國字號”創新平臺在遼寧布局,國產首艘航母等一批大國重器在遼寧問世。這表明遼寧省 ()①不斷增強發展的整體性②綜合創新能力領跑全國③注重解決發展動力問題④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7.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其實我國古代就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思想。下列論述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思想的是 ()①故物賤之征貴,貴之征賤,各勸其業,樂其事。--《史記·貨殖列傳》②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禮記·禮運》③為人君而不能謹守其山林菹澤草萊,不可以為天下王。--《管子·輕重甲》④竭澤而漁,豈不獲得 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 而明年無獸。--《呂氏春秋·孝行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是指當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時候,環境污染的程度較輕,但是隨著人均收入的增加,環境污染由低趨高,環境惡化程度隨經濟的增長而加劇;當經濟發展達到一定水平后,也就是說,到達某個臨界點或稱“拐點”以后,隨著人均收入的進一步增加,環境污染又由高趨低,環境污染程度逐漸減緩,環境質量逐漸改善。為推動這一“拐點”早日到來,我國要 ()①堅持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中心,積極改善環境質量②加大中西部協調發展,以增強經濟發展的均衡性③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倡導企業減少資源能源消耗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2023·山西長治高三9月質檢)長期以來,中國國內產業發展發達國家主導的產業體系為中心,通過跨國公司紐帶,與發達國家之間形成依附發展的分工格局。這種外循環模式雖然給中國帶來了開放紅利,但也使中國長期承受著國際利潤分配不平等的代價,在下游制造環節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競爭日益激烈。對此,我國應( )①加大國內企業研發,做到產業鏈核心技術自主可控②擴大產業鏈下游環節的市場占有率,實現以量取勝③堅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貫徹落實創新發展理念④提高自給自足能力,減少外循環模式的不合理分配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22年,中國5G已實現全球引領,建成5G基站達161.5萬個,5G移動電話用戶達41億戶,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光通信產業體系,光通信設備、光模塊器件、光纖光纜等的部分關鍵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在工業制造、港口、礦山、醫療、教育、文旅等諸多行業領域加速應用,應用案例累計超過2萬個。這體現了 ()①協調發展理念深入貫徹落實,5G的發展帶動了整體的發展②創新發展理念深人貫徹落實,5G的發展引領了多領域創新③中國通信技術全面引領全球,是已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實證④中國5G技術實現全球引領,是中國制造業高度發達的結果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1.(2023·河北保定高三聯考)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的數據顯示,2012~2021年,我國能耗強度累計降幅超過26%,能源消費中的煤炭占比下降了12.5個百分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突破11億千瓦,水電、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上述成績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我國( )①堅持綠色發展,走可持續發展道路②注重構建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③把生態保護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④堅持促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同步發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2023·江蘇省百校聯考)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的報告指出,中國創新能力綜合排名第12位,較2019年和2020年(排名均為第14位)上升了2位,位居中等收入經濟體首位。隨著我國數字經濟和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科技創新不斷激發中國經濟增長新動能。這表明 ()①發展科學技術能夠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②創新越來越成為我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③我國不斷增長的經濟實力為科技創新提供了保障④科技創新推動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高質量發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2023·山東齊魯名校聯考)2022年6月23日,中宣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金融領域改革與發展情況。據此,某同學就我國金融領域改革與發展情況撰寫了小論文。以下觀點能作為該論文論據的有( )①增強資本市場對高技術制造業的適配性②推進綠色金融產品創新,推動綠色發展③擴大金融對外開放,降低資本投資風險④以落實普惠金融為抓手,降低企業稅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深入學習】①堅持創新發展,科技興農,做優現代種業、農業裝備、數字農業三大現代農業支撐。②堅持區域協調發展,持續深化粵桂東西部協作。③堅持綠色發展,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宜居鄉村。④堅持共享發展,夯實脫貧群眾基礎保障,增加脫貧人口收人。【練習】1-5 ABBCD 6-10 DDDBA 11-13 AD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