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9課 宋代經濟的發展教學目標1.唯物史觀:通過了解北民南遷是宋代經濟重心南移的重要原因,認識人民群眾是物質生產的主要承擔者和歷史的創造者;通過介紹農作物新品種(占城稻)的推廣、農業生產技術的進步(秧馬的發明)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素養。2.時空觀念:利用地圖掌握宋代水稻、棉花、茶葉種植情況和瓷器生產發展情況以及海外貿易情況,理解宋代經濟重心位于南方;通過時間軸,結合漢、唐、宋經濟地圖,了解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素養。3.史料實證:通過觀察《清明上河圖》,掌握宋代商業活動的發展與突破;通過福建泉州出土的海船,了解宋代造船技術的進步,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4.歷史解釋:通過了解宋代經濟發展的概況,總結促進經濟重心南移的因素;通過探究,分析宋朝海外貿易發展的原因,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5.家國情懷:感知經濟重心南移的歷史與現實價值,體會合理開發利用資源是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根本途徑。教學重難點1.重點:兩宋經濟繁榮的表現,經濟重心南移。2.難點: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英語中China(中國)和china(瓷器)同名,體現了瓷器對世界產生的重要影響。那么,中國古代制瓷業最輝煌的是哪個朝代?瓷都在哪里?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學習“第9課:宋代經濟的發展”。二、新課講授目標導學一:農業的發展1.教師提問:讀下表,北宋時期人口分布發生了什么變化?朝代 南方 北方人口(戶) 占全國戶口數比例 人口(戶) 占全國戶口數比例西漢 2470685 19.8% 9985785 80.2%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北宋 11240760 62.9% 6624296 37.1%學生回答:南方人口超過北方。2.教師提問:閱讀教材回答,宋朝時,南方農業快速發展的原因是什么?學生回答:①經濟因素:北方人口大批南遷,帶去了先進生產技術。②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條件優越。③政治因素:北方戰亂頻繁,南方相對安定。④政策傾向:統治者重視經濟的發展,如推廣農業技術。3.教師提問:宋代南方農業發展的表現有哪些?學生回答:①占城稻傳入。②水稻產量躍居糧食作物首位。③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帶成為豐饒的糧倉,出現了“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④茶樹的種植和栽培得到推廣。⑤棉花種植區由廣東、福建推廣到長江流域。目標導學二:手工業的興盛1.學生自主學習:閱讀教材,列表歸納宋代手工業的發展概況。提示:紡織業 四川、江浙地區的絲織生產發達;棉紡織業興起制瓷業 有眾多名窯;瓷都景德鎮;南宋制瓷業中心在江南地區造船業 廣州、泉州、明州的造船業居世界領先地位;建有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船塢;海船上配有指南針目標導學三:商業貿易的繁榮1.教師提問:宋代商業繁榮的表現有哪些?學生回答:①有許多商業城市。其中,開封和杭州是兩宋時期最大的商業城市。②商業活動打破了空間的限制,街道和宅巷之內到處可以開設店鋪。③經商時間不受限制,出現了早市和夜市。④鄉鎮形成了新的商業區——草市。⑤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市鎮發展成為重要的商業貿易區。⑥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2.情景體驗:商人的苦惱。北宋時期,一位商人在四川經營著絲綢生意,每天需要帶著大量的金屬貨幣穿行在大街小巷,既不安全,也不方便。教師提問:如果你是這位商人,如果不帶金屬貨幣,你有什么好辦法嗎?使用這種貨幣與金屬貨幣相比有什么優點?學生回答:①使用紙幣“交子”。②優點:輕巧、發行成本低、交易方便。3.教師講述:宋朝時海外貿易發達。廣州、泉州聞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貿所得,在財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4.教師強調:從唐朝中期開始的經濟重心南移,到南宋時最后完成。那時中央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南方,特別是東南地區。三、課堂總結本課從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三個方面講述了宋代經濟的發展,我們看到了宋代經濟在協調中發展、在創新中發展、在開放中發展的特點。四、板書設計五、教學反思我們學習歷史不僅僅是為了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從歷史中吸取經驗和教訓,從而更好地為現實服務。例如通過對宋代經濟發展的原因和經濟重心南移過程的學習,可以從中總結其對我們今天的經濟建設有何啟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