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課 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第一框 偉大的改革開放一、教學目標了解我國改革開放的進程,理解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意義,明確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通過了解改革開放進程和取得的成就,體會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制度、理論和文化自信。科學精神:能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用開放而敏銳的眼光,科學把握改革開放的歷史必然性,辨識和分辨不同觀點。公共參與:積極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三、重點難點重點: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和歷程;改革開放的性質和歷史必要性;改革開放的意義。難點:正確認識改革開放的性質和歷史必要性。四、課前預習提綱1、改革開放的進程2、改革開放的意義五、探究與分享議題一:感受改革開放的變化請同學們結合課本完成下列關于改革開放進程的流程圖。1.改革開放開啟階段:2.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3.全面深化改革階段:議題二:改革開放的意義材料一: 觀看短片《改革開放40年:中國逆襲史》,1978年中國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而到了2018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從40年經濟數據的變化看中國的變化。材料二:法塔拉表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能夠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有著豐富經驗的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包容、多元、高效、穩定、務實的治國理政道路,并領導全體中國人民不懈奮斗、砥礪前行,取得了一個個勝利。“要知道,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治理不易。這非常了不起!”法塔拉說。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會風貌欣欣向榮,法塔拉親眼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后的變化,“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可以給予摩洛哥和其它國家啟發,對廣大處于轉型期的阿拉伯國家、非洲國家都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我有幸近距離觀察到中國如何穩步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如何在全球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我要把中國的成功經驗、把中國改革開放的故事講述給更多人聽。”——訪摩洛哥前經濟與財政大臣請結合材料與課本知識,從不同角度(提示:人民、國家、中國共產黨等)分析改革開放的意義。六、易錯易混,錯誤的請在下面改正。1.1987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標志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階段的開啟。( )改革開放的決策是中國共產黨基于執政需要而作出的決定。( )3.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我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結構基本形成。( )十九大的召開說明我國已經形成全面對外開放的新格局。( )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鍵一招。( )七、課后鞏固練習1.(2021·山東省招遠第一中學高一期末)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40多年的改革開放使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改革開放的意義在于( )①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②使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站了起來③極大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了國際地位④不斷創造美好生活、實現了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1·廣東高一期末)只有深化改革開放,才能進一步發揮改革的強大動力,破解發展中存在的難題;只有深化改革開放,才能進一步推動中國與國際接軌,更好地融入國際社會,在國際社會上發揮更大作用;只有深化改革開放,才能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啟示我們( )①改革開放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②開放必然帶來進步,封閉必然導致落后③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④要解放思想,敢闖敢干,勇于和過去劃清界限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3.(2021·廣東茂名市·高一期末)40多年前,安徽小崗村農民敢為天下先,在一紙包產到戶的契約上按下手印,由此拉開了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序幕;近年來,小崗村通過加快土地流轉、開展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等農村發展的創新舉措,再次踏上改革征程。這主要表明( )A.我國對外開放首先是從農村開始的 B.我國的改革歷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C.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D.我國改革的側重點一直都是在農村4.(2021·浙江高一期末)“改革開放使中國命運徹底跳出了近代以來的‘下降通道’,中國改革,最復雜也最成功。”美國學者塞繆爾·亨廷頓之所以如此高度評價我國的改革開放,是因為改革開放( )①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②是當代中國進步發展的制度基礎③初步建立了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 ④顯著改善人民生活和增強綜合國力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5.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某同學經過學習,不僅對改革開放的歷程有了深刻認識,而且對改革開放的不同階段作出了簡短概括,請你根據時間節點作出排序( )①鄉土星火,農村改革先突破②治理整頓,南方談話春風再出發③特區先行,南下深圳開窗口④民心思變,鄧公順應時勢開國門A.③-①-②-④ B.②-①-④-③ C.①-④-③-② D.④-①-③-②6.(2021·安徽省臨泉第二中學高一期末)小波同學準備用手機拍攝一部反映我國農村改革初期的微視頻。在他構思的鏡頭中,合理的是( )A.外景:村委會門口懸掛著“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紅色橫幅B.內景:村民擠在村委會觀看“上海浦東開發開放”的新聞紀錄片C.近景:村民老劉聽說“鄉村建設行動”即將啟動,笑得合不上嘴D.特寫: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位農民按下“大包干”紅手印的圖片7.(2021·山西晉中市·高一期末)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回望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我們可以體會出( )①改革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②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③改革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④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8(2021·河北邯鄲市·高一期末)2020年10月14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隆重舉行。40年時間里,從一個默默無聞的邊陲小鎮到擁有2000萬人口的現代化國際都市,深圳,奇跡般崛起于中國南方,綻放奪目光彩。深圳奇跡得益于( )①大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積極推進科技創新②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③堅持對外開放,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④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得以推行,鄉鎮企業迅速發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1·浙江高一期末)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通過改革開放( )①改變了中國、中華民族、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的面貌②解決了中國發展中遇到的所有問題,改革只有進行時③使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④使我國成為了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實現了強起來的飛躍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0.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某校同學在探究活動中收集到如下信息。其中對應正確的是( )①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②四個經濟特區的設立——我國對外開放的格局基本形成③鄧小平南方談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④改革開放——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經濟學家華而誠曾說過:“如果說此前中國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應該說人們終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這道光亮的歷史意義在于( )A.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B.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步伐C.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D.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達到新的水平12.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年來,憑借“敢為天下先、愛拼才會贏”的勇氣,改革創新、開拓進取,從一個海島小城.發展成一座“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之城”。這說明改革開放( )①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②是特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終落腳點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④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之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3.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改革開放是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深刻認識、準確把握我們黨作出的這個重大歷史結論和重要政治論斷,對我們深刻理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劃時代的,具有重大意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①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②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③明確了改革重點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④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改革開放是黨的一次偉大覺醒。從風起小崗村到春雷動浦江,從潮起海之南到雄安千年計;從敢于“大包干”到敢砸“大鍋飯”,從“摸著石頭過河”到“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這是因為( )①改革開放順應時代潮流,把握歷史規律②實踐發展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③改革開放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④解放思想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改革開放40多年來,從“和諧號”到“復興號”,從“新舟C919”到“來鵬600”兩棲飛機,中國交通的發展速度舉世矚目。這從側面證明了( )①中華民族正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的東方②改革是中國變革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第二次革命”③改革開放是實現中國交通強起來的必由之路④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發展的重要法寶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6.第四屆進博會于2021年11月5至10日在上海舉辦。大批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在第四屆進博會上實現“全球首發、中國首展”。這說明改革開放( )A.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一招B.實現了中華民族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C.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D.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2021年發表的《中國的全面小康》白皮書顯示,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3679億元躍升至2020年的101.6萬億元,經濟總量占全球經濟比重超過17%。全國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從1978年的171元增加到2020年的32189元。多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同時,中國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開放戰略,積極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促進自由貿易,維護公平競爭。2022年4月21日X!@#i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的主旨演講指出,不論世界發生什么樣的變化,中國改革開放的信心和意志都不會動搖。結合材料,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知識,分析“不論世界發生什么樣的變化,中國改革開放的信心和意志都不會動搖”的原因。班級: 姓名: 學號: 成績: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17、【歸納反思】整理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易錯易混知識點第三課第一框 偉大的改革開放 參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B A C C D D B B A B A B C B D C17.①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②改革開放以及在改革開放中創造的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③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增強了社會發展活力,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使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了偉大歷史貢獻。選擇題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①③: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增強了社會發展活力,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使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故①③符合題意。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站了起來,故②不符合題意。④: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但還沒有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故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2.【答案】A【解析】①:無論是深化改革,還是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都強調改革開放不能停頓,①入選。②:盲目地開放也會給國家帶來風險,②錯誤。③:讀材料可知,改革伴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全過程,因而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③入選。④:改革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以堅持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不動搖為前提,并不是和過去劃清界限,④錯誤。故本題選A。3.【答案】C【解析】C:徽小崗村農民從率先包產到戶拉開了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序幕,到通過加快土地流轉、開展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等農村發展的創新舉措,再次踏上改革征程。主要表明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C符合題意。A:我國改革首先是從農村開始的,而不是對外開放從農村開始,A錯誤。B:材料強調改革開放永無止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不體現我國的改革歷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B與題意不符。 D:我國改革首先是從農村開始的,不同時期我國改革的側重點不同,并不一直在農村,D錯誤。 故本題選C。4.【答案】C【解析】②: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②說法錯誤。③:我國初步建立了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是“一五計劃”的影響,③不符合題意。①④: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顯著改善人民生活和增強綜合國力,①④說法正確。故本題選C。5.D【解析】④: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民心思變,鄧公順應時勢開國門,故④排第一。①: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即鄉土星火,農村改革先突破,故①排第二。③:1980年,設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即特區先行,南下深圳開窗口,故③排第三。②: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即治理整頓,南方談話春風再出發,故②排第四。故 本題的正確順序是:④-①-③-②。故本題選D。6.【答案】D【解析】A:“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2020年的階段性奮斗目標,不能反映我國農村改革初期的情況,A不符合題意。B:“上海浦東開發開放”是1990年的戰略決策,不能反映我國農村改革初期的情況,B不符合題意。C:“鄉村建設行動”是十九大以后提出來的,不能反映我國農村改革初期的情況,C不符合題意。D: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位農民按下“大包干”紅手印的圖片,能夠反映我國農村改革初期的狀況,D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7.【答案】B【解析】②④:深圳的成功實踐表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改革開放不止步,再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說明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改革開放永無止境,②④正確。①:改革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不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①錯誤。③: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③錯誤。故本題選B。8.【答案】B【解析】①③:深圳奇跡得益于大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全面改革開放,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①③符合題意。②: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②不符合題意。④: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得以推行,鄉鎮企業迅速發展,主要在農村實行,與題意不符,④排除。故本題選B。9.【答案】A【解析】①③: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①③符合題意。②:解決了中國發展中遇到的所有問題說法過于絕對,排除②。④:使我國成為了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不符合現實,④錯誤。故本題選A。10.B【解析】①: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①正確。②: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設立,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步伐。1984年,開放了包括大連、青島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設立海南省,并把海南開辟為經濟特區。1990年,開發開放上海浦東。至此,我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②錯誤。③:以1992年鄧小平南方講話和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為標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2013年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③錯誤。④: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④正確。故本題選B。11.A【解析】A:1992年,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故A符合題意。B:1980年,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設立,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步伐。故B不符合題意。C: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故C不符合題意。D:2001年,我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達到新的水平。故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12.B【解析】①③: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年來,改革創新、開拓進取,從一個海島小城,發展成一座“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之城”,說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①③符合題意。②: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終落腳點是人民,②錯誤。④: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不是根本之路,④錯誤。故本題選B。13.C【解析】①: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①錯誤。②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②④正確。③:1993年召開的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就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部署,此后改革的重點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展開,③錯誤。故本題選C。14.B【解析】①③: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這是因為改革開放順應了時代潮流,把握了歷史規律,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①③符合題意。②:實踐發展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用無止境,該觀點是強調要不斷推進改革開放,與題干構不成因果關系,②與題意不符。④: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15.D【解析】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中華民族正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的東方,而不是改革開放,①錯誤。②: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而不是變革生產資料所有制,②錯誤。③④: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交通的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這從側面證明了改革開放是實現中國交通強起來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發展的重要法寶,③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16.C【解析】C:大批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在第四屆進博會上實現“全球首發、中國首展”。這說明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故C入選。A:改革開放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關鍵一招,而不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一招,故A不選。B:順利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故B不選。D: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故D不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