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八課 法治中國建設一.教學目標1.了解法治國家、法治社會、法治政府的內涵。2.理解并記憶建設法治國家、法治社會、法治政府的措施及意義。二.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堅定建設法治國家的信心。2.科學精神:通過案例和老師講授、學習,理解法治國家的內涵和特征;建設法治中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既需要黨和國家統籌和謀劃,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又要做到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3.法治精神:全民學法、懂法、守法、用法,建設法治國家。4.公共參與:自覺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為落實良法善治、建設法治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三.重點難點:1.重點: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措施及其意義;法治政府的內涵。2.難點: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措施及其意義;法治政府的內涵。四.課前預習提綱1.法治國家的內涵2.建設法治國家的措施及其意義3.法治政府的內涵4.建設法治政府的措施及其意義5.法治社會的內涵6.建設法治社會的措施及其意義五.探究與分享合作探究一:法國18世紀思想家盧梭指出,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銘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持續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法治中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更加完善,把權力關進法律的籠子里,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新期待提供了重要保障;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有序推進行政執法改革……依法行政制度體系不斷健全;法治信仰浸潤人心,社會治理依法進行,法律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糾紛解決機制更加完善。我國加強法治中國建設,日益把法律刻在人民心里。結合材料,運用“法治中國建設”的知識對此加以說明。合作探究二: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于2021年6月1日起實施,該法從原來的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四大保護的基礎上,增設政府保護、網絡保護,進一步織密了未成年人保護的法網。多地紛紛啟動未成年人保護法主題宣傳活動。某市市委在廣泛吸收民主黨派等黨內外人士建議的基礎上,多次就推進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工作發出通知。在該市人大會議上,代表們就未成年人權益的維護提出的許多建設性的提案,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該市政府還制定促進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相關條例,要求充分發揮基層居委會和村委會的作用,開展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基層法治宣傳教育。運用“建設法治社會”有關知識,談談應如何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六.易錯易混,錯誤的請在下面改正。1.堅持良法之治是法治的首要內容。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法治的主要功能。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維護憲法的權威是法治國家的制度前提。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進入新時代,我國正在加快建立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執法嚴明重在程序正當、權責統一、有權必有責,要求行政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從事執法活動。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公正執法必須將政務公開作為政務誠信的基本準則。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課后鞏固練習1.在2021年12月4日國家憲法日當天,長春市某校開展了以“弘揚憲法精神”為主題的“憲法晨讀”、“國旗下演講”和“憲法學習班會”等活動。開展這些活動有利于青少年( )①傳播憲法文化,尊崇憲法權威②增強憲法意識,弘揚憲法精神③樹立憲法思維,實施憲法監督④提升憲法價值,筑牢憲法信仰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這啟示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 )A.不斷完善法律實施機制 B.聽取民眾意見,反映民眾利益C.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權利和尊嚴 D.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3.浙江省金華市弘揚憲法精神,推進法治金華建設。2021年12月3日金華市舉行了主題為“品讀“真理味道'汲取法治力量”的“12·4”國家憲法日系列活動。下列說法中可作為本次活動宣傳標語的有( )①以憲法為核心,要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②尊重憲法權威,保證憲法實施③實行依法治國基本方略,首先要全面貫徹實施憲法④堅持依憲治國,弘揚傳統道德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漫畫告訴我們建設法治國家需要( )①規范國家權力的運行②強化制度對權力的監督③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④不斷完善各項法律制度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備案審查是合憲性審查的一個重要方面。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再次提出,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范性文件。加強對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體現了( )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各級人大常委會都是立法機關③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 ④我國不斷完善憲法監督制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近年來,我國各級政府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從“數字政府”到“智慧治理”,從“只進一扇門”到“最多跑一次”,有效打通政務服務“最后一公里”,為解決企業和群眾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等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這表明( )①服務型政府的理念得到深入貫徹 ②我國政府已成為一個全能型政府③我國政府依法行政的效能不斷提升 ④我國政府的基本職能發生根本轉變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H省依法行政考核結果出爐,受訪者對全省依法行政工作總體滿意率為98.78%,第三方調查結果顯示,在政府信息公開方面,有關地區(部門)網站發布信息、辦事服務、互動交流情況得分最高,為91.08分。材料體現了H省政府是一個( )A.權責法定的政府 B.公開公正的政府 C.執法嚴明的政府 D.智能高效的政府8.數字時代不僅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和思維方式帶來重大變革,也對政府治理方式和法治建設提出了新要求。“數智貴陽”建設實現身份證、駕照、社保卡等證件全電子化。貴陽市人社通、貴陽公積金等162項高頻民生服務事項實現“掌上辦理”。如果就此寫一篇報道,最恰當的標題是( )A.轉變政府職能,建設包辦一切的政府 B.公正文明執法,建設執法嚴明的政府C.強化權力監督,建設公開公正的政府 D.智能高效辦公,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9.在經濟學中,看待政府的作用通常有三種視角:無為之手、扶持之手和掠奪之手。當政府伸出掠奪之手即權力過大沒有受到制約時,社會和經濟將面臨災難。要限制政府的“掠奪之手”就要( )①克服政府越位行為 ②嚴格政府權力的法律界定③取消政府監管職責 ④擴大政府法定的權力職責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某地政府系統始終把法治政府建設作為重要任務和主體工程來謀劃、部署和推進,法治意識進一步增強,制度體系進一步健全,行政執法進一步規范,群眾合法權益進一步維護,法治政府建設取得積極成效。這表明,建設法治政府可以( )①保障公民的各種利益訴求,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②更好地促進政府和公民的溝通,形成互助互信的新型關系③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壓縮執法自由裁量權④督促政府積極履職,提高行政服務水平,實現善政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法治政府建設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支撐。2021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以下關于某市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舉措和成效表述正確的是( )①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確保行政權在法治框架內運行②落實行政決策程序與執行公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執行力③采取座談、聽證會等形式聽取群眾意見——保障公民依法行使國家事務決策權④完善行政組織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進政府治理規范化、程序化、法治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隨著全面依法治國不斷推進,人民群眾通過合法手段解決現實生活中各種矛盾糾紛的意識也越來越強。在這一背景下,建設法治社會的重要性就顯得尤為重要。下列屬于法治社會建設措施的是( )①不斷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②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③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發揮好市民公約的法律規范作用④強化法律在維護群眾權益,化解社會矛盾中的權威地位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隨著我國加大對酒駕行為的查處力度,特別是在2011年“醉駕入刑”后,酒后駕車行為及因此造成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公共生活更加和諧有序。這主要得益于( )A.法治國家建設,實現依憲執政、良法之治B.法治政府建設,確保廉潔高效、執法嚴明C.法治社會建設,引導普遍遵守、社會和諧D.法治中國建設,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14.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打著“投資養老”和“以房養老”等幌子騙取老年人錢財,嚴重侵害老年人的合法權益。為應對以“養老”為名的電信網絡詐騙,各地各部門開展打擊養老詐騙專項行動,強化老年人警惕心理,守好群眾的“養老錢”。防范養老詐騙需要( )①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②全社會信仰法律,使學法用法成為社會的基本規范③執法部門提高依法履職的能力,維護社會秩序穩定④健全社會矛盾糾紛化解機制,保障人民的一切權益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法治社會是指法律得到普遍公認和遵從、社會治理依法開展、公共生活和諧有序的社會。下列有利于建設法治社會的是( )A.子產鑄鼎,公布法律,讓老百姓周知國家常用的法律B.“其身正,不令而行”,統治者以身作則,嚴于律己C.人們“信官不信法”,總是寄希望于“青天大老爺”D.竇娥被殺前發下三樁誓愿,以證明自己的清白16.2021年2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強調,法治建設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下列做法符合“抓前端、治未病”要求的有( )①建立起多元化的矛盾糾紛調處的解決機制②加強法治宣傳,推動全社會法治意識提高③在糾紛發生后,積極處理糾紛、化解矛盾④加強矛盾糾紛的源頭預防、前端化解把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班級: 姓名: 學號: 成績: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北京西城一模)超大城市治理的北京探索隨著城鎮化的加速,城市成為治理的主要場景,超大城市治理尤其受到關注。北京市的“接訴即辦”改革,正在形成一種市民訴求驅動超大城市治理的新路徑。“一條熱線聽訴求”“一張單子管到底”——市民有什么問題,只需一個電話,很快就會有人主動聯系,限時回復。“接訴即辦”改革之初,北京市的訴求解決率不到50%,從2020年開始,解決率已經穩步提升到80%以上。與此同時,滿意率也從2019年的60%左右上升到近90%。結合材料,運用所學《政治與法治》知識,說明“超大城市治理”的北京經驗。 (9分)【歸納反思】整理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易錯易混知識點第八課 法治中國建設參考答案【合作探究一】①建設法治國家。堅持憲法法律至上,堅持良法之治,依法保障公民權利,依法規范國家權力的運行。②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堅持政府權責法定、嚴明執法,政府帶頭守法。③加強法治社會建設。使法律得到普遍公認和遵從,社會治理依法開展,人們普遍依法解決糾紛。【合作探究二】①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推動全社會樹立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法治意識。②提高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③建設完備的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法律服務體系。④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需要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易錯易混1.堅持憲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內容。2.保護公民的各項權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3.完備的法律體系是法治國家的制度前提。4.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5.執法嚴明重在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要求行政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從事執法活動。6.公正執法要求將公平正義作為政務誠信的基本準則。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A A C A D B B D A C C B C A A D17、①踐行人民中心,群眾訴求快速響應、主動回應,著力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實現政府與公民的良性互動,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②職能科學,政府部門之間、上下級政府之間的關系配置合理,行使好基本職能。③智能高效,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科技手段,優化治理流程,提高服務效能和服務水平,推動超大城市治理精細化、智能化,提升了城市治理效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