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時代精神的精華第一、三框 追求智慧的學問&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一.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了解哲學的起源、產生、含義2.明確和分析世界觀和方法論3.明確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基本特征及中國化二.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通過對哲學與生活的關系的分析,認同哲學會直接或間接影響我們工作和生活。2.科學精神:了解折學的產生與含義,明確真正哲學的作用,培養科學精神。提高自身哲學素養,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高公共參與能力3.公共參與:在日常生活中,初步樹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學習和生活的意識。三.重點難點:學習重點:哲學的內涵、世界觀與方法論的含義及關系;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基本特征學習難點:哲學的起源、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四.課前預習提綱1.哲學是如何產生的?有何作用?2.什么是哲學? (本義+三個關系)3.什么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系如何?哲學與具體科學有何關系?4.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條件有哪些?5.馬哲的歷史使命、基本特征、核心觀點、理論品質分別是什么?6.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有哪些?五.探究與分享合作探究一:中國傳統工藝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也是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內容。中國傳統工藝思想貫徹著中國文化和哲學的基本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宇宙觀--“天人合一”思想覆蓋了古代中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奠定了中國人的認識基礎和思維框架。中國古代有關工藝本體、工藝創造、工藝美學的見解,自然也在這種宇宙觀的視野之內。結合材料,運用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的知識,分析中國古代哲學對中國傳統工藝發展的作用。合作探究二:古典名句是中華文化長河中歷經砥礪的智慧結晶,是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經典載體。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文章中多處引經據典,生動傳神,寓意深邃,極具啟迪意義。“我很不希望把我們一些非常經典的古代的詩詞文化、散文都給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東西,我覺得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這些詩詞都好。從小就嵌在學生的腦子里,成為終生的民族文化基因。”——習近平(1)上圖中習近平總書記引用的古典名句共同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_________觀。(2)請闡釋該觀點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重要性。六.易錯易混,錯誤的請在下面改正。1、哲學源于人們對世界萬物的驚訝。 ( )2、哲學是具體科學的總和,是“科學之科學”。( )3、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武器。( )4、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互相決定的關系。 ( )5、世界觀揭示了事物的本質和最普遍的規律。 ( )6、哲學是具體科學的基礎,對具體科學具有指導作用。 ( )7、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是黑格爾的唯物主義和費爾巴哈的辯證法。( )8\馬克思主義哲學最基本的特征是科學性。( )七.課后鞏固練習1.黑格爾說:“一個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人們總是不由自主地震撼于我們頭頂的星空:世界是什么?人又是什么?”人民在對這些問題的思索中觸及了具有哲學性質的問題。這說明( )A.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B.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C.哲學產生于人們的好奇與思考D.哲學起源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2.德國詩人海涅曾經說過:“不要輕視觀念的影響力,教授在沉靜的研究中所培育出來的哲學概念可能摧毀一個文明。”哲學對每個人都是必需的,《哲學與人生》一書指出:離開人生,哲學是空洞的;離開哲學,人生是盲目的。這說明( )A.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B.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C.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D.哲學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3.“苦中作樂”是中國人的一種生活哲學。正是這種哲學,使中國人能夠樂觀地看待苦難,支撐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在逆境中奮起,在憂患中成長。這表明( )①世界觀決定方法論,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②哲學起源于人們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③哲學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刻影響著社會的發展④哲學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世界觀與方法論的指導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丘成桐說,基礎科學是研究所有和宇宙中物理現象有關問題的學問,必須對大自然有一個宏觀的看法,因此需要哲學思想作為支撐。哲學思想應有助于人類了解大自然并懂得如何與大自然和諧相處。近代基礎科學家中就有牛頓、愛因斯坦等人,他們也是有名的思想家,其學問和思想影響科學界達數個世紀之久。由此可見( )①基礎科學在發展中能概括出最一般的結論②基礎科學的發展需要正確世界觀的指導③哲學是“科學之母”,是科學之“科學”④哲學能為科學研究活動指引正確的方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西方有句諺語說:哲學不能烘面包,但是能使面包增加甜味。哲學不僅能給普通人以慰藉和樂趣,也能激發我們思考的維度,拓展思想的廣度,幫助我們建立同世界和自我更深度的連接。由此可見,哲學的魅力在于( )①哲學指導人們怎樣處理具體問題②哲學是“現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靈魂”③哲學為人們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④哲學起源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的追問和思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量子力學作為第二次科學革命的核心理論,提供了認知微觀世界的基本理論與概念框架,奠定了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的理論基礎。量子理論開辟了思想的新領域,彰顯了科學與哲學在科學前沿和思想深處的融合與互動,拓展了科學哲學研究的新視野,孕育和促進了“量子科學哲學”的真正興起。這說明( )①哲學指導具體科學的發展 ②哲學精神來源于具體科學③具體科學與哲學相互滲透互動發展 ④具體科學的進步是哲學發展的動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黨的二十大提出,要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推進學科體系、學術觀點、科研方法創新,鼓勵哲學社會科學界為黨和人民事業發揮思想庫作用,推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和優秀人才走向世界。這是因為哲學( )A.是具體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B.能夠直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C.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 D.能夠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8.2022年11月18日是第20個國際哲學日,人們要想生活的有意義,有價值,就應該對自己生活的世界和生活本身進行審視和思考。這說明( )A.哲學是“現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靈魂”B.哲學是科學之科學,研究特定領域的特殊規律C.哲學可以為人們認識和解決問題提供現成的具體方案D.哲學是哲學家把世界觀加以系統化、理論化的結果,與普通人無關9.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要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緊密結合。這體現了真正的哲學是( )①時代精神的精華,不同程度反映了各個時代的要求 ②社會變革的先導,具有服務于社會實踐的重要功能③科學之科學,為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 ④由一定社會的經濟、政治決定,把握了時代的脈搏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0.列寧在《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中說,“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們的著作中特別強調的是‘辯證’唯物主義,而不是辯證‘唯物主義’,特別堅持的是‘歷史’唯物主義,而不是歷史‘唯物主義’。”這主要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 )①是對以往舊唯物主義哲學的全面繼承 ②揭示了社會歷史領域的辯證法思想③克服了近代唯物主義的機械性 ④實現了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科學統一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1.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這一重大論斷( )①深刻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偉大實踐之間相互促進的辯證關系②表明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為中國共產黨提供具體方法的指引③指出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深厚源泉④揭示了能、行、好的內在邏輯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內在規律和歷史必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2022年10月16日,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開幕。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強調,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歷史責任。下列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解正確的是( )①為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作出了原創性貢獻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③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④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產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馬克思認為,報刊應該“生活在人民當中,它真誠地和人民共患難、同甘苦、齊愛憎”。他在《關于伊壁鳩魯哲學的筆記》中指出:“他們的運動就是自我滿足的平靜,他們對待人民的態度如同他們對待實體一樣地客觀。”由此可見( )①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全部理論都來源于人民并服務于人民②馬克思主義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探求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③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是人民自我解放的精神武器④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建立的基礎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新的偉大實踐中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理論創新已經寫入黨的十九大通過的黨章修正案,被確立為黨的行動指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①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 ②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③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④是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行動指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科學性和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最主要、最顯著的特征,表明馬克思主義哲學( )A.尊重社會發展客觀規律,肯定無產階級歷史作用B.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推動現實世界發展C.是無產階級的認識工具,來自實踐并為實踐服務D.不僅正確地認識世界,更重要的是強調改造世界16.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努力提高解決我國改革發展面臨的問題的本領。這樣做是基于馬克思主義哲學( )①為建設社會主義提供了具體方法 ②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③是“改變世界”的科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④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7.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村一座蓋好的農宅中先后有多人不明原因地死去,這家住戶多次燒香拜佛,乞求神靈的保佑,但終不能制止死人現象的發生,從此再也無人敢住。村子里的人認為此地風水不好,于是便稱之為“兇宅”。此事引起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并且派出科學考察小組進駐該村。經過認真考察和調研,最后得出結論:禍根就來自住宅地基中的一種放射性石料。在把這些放射性石料清理掉后,這座農宅再也沒有發生過不明原因的死人現象。“兇宅”之謎終于真相大白。結合材料,運用“世界觀與方法論”知識,分析面對“兇宅”為何村民和科學小組會采取不同的應對方式。“兇宅之謎”真相大白對我們有何哲學啟示?班級: 姓名: 學號: 成績: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17、【歸納反思】整理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易錯易混知識點第一、三框 追求智慧的學問&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合作探究一.①哲學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②中國傳統工藝思想貫徹著中國文化和哲學的基本精神。③“天人合一”的中華民族傳統宇宙觀奠定了中國人的認識基礎和思維框架。④中國古代有關工藝本體、工藝美學等的見解也在這種宇宙觀的視野之內。⑤中國古代哲學對中國傳統工藝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中國工匠是在中國古代哲學的指導下進行藝術創造的。合作探究二[答案] (1)實踐(2)①馬克思主義哲學正是在科學實踐觀的基礎上,實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一、唯物辯證的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易錯易混1、哲學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源于人們在實踐中對世界的追問和思考。2、 哲學是對具體科學的概括和總結,它揭示的是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最一般的本質和最普遍的規律,但哲學不是具體科學的簡單相加,那種把哲學看作“科學之科學”,認為哲學可以取代具體科學的看法是錯誤的。3、哲學可能是科學的,也可能是非科學的。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武器。4、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5、哲學揭示了事物的本質和最普遍的規律。6、 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了哲學的發展;哲學對具體科學具有指導作用。7/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是德國古典哲學,其中主要是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8、 馬克思主義哲學最基本的特征是實踐性。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D D B D C D D A D D B C C A D B13.(1)①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不同的人做事的不同方式體現他對這個世界的根本觀點和看法。②村子里的人和住戶認為農宅風水不好,這是有神論的世界觀,這種世界觀決定了村子里的人及住戶在對待“兇宅”時,采取燒香拜佛、乞求神靈保佑的做法,是唯心主義世界觀在現實生活中的體現;科學考察小組面對“兇宅”之謎,堅持唯物主義,采取調研和分析的工作方法,最后得出科學的結論,揭開了“兇宅”之謎,是堅持科學、相信科學的體現。(2)①提升自身素質,加強科學修養,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認識客觀事物。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堅持無神論,反對有神論,堅持以科學的世界觀為指導。③要崇尚科學,反對迷信,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