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6課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6課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案

資源簡介

第16課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學目標
1.唯物史觀:要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理論高度,理解外交與綜合國力之間的關系。唯物史觀認為,國家利益決定外交政策,外交是為國家利益服務的。通過對本課的學習,要使學生認識到國家利益是新中國制定和調整外交政策的根本出發點。
2.時空觀念:通過比較舊中國的屈辱外交和新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梳理新中國逐步突破美國等帝國主義國家的封鎖,走向更更廣闊的外交舞臺,從而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素養。
3.史料實證:通過比較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及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的外交成就,論證“弱國無外交,綜合國力決定國際地位”這一觀點,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素養。
4.歷史解釋:通過了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主要內容與意義,認識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通過學習萬隆會議上周恩來提出的“求同存異”方針及其作用,以及它對加強中國同亞非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方面作出的積極貢獻,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5.家國情懷: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新中的外交成就,激發愛國熱情。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萬隆會議。
2.難點:新中國外交政策制定的背景;為什么說“求同存異”方針促進了萬隆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材料 1949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的成立大會上,周恩來說:“中國一百年來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們不學他們。我們不要被動、怯懦,而要認清帝國主義的本質,要有獨立的精神,要爭取主動,沒有畏懼,要有信心。”
1.為什么說“中國一百年來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請用史實予以說明。
學生回答:清政府與列強簽訂《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北洋政府在巴黎和會上外交的失敗。
2.造成近代屈辱外交史的原因有哪些?
學生回答:落后的社會制度;綜合國力衰弱;統治者的腐朽等。
3.教師補充總結:1949年新中國成立,飽受屈辱的中華民族獲得新生,站起來的中國開始真正以平等的身份登上世界舞臺,并逐步走向外交的輝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如何確立和發展起來的呢?新中國成立初期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第16課: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二、新課講授
目標導學一: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一、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史料展示:
材料一 在近代中國的歷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說是一對孿生兄弟。周恩來曾滿懷義憤地指出:中國的反動分子在外交上一貫是神經衰弱怕帝國主義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凱、國民政府的蔣介石,哪一個不是跪在地上辦外交呢?
——《周恩來傳》
材料二
2.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材料二所示漫畫中這個任人宰割的人物是誰的寫照?而周圍那群揮著鞭子、舉著刀槍的強盜又指誰?可以用哪些詞匯來形容這一形象呢?
學生回答:①任人宰割的人物指的是清政府(答李鴻章亦可)。②強盜指的是八國聯軍。③詞匯:喪權辱國、屈辱的外交。
3.教師過渡:舊中國的外交是不平等、不獨立、無自主權的外交。那么新中國成立后的外交形象有沒有根本的轉變?請看材料。
4.史料展示:
材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政策的原則是:為保障本國獨立、自由和領土主權的完整,擁護國際的持久和平和各國人民間的友好合作,反對帝國主義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5.教師提問:由以上材料分析新中國實行怎樣的外交政策?
學生回答:新中國實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6.教師講述: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環境。
美國等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對新中國采取敵視態度,實行外交孤立政策,對中國實行封鎖和禁運。
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1.教師提問: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怎樣提出的?它包含哪些內容?
學生回答:①提出:1953年12月,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第一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4年,周恩來總理訪問印度和緬甸,分別與印度總理尼赫魯、緬甸總理吳努發表聯合聲明,雙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中印、中緬關系的基本原則,并共同倡議將它作為處理國際關系的基本準則。②內容:互相尊重領土主權(后改為“互相尊重領土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后改為“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2.教師提問:為什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能夠贏得印度、緬甸乃至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
學生回答: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與踐行,向世界表明中國不會進行武力擴張,化解了周邊鄰國對中國的疑慮,并倡導各國地位平等、和平共處、尊重彼此,符合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利益。
3.史料研讀。
吳努總理說:“中國好比大象,緬甸好比羔羊,大象會不會發怒,無疑會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膽。”“我們對于大國是恐懼的,但在周恩來訪問緬甸以后,大大消除了緬甸人民的這種恐懼。”“因為……他的行為舉止看不出像一位大國的總理,而像是一位兄弟國家的總理。”
——《周恩來關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思想》
這段材料主要體現了周恩來的到訪和他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讓緬甸總理切實感受到了中國的真誠和平等相待。
4.思考:為什么說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標志著中國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學生回答: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具有開放性、包容性,它超越了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倡導各國地位平等、合作共贏,反映了世界各國愛好和平的共同心聲。
目標導學二:加強與亞非國家的團結合作
1.在萬隆會議召開前發生了震驚中外的“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請同學們思考:西方帝國主義為什么要千方百計地破壞萬隆會議?周恩來為什么明知有生命危險還要如約參會?
學生回答:①西方帝國主義害怕亞非國家團結起來共同反帝反殖。②周恩來冒險參會更加體現了中國加強與亞非國家團結合作的誠意和不畏艱險的膽識。
2.教師提問:“求同存異”的方針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同”“異”分別指什么?“求同存異”的方針對會議起到了什么作用?
學生回答:①背景:會上,帝國主義挑撥一些國家攻擊共產主義,甚至懷疑中國對鄰國搞“顛覆”活動。②同:一是指與會的亞非國家的遭遇相同,即都受過資本主義國家的殖民掠奪和統治;二是都希望保衛和平、爭取民族獨立、發展民族經濟。異:指與會國家的政治制度、意識形態、宗教信仰、生活習慣等有所不同。
3.提出問題:“求同存異”的方針對會議起到了什么作用?這一方針為什么會獲得各國代表的贊揚和擁護?
學生回答:①作用:促進會議取得圓滿成功。②原因:有利于亞非國家團結一致;有利于增進各國人民友好合作;有利于反對殖民主義,保衛世界和平。
三、課堂總結
新中國以獨立自主的形象面對世界,打破了外交孤立,與蘇聯等國建交;以和平共處的原則影響世界,加強了與周邊鄰國的友好關系;以“求同存異”的智慧感動世界,加強了與亞非國家的團結合作。這些外交成就取得的原因:國家獨立是前提,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與屈辱的近代外交有著根本的區別;為維護國家根本利益,在外交策略上適時調整,由與蘇聯結盟到加強與周邊國家睦鄰友好,再到加強與亞非國家的團結合作;外交家的魅力與智慧,周恩來以巨大的個人魅力、高超的外交智慧和戰略家的高瞻遠矚,讓新中國的外交取得巨大成就,為中國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四、板書設計
五、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過程中不僅使用了漫畫,還借助大量文字材料來充實課堂,輔助學生學習,以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分析能力,并采取學生自學、小組討論、教師重點講解等教學方式,緊扣歷史教學指導意見,以求最大效果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岑溪市| 甘泉县| 南溪县| 大邑县| 庆安县| 仁怀市| 同德县| 名山县| 河源市| 通化县| 民丰县| 贵德县| 天门市| 绥中县| 资阳市| 维西| 静安区| 阳新县| 来宾市| 新邵县| 岳普湖县| 田东县| 巫溪县| 绵阳市| 泸定县| 大埔县| 鄂州市| 福安市| 邢台县| 武定县| 沅陵县| 临泉县| 万全县| 金塔县| 宜春市| 梁山县| 应城市| 崇左市| 彭山县| 开原市| 寿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