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偉大的改革開放 導學案核心素養目標 1.正確理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意義,了解改革開放發展歷程,闡述改革開放的意義,增強對改革開放政策的認同和自信,堅定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的信念。2.理解“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積極參與到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中去。【新知導學】一、改革開放的進程1.開啟——1978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1)內容:重新確立了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實現黨和國家____________轉移。(2)意義:開啟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新時期,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__________。2.起步階段(1)對內改革①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________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得以推行,鄉鎮企業迅速發展。②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________邁出重要步伐。(2)對外開放1980年 黨和國家批準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置__________1984年 開放了大連、青島等14個________________1988年 設立海南省,建立海南__________1990年 開發開放__________1992年 開放沿長江的5個城市。之后,又開放17個______________,同時從東北、西北到西南開放了一系列沿邊城市,我國__________、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3.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標志 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表現 改革 ①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就建立__________________進行部署 ②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圍繞____________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了部署開放 2001年,成功加入________________,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4.全面深化階段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 作出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______________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2013年 設立中國(上海)____________2017年,黨的十九大 提出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新格局2018年,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 作出深化黨和國家____________的部署2021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對全面深化______和實行高水平____________作出部署二、改革開放的意義1.重要意義四個改變 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____________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三個飛躍 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__________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________、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____________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一個實踐證明 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____________,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____________,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____________,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____________2.改革開放永無止境對外開放是中國的__________。改革開放只有________,沒有__________。【易錯提醒】1.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城市轉向農村。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并就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部署。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和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部署。這使得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偉大成就。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確立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取得了巨大成就,這說明我國的改革開放已經全面完成。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一】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在黨和國家面臨何去何從的重大歷史關頭召開的。當時,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而我國經濟發展陷入困境,人民溫飽都成問題,國家建設百業待興。鄧小平同志指出:“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其巨大貢獻實現中國共產黨歷史轉折,成為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起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形成的重要觀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的思想來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巨大動力。小崗破冰,深圳興濤,海南弄潮,浦東逐浪,雄安揚波……40多年來,從偏遠農村到東南沿海再到內陸腹地,改革開放的浩蕩浪潮,讓華夏神州在“歷史的一瞬”翻天覆地、滄海桑田。1.結合情境,分析1978年以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面臨怎樣的困境,并談談如何理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人認為在我國發展進程中,1978年、1992年、2001年、2012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年份,請闡明這些時間節點的標志性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一]我國堅持向改革要動力、向開放要活力。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歷史性成就:轉方式、調結構、換動能,新格局,中國經濟實力、活力、動力再上臺階,GDP已從1978年的不足4 000億元人民幣升到2021年的114.92萬億元,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的比重達18.5%;減貧困、建小康、惠民生,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快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進博會、服貿會、消博會,搭建起開放合作的平臺,我國已成為世界貨物貿易第一大國、服務貿易第二大國、使用外資第二大國、對外投資第一大國,成為近200個經濟體的主要貿易伙伴。中國將推動各國各方共享中國大市場機遇,以自身發展為世界創造更多機遇。回望過去,我們依靠改革開放,在富起來、強起來的征程上邁出了決定性的步伐。眺望未來,我們必須深入推進改革創新,堅定不移擴大開放。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傳承和弘揚改革開放精神,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1.結合情境,談談你對“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堅持深化改革開放’這一重大原則”的理解。2.我們要在前進道路上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傳承和弘揚改革開放精神。請就新征程中青年學生如何弘揚改革開放精神提三條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鞏固提升】1.鄧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1978年12月18日,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都必將是載入史冊的重要日子。這是因為它( )A.是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B.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C.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D.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2.高一學生經過學習,不僅對改革開放的歷程有了深刻認識,而且對改革開放的不同階段做出了簡短概括。請你根據時間節點進行排序( )①小崗創新,家庭聯產承包顯活力②治理整頓,南方談話春風再出發③特區先行,南下深圳率先開窗口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A.③→①→②→④ B.①→④→③→②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3.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十年來,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歷史性偉大成就。新時代改革開放動力更加澎湃,推動我國經濟實力躍上新臺階,行進在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之路上。這意味著( )①改革有利于推動生產力適應生產關系發展的需要②改革開放是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根本動力③改革開放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④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4.從構建數據基礎制度到加強數字政府建設,從完善科技激勵機制到開展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從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到以優質市場環境吸引更多國際資本在我國投資興業……2022年以來,一系列務實舉措部署實施,為“中國號”經濟巨輪迎風破浪、行穩致遠提供了堅實制度保障和強勁動能支撐。由此可見( )①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②我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③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擴大開放激發發展潛力④我國改革開放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課時1 偉大的改革開放導學案【新知導學】一、1.(1)馬克思主義 工作中心戰略(2)改革開放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偉大轉折2.(1)①農村 ②企業改革(2)經濟特區 沿海港口城市 經濟特區 上海浦東內陸省會城市 全方位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完善 世界貿易組織4.全面深化改革 決定性 自由貿易試驗區全面對外開放 機構改革 改革 對外開放二、1.中華民族 強起來 創立 小康富裕 重要法寶必由之路 關鍵一招 關鍵一招2.基本國策 進行時 完成時【易錯提醒】1.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2.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就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部署。3.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對全面深化改革和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部署。這使得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偉大成就。4.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5.雖然我國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國的改革開放已經全面完成。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我們必須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合作探究一】(1)困境:思想僵化,“左”傾錯誤延續;經濟發展緩慢,人民生活貧困;中國與世界的差距之大令人震撼。如果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2)轉折: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實現黨和國家工作中心戰略轉移,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2.(1)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實現黨和國家工作中心戰略轉移。(2)1992年,以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為標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3)2001年,我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4)2012年黨的十八大召開。【合作探究二】1.(1)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2)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中國人民在富起來、強起來的征程上邁出了決定性的步伐。(3)踏上新征程,始終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4)對世界來說,中國的改革開放為全球經濟發展開辟了廣闊市場,提供了無限機遇和可能;極大地拓展了中國與世界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空間,有利于各國人民共享發展成果。2.(1)勇于實踐,敢于探索,迎接挑戰。(2)樹立創新意識和革命批判精神。(3)堅定理想信念,樹立頑強拼搏的精神。【鞏固提升】1. B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B入選。社會主義改造取得勝利,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排除A。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排除C。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排除D。]2.C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得以推行;1980年,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置經濟特區;1992年鄧小平到南方視察,發表南方談話;2013年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①→③→②→④排序正確。]3.D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要堅持遵循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發展規律,①錯誤。社會基本矛盾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而不是改革開放,②錯誤。材料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歷史性偉大成就,推動了我國經濟實力躍上新臺階,這意味著改革開放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故③④正確。]4.B [題干表明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擴大開放激發發展潛力,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①③入選。②與題意無關。材料沒有反映我國改革開放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④不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