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第1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教學目標1.唯物史觀:通過學習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以及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等史實,使學生認識到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2.時空觀念:通過回顧中國共產黨為建立新中國而進行的革命斗爭,梳理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相關史實,并從橫向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社會主義發展史中的地位,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素養。3.史料實證:通過影像資料、親歷者的敘述、文獻等史料,感受開國大典的盛況。4.歷史解釋:通過了解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職能,認識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通過對比新中國成立前后國家和人民地位的變化,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5.家國情懷: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培養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情感,樹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的遠大理想。教學重難點1.重點:開國大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2.難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同學們,大家在上學期結束了中國近代史的學習。這學期我們將一同走進中國現代史的學習,中國現代史的時間跨度是從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的歷史。這段歷史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也是為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的歷史。中國現代史分為五個時期,分別是過渡時期、十年探索時期、“文革”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是在學習現代史過程中需要牢記的,大家可以先將這個歷史分期記錄在書本的第一頁。今天,我們就從現代史的起點開始學起,一起來了解新中國成立的情況。二、新課講授目標導學一: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教師提問:毛主席進京的第一個考試就是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此次會議的目的是什么?此時,政協有何作用?學生回答:①目的:召開這次會議主要是為了籌建新中國。②作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暫時代行將來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2.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第2—3頁內容,并歸納政協會議的主要內容。學生回答:會議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毛澤東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會議決定改北平為北京,作為新中國的首都;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以五星紅旗為國旗;采用公元紀年;決定在天安門廣場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3.教師提問:《共同綱領》規定了中國的國家性質是什么?國家政權屬于誰?學生:①國家性質: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主義國家,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國內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②國家政權屬于人民。4.教師補充國旗和國歌的相關知識:國旗:五星紅旗中,紅色代表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關關系象征著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毛澤東在談到五星紅旗的含義時指出:這個圖案表現了中國人民的大團結?,F在要大團結,將來也要大團結。五星紅旗的圖案是在曾聯松設計的圖案基礎上修改的。國歌:當初在確定《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的時候,有人提出歌詞中“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是否過時,周恩來認為還是要居安思危,還是用原詞。政協會議決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未正式制定以前,將這首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代國歌。1982年,它被正式定為國歌。5.教師展示“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6.教師提問:請大家分析“三年以來”“三十年以來”“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別指的是什么?學生回答:分別指人民解放戰爭時期、從五四運動開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及從鴉片戰爭一直到新中國成立的近代史時期。7.教師補充:人民英雄紀念碑底座有“虎門銷煙”“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游擊戰爭”“勝利渡長江”等8幅漢白玉浮雕。其中,“勝利渡長江”的浮雕兩側另有兩幅以“支援前線”“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為題的裝飾性浮雕。這些浮雕生動地表現出中國人民100多年來,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28年來反帝反封建的偉大革命斗爭史實。8.教師提問: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有何歷史意義?學生回答:①為新中國的成立作了充分準備;②初步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目標導學二:開國大典1.史料展示:材料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典禮。毛主席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并升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面五星紅旗,54門禮炮齊鳴28響,隨后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2.教師提問:你們知道此時為什么要用54門禮炮?為什么要鳴28響嗎?學生回答:“54門禮炮”象征著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54個民族,“28響”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英勇奮斗的28年。3.教師補充:同學們說得很好,開國大典時中國確定的只有54個民族,后來才確定中國有56個民族。4.教師提問: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有什么歷史意義?學生回答:①國內意義: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②國際意義: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5.教師提問:你如何理解“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這句話的含義?學生回答: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壓迫,實現了當家作主;中國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目標導學三:西藏和平解放1.教師講述:在新中國成立之時,西南、東南沿海、海南島、新疆等地仍盤踞著大量的國民黨軍隊,為解放全國領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在開國大典上命令人民解放軍繼續進軍。到1950年底,除西藏以外的大陸全境基本解放。2.教師提問: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請從以往所學的知識中找到歷史證據。學生回答:元朝設宣政院,標志著西藏正式歸屬中央政府。清朝朝時,順治帝冊封五世達賴為達賴喇嘛;康熙帝冊封五世班禪為班禪額爾德尼;雍正帝設置駐藏大臣;乾隆帝設置噶廈,并確立了金瓶掣簽制度。3.教師提問:請同學們簡要地介紹一下西藏和平解放的歷史過程。學生根據課本內容做簡要回答。(略)4.教師提問:西藏和平解放的歷史意義是什么?學生回答: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5.教師總結:西藏和平解放只是標志祖國大陸的統一,而不是整個中國的統一,因為當時香港、澳門未回歸祖國,臺灣也沒有統一。三、課堂總結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作了充分的準備;開國大典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西藏和平解放,使得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中國歷史從此掀開了新的篇章。四、板書設計五、教學反思本課的教學,相關影像資料較多,可以在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感受到的新中國成立的喜悅之情之后,通過觀看《新中國的成立》視頻后把學生帶入課文所述全國人民激情澎湃的情境中,達到更為直觀、有效的效果。再比如,在開國大典一目補充歷史故事,如《開國大典的時間》《旗桿里的遺憾》《飛行員的生死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