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手工刺繡教學設計一、教學目的1、初步了解刺繡文化,感受四大名繡的魅力。2、掌握刺繡基本針法,能獨立完成一幅簡單的刺繡作品。3、通過實踐活動進一步提升學生勞動能力,養成愛手工愛勞動的美好品質。二、課時安排兩課時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初步了解刺繡文化,感受四大名繡的魅力。掌握刺繡基本針法,能獨立完成一幅簡單的刺繡作品。教學難點通過實踐活動進一步提升學生勞動能力,養成愛手工愛勞動的美好品質。四、教學過程1、刺繡起源刺繡,古代稱之為針繡,是用繡針引彩線,將設計的花紋在紡織品上刺繡運針,以繡跡構成花紋圖案的一種工藝。刺繡起源很早。黼黻絺繡之文,見于尚書。虞舜之時,已有刺繡。東周已設官專司其職,至漢已有宮廷刺繡。發展到唐宋時期已有數十種針法,其風格也逐漸形成了各個地域的不同特色。明代刺繡已成為一種極具表現力的藝術品,先后產生號稱“四大名繡”的蘇繡、粵繡、湘繡、蜀繡。2、四大名繡蘇繡、湘繡、粵繡、蜀繡(1)蘇繡:具有圖案秀麗、構思巧妙、繡工細致、針法活潑、色彩清雅的獨特風格,地方特色濃郁。繡技具有“平、齊、細、密、和、光、順、勻”的特點。“平”指繡面平展;“齊”指圖案邊緣齊整;“細”指用針細巧,繡線精細;“密”指線條排列緊湊,不露針跡;“和”指設色適宜;“光”指光彩奪目,色澤鮮明;“順”指絲理圓轉自如;“勻”指線條精細均勻,疏密一致。在種類上,蘇繡作品主要可分為零剪、戲衣、掛屏三大類,裝飾性與實用性兼備。其中以“雙面繡”作品最為精美。(2)湘繡:作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的湘繡,向來以歷史悠久,工藝精湛,風格獨特,品類繁多而聞名海內外。是在湖南民間刺繡的基礎上,吸取了蘇繡和粵繡的優點而發展起來的。早期湘繡以繡制日用裝飾品為主,以后逐漸增加繪畫性題材的作品。湘繡的特點是用絲絨線(無拈絨線)繡花,劈絲細致,繡件絨面花型具有真實感。常以中國畫為藍本,色彩豐富鮮艷,十分強調顏色的陰陽濃淡,形態生動逼真,風格豪放,曾有“繡花能生香,繡鳥能聽聲,繡虎能奔跑,繡人能傳神”的美譽。湘繡以特殊的鬅毛針繡出的獅、虎等動物,毛絲有力、威武雄健。1982年,在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評比中,湘繡榮獲金杯獎。(3)粵繡:粵繡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在兼收并蓄、融會貫通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自身獨特的藝術風格。繡品主要取材于龍鳳、花鳥等,圖案構圖飽滿、均齊對稱,色彩對比強烈、富麗堂皇。在針法上具有“針步均勻、紋理分明、處處見針、針針整齊”的特點。在種類上粵繡可分為絨繡、線繡、金銀線繡三類,品種包括戲服、廳堂裝飾、聯帳、采眉、掛屏和各種日用繡品等。(4)蜀繡:蜀繡以軟緞和彩絲為主要原料。題材內容有山水、人物、花鳥、蟲魚等。針法經初步整理,有套針、暈針、斜滾針、旋流針、參針、棚參針、編織針等100多種。品種有被面、枕套、繡衣、鞋面等日用品和臺屏、掛屏等欣賞品。蜀繡的特點:形象生動,色彩鮮艷,富有立體感,短針細密,針腳平齊,片線光亮,變化豐富,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1982年,蜀繡榮獲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銀杯獎。觀看視頻《中華文化古瑰寶—刺繡》欣賞精品的刺繡作品。基本針法介紹刺繡起針收針的兩種方法,常見的十種刺繡針法。(觀看視頻)教師演示。4、準備材料:針(2號或者3號刺繡針50根)15厘米繡繃35個40色繡線兩盒剪刀10把學生自備一塊用于刺繡的布學生自備畫筆5、刺繡實踐先由班長統一發放針線繡繃等刺繡工具。(1)勾畫圖案,構思好自己喜歡的圖案,畫在準備好的繡布上。(2)上繡繃,用繡繃繃緊繡布。(3)備繡線,學生領取自己需要的繡線,把繡線分好,穿好繡針。(4)開始刺繡,利用學習的針法繡出勾畫好的圖案。(5)作品展示,學生展示繡好的作品。(6)安全提示:在進行刺繡活動時,注意保管好針和剪刀,謹慎用針。五、教學總結刺繡滲透了無數中國人的聰明智慧和美好的愿望,十指春風,充滿了熾熱的生命力和美好的情感。愿同學們能喜歡,欣賞刺繡,傳承這一項優秀傳統文化。教學反思經過刺繡實踐課程,學生對刺繡有了初步的了解,但過程中體現出學生動手能力較弱,缺乏耐心等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將勞動實踐教育落到實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