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3課 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 教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3課 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 教案

資源簡介

第13課 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
教學目標
1.唯物史觀:通過學習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火藥對中國乃至世界的影響,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素養。
2.時空觀念:通過識讀“宋元科技傳播示意圖”“元朝交通路線圖”等,掌握識圖的方法,了解宋元中外交通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素養。
3.史料實證:通過《夢溪筆談》,了解活字印刷術的發明;通過《萍洲可談》的記載和南宋持羅盤陶俑,了解指南針的運用;通過《元史·地理志》的記載,了解元朝的驛站制度,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
4.歷史解釋:通過分析、探究宋元時期科技成就對世界文明發展的影響和宋元時期科技發達的主要原因,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5.家國情懷:學習古人不懈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理解中國古代科技發展與發達的中外交通對世界文明進步作出的重要貢獻。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四大發明;宋元時期對外交往的基本史實。
2.難點:四大發明的影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教師提問:同學們知道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指的是什么嗎?
學生回答: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印刷術。
2.教師講述: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不僅對中國社會影響深遠,還推進了世界文明的進程。英國著名學者培根曾說過:“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這三種東西,已經改變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種在文學上,第二種在戰爭上,第三種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無數的變化。”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些科技成就。
二、新課講授
目標導學一:活字印刷術
1.材料研讀:
材料 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版。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熔,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
——《夢溪筆談》
教師提問:活字印刷術哪些地方體現了“活”的特點?與雕版印刷術相比,活字印刷術有怎樣的進步?
學生回答:特點:變死字為活字,變死版為活版。進步:既經濟又省時。
2.材料研讀:
材料 約在13世紀,我國的活字印刷術就傳入朝鮮半島。朝鮮高麗王朝末期,已開始使用金屬活字印刷,到李朝獲得大發展。日本直到16世紀,才開始有活字印刷術,是1592年日本侵朝戰爭后由朝鮮傳過去的。當時日本從朝鮮帶回數以萬計的銅活字和鑄字工,從此日本有了活字刊印本。活字印刷術在15世紀傳到歐洲,是從我國新疆沿中亞、西亞逐步傳到歐洲的。我國科技史專家潘吉星先生指出:“谷登堡完成其活字試驗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印刷術在歐洲傳播和進一步發展的一個高潮。而在谷登堡時代我們仍能看到中國的技術影響。”
——《中國科學技術史·造紙與印刷卷》
教師提問: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對當時社會產生了什么作用?說說活字印刷術的傳播方向。
學生回答:活字印刷術對人類文明的傳播與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3.課堂活動:用橡皮泥、膠泥、土豆等試制一些活字,排成你所喜愛的詩句或格言。然后,蘸上墨印在紙上,體會一下古代活字印刷的效果。
目標導學二:指南針、火藥的應用
1.展示圖片“司南(模型)”:
2.教師提問:觀察圖片,司南是由哪兩部分組成的?它是根據什么原理制成的?
學生回答:①組成部分:托盤和磁針。②原理:司南在光滑的盤中轉動,當它停下來時,匙柄就指向南方。
3.展示圖片:
   
圖一 圖二
圖一 《夢溪筆談》所載水浮指南針復原圖,潘吉星復原(2001)。
圖二 南宋旱羅盤復原圖,潘吉星復原(2001)。
4.教師提問:羅盤針與司南相比有哪些方面的進步?這種導航儀器為什么會在北宋末年得到快速應用?
學生回答:司南是用天然磁鐵磨制而成,磁性較弱,加上轉動使之與底盤摩擦力較大,指南效果比較差,所以長期以來未能得到廣泛應用。羅盤針是用人造磁鐵制成的,便于攜帶,準確性較高,所以得到快速應用。
5.材料研讀:
材料一 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則觀指南針。
——北宋朱彧《萍洲可談》
材料二 渺茫無際,天水一色,舟舶來往,惟以指南針為則。晝夜守視惟謹,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趙汝適《諸蕃志》
想一想:指南針應用于航海產生了什么影響?
學生回答:指南針應用于航海,大大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為鄭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發現提供了重要條件,促進了世界貿易的發展。
6.圖片展示:
想一想:火藥用于軍事有什么影響?
學生回答:揭開了世界軍事史上熱兵器時代的序幕。
7.材料研讀:
材料一 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了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了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
——馬克思
材料二 17世紀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第1卷第13章中寫道:“舉世皆知的印刷術、火藥和磁石,人類的世界因為這三種發明而為之改觀。首先在學術上,其次在戰爭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計其數的變化。由此,人類的文明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教師提問:中國古代的印刷術、火藥、指南針等重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怎樣的重要貢獻?
學生回答:①印刷術的發明和改進促使歐洲制造了活字印刷機,推動了歐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②火藥的發明推動了歐洲火藥武器的發展,促使騎士階層日益衰落。③指南針的發明與應用促進了遠洋航行,迎來了地理大發現的時代。
目標導學三:發達的中外交通
1.比較唐朝的對外主要交通路線圖、元朝交通路線圖,說說與唐朝相比,元朝交通路線圖有哪些拓展?
2.圖文展示:
雞鳴驛
材料 元有天下,薄海內外,人跡所及,皆置驛傳,使驛往來,如行國中。
——《元史·地理志》
思考:元朝建立了遍布全國的驛站,對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有什么作用?
學生回答:政治方面,可以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加強中央集權;經濟方面,促進了區域長途販運的發展;文化方面,促進了民族和區域間的文化交流。
3.教師提問:閱讀“元朝交通路線圖”,說說宋元時期中外交通的發展情況。
學生回答:(1)宋元時期陸上交通的發展情況:①古代著名的絲綢之路成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②宋朝驛站比較發達,到元朝逐漸形成完善的驛站制度;③元代的陸路向西可通往波斯、阿拉伯、俄羅斯等國家,范圍更廣。
(2)宋元時期海上交通的發展情況:①造船和航海技術有了較大的發展,指南針普遍應用于航海,航海家們還初步掌握潮汛、信風、氣象的規律;②宋朝的海路形成多條航線,最遠可達東非海岸;③元朝海上交通范圍有更大的拓展,海上絲綢之路進入鼎盛時期。
三、課堂總結
從古代的四大發明到今天的新四大發明,從古代的絲綢之路到今天的“一帶一路”,都體現出中國人民的智慧。可以說我們有著輝煌的過去,理應創造更加輝煌的未來。就讓我們立足當下,秉承絲路精神、工匠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四、板書設計
五、教學反思
七年級學生對中國歷史有初步的了解,儲備了一定的歷史知識,形象思維比
較發達,對感性的事物容易理解,但是抽象思維和概括能力有限。本課的教學中應多補充材料讓學生了解四大發明的影響,從而加深學生對本課的理解和掌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明水县| 收藏| 永嘉县| 岢岚县| 南安市| 台湾省| 班玛县| 宜阳县| 元氏县| 麟游县| 兰西县| 大冶市| 丹棱县| 南郑县| 和政县| 金昌市| 阿拉善盟| 三原县| 临洮县| 大名县| 中阳县| 乳源| 大姚县| 柘城县| 乌拉特后旗| 湘潭县| 卢湾区| 三原县| 诸暨市| 禄丰县| 辽宁省| 瑞丽市| 张北县| 望奎县| 博爱县| 英山县| 黄山市| 栖霞市| 舒城县| 武川县| 沽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