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音版三上第二單元《草原》作業案例設立設計者一、課時信息綜述基本信息 學科 年級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音樂 三年級 人音版 《草原》單元組合方式 自然單元 重組單元課時1 《草原上》課時2 《我是草原小牧民》課時3 《賽馬》課標要求 根據2022版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在“雙減”政策和“五項管理”文件精神的基礎上,結合2022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通過“審美感知”和“文化理解”、“創意實踐”三個領域,引導學生感知理解音樂的體裁風格,提升音樂審美感知和學習音樂相關文化。教材分析 本課以“草原”為主題,安排了《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和《賽馬》三個作品,均為我國蒙古族民間音樂, 通過本課的聽、唱、奏、創作、等大量實踐活動,讓學生初步感知這一地區的音樂民族特色。其中《草原上》和《我是草原小牧民》均以 3(MI) 5(Sol) 6(la)三個音為骨干音,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準確唱出音名。 《草原上》是一首上下句的8小節短歌,4/4拍,速度稍慢,節奏舒展,在呼吸的保持和換氣方面要給予一定的提示。 《我是草原小牧民》這首歌曲的情緒比較歡快,具有舞蹈的律動感,表達了草原小牧民擎羊鞭,歡樂哼唱的形象。歌曲的襯詞“啊哈嗬”是該曲的擴充部分。歌曲節奏比較密集,八分音符較多,歌曲的一二樂句可以采用XX X的節奏來為歌曲伴奏。《賽馬》是我國著名的二胡獨奏曲,描寫了我國蒙古族人民在歡度節日,舉行賽馬盛會時熱鬧歡快的場面。全曲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段(1-40)小節,音樂奔放熱烈。第二段(41-88)小節,以蒙古族民歌《紅旗》為主題,八度音程的大跳進行和鏗鏘有力的節奏,表現了內蒙古草原騎手勇敢、豪放的形象。第三段是第一段的變化再現,快速分弓演奏旋律,使賽馬的歡騰場面又一次呈現在人們面前。學情分析 三年級共143個學生,他們大多都活潑可愛,并且喜愛音樂,特別是唱歌,大部分學生都能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但是上課紀律不夠好,紀律需要加強。有百分之四十的學生能夠獨立,自信,有表情的演唱。有小部分孩子比較內斂,需要多加鼓勵。三年級的孩子對識譜和欣賞是弱項,需要在課堂上多的去聆聽和模唱。二、作業設計目標:體驗型作業:通過查閱資料,借助多媒體,了解蒙古族音樂的特征,開闊學生視野,提高音樂審美能力,增強學生對本民族音樂的文化自信。練習型作業:通過哼唱,畫旋律線的方式,使學生更加理解在旋律進行中音高走向的變化,力度強弱的變化,情緒感染的變化。實踐型作業:鍛煉學生的節奏感和身體協調性,感受不同民族的舞蹈魅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表演能力。三、作業設計體驗型作業 體驗型作業1 (8-10分鐘) 設計意圖1、查閱資料 ( 難易程度: ) 通過多媒體,查閱資料等方式進一步了解蒙古族音樂的特征,可以分成幾大類? 參考答案: 按照音樂屬性可以分成民間音樂、古典音樂、宗教與祭祀音樂三大類 根據其音樂特點分為"烏爾吐"歌曲(即長調子歌曲)和"烏火爾"歌曲(即短調子歌曲)兩種。前者有著自由的節奏和悠長的氣息,速度緩慢,音域寬廣;后者則具有鮮明規整的節奏和輕快的速度。 為音樂欣賞做好基本的背景知識儲備。體驗型作業 體驗型作業2 (10-15分鐘) 設計意圖1.觀看視頻: ( 難易程度: ) 通過觀看視頻,了解蒙古族兩弦樂器—馬頭琴的魅力,并與我們所學的《賽馬》二胡進行比較,記錄下兩首音樂帶給同學們的不同感受。 參考: 蒙古族老先生彈奏馬頭琴,優美琴聲響徹全場,引發全場觀眾沸騰_騰訊視頻 () 為音樂欣賞做好基本的背景知識儲備。練習型作業 練習型作業1 ( 10-15分鐘) 設計意圖1、唱一唱 畫一畫:( 難易程度: ) 哼唱2個片段,用旋律線畫出來,并完成表格。 參考答案: 參考答案: 完成下表: 通過哼唱,畫旋律線的方式,使學生更加理解在旋律進行中音高走向的變化,力度強弱的變化,情緒感染的變化。曲名 演唱/奏 形式 速度 情緒《草原上》《賽馬》實踐型作業 實踐型作業1 (15-20分鐘) 設計意圖舞蹈編創 ( 難易程度: ) 選用熟悉的《我是草原小牧民》為背景音樂,運用蒙古族基礎律動 硬腕 硬肩等律動來為歌曲編創,并上傳視頻。 鍛煉學生的節奏感和身體協調性,感受不同民族的舞蹈魅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表演能力。四、效果分析:作業一:學生們在體驗型作業上完成的最好,能熟練的利用網絡資源查找相關內容并相互分享,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對比整理篩查,更加了解了蒙古族音樂的風格特征,了解了蒙古族的長短調,加深了對歌曲的了解。作業二:大部分學生能哼唱歌曲,并大致畫出旋律線,對兩首歌曲演唱的節奏和旋律都較為準確,用游戲的方式來對比兩首歌曲的音高,速度,情緒,能使學生掌握的更快,記憶更深刻。作業三:學生上傳了歌舞節奏的創編視頻,大部分學生創編的歌舞較為完整,舞蹈動作也頗具蒙古族的風格特點,非常具有創意和想法。小部分學生的舞蹈動作需要加以指導,但從學生上傳的視頻和課堂分享來看,在舞蹈中大家都很開心愉快,做到了寓教于樂。五、案例反思本課時的作業做到了分層設計,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等三種層次的作業設計,新穎有趣的設計更加吸引新三年級的學生,增強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在學生在探索中學習,充分體現了本課設計的精髓。在學生創編和制作作業的設計方面,還可以再提供更多種的方法與形式,讓學生有更多可選性。在以后的設計中,我會更加結合拓展的實際作業,讓學生在輕松愉悅地環境中高效地學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