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1課 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教案【課標要求】認識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意義,認識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中國共產黨成立對中國革命的深遠影響。【教材分析】本課涉及的重大歷史事件較多,難以做到一一講述基本的史實,且初中歷史教科書中對相關基本史實已有介紹。因此,本課在內容上的取舍,主要體現在選擇關鍵的角度分析和評價這些重大歷史事件。第一子目提及五四運動爆發的原因,指出五四運動的性質及偉大意義;同時說明五四運動促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準備了條件。第二子目介紹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重點介紹了中國共產黨在這一時期的重要綱領。【學情分析】學生在初中已學習過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等知識點,能陳述相關的基本史實,但缺乏對歷史事件之間聯系的認識和對事件背后意義的探索,如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因果關系等。教師應注重創設歷史情境,提升學生的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素養。【教學目標】1. 唯物史觀。通過本課學習,運用唯物史觀的階級斗爭、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實踐檢驗真理的有關理論,評價五四運動、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2. 時空觀念。通過展示相關的歷史地圖,認識五四運動、馬克思主義傳播、中國共產黨誕生所處的特定時空環境。3. 史料實證。通過影視劇、圖片及文字史料提出問題、設置懸念,學習五四運動爆發的背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意義等,培養學生在史料中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4. 歷史解釋。引導學生解讀并分析本課教材及教師展示的相關史料,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是中國革命的必然選擇;五四運動促使中國人民的新覺醒;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培養學生解讀教材、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5. 家國情懷。通過學習,深刻感悟五四愛國運動中所體現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精神,通過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及無數革命先烈為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前仆后繼、英勇獻身的革命事跡,深刻感悟偉大建黨精神,樹立為國家強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學習的遠大理想。【重點和難點】重點: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中國共產黨成立對中國革命的深遠影響。難點: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是中國革命的必然選擇。【課時安排】1課時【設計思路】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出現了一部講述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優秀電視劇《覺醒年代》,而人民的“覺醒”,又完美地闡述了五四運動的偉大意義和中國共產黨的初心與使命,因此在教學設計上,努力整合教材,讓它們為人民如何“覺醒”這條主線服務。【教學過程】新課導入:展示建黨100周年優秀電視劇《覺醒年代》劇照,導入本課標題。(課件展示本課標題)一、尋路——五四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回顧、引導:回顧近代中國的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救亡圖存的探索、覺醒之路,進一步得出結論:這些道路在當時的中國行不通。只能繼續尋路。(課件展示第一個子目——尋路)1.五四運動的背景探究介紹國際背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點燃五四運動。設置【合作探究1:五四運動時代背景】(展示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政治、經濟、階級、思想方面圖片,引導學生討論)教師總結:導火索: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政治:北洋政府對外賣國,對內獨裁,階級矛盾激化。經濟: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階級:工人階級隊伍進一步壯大。思想:新文化運動高舉科學民主旗幟,解放思想。2.五四運動的過程設置【合作探究2:五四運動的過程】(通過展示表格,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歸納五四運動的概況)學生研讀教材,找出五四運動過程中的關鍵信息。重點強調:五四運動中,馬克思主義同工人運動相結合,并簡要講解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時間 1919.5.4-6月初 1919.6.3-6月底中心 北京 上海主力 學生 工人、商人方式 罷課、游行 罷工、罷商口號 “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結果 放人、拒簽,取得初步勝利3.分析五四運動的性質、意義設置【合作探究3:五四運動的性質、意義】(回到上表,引導學生通過五四運動的過程來進行分析)教師總結:性質:愛國革命運動、社會革命運動、思想啟蒙運動。意義: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區分在后續課堂講解。)(播放電視劇《覺醒年代》片段,回顧這段激情澎湃的歷史,感受中國人頑強抗爭、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本子目總結:正如影片中所展示的,五四運動實現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自鴉片戰爭以來第一次全面覺醒,以磅礴之力鼓動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實現民族復興的志向和信心。在以往救國運動中充當看客的群眾,此時也在青年學生的號召下,走上街頭,這是人民群眾的覺醒。而在救國的道路上,也不只有資本主義這條路,還有一條更適合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道路,這是中國知識分子的覺醒。(服務主線)(過渡到下個子目)此時的中國知識分子不僅僅是覺醒,而是即將在這條正確的道路上揚帆起航。(展示第二個子目——啟航)二、啟航——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過渡:伴隨著五四運動,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工人階級在五四運動中得到鍛煉和洗禮,工人運動持續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和階級基礎,中國共產黨也就應運而生了。1.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條件思想:傳播馬克思主義階級:工人階級隊伍壯大組織: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國際:共產國際的幫助2.概況①時間:1921年7月23日②地點:上海、浙江嘉興③中心任務:建黨——確定黨的名稱,中國共產黨;明確黨的奮斗目標,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選舉黨的領導機構,陳獨秀任書記。3.一大黨綱設置【探究4:如何看待《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材料研讀:材料一:中共“一大”時無產階級專政懸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時就腳踏實地了,有了規章。——陳獨秀材料二:(1)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2)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至階級斗爭結束,即直到消滅社會的階級區分;(3)消滅資本家私有制,沒收機器、土地、廠房和半成品等生產資料,歸社會公有;(4)聯合第三國際。——《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教師總結:“一大”黨綱把斗爭的對象指向資產階級,并不符合當時中國國情。4.二大黨綱——最低綱領、最高綱領材料研讀:黨的最低綱領,即黨在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是: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黨的最高綱領是:組織無產階級,用階級斗爭的手段,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社會。——1922.中共二大宣言教師分析:在二大中,黨的綱領確定為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革命道路分兩步走:先打倒封建軍閥、推翻帝國主義,建立民主共和國,實現民主革命;再建立社會主義,漸次達到共產主義。得出結論:這是適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革命道路。從照搬俄國革命經驗,到結合本國實際制定革命綱,是中國共產黨走向成熟,是中國共產黨的覺醒。5.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意義:開天辟地、煥然一新(展示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運動革命)設置【探究5: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歷史意義】通過引導學生對比以往的運動,理解煥然一新“新”在何處?教師總結:新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新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新的革命前途:實現共產主義通過新、舊對比,再次得出:“按照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人階級是最先進、最具革命性的階級,中國共產黨作為工人階級的政黨,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力量;中國共產黨以階級斗爭為手段,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妥協不退讓,成為中國人民強大的凝聚力量;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不再是過去學習的資本主義道路,使中國革命有了正確的前進方向。中國共產黨成立,是一件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它將中國從黑暗的深淵引向光明的前景。”三、課堂小結:(展示知識脈絡圖)辛亥革命失敗后,國內北洋政府統治黑暗,國外巴黎和會外交失敗,引燃了五四運動。這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革命運動,培育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這是一場中國各社會階層廣泛參與的群眾性的社會革命運動;這是一場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啟蒙運動,為中國知識分子找到了一條適合中國的革命道路。所以,五四運動促進了人民群眾的覺醒,促進中國知識分子的覺醒。正是五四運動廣泛傳播馬克思主義,工人運動持續發展,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1921年7月23日,“一大”召開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第二年召開的“二大”及時調整黨綱,確定了先完成民主革命、再進入共產主義的適合中國國情的正確的革命道路。從學習俄國經驗到結合本國實際情況,這是中國共產黨的覺醒。那么,中國共產黨將帶領已經覺醒的中國人民群眾和知識分子,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終將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大夢想。四、真題演練【板書設計】覺醒年代——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一、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傳播1.背景2.概況3.意義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1.一大:立黨2.二大:立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