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單元第 19 課《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教學設計核心素養目標1.通過自主學習和材料研讀了解盧溝橋事變,淞滬會戰,通過觀看微課、視頻等學習第二次國共合作,南京大屠殺等基本史實;學生能夠講述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2.通過識圖幫助學生架構歷史時空觀,更好地了解日本侵華的過程;通過史料檢索幫助學生拓寬學習歷史的正確途徑。圍繞盧溝橋事變爆發的原因和南京大屠殺的史實,引導學生通過史料檢索分析,培養學生正確分析時事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加強對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正視日本右翼軍國主義否認歷史的態度。3.通過視頻,音頻的情境渲染,讓學生感受中華民族頑強不屈,團結對外的優秀品質,感懷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積極認識和平年代下正確認識抗日的意義,樹立正確的家國情懷。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七七事變,第二次國共合作,淞滬會戰,南京大屠殺2.教學難點: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正確認識南京大屠殺及當前日本政府極力掩蓋大屠殺的事實,積極認識抗戰的意義。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歷史分析能力,應通過文字、圖片資料等史料的解讀進一步訓練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歸納能力,但是學生們邏輯思維能力還不強,感性認識更易觸動學生,應通過精選的音頻、視頻資料刺激學生的感官認識,此階段也是學生學習方法的積累過程,通過發布指向性任務為學生拓寬正確學習歷史的渠道。教學方法1.課前學生自主探究完成課前任務,熟悉獲取歷史信息的多渠道,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2.課上充分運用音頻,視頻,微課等信息技術手段幫助學生增強歷史體認感,在真實情境下深度理解、感悟與探究歷史問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教師多媒體呈現幻燈片:教師:2005 年 5 月 19 日,日本老兵冬獅郎滿含熱淚,在北京的盧溝橋沉重一跪,揭開了日本軍國主義一段罪惡的侵華歷史。請問同學們:日本老兵東使郎沉跪和懺悔起源于哪場侵華戰爭?學生:日本全面侵華戰爭。老師:對!日本全面侵華戰爭!日軍在這次侵華戰爭中由制造了哪些暴行?今天讓我們共同開啟這段塵封已久的歷史,走進那段蕩氣回腸的英雄時代。二、授新過程板塊一:七七事變-全民抗戰始壯志同學們!“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使中國抗戰史上兩個重要事件,但兩個事件在中國抗戰史上的地位有何不同呢?接下來請各學習小組圍坐到一塊,共同商討,相信大家一定會贏!各組同學展示一下自己小組交流的成果...。七七事變的爆發,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時候中國同胞們能否凝聚到一塊共同御敵呢?接下來我們共同學習第二板塊:共同合作——統一戰線御外侮。板塊二:國共合作-統一戰線御外侮1.同學們觀看微課,了解國共第二次合作形成的過程及意義;(通過微課理清知識脈絡,幫助學生突破本課難點內容。)2.請同學完成國共第二次合作的細節問題,引發學生注意。國共兩黨是中國 20 世紀兩個最大的政黨,兩黨之間休戚與共,合則兩利,斗則俱傷。兩黨的團結合作又決定了中國歷史的命運。歷史危急時刻兩黨往往攜手并肩成為可貴的同盟,你認為歷史上兩次國共合作分別有何成果?多個學習小組圍坐起來,相信大家合作的力量是無窮的!(銜接語)七七事變的爆發,北平、天津等華北大片領土的淪陷,并沒有止住日軍拿下侵略的步伐,接下來我們共同學習第三板塊:淞滬會戰——打破迷夢激斗志。板塊三:淞滬會戰-打破敵夢激斗志展示一則新聞材料;此次兩軍作戰,雙方傷亡慘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國堪稱軍事國家之榮譽,此前所未聞者。須知若干華軍器械,猶未充分,但一般所認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竟守十周之久。此種奇跡,自數難能可貴。上海一隅之抵抗,對于整個中國均有極大影響。——倫敦《泰晤士報》請同學們根據材料結合教材分析報道中“英勇抵抗”的具體表現是什么 “極大影響”是指什么?(結合材料進行分析,培養學生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過渡:淞滬會戰中,中國軍隊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卻沒能阻擋貪婪的日軍南下,1937 年 12 月 13 日,日軍攻陷南京,國民政府遷都重慶,日軍在南京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1.請同學們靜下心來,閉上眼睛,我們一起通過一段音頻回到 1937 年 12 的南京,看看南京經歷了些什么......(情境帶入,增強學生的歷史體認感,用心去感受 1937年南京城的悲涼。)2.教師設疑:日本右翼軍國主義分子至今否認南京大屠殺,對此中學生如何做?2020 年暑期中國電影市場出現了一步獨領風騷的票房冠軍——《八佰》,許多同學都應該看過。這部電影講的就是壯烈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淞滬會戰”中日本十幾萬人配合飛機、大炮大兵壓境,為掩護駐上海的國民黨軍隊完成戰略轉移,駐守四行倉庫的只有 400 人,為拖住日軍號稱 800 人...幾個周也得浴血奮戰終于完成了實名,其中最感人的鏡頭是:中國軍人為駐當地人坦克的瘋狂進攻,許多中國軍人腰間捆滿炸藥,從高樓出勇敢跳下撲向敵軍坦克,“青山有幸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面對外敵入侵,我們中華民族從來不乏挺直脊梁為國抗爭的人。 (銜接語)淞滬會戰后,中國罪的的工業城市上海的淪陷,并沒有滿足日本擴張的野心,他們侵略的鐵蹄很快指向了國民政府的都城南京。南京——中國這座英雄的城市命運如何呢?接下來我們共同學習板塊四:南京屠殺——同胞冤魂難相忘。板塊四:南京屠殺-同胞冤魂難相忘1.請同學們完成手中的抗戰英雄事跡卡片,講述抗戰年代可歌可泣的英雄傳奇;2.為有今日之中國捐軀赴國難的英雄又何止我們今天學到的這三位,我們一起來觀看一段視頻,致敬最可愛的人。(創設情境,讓學生們感知英烈的偉大,感懷當今生活的來之不易,認識和平年代下積極認識抗戰的意義,突破本課難點。)3.同學們,在太平盛世的今天,我們為什么還要緬懷抗戰英烈?教師總結:今天我們緬懷抗戰英烈,不是為了撒些悲情的淚水,更不是要延續民族仇恨,而是希望國人能夠銘記歷史,警示未來。板塊五:山河無恙-青山有幸祭國殤今天日本“右翼”勢力一再美化侵略歷史,他們丑惡的言行有哪些呢?(學生朗讀)日本政府的言行讓我們失望,更讓同胞們悲憤,正如“動靜大審判中國法官梅如傲”當年在審判席上憤怒的表達:“我們不是復仇主義者,我們無意八日本軍國主義...萬寄過去的苦難,中華民族可能招致未來更大的災禍”!同學們!戰爭以成為過去,3500 萬同胞的生命已化為了冤魂,擔民族的苦難和血淚我們不能忘也不敢忘。為了紀念中國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做出的巨大貢獻,也為了記住那段屈辱的歷史,我們黨和國家每年都在警鐘長鳴中祭奠!(教師播放視頻,學生感悟歷史)(教師總結):同學們!請永遠記住,我們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是每年的:12 月 13日!三、課堂小結同學們!今天我們學過了七七事變、抗日民主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淞滬會戰、南京大屠殺,所有的這一切內容都在告誡著我們:落后就要挨打!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旦亡國,黨亡國奴尚許都不可得!四、當堂達標今天的課我們在熱血沸騰中倍感悲憤,到底收效如何呢!接下來我們開始“沙場秋練兵”,在測試中考驗自己吧!五、教師寄語同學們!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我們牢記歷史并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避免歷史的悲劇重演。六、教學反思首先,在本節課我為學生設置的自主學習的任務較為明確,學生比較容易的找到問題的答案,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這一個環節學生完成的不錯。其次,在知識的拓展上,我充分把握了這一節課的重點知識,設計了今天日本“右翼”勢力一再美化侵略歷史,他們丑惡的言行有哪些呢?全體同學紛紛發表意見,表達憤慨的情緒。教師順勢引領:同學們!戰爭以成為過去,3500 萬同胞的生命已化為了冤魂,擔民族的苦難和血淚我們不能忘也不敢忘。為了紀念中國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做出的巨大貢獻,也為了記住那段屈辱的歷史,我們黨和國家每年都在警鐘長鳴中祭奠!不足之處:1.對細節問題要注意處理還需要斟酌細化。2.對歷史史料、影視資料的運用和引領加強備課,充分讓學生從感悟到評價再到激發愛國主義情感,最終塑造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家國情懷。第 19課七七事變和全民族抗戰(評測練習)一、選擇題(每題 1分,共 6小題,共 12分)1.“80年前...30萬同胞慘遭殺戮,無數婦女兒童遭到野蠻的蹂躪、屠殺,南京滿城殘垣斷壁。”俞正聲的這一段話,描述的事件是( )A.旅順大屠殺 B.南京大屠殺 C.盧溝橋事變 D.平津戰役2.歷史事實指的是歷史的真實情況,歷史觀點是分析歷史事實的看法和狀態。下列選項中,屬于歷史觀點的是( )A.佟麟閣、趙登禹在盧溝橋事變中為國捐軀B.德國人約翰 拉貝以日記記錄了日軍侵華暴行,這就是著名的《拉貝日記》C.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D.1950年我國開始在新解放區開展土地改革運動3.標志中國人民局部抗日戰爭開始和全民族抗日戰爭開始的歷史事件分別是( )A.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B.西安事變七七事變C.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D.七七事變九一八事變4.1937年,國民黨發布《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其合作標志著( )A.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B.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C.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形成中D.中國國民革命統一戰線形成5.如圖是 1937年 12月日本《東京日日新聞》上的一篇報道。它反映了日軍在中國犯下了滔天罪行,該事件是( )A.九一八事變 B.盧溝橋事變 C.淞滬會戰 D.南京大屠殺6.下面是某學生的學習筆記。該“學習內容”最適合的主題應是( ) A.中國十四年抗日戰爭開始B.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抗戰C.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D.抗日戰爭取得最終勝利二、非選擇題(每題 1分,共 1小題,共 12分)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日本侵略者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后,又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國軍隊奮起反擊,淞滬會戰爆發,會戰持續三個月,斃傷日軍 4萬多人,打破了日本 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1938年 6月至 10月,中國軍隊部署約 100萬人參加武漢保衛戰,徹底破滅了日本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1)材料一中“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材料二:全民族抗戰爆發后,八路軍、新四軍挺進敵后,建立抗日根據地,以主力部隊和地方基干民兵為骨干,組織各方力量,采取各種戰法打擊日軍,使日軍攻防無措,疲于奔命。材料三: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主要場及時間表(2)閱讀材料一、二,歸納國民黨軍隊與共產黨軍隊在對日作戰的區域及方式上有何不同?(4分)(3)通過材料三概括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主要特點。(2分)材料四:從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反抗外國侵略的戰爭老是失敗,像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這次,抗日戰爭可是取得了完全勝利。據不完全統計,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民傷亡 3500多萬人,按 1937年的幣值計算,中國直接經濟損失 1000多億美元,間接損失 5000多億美元......。(4)依據材料四,歸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4分)第 19課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課后反思)今天上完了“第 19課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后,隨后學科組進行了評課。同學科的老師評論說:本課內容,教師準備充分,教態自然,資料豐富,課堂比較活躍;教學方法新穎,知識點突出,多媒體技術運動得當;教學過程流暢,教學重點突出,能較好的解決教學難點,能較好地關注學生的活動,學生能動性有很大的發揮;教學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分析問題,教學結構完整。若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疏理,可能更優秀。通過本學科組的評析,既為自己的進步而高興,也為自己的不足感到以遺憾。(一)靜心思考,我認為本節課我有以下收獲:1.本節課的創設情境比較成功,導入比較精彩,所選多媒體很吸引人,對話風趣,貼近生活,使學生在輕松、自然、感興趣的氛圍中進入了課堂。2.在本節課我為學生設置的自主學習的任務較為明確,學生比較容易的找到問題的答案,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這一個環節學生完成的不錯。3.在知識的拓展上,我充分把握了這一節課的重點知識,設計了今天日本“右翼”勢力一再美化侵略歷史,他們丑惡的言行有哪些呢?全體同學紛紛發表意見,表達憤慨的情緒。教師順勢引領:同學們!戰爭以成為過去,3500萬同胞的生命已化為了冤魂,擔民族的苦難和血淚我們不能忘也不敢忘。為了紀念中國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做出的巨大貢獻,也為了記住那段屈辱的歷史,我們黨和國家每年都在警鐘長鳴中祭奠!4.愉快教學,而不是娛樂教學。在我的感受中,拋磚往往能引玉。適當的運用,調動學生的情緒,能為課堂添加活力。或許,這也是個人教學的一種風格。而在外國,教師也許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拘謹。5.本節課的課堂輔助練習容量:我的感覺與許多聽課的老師一樣,容量大了而且有一定的難度。光課堂內是解決不了的,如果作為課后延展或者兩課時教學,或許可行。“出題真是一門值得學習的學問”是我最大的感悟。所以我要努力鉆研以彌補自身不足。(二)揚長避短,本節授課中有以下不足之處:1.對細節問題要注意處理還需要斟酌細化。如板塊之間的過渡要順其自然,緊密銜接。當堂達標環節要引領學生積極思考,獨立完成任務,并加強小組之間的合作交流。2.對歷史史料、影視資料的運用和引領加強備課,充分讓學生從感悟到評價再到激發愛國主義情感,最終塑造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家國情懷。3.對學習小組的合作探討以及探討的情況教師應緊密跟進,積極適時介入,從而讓小組的合作與老師有效地引導有機結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