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第五單元 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第17課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教學目標:1.了解紅軍長征的原因、路線及長征過程中發生的重大事件,知道遵義會議,學會構建各史實間的關聯,培養運用時空觀考量歷史與史料實證能力。2.識讀歷史圖文、史料,探究長征勝利的原因,體會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并運用唯物史觀加以分析,培養探究分析問題和史料實證與歷史解釋能力。3.通過講述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故事,體會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認識紅軍長征和遵義會議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地位,從而培養艱苦奮斗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歷史責任感與使命感,強化家國情懷素養。教學重點:中央紅軍長征;遵義會議。教學難點:認識紅軍長征和遵義會議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地位,領悟長征精神。教學過程:一、導入課題1、復習舊知:教師提問,“南昌起義和井岡山會師的意義分別是什么?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是什么?”待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歸納。2、導入本課:請學生欣賞歌曲《長征》,并提問:這首歌曲描寫的是中國革命史上哪一重要歷史事件 請你講講以前知道的關于長征的故事。然后小結再提問“你知道紅軍為什么要長征 他們倆靠什么力量超越生理極限創造人類奇跡的呢 ”由此導入課題。二、教學新課(一)瀏覽初識。請速讀課文填寫《歷史學法》上P69預習部分的空格。1.1933年秋,蔣介石調集50萬軍隊,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圍剿”,紅軍失利被迫進行戰略轉移。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領中央紅軍8萬多人開始長征。一路上,敵人圍追堵截。渡過湘江后,紅軍只剩下3萬多人。紅軍強渡烏江,攻克遵義。2.1935年1月召開遵義會議,集中全力糾正博古等人的“左”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增選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由張聞天負總責,周恩來、毛澤東等負責軍事。這次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3.紅軍經歷四渡赤水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渡過金沙江跳出了敵人的重重包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紅軍進入甘肅。4.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帶領中央紅軍終于到達陜甘革命根據地的吳起鎮,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車)在甘肅會寧地區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5.紅軍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紅軍長征播下了革命種子,鑄就了長征精神,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二)問題研學。請學生帶著下列問題去自主研學課本,并思考解答下列問1.長征途中的哪次會議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2.遵義會議后,哪些軍事行動為紅軍長征的勝利奠定了基礎?紅軍長征的勝利有何重大意義?3.P84材料研讀 結合材料,談談你對紅軍長征的認識。【長征是世界軍事史上的偉大壯舉。長征的勝利,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紅軍長征播下了革命種子,鑄就了長征精神,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然后請學生梳理上述問題的要點,并進行同桌交流。在學生全班展示后,教師借助課件精講遵義會議、紅軍長征的相關史實和意義。再指導歸納小結。(三)探究應用。請學生分小組討論進行合作探究下列問題,再讓各組代表發言,其他學生補充,教師講解釋疑并指導歸納小結。1.請學生研究《歷史學法》上P70的“探究點 紅軍長征”。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長征出發前,由于黨內“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領導,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其他根據地也遭受挫折,中國革命面臨著方向和道路的抉擇。面對亂云飛渡、驚濤駭浪,我們黨表現出無所畏懼的偉大實踐精神,表現出浴火重生的偉大創造精神,在血與火中趟出了一條走向新生、走向勝利的革命道路。材料二 長征勝利啟示我們:黨的領導是黨和人民事業成功的根本保證。毛澤東同志指出:“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共產黨。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中國共產黨,它的領導機關,它的干部,它的黨員,是不怕任何艱難困苦的。”材料三 長征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留給我們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將士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偉大長征精神。——以上材料均摘編自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析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原因。中國共產黨從“失敗”到“走向新生、走向勝利”的轉折點是什么?這個“轉折點”具有怎樣的標志性意義?(2)哪三大紅軍主力的會師,宣告了“長征勝利” “長征勝利”的根本保證是什么?(3)“偉大長征精神”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其內涵是多方面的。請根據你的理解,列舉“偉大長征精神”的兩個方面。【答:(1)黨內“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領導。遵義會議的召開。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2)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地區會師。中國共產黨的領導。(3)不怕犧牲、前赴后繼的獻身精神;勇往直前、英勇奮斗的大無畏精神;眾志成城、團結互助的協作精神;堅定理想、充滿信心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百折不撓、排除萬難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等。】2.學生探究后發表自己的見解,師生講評更正答案并小結。【知識點睛】1.中央紅軍長征的路線:江西瑞金→渡過湘江→強渡烏江→攻占遵義→遵義會議→四渡赤水→渡過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吳起鎮會師。2.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決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的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誤區警示】吳起鎮會師與甘肅會寧會師。吳起鎮會師是中共中央帶領中央紅軍與陜北紅軍的會師;甘肅會寧會師是紅軍三大主力(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的會師,是紅軍長征取得勝利的標志。3.請學生做《歷史學法》P71的點睛訓練題并口答,教師講評小結。(1)(2021.南充)“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毛澤東的這首《七律.長征》體現了(B) A.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精神 B.不怕犧牲、樂觀向上的精神 C.萬眾一心、共御外侮的精神 D.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精神2.毛主席曾在1958年的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指出:“不是我們自己要走兩萬五千里,你沒事了,想散步,想散那么長?那都是蔣委員長逼著我們走嘛,所以一路扭秧歌就扭到了陜北。”毛主席這番話主要講的是(B) A.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B.紅軍長征 C.北伐戰爭 D.秋收起義(四)鞏固提升。請學生自主研討問題,然后教師介紹解答方法與要求,再指導學生分析并結合史實進行梳理要點,并展示自己的看法,最后指導歸納小結。1、P84課后活動1(2)在你演講長征故事中,你會突出哪些重大事件?說明理由。【舉例:遵義會議,因為它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因為它宣告長征勝利結束。】2、《歷史學法》上P72的第9小題。請學生獨立思考完成,然后舉手回答,再師生講評更正小結。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寺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摘編自毛澤東《七律.長征》材料二1462千米,這是從上海到北京的空間距離。然而,從誕生于上海到在北京執掌全國政權,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的奮斗歷程,走了整整28年。多少危急時刻,多少重大關頭,中國共產黨人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氣,推動了一次次偉大的歷史轉折。 ——摘編自《在歷史的關節點上》(1)材料一中說“紅軍不怕遠征難”。根據所學知識思考,紅軍為什么要“遠征” “難”體現在哪些方面?(2)材料一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是指紅軍長征途中的什么事件?如果以帶“轉”字的四字詞語概括材料一中的事件,下列括號里應該填寫的詞語是什么?1934年:( ) 1935年:( ) 1936年:( )(3)材料二中說,“多少危急時刻,多少重大關頭,中國共產黨人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氣,推動了一次次偉大的歷史轉折”。結合所學知識思考,在長征中,有這樣的“歷史轉折”嗎?請列舉相關的史實并加以說明。【答:(1)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敵人的圍追堵截、自然環境惡劣等。(2)渡過金沙江,跳出了敵人的重重包圍。戰略轉移、重大轉折、轉危為安。(3)有。如遵義會議的召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任意舉出一例即可)】三、總結作業(一)根據課文內容總結全文,且指導構建思維導圖,并指導記憶本節內容。思維導圖示例:(二)布置作業:1.課堂:書上P84課后活動題2。【提示:紅軍在漫漫長征路上,經歷了湍急的河流、高聳的雪山、危機四伏的草地和各種難以預料的惡劣天氣,以及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但是,這些困難都沒有阻止紅軍戰士前進的腳步。在長征過程中,紅軍戰士展現了不怕艱難險阻、勇往直前、戰勝一切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永不言敗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這些寶貴的精神遺產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2.課外:(1)完成《歷史學法》上P71-72課后訓練題第1-8小題。(2)請根據所學歷史知識用簡單明了的話來解讀P82的地圖《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路線示意圖》。【示范:由于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從中央革命根據地出發,被迫進行入戰略轉移,紅軍沖過敵人的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后損失慘重,危急時刻,接受了毛澤東的建議改向敵人力量溥弱的貴州進軍。1935年1月,遵義會議召開,它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遵義會議后,紅軍在毛澤東的領導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過雪山、草地,突破臘子口,進入甘肅。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吳起鎮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寧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