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上冊第23課《內戰爆發》教學設計一 、教學目標通過自主學習,學生能掌握重慶談判、內戰 爆發和解放區的中國軍民的自衛反擊戰等基本 史實;通過閱讀大量與重慶談判有關的材料,知 道抗戰勝利后,全國人民熱切期盼和平,而以蔣 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卻以和談為幌子掩蓋 其假和平、真內戰的實質;通過對國民黨堅持專 制、獨裁和悍然發動內戰的做法,中國共產黨為 了爭取和平所做出的巨大努力以及解放區的中 國軍民勤力反擊的學習,認識國共兩黨的本質和 階級屬性,在此基礎上,學生加深對民心向背的 認識,得出國民黨必將走向失敗的結局,在這一 過程中,提升學生透過歷史現象探索歷史本質的 能力。二、教學重難點重點:知道重慶談判,認識國民黨實行獨裁、 發動內戰的本質。難點:理解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做出的努 力,認識到只有順應民心和歷史發展的趨勢才會 被歷史所選擇。三、教學 過程導入新課《炮弾作花瓶》教師提問:同學們,大家看到的這副漫畫是 豐子愷先生于1945年9月2日所作。這一天也 是日本正式投降的日子,全國人民沉浸在勝利的 歡呼之中,仿佛和平即將到來,然而接下來中國 人民真的會迎來一個“萬事樂太平”的局面嗎?這節課就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一起去了解抗戰 以后的形勢變化。1.盼和平材料一歷經八年抗戰的艱辛,剛剛贏得了 勝利的中國人民,亟需休養生息,擔心內戰重起, 因此社會各界和輿論界一片反內戰呼聲。他們一 致要求:內戰必先停止,是非再付公論。政治問 題必須用政治的方式、和平的方式解決。教師設問:閱讀材料并結合教材,指出抗戰 勝利后全國人民的最大愿望是什么?(參考答 案:希望和平,反對戰爭。)(過渡)經過八年的抗戰,民生凋敝,人民 流離失所,當務之急是迅速結束戰爭,恢復和發 展生產,中國共產黨此時的態度又是如何呢?材料二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對 目前時局的宣言》中提出:“在這個新的歷史時 期中,我全民族面前的重大任務是:鞏固國內團 結,保證國內和平,實現民主,改善民生,以 便在和平民主團結的基礎上,實現全國的統一, 建設獨立自由與富強的新中國。”教師設問: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指出抗戰 勝利后中國共產黨對待時局的態度是什么?(參 考答案:保證國內和平,實現民主,改善民生, 實現全國的統一,建設獨立自由與富強的新中 國。)(過渡)由此可見,中國共產黨從大局出發, 順應民心民意,提出有利于人民愿望的主張,而 此時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政府對時局的態度 又如何呢?材料三 蔣介石三次致電毛澤東,言辭謙恭 地表示“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實 現,舉凡國際國內各種重要問題,亟待解決,特 請先生克日惠臨陪都,共同商討”,“如何以建國之功收抗戰之果,甚有賴于先生之惠然一行, 拱頂大計”……材料四最初,美蘇在對待中國東北乃至國共兩黨 上是存在一定默契的。美國的期望是在中國既避免革 命,又避免內戰,其手段是把共產黨“和平”納 入蔣介石為主導的聯合政府。教師設問:閱讀材料結合教材,指出蔣介石 三次電邀毛澤東赴重慶談判的原因是什么?(參考答案: 內戰準備不充分,把戰爭的口實轉嫁給中國共產 黨,借談判爭取政治主動權。)(過渡)針對國民黨擺設的“鴻門宴”,以 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又是怎樣反擊的。 材料五毛澤東復電蔣介石云:梗電誦悉, 甚感盛意。鄙人極愿與先生相見,商討和平建國 大計,俟飛機到,恩來同志立即赴渝晉謁,弟亦 準備隨即赴渝。晤教有期,特此奉復。楊天石:《蔣何以邀毛,毛何以應邀? 美蘇兩強與重慶談判的關系(上)》,載《江淮文史》,2014年第6期 教師設問:毛澤東赴重慶與國民黨進行談判 是出于什么目的?這反映了他的一種什么情 懷?(參考答案:是為了爭取民主和平,揭露蔣 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反映了他大智大勇、 心系國家和人民的情懷等。)自主學習:請同學們迅速閱讀教材111頁, 概括重慶談判主要內容,看誰概括得既快又全 面。(參考答案:簽署“雙十協定”,召開政治 協商會議等。)材料六- …在這個《紀要》中,對解放區 人民政權和人民軍隊問題,都是沒有得到解決 的;但是,蔣介石被迫承認人民的某些民主權利。 這個《紀要》的發表。使國民黨在政治上陷人被 動;而中國共產黨則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動權。教師設問: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分析重慶談 判的召開有何意義?(參考答案:中共在政治 上贏得了主動,贏得了民心等。)這節課就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一起去了解抗戰 以后的形勢變化。1.盼和平材料一歷經八年抗戰的艱辛,剛剛贏得了 勝利的中國人民,亟需休養生息,擔心內戰重起, 因此社會各界和輿論界一片反內戰呼聲。他們一 致要求:內戰必先停止,是非再付公論。政治問 題必須用政治的方式、和平的方式解決。教師設問:閱讀材料并結合教材,指出抗戰 勝利后全國人民的最大愿望是什么?(參考答 案:希望和平,反對戰爭。)(過渡)經過八年的抗戰,民生凋敝,人民 流離失所,當務之急是迅速結束戰爭,恢復和發 展生產,中國共產黨此時的態度又是如何呢?內戰尚未準備充分,于是蔣介石就采取了假和 平、真內戰的做法,電邀毛澤東赴重慶商談和平 事宜,中國共產黨從大局出發,和全國人民一樣 期盼和平的到來,毅然赴重慶談判,表現出了和 平的誠意,也順應了民心民意。同時,蔣介石假 和談的一面也徹底暴露出來,于是最初一線和平 的希望也隨之破滅。2.嘆和平材料八1946年6月,國民黨軍隊向共產黨 統治下的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接著向華東、晉 冀魯豫、晉綏、東北、海南島等解放區發送進攻, 全國規模的大內戰爆發了。教師設問:依據材料說明內戰爆發的標志是 什么,有何表現?(參考答案:標志:進攻中原 解放區。表現: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過渡)盡管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熱切期 盼和平,但最終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還是悍 然發動內戰,這不免令人感到嘆息;然而中國共 產黨面對敵人的進攻,采取了堅決還擊的策略。3.捍和平自主學習:閱讀課本P112的內容,運用具 體史實,說說解放區軍民是如何進自衛反擊 的。教師設問:針對國民黨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 攻,解放區軍民團結一致開展了自衛反擊戰,最 終粉碎了國民黨的進攻。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 解放區軍民為什么能打退敵人的全面進攻和重 點進攻呢?材料九 ……1965年在東京《中央公論》12 月號發表題為《世界上最大的陸軍誕生記——人民軍隊勝利之秘密》的文章,說:“通過國共之 戰,……我最終找到了解放軍取勝的答案是:解 放軍進行的戰爭是'正義的戰爭',解放軍是'人 民的軍隊','每一個士兵都是有覺悟的戰士','因為士氣旺盛就無往而不勝'。”材料十 換言之,如國民黨戰史所承認:“擴 展空間之作戰,必須全面進攻,不但行動遲緩, 且兵力形成分散,極易被各個擊破。不但不能牽 制敵人,……反而易于被敵人所牽制,授予敵人 機動作戰之好機。”教師設問:根據材料和教材內容,分析解放 區軍民為什么能打退敵人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 攻呢?(參考答案:戰爭的正義性,人民的支持, 正確的作戰方針,敵人兵力分散,有利于被各個 擊破等等。)教師小結:正是中國共產黨執行了人民戰爭 路線,充分發動群眾,以及制定了機動靈活的戰民軍隊勝利之秘密》的文章,說:“通過國共之 戰,……我最終找到了解放軍取勝的答案是:解 放軍進行的戰爭是'正義的戰爭',解放軍是'人 民的軍隊','每一個士兵都是有覺悟的戰士','因為士氣旺盛就無往而不勝'。”材料十 換言之,如國民黨戰史所承認:“擴 展空間之作戰,必須全面進攻,不但行動遲緩, 且兵力形成分散,極易被各個擊破。不但不能牽 制敵人,……反而易于被敵人所牽制,授予敵人 機動作戰之好機。”教師設問:根據材料和教材內容,分析解放 區軍民為什么能打退敵人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 攻呢?(參考答案:戰爭的正義性,人民的支持, 正確的作戰方針,敵人兵力分散,有利于被各個 擊破等等。)教師小結:正是中國共產黨執行了人民戰爭 路線,充分發動群眾,以及制定了機動靈活的戰略方針,最終粉碎了國民黨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 攻。四、課堂小結抗戰勝利后,人民渴望和平。 但是蔣介石的既定內戰政策,使中國戰端再起。 中國共產黨為了爭取和平和民主做出了巨大的 努力。針對國民黨悍然對解放區發動進攻,為了 實現中國的和平與民主,解放區軍民堅決進行自 衛反擊站,給國民黨以沉重打擊。五、板書設計第23課《內戰爆發》(一) 盼和平(二) 嘆和平(三) 捍和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