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四單元 國際組織第八課 主要的國際組織一、日益重要的國際組織1.國際組織的分類與機構⑴含義:國際組織指的是若干國家的政府或民間團體經協商聯合建立的經常性組織。⑵地位:國際組織是國際社會的重要成員。⑶類型:依據不同標準,可分為不同類型成員性質 政府間 成員是主權國家或地區的政府非政府 成員主要是團體或公民等地理范圍 世界性 向全世界開放區域性 成員限于某一特定的地域范圍,或基于某一共同的軍事、經濟利益,或基于某種共同的文化、宗教、民族背景職能范圍 一般性 職能范圍廣泛,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專門性 具有專業技術職能,主要開展科技、文化、教育、衛生等方面的專業技術性活動⑷機構:議事和決策機構、執行機構,有些還設有司法機構。2.國際組織的產生及作用⑴國際組織是國際關系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反映了生產力發展的水平和要求,也表明人類交往的日益頻繁和面臨的問題日益復雜。適應了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趨勢的要求,體現了對全人類面臨的課題的關注。⑵作用①國際組織可以促進國際社會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開展交流、協調、合作,調停和解決國際政治沖突和經濟糾紛,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②國際組織參與國際事務受諸多因素制約,有其局限性。個別大國依仗實力,力圖控制國際組織,使之成為其推行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的工具。二、聯合國1.《聯合國憲章》倡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⑴地位:聯合國是當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權威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⑵聯合國的原則:各會員國主權平等;各會員國應忠實履行根據憲章規定所承擔的義務;各會員國應以和平方法解決國際爭端;各會員國在國際關系中不得以不符合聯合國憲章宗旨的任何方式進行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各會員國對聯合國依憲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動應給予一切協助;聯合國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必要范圍內,應確保使非會員國遵循上述原則;聯合國不得干涉在本質上屬于任何國家國內管轄的事項,但此項規定不應妨礙聯合國對威脅和平、破壞和平的行為及侵略行徑采取強制行動。2.聯合國的主要機構①大會,聯合國審議機構,每一會員國有一個投票權;重大問題超過2/3的票數才獲得通過。②安理會,負有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主要責任。由中、美、英、法、俄5個常任理事國和10個由大會選出、任期兩年的非常任理事國組成。每個理事國均有一個投票權(關于程序性問題的決定,至少9票通過,實質性問題的決定,也需9票且常任理事國不得投反對票,即“大國一致”原則;常任理事國擁有的這項權力稱為“否決權”)。③托管理事會(已完成使命);國際法院(總部在荷蘭海牙)。④秘書處,由秘書長及辦事人員組成,從事各種日常工作。秘書長是聯合國行政首長,由大會根據安理會的推薦任命。3.聯合國的作用⑴聯合國作為集體安全機制的核心,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國際合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⑵聯合國協調國際社會的經濟及社會發展活動,為世界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發展與和平、人權并列為聯合國工作的三大支柱)⑶聯合國是實踐多邊主義的最佳場所,是集體應對各種威脅和挑戰的有效平臺,應該繼續成為維護和平的使者、推動發展的先驅。三、區域性合作組織1.歐洲聯盟:區域一體化組織的典型⑴地位:當今世界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性國際組織,成為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⑵發展過程:經歷了從歐洲共同體到經濟與貨幣聯盟、再到歐盟的發展過程。⑶宗旨: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標準,加強國際合作。⑷中國與歐盟的合作與交往:1975年5月,中國與歐洲經濟共同體建立正式關系。中歐各具經濟優勢,互補性強。四十多年年來,中歐關系發展迅速,歐盟已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2003年,中歐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雙方政治互信不斷深化,經貿聯系日益密切,人員交流持續頻密。2.亞太經合組織⑴地位:APEC是亞太地區層級最高、領域最廣、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合作機制。⑵宗旨:支持亞太區域經濟可持續增長和繁榮,建設活力和諧的亞太大家庭,捍衛自由開放的貿易和投資,加速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鼓勵經濟技術合作,保障人民安全,促進建設良好和可持續的商業環境。⑶組織方式:①承認多樣性,強調靈活性、漸進性和開放性。②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協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則。③單邊行動與集體行動相結合。⑷中國在亞太經合組織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國在亞太地區舉足輕重,是APEC的重要成員。自1991年加入亞太經合組織以來,中國參加了歷屆部長級會議和歷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積極參與各層次領域合作,為促進亞太經合組織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3.東南亞國家聯盟⑴地位:是亞洲最令人矚目的區域性國際組織。⑵發展:東盟于1967年成立,有10個成員國。21世紀以來,東盟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10+1”,“10+3”、東盟地區論壇、東盟防長擴大會和東亞峰會等機制,成為推進區域合作和一體化建設的重要平臺。⑶中國與東盟:中國與東盟保持了良好的溝通和合作。2003年,中國與東盟建立了戰略伙伴關系。2010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建成,中國現已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2013年10月,中國倡議與東盟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4.非洲聯盟⑴地位:是非洲最重要的區域性合作組織。⑵發展:非盟的前身是成立于1963年的非洲統一組織。1999年,非洲統一組織第四屆特別首腦會議通過《錫爾特宣言》,決定成立非盟。2002年,非盟正式取代非洲統一組織。目前,非盟有55個成員,最重要的決策由首腦會議作出。⑶作用:非盟成立后,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與日俱增,成為引領非洲國家聯合自強、共謀發展的一面旗幟,其領導權威得到非洲國家和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⑷中國與非盟:中國重視發展與非盟的關系。中國與非盟在氣候變化,“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等重大國際問題以及非洲熱點問題上保持溝通協調。非盟在涉及中國核心和重大問題上積極支持中國。中國向非盟機構能力建設、有關推和行動和非盟總部會議中心,非洲疾控中心等項目建設提供援助。第九課 中國與國際組織一、中國與聯合國1.中國與聯合國關系的歷史演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主要成員國,參與了醞釀、籌建聯合國的過程。中國是舊金山制憲會議發起國,是聯合國創始會員國。1949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推翻國民黨政權,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政府要求取代已經根本不能代表中國的舊政府,參加聯合國工作。但是,美國采用各種手段,對新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設置重重障礙。經過長期斗爭,1971年19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通過著名的第2758號決議,決議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2.中國在聯合國的地位和作用⑴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在事關和平與安全的重大事務上享有否決權,是聯合國中擁有重要影響的國家之一。⑵中國本著自身肩負的重大國際責任,尊重聯合國的權威地位,維護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積極參加各項工作,在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中發揮著建設性作用。①中國堅持以多邊主義實現共同安全。②中國堅持以互利合作實現共同繁榮。③中國是聯合國改革的最早倡導者和有力支持者之一。二、中國與新興國際組織1.二十國集團(G20)⑴成立原因: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國際社會深感有必要對全球經濟進行監管和治理,然而,西方國家主導的舊的國際機制已難以勝任此任務,二十國集團因此成為新的全球經濟治理平臺。二十國集團成員涵蓋面廣、代表性強,其構成兼顧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以及不同地域的利益。⑵討論議題:二十國集團主要討論全球重大經濟金融熱點問題,每次峰會前不定期舉行協調人會議、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以及貿易、勞工就業、農業、能源、數字經濟、衛生等專業部長會議。⑶中國與二十國集團:中國是二十國集團的創始國,也是二十國集團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二十國集團已成為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重要平臺。中國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的歷次二十國集團會議上都發出自己的聲音,提出共同構建創新、開放、聯動和包容型世界經濟的中國主張,倡導平等、開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經濟治理觀,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完善全球經濟治理貢獻中國智慧。2.金磚國家(BRIC)⑴誕生:金磚國家的誕生和發展,是世界經濟變遷和國際格局演變的產物。⑵貢獻:金磚五國秉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金磚精神,推動各領域務實合作不斷深入,深化了團結互信,增進了五國人民福祉,拉緊了利益和情感紐帶,為世界經濟企穩復蘇并重回增長之路作出了突出貢獻。⑶地位:金磚國家已成為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加強團結合作、維護共同利益的重要平臺。⑷中國與金磚國家:在金磚國家中,中國的經濟體量最大,作用相對突出。中國一直努力推動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形成和不斷發展,順應歷史大勢,把握發展機遇,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揮建設性作用。3.上海合作組織(SCO)⑴成立:1996年,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國元首在上海舉行首次會晤,建立“上海五國”會晤機制。2001年,烏茲別克斯坦加入,六國元首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宣布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上海合作組織是第一個在中國境內宣布成立,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⑵模式:在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指引下,上合組織開創了自冷戰結束以來區域合作的新模式,成為當今世界區域合作的典范。⑶作用:上合組織自成立之初就將“三股勢力”(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勢力)、維護地區安全穩定視為重要的合作領域。上合組織地區反恐怖機構執行委員會作為上合組織的常設機構,在國際反恐領域的影響力與日俱增。4.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⑴地位:是中國倡議成立的多邊金融合作機構。⑵宗旨:亞投行致力于亞洲地區的基礎設施投資,為能源、電力、交通、通信、農業基建、供水、環衛、城建和物流等工程項目提供資金支持。⑶運行原則和目標:公開、透明、獨立、問責,目標是精簡、廉潔、綠色。⑷運行:亞投行充分借鑒現有多邊金融機構長期積累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制定和實施嚴格的規章制度,提高透明度和包容性。亞投行在現行國際經濟金融秩序下運行,同其他全球和區域多邊開發銀行的關系是相互補充而非相互替代。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