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歷史 第四單元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民族大團結 教學設計課型:新授課 課時:1課時 備課人:【課標要求】通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認識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重要意義。【教材分析】本課是統編教材八年級下冊歷史第四單元第12課,本單元主要講述了我國的在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方面的一系列政策和取得一些巨大成就。本課主要講述民族團結這一主題,包括兩個部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共同繁榮發展。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為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礎;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這些都有利于促進民族團結。【學情分析】經過之前學習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新中國建國以來建設社會主義的歷程有一定了解,生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的認同感、信心感以及愛國情懷相對之前也有了一定的和提高培養。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了分析問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歸納綜合、合作學習學習的能力。【教學目標】1.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實行原因和意義2.了解國家為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所采取的措施3.認識我國是一個統一多民族國家,認同國家的民族政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自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責任感。【教學重難點】重點: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容和意義 難點: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因和意義【評價任務預設】通過隨堂練習題檢學生對重難點的掌握【教學過程】(A自主學習 B點撥歸納 C自檢互評 D拓展遷移)導入(圖片+問題導入,拉近課堂與學生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是一張中華民族的大合照,您知道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一共有多少個民族?多少個少數民族?你們知道我們學校來自于少數民族的老師有?他來自哪一民族?(過渡)56個民族56枝花,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中華民族大家庭,接下來讓我們進入本課“中華民族一家親”,看看我們如何管理民族事務,鞏固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教師展示本課學習目標,學生齊讀。新課講授(一)任務一:歷史與延續【合作探究】探尋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與特點(ABC)56個民族既不同民族,又是同一個民族,我們的共同名字叫做——“中華民族”。(學生齊讀)中華民族作為一個自覺的民族實體,是近百年來中國和西方列強對抗中出現的,但作為一個自在的民族實體,則是幾千年的歷史過程所形成的。——費孝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在幾千年的歷史中我們形成了中華民族這一客觀存在,但我們真正開始覺悟自己作為中華民族一份子卻是從我們近代反侵略反壓迫的斗爭中開始。接下來我們就結合史實,通過小組合作探究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梳理從秦到近代民族交往的史實(將史實同時代對應)(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梳理史實、總結特點,學生發言、互評,教師點撥歸納)生:秦-征服百越 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漢-張騫通西域 西域都護府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唐-天可汗 文成公主入藏元-宣政院 第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封建王朝清-駐藏大臣近代-彝海結盟、回民自衛隊2.從史實中總結,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特點:生:自古以來就是統一的民族國家,各民族在交往中形成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3.結合地圖與地理知識,說說我國民族分布的現實特點:生:大雜居、小聚居, 交錯居住(師總結)我們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多民族國家,各民族相互依存,不可分離,休戚相關,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共同締造了勇于斗爭的民族精神,形成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過渡)基于這樣的歷史和現實情況,我們國家實行怎樣的民族政策呢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二)任務二:統一與自治【自主學習】認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ABC)師:民族區域政治制度的是什么?地位、意義又是如何 生:閱讀教材P60-61,完成表格與材料研讀。1.概況學生閱讀教材回答。(1)含義: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2)地位: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3)五個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最早),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教師強調:前提是“國家的統一領導”,是統一之下的自治,以及在少數民族聚居而不是居住的地方依法行駛自治權。(D拓展:我國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2.結合材料,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何重要意義 師生歸納后,學生齊讀:①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權利的精神;②對維護民族團結、祖國統一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③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過渡)新中國成立后開始實施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尊重和保障了各民族權利,有利于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是我們促進各民族地區共同繁榮發展、加強民族團結的堅實制度保障。(三)任務三:繁榮與發展【自主學習】歸納國家為促進民族繁榮發展的措施(ABC)師:展示圖片(土地改革后獲得土地的農民與西藏農奴),結合圖片講述民族地區發展的情況。師:為了改變這樣的情況,國家在少數民族地區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學生閱讀教材P62-63,從“政治、經濟、文化、國家戰略”四個方面進行自主歸納。政治:民主改革與社會主義改造經濟:優惠政策,資金、技術、人才、物資的援助。文化:注意保護發展少數民族文化戰略:西部大開發、興邊富民教師結合學生回答補充圖片、案例,使學生更加形象地感知以上措施。(政:西藏民主改革,解放農奴;經:高考加分政策、援藏干部孔繁森;文:《格薩爾王》、雪頓節;戰略:西部大開發——青藏鐵路)師:修建青臧鐵路會面臨哪些困難?為何還要修建?生:困難——高寒缺氧、凍土、環境脆弱……原因——密切內地和邊疆聯系,促進青藏地區發展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我們采取多種措施促進民族共同發展,實現了部分地區少效民族地可脫貧攻堅、全面小康。(四)【拓展延伸】ABD學生齊讀“習近平十九大報告(節選)”(情感升華)學生觀看視頻,思考56個民族團結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何意義?A.有效抵御各種極端、分裂思想的滲透顛覆;B.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C.有利于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五)自檢互評ABC1.中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對于自治區域來說,這一制度有助于( )①因地制宜,發展本地事業 ②消除民族差別,實現民族融合 ③在統一主權下自主行使地方自治權 ④促進民族地區的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下列對中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表述,正確的有( )①《共同綱領》是最早規定中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文件;②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的自治;③體現了各民族平等、團結的原則④西藏自治區是新中國最早建立的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3.這是一項旨在實現共同富裕、加強民族團結、保持社會穩定和邊疆安全的戰略措施。自實施以來,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西部地區出現了大開發、大發展的新氣象。是指( )A.東部大開發戰略 B.科教興國戰略 C.人才興國戰略 D.西部大開發三、課堂總結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實施民族區域自治,各民族如同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四、板書設計中華民族一家親歷史與延續——中華民族共同體統一與自治——民族區域政治制度繁榮與發展——共同繁榮發展五、課后反思1.本課可以更貼近學生生活!2.可以更為直觀形象地通過圖片、數據展示在國家采取措施后,各民族現在繁榮發展的景象。3.在情感升華時,可采取更貼近生活的方式與內容,如出示能反映漢族同少數民族和諧友愛的圖片,各民族歷史文化名人代表圖片,反映各民族人民共同抗擊外來侵略的資料;各民族民俗、優秀文化遺產的圖片;引導學生認識:我國自古以來就是統一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共同締造了勇于斗爭的民族精神,共同創造豐富了中華文化,各民族榮辱與共,休戚相關。我們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4.拓展延伸可以換成探究:作為當代的青少年,我們應如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A.積極學習和宣傳我國的民族政策 :B.尊重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C.增強民族團結意識,堅決反對民族分裂;D.關心少數民族同學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