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七、八單元第16、21課 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 教學設計課標要求1.了解兩次世界大戰之間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的表現。2.理解兩次世界大戰之間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對國際秩序的影響。3.通過了解第三世界國家的變化,認識其發展中的成就與問題。二、教學目標認識到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及其所取得的成就,離不開殖民地半殖民地本身民族工業的發展,及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斗爭(唯物史觀)。可以對比分析兩戰之間和二戰后民族民主運動的特點(時空觀念)。能從不同種類的史料中提取促進民族民主運動發生原因的信息,做到史論結合(史料實證)。對教材中提到的“發展中國家的成就”“發展中國家的挑戰”等事件能做出合理解釋,認識其和西方文明、西方擴張之間的關系(歷史解釋)。認識到國家的獨立只是國家富強、民族復興萬里長征第一步,樹立努力奮斗建設國家的價值觀(家國情懷)。三、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16課和21課分別涉及了一戰以來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的民族民主運動,這是兩課在內容上的相似點,在民族民主運動的發生背景和發展表現及影像上具有許多相似性,但二戰后比兩戰之間又更加深入。高三學段的學生已經具備基本的歷史學習方法和手段,且已經了解了有關于民族民主運動的基本史實,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放在兩個時間段的民族民主運動的對比上,去尋找歷史的相似。四、教學重難點重點:世界殖民體系開始瓦解和土崩瓦解的原因與表現。難點:亞非拉發展中國家發展的成就與問題。五、教學方法創設教學情境,自主學習和互動探究相結合。根據課程標準、教學目標和本科的實際情況,本課使用史料實證、圖示法、討論法、比較法、由淺入深地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六、教學過程設計教學過程(45分鐘)環節 教師行為 設計意圖導入 材料:1914年以來的幾十年中,西方一面在衰落一面又在獲得成功。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第642頁 問:1914年以來西方的成功有哪些表現? 總結:西方在殖民擴張過程中向全世界輸出了西方的生產方式、思想觀念等這些也成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重要條件 創設歷史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提取史料信息,培養歷史解釋能力。授課過程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民族民主運動 問:一戰之后民族民主意識覺醒的原因有哪些?我們可以從哪寫角度進行梳理? 總結:教師出示表格,展示材料,組織學生梳理。 問:一戰以來民族民主意識覺醒的表現有哪些?我們可以從哪寫角度進行梳理? 總結:教師出示表格,展示材料,組織學生梳理。 問: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民族民主運動與一戰前的民族解放運動(第13課)相比,有哪些主要特點? 總結: 講解:一戰以來的民族民主運動構成了20世紀的第一次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潮,沖擊歐洲代表的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勢力,世界殖民體系開始瓦解。 過渡:那么世界殖民體系土崩瓦解是什么時候呢?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的民族民主運動 問:一戰以來民族民主意識在殖民地半殖民覺醒那么二戰之后這一意識的發展狀況怎么樣呢? 總結:二戰后民族民主意識廣為傳播,民族民主運動空前高漲。 問:二戰后民族民主運動空前高漲的具體表現有哪些? 總結:教師出示表格,展示材料,組織學生梳理。 問:思考二戰后民族解放運動的特點? 總結: 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即使西方的衰落,也體現了西方的成功。 材料:1914年以來的幾十年中,西方一面在衰落一面又在獲得成功。全球前所未有的一體化,導致了西方的技術、觀念和制度正以加速度擴散。但是反過來,也正是這種擴散逐漸削弱了1914年之前似乎不可侵犯的西方的全球霸權。諸殖民地民族正在有選擇地采納西方文明來對西方進行更有效的抵抗。——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第642頁 過渡:獨立后的新興民族國家,在維護獨立的同時也在積極實現國家的發展,它們成就與挑戰并存。 發展中國家得到成就與挑戰 問:發展中國家的成就與挑戰有哪些呢? 檢驗學生分析歷史視角的能力,落實學法指導,表格形式梳理知識點,助益學生厘清不同時空下的民族民主運動推動因素和主要表現,提高學生時空觀念落實知識點復習。 通過布置思考題,促進學生積極思考,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培養歷史解釋、史料實證的能力。 展示材料加深學生理解,拓展人文素養。 成就挑戰對比復習,深化學生對于發占中國家成就取得艱難的認識,樹立努力學習建設國家的價值觀。 通過歸納,便于學生分領域識記知識點,提高學習效率。總結升華 問:思考:發展中國家應該如何應對現有問題呢? 課堂小結,鞏固所學;布置開放性問題,發揮學生創造性與積極性。七、板書設計八、教學反思1.教科書內容太多,在教學過程中應做到突出重點。對于偏重于識記的內容,如此時期的文學藝術、科技成就,以表格形式帶領學生歸納梳理,效率更高。2.要重視家國情懷的培養,如果有啟發現實的思考環節,會更佳。3.由于教學過程中有學生自主梳理教材內容的環節,要求教師提前布置作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